10 min

故事的原型——喬瑟夫.坎伯《千面英雄》|朱嘉漢書評【EP10‪】‬ 文學生活

    • Fiction

《千面英雄:70年經典新編紀念版,從神話學心理學到好萊塢編劇王道》,喬瑟夫.坎伯著,朱侃如譯,漫遊者文化出版

 

人類雖然遠離了神話時代,但神話依舊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千面英雄》讓讀者如此著迷的原因,在於當中分類與詮釋的英雄歷程,反映出的不只是神話模式,更是所有故事的的雛形。

 

此書於1949年出版,但不論是日後的好萊塢經典電影,尤其是大敘事的冒險,如《星際大戰》,都受到這本書的啟發。或到今天所有不同層次的冒險故事,幾乎都能夠套用喬瑟夫.坎伯勾勒出的英雄旅程來分析。所以,不論我們是否接受一種能夠解釋所有宗教與神話的終極模式,是否有過於簡化,或是否真的相信他前言所說的:「真理只有一個,哲人以不同的名字說出。」這本書第一部所堅稱的「單一神話」,雖是基於比較神話學、比較宗教學與基於榮格心理學的產物,但至少為我們提供了「故事如何能夠感動人心」的基礎架構。

 

神話學的入門書

 

神話學研究一直以來都吸引大思想家的注意,像是佛萊澤爵士的經典《金枝》,佛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李維史陀的《神話學》,不論取向為何,皆有在一切的差異之中,整理出一個能夠全盤解釋的規則。本書作者,正是在大量汲取各種前人研究,且同時在榮格心理學,尤其是「集體潛意識」的立論下,展開整本書的分類與分析。

 

對神話感興趣的讀者,也許會對複雜的名詞、陌生的信仰,或是古代的邏輯感到困惑,同時不容易理解當中的意義。某方面來說,坎伯對於讀者相當友善,將複雜的神話變得清晰有條理,可以解釋神話的安排背後深藏的意義。所以,《千面英雄》首先可以當作一個神話學的入門書。

 

必須提醒的是,每個神話其實都歸屬於自身的體系之中,比較神話學的取向,有時會有些去脈絡化,或是在解釋時,特地挑選適合這個模式的神話,或將神話安排在作者選擇的框架內去理解。尤其,先不說是否所有的英雄歷險使用這公式解釋都恰當,但我們至少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神話都是以英雄冒險模式為主軸。實際上,坎伯所提出的模式,影響能夠如此深遠,其實是因為這符合當代個人主義的英雄神話。

 

英雄的歷險三階段「啟程-啟蒙-回歸」

 

坎伯相當清楚,在《千面英雄》裡所做的,與其說是個原創者,更像是個整理者、闡述者。在第一部中,也是此書最為人知的部分,他整理出的英雄的歷險三階段「啟程-啟蒙-回歸」,與19世紀的人類學家范.簡內卜(Van Gennep)所提出的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是可以相對應的。通過儀式的三階段「隔離(Separation)」、「過渡(Transition)」、「整合(Incorporation)」,進入儀式之人,先通過與現世的隔離,在一個不同狀態的時空內轉換身份或是體驗不同的力量後,才回歸並整合至原來的秩序裡。

 

在坎伯那裡,經過分類,舉例與敘述,最後在〈關鍵之鑰〉重新整理出來:英雄首先是在日常生活受到冒險召喚,自願或非自願地到達門檻,經過了降服或安撫,進入了黑暗的領域,在此接受試煉,並在這個最低點,獲得力量。這力量本質上,在坎伯的解釋裡,是「意識的擴張」與「存有的擴張」。最後,英雄帶回這種恩賜,回歸並使得塵世得以更新。

 

比較起來,若人類學家是更重視儀式的社會功能、儀式對個體的影響,坎伯則更專注在個人內省的層面上,英雄的旅程,像是個人在潛意識當中的探索與溝通的隱喻。

 

英雄旅程,乍看像是線性的前進

《千面英雄:70年經典新編紀念版,從神話學心理學到好萊塢編劇王道》,喬瑟夫.坎伯著,朱侃如譯,漫遊者文化出版

 

人類雖然遠離了神話時代,但神話依舊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千面英雄》讓讀者如此著迷的原因,在於當中分類與詮釋的英雄歷程,反映出的不只是神話模式,更是所有故事的的雛形。

 

此書於1949年出版,但不論是日後的好萊塢經典電影,尤其是大敘事的冒險,如《星際大戰》,都受到這本書的啟發。或到今天所有不同層次的冒險故事,幾乎都能夠套用喬瑟夫.坎伯勾勒出的英雄旅程來分析。所以,不論我們是否接受一種能夠解釋所有宗教與神話的終極模式,是否有過於簡化,或是否真的相信他前言所說的:「真理只有一個,哲人以不同的名字說出。」這本書第一部所堅稱的「單一神話」,雖是基於比較神話學、比較宗教學與基於榮格心理學的產物,但至少為我們提供了「故事如何能夠感動人心」的基礎架構。

 

神話學的入門書

 

神話學研究一直以來都吸引大思想家的注意,像是佛萊澤爵士的經典《金枝》,佛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李維史陀的《神話學》,不論取向為何,皆有在一切的差異之中,整理出一個能夠全盤解釋的規則。本書作者,正是在大量汲取各種前人研究,且同時在榮格心理學,尤其是「集體潛意識」的立論下,展開整本書的分類與分析。

 

對神話感興趣的讀者,也許會對複雜的名詞、陌生的信仰,或是古代的邏輯感到困惑,同時不容易理解當中的意義。某方面來說,坎伯對於讀者相當友善,將複雜的神話變得清晰有條理,可以解釋神話的安排背後深藏的意義。所以,《千面英雄》首先可以當作一個神話學的入門書。

 

必須提醒的是,每個神話其實都歸屬於自身的體系之中,比較神話學的取向,有時會有些去脈絡化,或是在解釋時,特地挑選適合這個模式的神話,或將神話安排在作者選擇的框架內去理解。尤其,先不說是否所有的英雄歷險使用這公式解釋都恰當,但我們至少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神話都是以英雄冒險模式為主軸。實際上,坎伯所提出的模式,影響能夠如此深遠,其實是因為這符合當代個人主義的英雄神話。

 

英雄的歷險三階段「啟程-啟蒙-回歸」

 

坎伯相當清楚,在《千面英雄》裡所做的,與其說是個原創者,更像是個整理者、闡述者。在第一部中,也是此書最為人知的部分,他整理出的英雄的歷險三階段「啟程-啟蒙-回歸」,與19世紀的人類學家范.簡內卜(Van Gennep)所提出的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是可以相對應的。通過儀式的三階段「隔離(Separation)」、「過渡(Transition)」、「整合(Incorporation)」,進入儀式之人,先通過與現世的隔離,在一個不同狀態的時空內轉換身份或是體驗不同的力量後,才回歸並整合至原來的秩序裡。

 

在坎伯那裡,經過分類,舉例與敘述,最後在〈關鍵之鑰〉重新整理出來:英雄首先是在日常生活受到冒險召喚,自願或非自願地到達門檻,經過了降服或安撫,進入了黑暗的領域,在此接受試煉,並在這個最低點,獲得力量。這力量本質上,在坎伯的解釋裡,是「意識的擴張」與「存有的擴張」。最後,英雄帶回這種恩賜,回歸並使得塵世得以更新。

 

比較起來,若人類學家是更重視儀式的社會功能、儀式對個體的影響,坎伯則更專注在個人內省的層面上,英雄的旅程,像是個人在潛意識當中的探索與溝通的隱喻。

 

英雄旅程,乍看像是線性的前進

10 min

Top Podcasts In Fiction

Sherlock & Co.
Goalhanger Podcasts
The Sleepy Bookshelf
Slumber Studios
Stories from the Village of Nothing Much
iHeartPodcasts
The Adventure Zone
The McElroys
The Archers
BBC Radio 4
Six Minutes
GZM Shows

More by 鏡好聽 Mirror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