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性别流动研究社

直女卖姬——想象中的同性浪漫

Tomboy—不是女娃的那首歌,而是女团中的专门定位。从少女时代到f(x),为了满足不同粉丝而诞生的多元形象如今成为了“卖姬”。

卖姬是Kpop的人气密码吗?从韩素汐的手机壳,amber极富魅力的舞台表现和外形,“卖”的意味好像从单纯与队友们的互动引发cp的遐想引申到了在每一个外形和话语的细节中判断女爱豆们的真实性取向。评论区争吵着“她究竟是勇敢做自己,还是贩卖幻觉?”——我们究竟在迷恋什么?是禁忌的刺激,是对亲密关系的另一种想象,还是某种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欲望投射?

卖腐到底是否推动了酷儿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或是单纯挤占真正酷儿的生存空间?酷儿群体的群体认同是否能在本国建立?不属于群体的人还能认同和支持这个群体的文化吗?

下一期我们将接着“那些文艺作品中不被看见的女同”的话题聊聊书籍和电影中的同性恋叙事❤️

00:46大众如何判断“爱豆们”的性取向

06:19 为什么男女麦麸审判标准不一样

08:53 卖姬的受众是谁? 姬圈天菜是直女的想象吗?

10:49 woman romance 不是 lesbian

13:04 概念辨析:queer coding vs queer baiting

17:44 女性不愿再落入被凝视的地位,女同也不行

22:12 queer community为什么在中国无法建立认同?

24:23 在那些文艺作品中不被看见的女同(可以的话我们下一期将聊这个话题!)

29:40 queer community 是必要的吗

32:17 装ji是否存在对真正群体生存空间的挤压

35:51 酷儿文化商业化的两面性

37:78 女权男:不属于群体的人是否有权利支持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