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épisodes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一档文化类对谈播客。在这里,主播将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学者聊聊他们关心的世界和生活,探寻社会文化观念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将不定期放送「思想季」与「冷思考」等特别策划栏目。突破茧房,不赶浪潮,学术也可以接地气。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 Histoire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一档文化类对谈播客。在这里,主播将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学者聊聊他们关心的世界和生活,探寻社会文化观念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将不定期放送「思想季」与「冷思考」等特别策划栏目。突破茧房,不赶浪潮,学术也可以接地气。

    Vol.189|江湖丛谈: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艺江湖

    Vol.189|江湖丛谈: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艺江湖

    聊完了武侠小说、南会北教和武术拳术,今天我们要“君子动口不动手”,聊聊和“江湖”密不可分的传统曲艺。说起「江湖丛谈」这个栏目,起初就是致敬连阔如先生的《江湖丛谈》,而《江湖丛谈》一书的写作起点,正是曲艺从业者眼中的江湖。
    近年来,以相声为代表的曲艺十分欢腾,论资排辈、拜师规矩,总给人们一种“沾染江湖气”的模糊印象,这本身也说明了相声与江湖的关联。当然,曲艺并不局限于相声,大众喜闻乐见的京剧、河北梆子、小曲、大鼓书、莲花落、评剧、评书以及二人转等等都属于曲艺行当。在今天的节目里,栏目主理人何必就将从北方曲艺的起源开始,讲讲曲艺这门“民间说唱”的历史兴衰与现代改造。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收听指南】
    02:15 相声小曲大鼓书,传统曲艺在北方
    06:35 南方和北方的说唱艺术各有特色
    10:54 曲艺文化的分布与清代八旗的关系
    15:10 朱元璋对北方地区社会形态的塑造
    20:38 卫所的实体化,军事单位→民事单位
    23:55 朝堂信仰,北方庙会背后的江湖暗流
    28:42 南有宗族祠堂族田,北有村庄组织“会”
    31:42 庙会与市场:一场大庙会也是一场大集
    34:26 民间曲艺弥补了历史上文教的不够昌盛
    37:34 根据地时期的要素:泛教化、土洋结合
    40:25 要提高艺术性,也要提高经营的先进性
    43:52 城市化下的意外存续:文工团、少年宫
    45:32 二人转,春风吹又生的农村“艺术星火”
    51:43 曲艺不该成为脱离土壤的悬浮性艺术
    【工具箱】
    01 《江湖丛谈》为著名评书艺术家、曲艺活动家连阔如先生遗著,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除了介绍北方大中城市旧式娱乐场所沿革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尤以大量篇幅记述和揭露了清末民初以来北方江湖艺人的行规和活动方式、江湖行当的内幕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02 鼓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流行于中国北方。其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大鼓的文学脚本称为鼓词,基本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体。作品(即曲目)有短篇、中篇、长篇之分。短篇只唱不说,中、长篇则有唱有说。人们往往称唱短篇为唱大鼓,唱中、长篇为唱大鼓书。
    03 相声术语“撂地”,指的是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又称“明地儿”。
    04 洪武体制是明朝时期的政治体制,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在洪武体制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机构和制度,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梁方仲先生曾用两个概念来解释这套体制,一个叫做“画地为牢的封建秩序”、一个叫做“赋中有役,役中有赋”的财政体制:“画地为牢”指的是明代用户籍把人的职业和居住地完全捆绑起来,不允许自由选择;“赋中有役、役中有赋”指的则是明代老百姓既要缴纳税赋,又要服劳役。
    05 卫所制度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

    • 54 min
    Vol.188|列国志番外:世界中的迪拜与迪拜的世界|嘉宾:施展

    Vol.188|列国志番外:世界中的迪拜与迪拜的世界|嘉宾:施展

    在此前的列国志节目中,我们曾经聊过一期阿联酋,一个被称为“沙漠中的花朵”的西亚沙漠国家,其中聊到了参观感受到的人造景观奇迹的冲击,也聊到了迪拜酋长对牵动经济系统的想象力。
    前不久我们大观学者刚刚去了泉州,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12世纪前后远东第一大港,老师在泉州看到了很多阿拉伯商人留下来的遗迹,结合他们近期对出海与商业的关注和思考,就有了本期列国志亚洲篇的番外。
    为什么说阿拉伯文明从历史上就自带“商业基因”?石油经济是否会成为阿拉伯地区的“诅咒”?今天,世界全球化将世界各地前所未有地连接起来,阿拉伯世界因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如何加入全球化浪潮中并发挥作用?迪拜在其中取得了哪些突破,展现了哪些新的可能性?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依然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施展教授,和我们聊聊迪拜作为现代化城市和金融中心的发展策略及其在全球商业网络中的地位。在迪拜,我们也许能看到一种阿拉伯世界连接现代世界的可能。
    *本期播客是迪拜旅游局联合小宇宙【迪拜秘闻录:不止所见】系列节目之一。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0:58 蒲氏家族,泉州历史上的阿拉伯商人
    05:33 迪拜“沙上建塔”带来的想象力震撼
    08:37 国际金融中心,迪拜的金融“自由港”
    13:15 工业化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路径
    16:46 相对的贫油刺激了迪拜提前开拓布局
    20:00 当“边缘人”成为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
    23:34 普通法“发现”法律vs成文法“发明”法律
    30:28 迪拜的想象力与勇气:DIFC普通法特区
    34:02 迪拜的示范效应与新的商业自由邦可能
    37:20 待构建的商业网络,待演化的商人秩序
    【工具箱】
    01 蒲寿庚(?-约1283年或约1285年),宋末元初时期著名官商。蒲寿庚先世是侨居占城(今越南南部)的阿拉伯商人,始居于广州,后迁至泉州经营海上贸易。蒲寿庚因平海盗有功,先受封泉州提举市舶,后又升福建安抚沿海都制置使兼提举市舶。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临安,蒲寿庚被封为福建广东招抚使兼统海舶。景炎元年(1276年),蒲寿庚因降元有功,被封为昭勇大将军,任福建广东市舶事。后任福建行省左丞、参知政事等职。
    02 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也是迪拜这座城市概念上的"心脏"和灵魂所在。

    03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位于阿联酋迪拜市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个繁荣的金融和商业枢纽,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寻求进入中东、非洲和南亚(MEASA)地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该地区唯一的英语普通法法院——迪拜法院(Dubai Courts)、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DIFC Courts),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金融区。
    04 世界上有两种法系,一种是普通法,又叫判例法、海洋法、英美法,另一种是成文法,又叫大陆法。普通法和成文法的深层差异,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对普通法来说,法律是被发现出来的;对成文法来说,法律是被发明出来的。通常来说,普通法国家是大社会小政府的结构;成文法国家跟它相比,多半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结构。
    05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也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

    • 39 min
    Vol.187|他乡与故乡:观察与行走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命?|李筠×周轶君×平安

    Vol.187|他乡与故乡:观察与行走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命?|李筠×周轶君×平安

    他者是自我的边界,每个人都是通过行走他乡的土地,聆听他人的故事,来扩展自己的边界,更新自己的生命。他乡的事物,有些可资借鉴,有些可以缅怀,有些常常入梦,有些则会影响我们的生命观、物质观和知识观。
    上周末,在中国平安的邀请下,我们在阿那亚进行了一场愉快的圆桌对谈。嘉宾除了我们东腔西调听众非常熟悉的李筠老师,还有写作者/纪录片导演周轶君老师,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先生以及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先生。
    虽然是初夏时节,阿那亚的海风还是又急又冷,仿佛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又给人一种想要出海远行的冲动。旅行意味着肉体进入他乡,但现实是,我们绝大多数的旅行都是把自己当成了匆匆过客,在他乡只是随手一抓,带走了一些最好拿走的东西。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视角进入他乡呢?或许,我们可以像李筠老师那样,带上知识与学术的纵深,像周轶君老师那样带着记者的敏锐,以及像两位高管那样带上独特的行业视角。欢迎收听本期节目,看看四位嘉宾如何理解“他乡与故乡”。
    ——
    本期节目在深夜谈谈主办的声量中录制。
    感谢本期创意出品方:W;特别鸣谢品牌客户:中国平安
    【本期对谈】
    主播
    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
    李筠:大观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教授,著有《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中世纪》等。
    周轶君:纪录片导演、写作者。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著有《中东死生门》《走出中东》等。
    郭晓涛:中国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
    盛瑞生:中国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
    【收听指南】
    03:33观察比较不同文化的一个有趣视角:时间观
    05:23格式化的结果: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8:53战区采访的感受:生命很脆弱,也很顽强
    11:45世界是“平”的,但最先进与最原始依然并存
    14:02认知他者的过程可能痛苦,但会成为一种支撑
    17:13对长寿的渴望,是古今中外全世界都统一的
    20:29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生死观
    25:53在藏区的感受,时间凝固,万物有灵
    34:37中国人的幸福观是愿意用现在的苦换未来的甜
    37:45芬兰、新加坡都是资源小国,但教育理念大不同
    40:13大道往往相通,日常容易沟通,中层各显神通
    44:42能给你带来更多确定感的地方,就是所谓故乡
    47:02现在的AI可以传授知识,但未必能传授经验
    50:14可以充满警惕地拥抱AI,要会反思才有智慧
    56:31声音处理+知识图谱,AI对客服系统的赋能
    01:01:50机器人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吗?
    【工具箱】
    01 2002至2004年期间,周轶君是全世界唯一常驻以色列加沙走廊的国际记者。在战火纷飞的加沙的两年,她记录十几万字,拍摄下了百余幅作品,写出了《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和《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中东死生门》开篇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序,比利·林恩被从伊拉克战场抽回美国,为超级碗橄榄球赛中场走秀。漫天喷发的烟花在士兵们眼中与伊拉克战场激战的画面重叠,对他们而言,战场,反是他们的安全之地。
    02《他乡的童年》是由周轶君执导的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纪录片。教育,是中国各个阶层共同焦虑的话题,无数家庭穷尽所有把孩子送去国外,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周轶君感受到同样的焦虑。她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踏上一趟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之旅。影片从小孩的

    • 1h 8 min
    直播回放|李筠×包刚升×施展×张新刚:政治学不是厚黑学

    直播回放|李筠×包刚升×施展×张新刚:政治学不是厚黑学

    本期特别放送音频源自2024年04月10日【施展世界】视频号直播对谈“⽤政治学观察世界——政治学、东西⽅和乱纪元”。
    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为什么说政治学是一门“危险学科”?政治学能够带来什么样的视⻆?如何借助政治学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看待历史、现在与未来?在这场对谈中,我们首次集齐“政治学F4”,和大家畅聊他们所研究的古今中外,分享他们的政治思考。
    顺便提一句,李筠、包刚升、施展、张新刚这四位老师都是东腔西调的老朋友了,搜索【东腔西调+老师姓名】即可收听相关往期~
    【本期对谈】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1:35 政治、政治学、政治学原理
    06:09 政治学是一门有关公共生活的学问
    12:39 高新产业和金融领域都要关注国际政治
    20:30 政治学的眼光如何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25:43 从时空来看,西方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31:12 我们对西方可能仍缺乏一种整全的理解
    36:20 中西方关系中,中国和西方都在演变中
    40:15 有三件事,对西方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
    44:57 全球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及其政治效应
    49:18 面对新现实,英美的政治运作很不同
    56:30 施老师“开新坑”:以霍布斯解读大刘
    01:01:30 乱纪元,定性认识可能比定量更重要
    01:06:30 从长程来看,稳定只是偶然的机缘
    01:11:09 暴力的减少,不必然导向文明的提升
    01:16:52 全球化中,不同文明演进节奏并不同
    01:22:06 文艺复兴,是典型的“乱纪元时代”
    01:30:12 迈斯特:历史是政治最好的实验室
    01:38:37 好的学术探讨,会有一种乘法效应
    【工具箱】
    01在美国政治中,美国政府关门,又叫作政府关闭或者政府停摆(government shutdown),是指在国会无法通过足够的预算案的前提下,美国政府关闭一些机构。美国联邦政府正常运转所需的各项资金,需要每个财年通过拨款法案给予授权;当法案无法通过,政府支出受阻,部分职能停摆。在拨款法案难产时,可以通过持续决议暂时为政府提供资金,避免停摆。
    02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
    03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创世纪年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04 “黑天鹅”事件,是指难以预测,但突然发生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小概率事件。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黑天鹅”存在于金融市场、商业、经济、个人生活等各个领域。“灰犀牛”是与“黑天鹅”相互补足的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黑天鹅事件”则是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
    05 在《论永久和平:伊曼纽尔·康德的一个哲学策划》一书中,康德提出了三个正式条

    • 1h 42 min
    Vol.186|洛阳奇幻之旅:电驴友好、碳水天堂,但时空穿梭|嘉宾:孟庆延

    Vol.186|洛阳奇幻之旅:电驴友好、碳水天堂,但时空穿梭|嘉宾:孟庆延

    五一小长假的余温尚未散去,朋友们的旅行故事仍在耳边回响。随着全国各地出游热度的持续高涨,“错峰旅游”成了许多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最新打开方式。就在前不久,东腔西调的老朋友、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孟庆延老师就来了一趟错峰特种兵之旅,而他的目的地,是一座在大家印象中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古都——洛阳。
    回来之后,孟老师稍显兴奋,跟我们说了一连串直观感受,比如“体验了一次真正的博物馆奇妙夜”、“共享电驴太方便了”、“看到白马寺的香火,你都想不起这是中国第一古刹”、“洛阳是个碳水之城”、“洛阳-开封-商丘-菏泽-徐州,简直组成了一个胡椒热爱带”……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期节目。
    从博物馆的夜游到街头的胡辣汤,从龙门石窟的庄严大佛到白马寺的香烟缭绕,欢迎和孟老师一同启程,神游洛阳。(今年6月,孟老师还将前往西藏墨脱进行学术考察,更多信息可参见文末介绍,期待与你同行!)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0:42 错峰五一的洛阳特种兵之旅
    04:04 古都古城,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新”
    08:30 洛阳牡丹季的博物馆奇妙夜
    11:55 汉唐妆造服务车就是一个楚门的世界
    16:30 龙门石窟的比耶大佛和摄像头“阵”

    21:56 卢舍那大佛、香山寺蒋宋别墅、白园
    27:00 白马寺的香火让人无暇顾及古刹气象
    32:14 共享电驴的商业逻辑在洛阳真正跑通了
    35:27 洛阳,碳水主食爱好者的美食天堂

    37:40 论:北纬35°胡椒碳水羊肉热爱带
    41:46 旅游的风土人情,非置身其中不能体会

    44:18 “田野嘚吧嘚”6月预告:拉萨-林芝-墨脱
    【出行信息】
    今年春天,我们来到了古代中国的佛国之城泉州,考察古城的商业秩序与多元宗教。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多元文化的相融相生,开启「民族」主题学术考察:第一站穿越西藏墨脱,第二站探访新疆喀什。

    「民族」#仅限20席
    考察时间:6.12-6.18(墨脱站)
    主理学者:孟庆延×李筠
    更多信息:《学术考察丨民族:圣俗之间,多元何以一体?》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关注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contact@eidos.wiki

    • 46 min
    Vol.185|创造现代世界:红酒、咖啡和茶背后的秘密|嘉宾:施展

    Vol.185|创造现代世界:红酒、咖啡和茶背后的秘密|嘉宾:施展

    本节目由世界茶文化遗产地普洱茶智能窖藏空间“茶马古窖”赞助播出。
    是什么创造了现代世界?科技、大工厂、流水线还是现代金融?或许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一项日常活动才是现代世界的内核——消费。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消费不仅是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从欧洲贵族的奢侈比拼到现代每个人的日常消费,我们见证了消费品从稀缺到普及,再到个性化的转变。
    消费如何出催生如此庞大的生产网络,又如何塑造了现代社会?红酒、咖啡和茶等日常饮品,又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自己位置的?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再次邀请到施展教授,一起聊聊消费时代的演变印记。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偏向茶山行》节目嘉宾)
    【收听指南】
    00:30 《偏向茶山行》节目将于5.1中午12:00上线

    02:56 供应链全球分工:创新效率+世界工厂
    10:50 从枢纽到外溢:从生产端理解世界
    13:47 消费文化的演变,从贵族到大众消费
    18:25 对平等的追求,转化为市民阶层的崛起
    25:50 现代消费转型:波尔多红酒的例子
    27:50 不同的宗教背景会引导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30:45 消费的两端,“符号化”与“麦当劳化”
    34:08 大众消费时代,文化意涵要稀缺+有故事
    37:40 茶马古窖的创新:AI茶纹+区块链技术
    39:56 两饼自带故事的普洱:蜂神林、大宗师
    42:57 原产地自然窖藏,呈现普洱茶时间价值
    【工具箱】
    【01】《偏向茶山行》是由茶马古窖携手财新创意倾力打造的首档世界茶源纪实随谈节目,“访茶邀请人”蒋昌建与钱文忠/廖宝秀/肖风/施展齐聚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从“茶”这座桥梁出发,抵达多元世界。4月10日起,每周三12:00开播,在财新网、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平台均可观看。

    【02】音频【40:25】处施展老师所提及的,收到的第一饼茶其实是“蜂神林”。蜂神树,是一棵高50米、集中悬挂着70多个蜂巢的高山榕树,当地居民将其视为神树。因为茶叶是一种非常容易吸附味道的植物,蜜蜂的聚集赋予了周边茶树独特的蜜香,“蜂神林”这款茶便是选用这个区域的茶叶制作而成。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contact@eidos.wiki

    • 44 min

Classement des podcasts dans Histoire

Mandela: The Lost Tapes
Richard Stengel
Storiavoce, un podcast d'Histoire & Civilisations
Storiavoce
Unreformed: the Story of the Alabama Industrial School for Negro Children
iHeartPodcasts
Ridiculous History
iHeartPodcasts
Cautionary Tales with Tim Harford
Pushkin Industries
Passe le plaid by Jamesetshona
Passe le plaid

D’autres se sont aussi abonnés à…

忽左忽右
JustPod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