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min

双抗:“危”矣?(上‪)‬ 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 Philosophy

五月,仿佛成为了“康字头”生物科技公司的“渡劫”月。
5月28日,悬在康宁杰瑞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其KN046与化疗联合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癌(PDAC)的3期临床试验未能达到预设的生存期(OS)统计学终点,导致当天港股股价暴跌超40%。
无独有偶,就在上周,康方生物因双抗药物AK112备受争议,同样遭遇了一波“股价杀”。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业界广泛讨论: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技术,这条曾被寄予厚望的研发路径,为何会在临床应用上频频受挫?会给曾备受期待的双抗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早前,该赛道一度被行业专家评价为“还未正式进入比赛已经开始拥挤”。的确如此,全球范围内,双抗已成为不少国内外药企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相较而言,罗氏、安进、强生等跨国药企由于起步较早,双抗研发管线更为丰富。纵观国内药企布局情况,除了康方生物、康宁杰瑞,恒瑞、中生、石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多家药企也纷纷入局,双抗研发项目众多。截至今年5月,有公开数据统计,国内已有超过40家企业涉足双抗药物的研发。
目前,虽然国内方面双抗已建立一定技术基础,或可在某一具体药物上实现“弯道超车”。但整体来看,无论是靶点的选择上,还是双抗的连接方式以及适应证方向等,仍与国际一流水平有较大差距。该领域最热闹的一年莫过于2022年。彼时,全球范围内共上市5款双抗药物,数量甚至超过了2009年至2021年的12年间上市双抗产品的总和。
同年,随着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上市,也开启了国产双抗商业化元年。卡度尼利单抗不仅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首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也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基于PD-1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尤其在上市短短半年内就实现了5亿元的销售额,让产业看到了双抗领域巨大市场前景。不过,近期的种种“坏消息”,似乎让双抗前景些微蒙尘。
理论上,相较于单抗,双抗增加了一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因而特异性更强、更能准确靶向肿瘤细胞并降低脱靶毒性,还具有有效防止耐药、降低治疗成本、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等优势,通过同时靶向两种抗原,双抗能够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达到1+1>2的治疗效果。然而,双抗药物开发复杂性和技术壁垒更高,对于技术平台和靶点选择的适配性要求也有所提高,其开发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作为国内双抗领域的领头羊,两家在此领域深耕的生物科技公司为何接连受挫,请您下周一接着收听。

五月,仿佛成为了“康字头”生物科技公司的“渡劫”月。
5月28日,悬在康宁杰瑞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其KN046与化疗联合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癌(PDAC)的3期临床试验未能达到预设的生存期(OS)统计学终点,导致当天港股股价暴跌超40%。
无独有偶,就在上周,康方生物因双抗药物AK112备受争议,同样遭遇了一波“股价杀”。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业界广泛讨论: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技术,这条曾被寄予厚望的研发路径,为何会在临床应用上频频受挫?会给曾备受期待的双抗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早前,该赛道一度被行业专家评价为“还未正式进入比赛已经开始拥挤”。的确如此,全球范围内,双抗已成为不少国内外药企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相较而言,罗氏、安进、强生等跨国药企由于起步较早,双抗研发管线更为丰富。纵观国内药企布局情况,除了康方生物、康宁杰瑞,恒瑞、中生、石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多家药企也纷纷入局,双抗研发项目众多。截至今年5月,有公开数据统计,国内已有超过40家企业涉足双抗药物的研发。
目前,虽然国内方面双抗已建立一定技术基础,或可在某一具体药物上实现“弯道超车”。但整体来看,无论是靶点的选择上,还是双抗的连接方式以及适应证方向等,仍与国际一流水平有较大差距。该领域最热闹的一年莫过于2022年。彼时,全球范围内共上市5款双抗药物,数量甚至超过了2009年至2021年的12年间上市双抗产品的总和。
同年,随着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上市,也开启了国产双抗商业化元年。卡度尼利单抗不仅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首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也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基于PD-1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尤其在上市短短半年内就实现了5亿元的销售额,让产业看到了双抗领域巨大市场前景。不过,近期的种种“坏消息”,似乎让双抗前景些微蒙尘。
理论上,相较于单抗,双抗增加了一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因而特异性更强、更能准确靶向肿瘤细胞并降低脱靶毒性,还具有有效防止耐药、降低治疗成本、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等优势,通过同时靶向两种抗原,双抗能够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达到1+1>2的治疗效果。然而,双抗药物开发复杂性和技术壁垒更高,对于技术平台和靶点选择的适配性要求也有所提高,其开发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作为国内双抗领域的领头羊,两家在此领域深耕的生物科技公司为何接连受挫,请您下周一接着收听。

4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