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in

虚拟世界让我们时刻“在场”还是“缺席”?|区块链一整天第257‪期‬ 区块链一整天

    • Technology

虚拟世界让我们时刻“在场”还是“缺席”?|区块链一整天第257期Hello,小伙伴们,我是AscendEX泡泡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虚拟世界让我们时刻“在场”还是“缺席”?首先,咱们还是先来“聚焦一整天”吧。 1、据新华网 2月18日报道,继今年1月将“元宇宙”率先写入新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后,上海市徐汇区又明确提出发展NFT艺术品产业。2、据路透社 2月18日报道,摩根大通、东芝和Ciena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可以确保区块链应用免受量子攻击。3、据雅虎财经 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总统预计将在下周发布一项行政命令,指示政府各机构研究加密货币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并提出一项政府范围内的数字资产监管战略。接下来的深度文章,来自腾讯研究院,作者胡泳,敬请聆听。原文链接:(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1179708.html)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在2022年初的科技向善创新周上,提出人与周遭的互动经过三个阶段:离线、在线、在场。“离线”是一种“天然”在场,而从“离线”到“在线”,基于对效率的追求或由于技术的限制,社会活动的本源被抽象出来,省略掉很多细节。而从“在线”走向“在场”,是一个把我们之前丢弃的有价值的细节重新找寻回来的过程,最终实现线上和线下完全相同的效果。而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技术之所以在当下涌现,是因为其符合从“在线”走向“在场”的趋势。 在场感构成元宇宙的突出特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线上和线下体验一致,我们尚不知晓。更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于,“在线”和“在场”,是否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Matthew Ball)如此定义元宇宙:“元宇宙是一个由持续的、实时渲染的3D世界及模拟构成的广阔网络,支持身份、对象、历史、支付和权利的连续性,并可实现有效且无限的用户同步体验,每个人都具有个人的在场感。” 从本质上讲,让我们得以体验元宇宙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让用户沉浸在一个栩栩如生的数字世界中。你看到的东西填满了你的整个视野,并且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获得追踪。在理想状态下,这种体验唤起了我们所说的“在场感”(presence)。这带来一种亢奋,而且具有难以捉摸的属性:超越性的、被远距传输的刺激,你觉得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中身临其境,而不用考虑自身实际上不过是在原地站着或坐着,似乎可以一下子逃离眼下的世俗事务。 与今天的互联网不同,元宇宙力图给人一种到场的幻觉。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将元宇宙描述为一个具身的互联网(embodied internet),其为社交媒体所带来的最核心的议题就在于,如何在空间不在场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在场。如何复制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是社交媒体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这一真实感则取决于它将用户传输到该环境中的程度,以及用户的物理行为与其化身之间边界的透明度。 究其根本,元宇宙实际上对我们关于感官输入、空间定义和信息获取点的假设进行了重新配置。这带来了一种感官上的飞跃,把我们从物理兴趣点、经纬度、边界以及对导航的适应等引入到更复杂的概念中,比如无意识中识别的那些“地点”、动作和存在。 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是由软件和硬件共同促成的,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作为空间的共享幻象的信念。与网页和APP相比,元宇宙与立体感知、平衡和方向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我们通过电脑和手机

虚拟世界让我们时刻“在场”还是“缺席”?|区块链一整天第257期Hello,小伙伴们,我是AscendEX泡泡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虚拟世界让我们时刻“在场”还是“缺席”?首先,咱们还是先来“聚焦一整天”吧。 1、据新华网 2月18日报道,继今年1月将“元宇宙”率先写入新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后,上海市徐汇区又明确提出发展NFT艺术品产业。2、据路透社 2月18日报道,摩根大通、东芝和Ciena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可以确保区块链应用免受量子攻击。3、据雅虎财经 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总统预计将在下周发布一项行政命令,指示政府各机构研究加密货币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并提出一项政府范围内的数字资产监管战略。接下来的深度文章,来自腾讯研究院,作者胡泳,敬请聆听。原文链接:(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1179708.html)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在2022年初的科技向善创新周上,提出人与周遭的互动经过三个阶段:离线、在线、在场。“离线”是一种“天然”在场,而从“离线”到“在线”,基于对效率的追求或由于技术的限制,社会活动的本源被抽象出来,省略掉很多细节。而从“在线”走向“在场”,是一个把我们之前丢弃的有价值的细节重新找寻回来的过程,最终实现线上和线下完全相同的效果。而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技术之所以在当下涌现,是因为其符合从“在线”走向“在场”的趋势。 在场感构成元宇宙的突出特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线上和线下体验一致,我们尚不知晓。更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于,“在线”和“在场”,是否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Matthew Ball)如此定义元宇宙:“元宇宙是一个由持续的、实时渲染的3D世界及模拟构成的广阔网络,支持身份、对象、历史、支付和权利的连续性,并可实现有效且无限的用户同步体验,每个人都具有个人的在场感。” 从本质上讲,让我们得以体验元宇宙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让用户沉浸在一个栩栩如生的数字世界中。你看到的东西填满了你的整个视野,并且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获得追踪。在理想状态下,这种体验唤起了我们所说的“在场感”(presence)。这带来一种亢奋,而且具有难以捉摸的属性:超越性的、被远距传输的刺激,你觉得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中身临其境,而不用考虑自身实际上不过是在原地站着或坐着,似乎可以一下子逃离眼下的世俗事务。 与今天的互联网不同,元宇宙力图给人一种到场的幻觉。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将元宇宙描述为一个具身的互联网(embodied internet),其为社交媒体所带来的最核心的议题就在于,如何在空间不在场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在场。如何复制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是社交媒体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这一真实感则取决于它将用户传输到该环境中的程度,以及用户的物理行为与其化身之间边界的透明度。 究其根本,元宇宙实际上对我们关于感官输入、空间定义和信息获取点的假设进行了重新配置。这带来了一种感官上的飞跃,把我们从物理兴趣点、经纬度、边界以及对导航的适应等引入到更复杂的概念中,比如无意识中识别的那些“地点”、动作和存在。 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是由软件和硬件共同促成的,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作为空间的共享幻象的信念。与网页和APP相比,元宇宙与立体感知、平衡和方向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我们通过电脑和手机

7 min

Top Podcasts In Technology

Your Undivided Attention
Tristan Harris and Aza Raskin, The Center for Humane Technology
Acquired
Ben Gilbert and David Rosenthal
Lex Fridman Podcast
Lex Fridman
All-In with Chamath, Jason, Sacks & Friedberg
All-In Podcast, LLC
Hard Fork
The New York Times
Darknet Diaries
Jack Rhy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