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episodes

Startup Grind是一个全球性的科技创业社区,由谷歌供能,致力于帮助企业家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和资源交换,目前在全球超过200个城市,80个国家举办活动。
无中生有创业咖啡作为StartupGrind在宁波的主办方,每月都会邀请到当地最优秀的企业创始人、创新者、教育者和投资人作为分享嘉宾,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个人故事以及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StartupGrindNingbo 无咖聊创业

    • Business

Startup Grind是一个全球性的科技创业社区,由谷歌供能,致力于帮助企业家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和资源交换,目前在全球超过200个城市,80个国家举办活动。
无中生有创业咖啡作为StartupGrind在宁波的主办方,每月都会邀请到当地最优秀的企业创始人、创新者、教育者和投资人作为分享嘉宾,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个人故事以及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SG | 对话【长者生活】创始人,寻求养老产业的未来新业态

    SG | 对话【长者生活】创始人,寻求养老产业的未来新业态

    当你老了,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养老,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问题。极速老龄化时代已来,而养老产业却才刚刚起步。养老院价格高昂,环境和服务也不尽人意,却还是一床难求;老年大学供不应求,甚至靠关系才能进入。

    有人还在观望,有人已经在路上。
    在宁波干了十几年房产策划的老猪,两年前研究起社区居家养老,创办了长者生活。他的“不老心房”,两年时间参与爆改了9个街道或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长者喜欢的公共空间;仅5个月在81个社区办“一堂一乐”,把跳舞、书画、手机、唱歌、烘焙等课程带入社区。


    但要提升长者生活质量,光靠自掏腰包做公益是远远不够的。老猪正在探寻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企业壮大,为更多长者服务。

    12月15日,Startup Grind Ningbo 对话社区养老服务者朱以奇,分享他的奇遇人生与养老事业。
    朱以奇,江湖人称“老猪菜刀”
    长者生活 创始人&CEO

    老猪的人生精彩非凡。他行走世界200城,到达过地球“三极”(南极、北极、珠峰大本营),5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是TED讲者;他是房产策划师;他发起的“扶一把”长者和残障人士公益连续4年在全球28个国家地区推广;他创办了长者生活,为长者服务。

    可能的议题
    1.在做长者生活之前,你做过哪些事?蹄踏200城的旅程中有哪些奇遇?

    2.为什么要做社区养老?
    3.你在践行社区养老服务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4.包括你们在内的公司进入养老产业进行创新,有多少是看中了老年人的钱包呢?功利心和公益心如何权衡?
    5.对于面临严峻考验的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你认为比较理想的养老解决方案是什么?
    6.老龄化加速来临,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急需被解决,会成为创业良机?

    • 52 min
    Startup Grind Ningbo|对话BOLOLO品牌创始人大陆

    Startup Grind Ningbo|对话BOLOLO品牌创始人大陆

    母婴电商新品牌|Startup Grind Ningbo
    宁波访谈第十四期
    对话BOLOLO品牌创始人大陆
    母婴产品一直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互联网垂直切入产业的当下,从业者该如何创立一个新的母婴品牌?此次,无咖邀请BOLOLO品牌创始人「大陆」与我们分享她从一名大学老师到个人电商创业再到加入塔塔母婴创立BOLOLO的心路历程,与这十年从事电商的创业经验。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有删改):
    D:大陆
    Z:朱梦君(主持人)
    X:现场观众
     
    Z:据我们所知大陆姐姐是07年开始自己做电商的,当时是怎么会放弃大学老师这种大家羡慕的稳定职业,辞职自己开淘宝店?
    D:自己的内心一直有寻找新鲜感的冲动。家人觉得做老师比较稳定安逸,想让自己念师范,但自己选择了工业自动化。毕业之后,因为是女性的关系,很多工厂、企业不愿意接受女性。然后因为一个机遇,去了宁波大红鹰学院做老师。但自己还是无法习惯朝九晚五的氛围,辞职去做女士衣物的淘宝店。那个时候是2007年,用四年的时间做到一个皇冠,日销售额几千,不算很理想。
    当时和合伙人一起找了小门店,做产品的展示区域,也在那里拍图、上传、做客服。那个时候还没有特别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付费推广的意识。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把图片拍得更好看。
     
    Z:2012年为什么会选择放弃自己经营的淘宝店铺加入另一个电商公司?是什么吸引了你?当时对公司和自己是有什么期待?
    D:算是同学拉我入伙。当时大军来找我的时候,先是给我讲了一个上市的梦想,我感觉这个和自己的梦想跟接近,就加入了塔塔母婴。当然,我到现在还是很相信塔塔母婴会上市的。
    进入公司以后,依然把这个项目当做一个创业。其实这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了团队的支持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去实现更多的品牌想法。
     
    Z:同样是做电商,你觉得这两种事业状态前后的不同是什么?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D:差别还是很大的,在加入塔塔之前,自己没有太大的梦想,不会过多的关注未来,只想着赚钱养活自己。加入塔塔之后,有了目标和方向,会思考如何组建优秀的运营团队,听过怎样的方式去吸引专业的人才加入。
    最大的收获,从只会做事的一个人,学会了管理技能。如何招聘、使用人才,让每个人尽量的发挥个人的才能!
     
    Z:到塔塔两年后你们就创立了BOLOLO,是怎样的契机让你们想开始做自己的品牌?
    D:最早团队是开了一家专营店,代理母婴类目产品,最多的时候有十多个品牌。运营效果不错,做了不少爆款,但是往往被品牌商摘了桃子。原因很简单,我们会去代理的品牌一定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品牌本身就有很多的直营的店铺。一旦我们把某个品牌的某款产品销量推高以后,品牌方会发现这款产品有市场,会在自己的直营店对这个产品做促销活动,很多顾客就会去直营店。我们又需要重新打造爆款。
    同时,我们在做代理的时候,接触了非常多的供应链资源。我们寻找靠谱的工厂设计、生产熟悉的产品,但是做自己的品牌。
     
    Z:你们没有研发经验,如何做出自己的好产品?供应链怎么解决?
    D:代理品牌的两年时间里,团队积累了对这几款产品客群需要的了解,也积累了供应链资源。当时明确选择品类中知名度高、产品优秀、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工厂进行合作。团队列出产品的定义和需求,依托工厂的开发团队把产品做出来。其余的物流、仓储等部分也是类似,依托代理的两年时间里积累的资源。
    而且宝

    • 57 min
    Startup Grind Ningbo|建立与提高社区影响力

    Startup Grind Ningbo|建立与提高社区影响力

    对话全球创业社区
    Startup Grind宁波访谈第3期

    ——————


    创业社区是创业者、企业兼而有之的社交服务平台。以实现企业、创业者之间的社交关系为主线,将创业孵化、投融资、电子商务和社交融合,最终实现社区、企业、创业者的共赢。
    相比国外成熟的创业社区,我们国内的社区运营还停留在早期阶段:侧重社交,没有实现盈利的合理途径,缺乏完整的社区资源链接,在对接基金、创业导师等方面存在不足。
    12月16日,无咖邀请到Startup Grind中国社区运营人Jan Smejkal和Techstars大中华区经理Matthieu,来分享他们在创业社区运营方面的经验,对创业社区在中国发展的思考,以及他们眼中Starutup Grind和Startup Weekend对于创业者的价值。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
    Z:张望
    J:Jan Smejkal
    M:Matthieu
    C:活动参与者

    Z:两位认为,Starutup Grind和Startup Weekend这两个活动对于创业者的价值是体现在哪里?
    M:Startup Weekend是通过54个小时的经历让参与者体验到创业的过程,团队合作与项目演讲。除了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你和全球的人参与了同样的过程,去到有Startup Weekend活动的城市,你就可以快速地融入活动参与者群体,同时了解这座城市的信息。
    J:创业者是孤单的,Starutup Grind希望让参与者交朋友,有更多的交流,有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单纯的交换名片。社区的成员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余的成员进行帮助,而总部会组织各个城市组织者的会议,产生更多的联系和分享。

    Z:国外城市的创业生态如何,怎么看待中国城市的创业生态?
    J:Starutup Grind是从旧金山开始的,旧金山每天都会有活动,只要你愿意,随时都有活动可以参加。其它城市的创业生态就会有所差异,可以理解为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类型的城市创业生态更好。
    中国每个城市都会有所不同。北京的基金很多,深圳的硬件氛围很好,找到不同城市各自的优点,会更有趣。
    M:在创业阶段每座城市会有所不同,但是创业是有共性的。大家会发现,每个城市的活动多少只是其中的一个参数和标准。每个城市有不同的阶段,宁波还处于很早期的水平,活动数量也比较少。当然,宁波是一个偏向制造业的城市,创业会更加偏向产业制造。

    Z:社区的发展和建立很困难,组织者的热情一般会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消退,如何保持这份热情?
    J:重视志愿者团队的建设。通过志愿者相互之间的帮助与鼓励,在团队建设、完善、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组织者也会充满热情。
    M:不要让宁波变得了无生趣。社区生态的消失会让人变得缺少交流、思维固化。通过沟通和分享,组织者可以产生新的创意和热情。Starutup Weekend是个很有趣的活动,在组织的过程中,会快速形成一个影响力中心。就像无咖,在组织了很多次活动后,大家会逐渐习惯来无咖进行创业方面的交流。
    Z:去另一个国家组织活动,是怎样的感受?
    M:自己是法国中部城市的一座小镇长大的,小镇只有2000人。去一个国家的一线城市组织活动,见识到那么多新的人和事,本来就是种收获。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感受到Starutup Weekend被大家逐渐理解和热爱会非常的满足和开心,也非常有趣。

    C:去西安组织活动会有怎样的支持?
    M:先经历这个过程,你需要去参加一场Startup Weekend。参加完就可以找我,我会按照要求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你如何建立长期的社区等等。通过后会给与文档资料,指导你组织Startup Weekend。
    J:西安是Starutup Grind下一阶段的重点。组织者需要找到嘉宾和听众,具体的组

    • 1 hr 18 min
    Startup Grind Ningbo | 对话搜布创始人程小军

    Startup Grind Ningbo | 对话搜布创始人程小军

    产业互联网之路|Startup Grind Ningbo
    宁波访谈第十三期
    对话搜布创始人程小军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垂直平台顺势而生,推动产业的变革。此次访谈,无咖邀请到搜布创始人「程小军」来分享互联网垂直平台的现有状况与变革方向,问题集中于搜布创立的背景与发展过程、平台对于传统经销模式的改变、垂直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有删改):
    C:程小军
    J:jocelin(主持人)
    X:现场观众
     
    J:用一个词形容自己,你会选用什么词语?
    C:好奇。从大学里就一直让自己保有好奇心,这也是我2008年大学毕业选择来宁波创业的原因。对事物的发展始终抱有好奇,是创业者的典型的标签。
     
    J:我们都知道你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是否可以分享前几次创业的过程?以及为什么会开始搜布这个项目?
    C:我非常看好服装行业的发展,所以坚定的选择在服装行业进行创业。之前的两个项目分别是3D试衣和3D面料展示定制(高定企业),3D试衣项目是因为时间节点不对,2008年做这样的项目不管是技术、市场认可和消费观点都还不成熟,导致项目叫好不叫座;3D面料展示定制项目则是不温不火,没有起色。
    但也是这两个项目让自己对服装行业有了积累,可以说是坚持才会看到希望。因为这两个项目的关系会经常去绍兴柯桥的面料批发市场,发现面料交易市场需求非常庞大,而交易方式还很传统,是顾客上门一家家找样问价的方式,这样的交易方式效率很低。恰逢滴滴兴起,我们就想能不能和滴滴一样,让客户发出订单需求、面料商接单,实现线上的对接,降低沟通成本。在那时还没有互联网产业的概念,我们是第一个做行业垂直平台项目的。
    2013年的11月18日,搜布APP正式上线。我们利用之前项目的资源,在柯桥张贴了很多的宣传海报,重点宣传我们的软件可以帮大家免费找布。当天就有几百个人下载使用,这让我们相信找布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J:用一句话来形容搜布?
    C:时尚柔性供应链平台。这可以拆解成两个关键词,时尚和柔性供应链。时尚,就是符合大众的审美;柔性供应链,则是实现小批量快速设计、生产、销售的过程。对服装行业而言,时尚是满足市场消费需要,柔性供应链则是满足服装企业的需要。
    搜布在2013年到2015年的时间里专注做找布的工具;2016年介入交易环节,收佣的形式获取盈利;2017年初收购T100,以便更好的为服装企业服务。在服装产业链里,设计、面布料、加工是供应段的主要环节。搜布从面布料起家,不做加工,但开始切入设计领域。
     
    J:这次分享中最想传达的信息是?
    C: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如果火箭上有个位置,你要做的就是赶紧跳上去,千万不要在乎位置好坏。可以理解为是创业需要顺势而为。创业项目服务的市场一定是一个上升的市场,并且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点进入。比如滴滴,十年前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因为汽车保有量、移动支付、智能手机都不足以支撑这个项目,但是出行这个行业是高频、刚需、上升发展的市场,所以在5年前技术条件成熟后迅速发力。
    从个人经历而言,2012年的自己还很青涩不懂这些。2015年稍微成熟了一些,因为缺钱两个月的时间见了六十几位投资人。后来发现自己变得迷茫,直到自己想明白创业需要顺势而为,投资人投的是你的未来价值。由此思路转变,更侧重和投资人交流行业的看法,这让自己变得自信,也帮助自己最终获得了融资。
     
    J:这四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 48 min
    StartupGrindNingbo对话芝士公园总经理周蕾&教育招商负责人Sarita

    StartupGrindNingbo对话芝士公园总经理周蕾&教育招商负责人Sarita

    为“芝士”干杯|Startup Grind Ningbo
    宁波访谈第十期
    对话芝士公园总经理周蕾、教育招商负责人Sarita
    此次访谈,无咖邀请到芝士公园总经理「周蕾」、教育招商负责人「Sarita」来分享她们对分时租赁、教育培训的认知。同时,芝士公园作为一个内部创业项目,又有怎样的经历可以揭示大企业内部创业的奥秘?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有删改):
    Z:周蕾
    S:Sarita
    W:张望(主持人)
    C:现场观众
     
    W:按照习惯,还是请两位介绍一下自己?两位是从什么时候加入“芝士公园”这个项目的?
    Z:我是周蕾,在2006年万科刚进入宁波时就加入了万科团队。原先是从事行政和运营类岗位,因为不愿重复熟悉的领域,我在2013年选择进入新的岗位。在万科的11年,也算是见证了万科从单一的建筑商到城市服务商角色转化的过程。
    S:大家好,我是Sarita。原先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经历过行业内绝大多数的岗位。因为缺乏新的挑战,一度萌生离开宁波去其他城市见识下教育行业发展情况的念头。有幸接触并加入了“芝士公园”,我相信芝士公园会成为一个新的教育行业现象。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W:为什么选择宁波报业集团的这栋大楼作为开展“芝士公园”的场地?为什么要开展“芝士公园”项目?“芝士公园”项目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Z:报业集团在总部搬迁后,一直在思考这块场地的用途。恰巧万科集团在开展新的教育类业务,希望打造体制外“素质教育名片”,两者一拍即合,就决定通过城市学习综合体的概念来打造“芝士公园”项目。同时,报业集团也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媒体资源来帮助这个教育类的项目做得更好。
    万科在尝试转型为城市服务运营商,除了教育之外,还有泊寓、养老、物流等,但都是围绕家庭生命周期不可分隔的部分。万科在教育领域已经布局100个幼儿园,并且很早就开始做户外营地和教育营地。这次是瞄准了城市学习体,所以有了“芝士公园项目”。
    “芝士公园”首先是一个教育的空间提供者。在宁波有很多的教育机构,缺少好的教学空间,我们会基于万科的设计建设实力提供可租赁的教学空间,让这些教育机构更专注于教育本身。从规划上来说,“芝士公园”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教育类商业综合体体量,总共12层,4.7万方的体量。其中会有一个3000平方米的国际幼儿园,以及配套的音乐厅。在楼层安排上,1-3层是美学商业中心,适合家长办公或者家庭消费,4-5层是分时租赁的教室,6层是教育项目的联合办公场地。7-13则是万科旗下的长租公寓-泊寓,同时大楼内部还包含了美好家的展厅和万科签约中心。
     
    W:国内外是否有这样的案例?如何做到“芝士公园”的打造符合教育机构的需求?或者说是符合教育的需求?
    S:国内外有这样的尝试,如新东方等。但他们的体量都比较小,一般在几千平,我们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项目。
    万科作为城市建筑商出身,对于建筑与空间规划非常有经验,在建筑品质和工艺上无需担心。同时,在前期的市场调研过程中我们与208家教育机构进行了沟通,获得了很多的建议作为设计的指标。比如钢琴教室,机构告诉我们35平米是最高性价比的空间大小,因为正好可以放置十一台钢琴,一台老师的,十台学生的。一个老师教学十个学生,也是教学质量比较有保证的一个数字。不只是这些细节,我们“芝士公园”整体的七大中心打造,都听取了教育机构的经验。
    对教育而言,我们也解决了一些行业

    • 1 hr 28 min
    StartupGrindNingbo对话微链联合创始人柳荣军

    StartupGrindNingbo对话微链联合创始人柳荣军

    创业还是生意?我愿意做一个接地气的创业者
    http://www.wucoffee.com

    Startup Grind
    宁波访谈第四期
    对话微链联合创始人
    此次访谈,无咖邀请到微链联合创始人「柳荣军」来分享“投资人”“创业者”等不同的身份对他有怎样的影响。在创业过程中他经历了不同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微链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有删改):
    L:柳荣军
    J:Jocelin(主持人)
    C:现场观众

    J:用一句话来介绍自己,你会怎么形容?
    L:我是一个苦逼的创业者。

    J:创业是一个过程,最近看到朋友圈里盛传的鸡汤,是过去不同的选择成就了自己。在你创业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选择?
    L:选择有很多,需要从很早前说起。我在浙大毕业后先后去了台积电、浙江中控和华为。这三份工作都是技术方向,所以我是一个纯正的工程师。但在华为呆久了,觉得人生不应该这样过。所以做了第一个选择,辞职回浙大念MBA。
    在念书的过程中接触了创业管理,也比较系统的接触了商科的知识。这时,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去做投资人。在投资公司工作一年后,发现找项目是一件非常麻烦、低效的事情。对比下大V薛蛮子,他作为投资人天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项目。我们判断微信公众号处于上升阶段,决定效仿薛蛮子的方式成为一个“网络红人”。
    这个公众号就是“B座12楼”,我们通过写投融资的相关文章,迅速吸引了一批创业者关注,在年底盘点的时候发现,这一年的效率很高,投了很多优质项目。于是,我做出了第三个选择,创业。
    在2014年8月,我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微链。希望打造一个平台,让创业和投资更加便捷,服务的两端是创业者和投资人。

    J: 在微链创办的初期,你是怎么设置平台的功能模块的,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
    L:微链最早的定位是创业者的社交平台,所以有三个模块,社交、活动和投融资。
    背后的逻辑是:根本目的是实现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的对接。这是一个低频但是刚需的事件,为了平衡高频、低频与刚需,我们设计了高频的社交模块。有了社交和投融资,我们需要流量导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设了活动模块。因为活动现场的创业者相对集中。我们通过成为供第三方使用的活动发布工具,切入活动,帮助创业者发现更多的活动,帮助组织方获得了新的流量,实现螺旋式上升。
    今年的决策是把投融资对接做成微链的主营业务。

    J:微链发展的过程是最初就规划好的,还是发展过程中有所改变?
    L:最初的构想比较纯粹,为创业者链接一切,想做创业者的LinkedIn。但是微信的存在,让社交领域的项目很难发展,包括赤兔、脉脉等项目的发展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抛弃了链接一切的想法,今年就专注投融资,做数据化的创投服务商。

    J:作为一个平台,你的数据能看到创投圈的变化。你觉得不同城市的创业生态有什么区别?
    L:微链在北上广等7个城市举办了8场链大会,邀请的嘉宾也都比较好。每次开场都会用数据去解读每个城市,包括创业人数,投资机构,投资情况,活动情况等,我还是继续用数据说明下情况。
    用北京、杭州、深圳三座城市为例。北京创业者都很善于利用媒体,往往是上线当天就有媒体报导,第二天就有2万用户;杭州一般是半年后做到了2万用户,觉得可以找媒体报道一下;而深圳很可能就不会有媒体报道了,觉得自己做硬件做业务就好。但是适当的利用创业媒体发声还是有必要的,可能帮助创业项目更快的发展,也更容易获得融资。

    • 59 min

Top Podcasts In Business

HBR On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Закрив раунд
Betinvest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odcast
Anthony Fasano, PE and Jared M. Green, PE
The Morgan Housel Podcast
Morgan Housel
The Diary Of A CEO with Steven Bartlett
DOAC
Собрались и разобрались
Владимир и Татьяна Морозов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