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周:封建时代
1、传统史学之中习惯性地将整个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几个阶段,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中国古时历史的划分,其中歧义最大的就是“封建社会”。
2、商朝虽为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但商朝的记载太过散乱且不完整,而中国成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西周开始的。
3、公元前1027年,武王伐纣开启了西周王朝,标志着农业文明战胜了中国早期的游牧商业文明,中国正式进入以农业为主的定居时代。
4、为适应定居生活,西周王室创立了“封建制”,同时将爵位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标志着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确立。
5、爵位等级划分,促使社会中出现出身贵族但无爵位的士,他们为寻求生机开始寻找归处,形成了周朝的国民阶层,他们就是中国最早的文人阶层。
2 周公:制礼制乐
1、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又因成王年幼,所以周武王的兄弟周公成为了成王的辅政大臣,他帮助年幼的成王平定西周初年的叛乱,而后为稳定周朝政局考虑,他兴建了西周的辅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2、为了使周朝的统治能够长久存续,周公从宗教祭祀制度中总结提炼出礼乐制度,以礼乐严格要求社会各阶层固守自己的本分,构建一个稳固的社会结构。
传统的中国风音乐只拥有五个音阶,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七声音阶的1、2、3、5、6,同时也与金、土、木、火、水五行一一对应。
拓展:
7加减2原则强调人类短期记忆一般一次只能记住5-9个事物,我们最早的电话号码基本都在5到9位数之间,遵循的就是这个原理,但是7加减2原则不光只限于人的记忆力上,它也时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物之中,比如中国王宫正宫建设一般会强调“九五之尊”的严格比例;现代人遵循西方人的传统将七天作为一个单位划分成一周等等。
3 宗周与成周
1、周的两个都城:西部的镐京(宗周)、东部的洛邑(成周),成为之后中国千余年的政治双轴。
2、公元前841年,国民因不满周厉王的统治,发动暴乱,史称“国民暴乱”,而后由周定公与邵穆公平定暴乱,开启了共和元年,中国自此有了准确的历史纪年。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周朝进入无王时期,出现贵族共治天下的局面,中国暂时进入共和政体统治时期。
“共和“其实是一个早已有之的政治概念,中国西周的周召共和时期与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都曾提到了这一概念。
拓展:
东西方君主的谥号都是按照其生前的主要作为而确定的,比如在中国如果皇帝生前治世有方,在他死后,谥号中一般会有个“宗”字,此类有“唐太宗”、“唐玄宗”等;如果皇帝生前比较聪明,在他死后,谥号中一般会有“睿”字,此类有唐睿宗、元睿宗等,除此外,开朝君主,死后的谥号一般会是各种“太祖”等。同样的,西方的国王名号也有类似的传统,比如虔诚信仰天主教的国王都叫“路易X世”;骁勇善战的国王都叫“查理X世”等,但不同的是,因为西方重名太多,所以为了提高辨识度,他们也会在国王名号前加上各种各样的外号,比如“美男子菲利普”等等。
3、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因为“烽火戏诸侯”之举损失了其他诸侯对他的信任,最后他被少数民族诛杀。他的继承者周平王,为了稳住朝局,不得不拔营东迁至辅都洛邑,自此西周时代结束,周王朝进入东周时期。因为周王朝的根基基本集中在西北地区,周平王的东迁使得周王室的统治权力被大大削弱,自此周王室再也没有能力掌控天下,中国历史进入了众诸侯纷争厮杀的年代,故此东周也被后世称为春秋战国时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揭开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序幕。
Information
- Show
- Published17 November 2017 at 12:50 UTC
- Length1h 5m
- Episode6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