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集

这是一档聚焦“非正式教育”的播客栏目,旨在探索应试教育之外、教育的无限种可能,倡导可持续的“终生学习”理念,鼓励“全人”的培养和教育。探讨的话题包括:博物馆教育、艺术教育、自然教育、创新教育等。

主播介绍:吕思瑶,博物馆教育从业者。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硕士,北京大学中文与艺术双学士。

不学有‪术‬ 不学有术

    • 自我完善
    • 4.8 • 8 个评分

这是一档聚焦“非正式教育”的播客栏目,旨在探索应试教育之外、教育的无限种可能,倡导可持续的“终生学习”理念,鼓励“全人”的培养和教育。探讨的话题包括:博物馆教育、艺术教育、自然教育、创新教育等。

主播介绍:吕思瑶,博物馆教育从业者。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硕士,北京大学中文与艺术双学士。

    EP16下-对谈孙黛琳:公民写作教育的迷思

    EP16下-对谈孙黛琳:公民写作教育的迷思

    本期节目分为上下两期,邀请了哥大TESOL-英语文学教育硕士毕业生孙黛琳,分享她对教育中边缘化、种族主义、去殖民化及公民写作等议题的思考。
    【嘉宾介绍】孙黛琳,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TESOL-英语文学教育双专业。她曾就职于一家美国教育类非盈利组织,担任升学指导。研究生期间,她在不同类型的纽约公立学校实习,并在一家教育类非盈利组织做写作指导。孙黛琳目前管理着一个聚焦于教育创新的读书会。下学期她将入职于北京一家致力于“把国际课程本土化”的学校。小红书:在教书的酸菜鱼
    【内容时间轴】
    00:45 为什么会在写作课上布置比较“敏感”的写作话题
    02:21 “作为个体,我们既有可能受到种族主义的负面影响,也有可能成为帮助强化种族主义的人”
    09:35 教育体系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迷思
    11:17 “找到你自己的声音“
    17:28 落到笔头vs.嘴上说说:文字是有力量的武器
    20:11 什么是“被边缘化”
    21:27 推荐的书:阿迪契《美国佬》
    24:28 亚洲性vs.国际性
    【提到的书籍】
    《美国佬》by阿迪契

    • 26 分钟
    EP16上-对谈孙黛琳:教育作为一种去殖民化的表达

    EP16上-对谈孙黛琳:教育作为一种去殖民化的表达

    本期节目分为上下两期,邀请了哥大TESOL-英语文学教育硕士毕业生孙黛琳,分享她对教育中边缘化、种族主义、去殖民化及公民写作等议题的思考。
    【嘉宾介绍】
    孙黛琳,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TESOL-英语文学教育双专业。她曾就职于一家美国教育类非盈利组织,担任升学指导。研究生期间,她在不同类型的纽约公立学校实习,并在一家教育类非盈利组织做写作指导。孙黛琳目前管理着一个聚焦于教育创新的读书会。下学期她将入职于北京一家致力于“把国际课程本土化”的学校。小红书:在教书的酸菜鱼
    【内容时间轴】
    00:19 Siyao的生活近况
    01:26小学三年级的梦想是“改变中国教育”
    03:36在藏区支教的经历
    12:56 意识到学校里学到的教育知识太“空中楼阁”
    16:08 勇于指出美国人的“狭隘”
    19:51 “educating the mind without educating the heart is no education at all”
    20:29 最感染心灵的一节课
    22:26 “美国教育界过于关注种族议题”吗?
    33:39 在新移民过渡高中教英语的神奇经历
    41:02 新移民学生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美国的?
    46:25 对教育“去殖民化”的迷思
    49:14 新移民过渡高中的危地马拉学生vs.中国学生

    • 1 小时 3 分钟
    EP15-特别节目:读书如吃饭,偶尔吃坏肚子也无妨

    EP15-特别节目:读书如吃饭,偶尔吃坏肚子也无妨

    本期节目Siyao邀请了两位哈佛校友——中学教学主任Lisa和国际教育创业者小萨,一起聊了聊青少年阅读教育,还顺便回忆了自己的童年阅读时光。
    【对话内容一览】
    1:15 嘉宾的学业与职业经历
    3:42 哈佛的青少年文学课
    7:01 到底什么是“名著”?
    10:09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名著”:阿加莎、海底两万里与居里夫人传
    13:40给青少年选/荐书需要注意什么?
    21:12小时候喜欢的书:一些突然闪现的童年回忆
    26:26长大后喜欢的书:功能书vs小说
    33:15给小时候的自己列个书单
    36:44读书是一场全感官的完整体验
    40:53最理想的阅读教育场景
    44:21推荐的青少年书单
    45:04推荐的教师发展资源
    【嘉宾介绍】
    Lisa,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School Leadership方向,在中学从事课程设计、教育创新相关工作。
    小萨Sal,出生和成长于中国福建,求学于捷克布拉格和美国波士顿,工作于北京和上海,国际教育行业创业 6 年,专注国际学术竞赛和项目制学习 (PBL) 领域。
    【提到的推文】
    ‣从小到大,没人系统教过我怎么读书
    【背景音乐】
    ‣哈利波特电影OST:Hagrid The Professor
    【主播介绍】
    吕思瑶,博物馆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硕士。个人网站: siyaolyu.com。

    • 46 分钟
    EP14-特别节目:中、美、英博物馆教育连连看

    EP14-特别节目:中、美、英博物馆教育连连看

    借着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契机,身处上海的Siyao邀请了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艺术与艺术教育专业硕士的郁青和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读博物馆画廊教育硕士的Mei,一起聊了聊博物馆教育。我们从如何走上了博物馆教育的专业道路,聊到了对博物馆教育在中、美、英三国的观察,还围绕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内容预览】
    0:17 本期节目的缘起
    2:15 郁青的学业与职业经历
    3:03 Mei的学业与职业经历
    5:12 与博物馆教育结缘的契机
    8:21 美国博物馆中的成人教育和导览项目
    11:26 在Noguchi Museum里听导览和写诗14:26 博物馆教育中的Information(信息)vs. Interpretation(阐释)
    15:46 博物馆观众的不同分类及灵活应用
    19:31 博物馆年轻人教育和夜场活动
    24:43 凌晨在Tate Modern看“超现实”展览的体验
    29:13 在哈佛艺术博物馆被保安抓的经历
    30:05 博物馆里的社会活动:气候变化、移民问题...
    31:29 对英国博物馆教育的观察
    33:41 对博物馆在线游戏的质疑和讨论
    41:06 在线游戏-游乐场-博物馆完整体验
    43:40 对美国博物馆教育的观察
    45:08 美国美术馆教育为什么会重视“阐释”?
    49:58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在中、美、英的差别
    51:56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意思?
    60:02 每人推荐一本书
    【嘉宾介绍】

    郁青,目前就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与艺术教育硕士专业。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在中国美术馆、小红书、中国嘉德等机构从事艺术活动的策划及传播工作,包括中国美术馆之夜,全国艺术鉴赏课程调研,小红书与当代美术馆的联动等等。目前关注提升成年观众在艺术博物馆中的体验、如何教授西方观众东亚艺术,以及准备博士申请中。喜爱自由诗意的生活,愿以自己所长感染和帮助他人。email:yuqingz0531@gmail.com

    Mei.,本科毕业于央美艺术管理,UCL博物馆画廊教育硕士在读。曾在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央美美术馆等从事展览策划和观众拓展相关工作,对艺术史、博物馆教育和成人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目前在研究博物馆夜场,也想搞个播客:)还有就是在伦敦美术馆(目前考陶德、国家画廊)发起行走+导赏,感兴趣的朋友一起~email:dtnvlme@gmail.com  小红书:Mei.同学在伦敦
    【节目中提到的资料】
    //提到的书籍//
    ‣博物馆体验再探讨(约翰·福克;林恩·迪尔金)
    ‣我们如何学习 : 全视角学习理论(克鲁兹·伊列雷斯)
    ‣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 Using Art to Deepen Learning Across School Disciplines (Philip Yenawine)
    ‣Teaching in the Art Museum(Burnham, Rika; Kai-Kee, Elliott)
    //提到的博物馆及公教项目//
    ‣Rubin Museum of Art-在美术馆里过夜睡觉
    ‣Noguchi Museum-成人导览及写诗
    ‣红砖美术馆-夜游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夜间演唱会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在博物馆里玩Switch
    ‣波士顿美术馆 (MFA Boston)-Love at the MFA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The MET)-Date Night at The MET!
    ‣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Tate Lates & Overnight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eological Museum of Naples)-Father and Son游戏
    ‣故宫博物院-皇帝的一天游戏
    ‣伦敦博物馆 (Museum of London)-The Great Fire of London
    ‣Google arts and culture上的艺术小游戏
    ‣敦煌莫高窟-小程序游戏
    ‣亚洲艺术博物馆 (Asian Art Museum)-Take Out Tuesdays
    //背景音乐//
    ‣Dawn (Pride and Prejudice OST)
    ‣Arabesque No.1 and No.2 (Claude Debussy)
    ‣Rêverie (Claude Debussy)
    ‣Liebestraum - Love Dream (Franz Liszt)
    ‣Waltz for piano No 9 in A flat major Op. 69 (Frederice Chopin)
    ‣Notturno, Op. 54 No. 4 (Edvard Grieg)
    ‣Pavan

    • 1 小时 3 分钟
    EP13-对谈恬雨:谈谈性教育,但不止于性

    EP13-对谈恬雨:谈谈性教育,但不止于性

    本期节目邀请了双语学校心理教师和小学学生事务副主任——张恬雨,分享为小学生、初中生在学校里开设性与性别教育课程的经历与心得,讨论话题包括:社会性别、性别认知与性倾向、性骚扰应对、网络性安全,家庭性教育等。
    【嘉宾介绍】
    张恬雨,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双语特殊教育专业。在云南少数民族小学长期支教做过班主任,也在纽约中英双语公立小学做过特殊教育老师。现于深圳双语学校做心理老师和小学学生事务副主任,负责学生支持与行为管理工作。关注性教育与性别教育、融合教育及家庭教育等议题,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先“看见”才有可能去理解,进而对话和沟通;也相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发展,做一名教育者的过程也是自我探索的过程。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多元、包容、支持性的校园文化的倡导者。联系方式:tianyuzh6@126.com

    【本期内容】
    3:08 恬雨的学业和职业经历
    6:37 与性/性别教育结缘的契机
    8:36 第一次给7-9年级学生设计的性教育课程
    13:09 性教育vs性别教育
    15:27 什么时候开始性/性别教育比较好?
    17:35 性别和颜色的刻板印象
    20:09 如何为不同年级段的孩子设计性/性别教育课程?
    24:22 如何向低龄段孩子介绍“社会性别”(比如LGBTQ)?
    26:07 克服全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是一件近乎不可能、但必须坚持去做的事情
    28:03 在进行性/性别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应对来自家长的阻力或给家长以支持?
    31:42 一个开放坦然、相互信任的家庭氛围是最有效的性教育方式
    35:19 如何和孩子讨论性侵犯与性骚扰的防范?
    38:58 网络色情的防范与处理
    41:02生活里的“微”性骚扰
    43:02 优质的性/性别教育资源
    44:48 比较触动的性/性别教育课堂经历:从卫生巾试验开始
    46:50 由电视剧Sex Education引发的讨论:理想的性教育是人与人连接
    50:28 最后的话 
    【节目中提到的资料】
    -公众号:
    爱与生命 / 保护豆豆 / 第十一诊室
    -其他资源:
    北师大刘文利教授 / 英国电视剧sex education
    -提到的教育组织:
    美丽中国 / 广州性别友善基金会(友善的校园)
    【bgm】
    -Body was made (Ezra Furman)
    -I can change (Ezra Furman)

    • 51 分钟
    EP12-对谈王又翎:在绘本中看见世界,遇见自己

    EP12-对谈王又翎:在绘本中看见世界,遇见自己

    本期节目邀请了儿童出版工作者、绘本书评人和童书译者王又翎 Weileen,分享“绘本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方方面面,包括:什么是绘本教育,如何衡量一本好绘本,如何与儿童共读绘本,绘本如何与现实世界连接、触及艰难议题、打破刻板印象等。
    【嘉宾介绍】
    王又翎 Weileen,1996年出生于台北石牌,成长于郑州,现居北京。美国范德堡大学儿童发展学士,哈佛大学艺术与教育硕士。身兼美国《号角图书》杂志书评人、童书译者、教育工作者、儿童出版工作者以及绘者等多重身份。是一个做过的事不少,想做的事还有很多的人。个人公众号:王又翎 Weileen。

    【本期内容一览】
    ‣什么是绘本教育?
    ‣绘本是一扇窗,也是一面镜子
    ‣与绘本教育结缘的契机
    ‣如何通过绘本和孩子讨论艰难的话题
    ‣0-6岁是亲子共读的最佳阶段
    ‣一本绘本包括哪些部分?
    ‣“绘本就像儿童玩具”
    ‣绘本的每个部分分别承担了怎样的功能?
    ‣纸板书vs.乐高
    ‣“the whole book approach”(把绘本的内容和形体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
    ‣环衬的巧思
    ‣做书的过程需要做无数个决定
    ‣字体的讲究
    ‣“带插图的书是图+文,绘本是图x文”‣绘本的分类?
    ‣有哪些靠谱的渠道可以了解新绘本?
    ‣《号角杂志》的书评标准
    ‣图像叙事的力量
    ‣印象深刻的好绘本?
    ‣真诚重现vs.刻板印象的迷思
    ‣“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
    ‣不要把凯迪克奖当作唯一的风向标
    ‣怎么样科学地与孩子共读绘本?
    ‣“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视觉思考策略)
    ‣有没有属于成人的绘本?
    ‣绘本是起点而非终点
    ‣结尾有彩蛋哦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资料】
    /提到的绘本/
    ‣The Secret Project (Jonah Winter)
    ‣Let the Celebrations Begin! (Julie Vivas)
    ‣Flotsam (David Wiesner)
    ‣They All Saw a Cat (Brendan Wenzel)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Eric Carle)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Eric Carle)
    ‣Library Lion(Kevin Hawkes)
    ‣公园里的声音(安东尼·布朗)
    ‣Du Iz Tak (Carson Ellis)
    ‣Cicada 蝉(陈志勇)
    ‣Watercress (Jason Chin)
    /提到的绘本公众号及童书出版品牌/
    ‣童书人talk
    ‣爱阅公益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
    ‣信谊
    ‣耕林
    ‣蒲蒲兰
    ‣启发
    ‣浪花朵朵
    ‣奇想国 
    ‣蒲公英
    ‣爱心树
    /提到的其他内容/
    ‣绘本杂志:The Horn Book Magazine(中译名:号角杂志)
    ‣绘本学者:松居直
    ‣绘本学者:阿甲
    ‣绘本奖项:凯迪克奖
    ‣关于乐高的播客:发发大王-201期-在乐高工作11年·玩儿的很开心
    ‣动画电影:Bao(中译名:包宝宝)
    ‣TED Talk: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
    https://www.ted.com/talks/chimamanda_ngozi_adichie_the_danger_of_a_single_story
    /背景音乐/
    ‣I like you as you are (Fred Rogers)
    ‣It's you I like (Fred Rogers)

    • 59 分钟

用户评论

4.8(满分 5 分)
8 个评分

8 个评分

朱一龙的太太

很棒

背景音乐有点大

Meeeg66

礼貌催更

新教育探索学习者非常喜欢你们的播客!

你可能还喜欢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搞钱女孩创始人小辉
自我进化论
颜晓静Athena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