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集

欢迎大家与梅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流传千年的国风时尚吧!
中国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传统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特别珍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中国文人画,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所以很想把自己在中国画的学习与探究中所学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新颖、轻松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交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国画,也算是为传承国粹尽绵薄之力吧。
同时与国画爱好者们一起来了解、交流历朝历代文人的一贯思想和精神状态、了解中国绘画史上两种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审美观念,了解画家的精神气质决定绘画的风格与成就、通过绘画作品及对画家本人的分析,把握住中国画的写“神”写“意”的精髓,知道要画好一副写意的画,自己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技法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

原创播客|梅影学国画识古‪今‬ 梅影z

    • 视觉艺术
    • 5.0 • 2 个评分

欢迎大家与梅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流传千年的国风时尚吧!
中国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传统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特别珍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中国文人画,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所以很想把自己在中国画的学习与探究中所学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新颖、轻松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交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国画,也算是为传承国粹尽绵薄之力吧。
同时与国画爱好者们一起来了解、交流历朝历代文人的一贯思想和精神状态、了解中国绘画史上两种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审美观念,了解画家的精神气质决定绘画的风格与成就、通过绘画作品及对画家本人的分析,把握住中国画的写“神”写“意”的精髓,知道要画好一副写意的画,自己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技法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

    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写给谁的?

    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写给谁的?

    中秋佳节快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少人常常用于表达与传递情侣之间的爱慕与思念之情,然而,你们知道苏东坡这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写给谁的吗?是思念的亲情呢还是爱情呢?其实苏轼这首词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兄弟情深,离别了7年未曾见面,中秋时分苏轼思念弟弟心切写下了这首词,在写了这首词的一年后的中秋节兄弟两终于在徐州见面了,弟弟苏辙也写下了一首词《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其中几句让人动情,“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西去曾不为人留”“依旧照离忧”。

    • 8 分钟
    这世界上有什么是越分享越多的呢?

    这世界上有什么是越分享越多的呢?

    这世界上有什么是越分享越多的呢?读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悟!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 5 分钟
    古代有“儿童节”吗?

    古代有“儿童节”吗?

    在中国古代,是不是就没有儿童节了呢?的确,在我国古代是没有儿童节的,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儿童节,但是某些节日,会有专属于儿童的过节方式和活动内容,可谓无“节”胜有“节”。
    那么,现在、在今天“六一”儿童节里,让我带大家一起穿越遥远的时空,走进我国数千年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去了解一下古代儿童在各种喜庆民俗活动中,也是不是有属于自己的“儿童节”呢?古代儿童他们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来欢度各种喜庆民俗活动中属于自己的节日的?

    • 7 分钟
    明朝马轼李在夏芷合作《归去来兮图》欣赏

    明朝马轼李在夏芷合作《归去来兮图》欣赏

    今天梅影将带大家一起来欣赏由明代三位画家马轼、李在、夏芷分别依据陶渊明的这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合作而成的连环式作品,具体是这三位明代的画家各人从辞中任选择某几 句诗句为主题,作得九段,裱为一卷,此画卷为纸本,水墨,画心纵28厘米、横656厘米,算是极为稀有的合卷了。卷中马轼就有五图之多,其中《舟摇摇以轻飏》和《怀良辰以孤往》两幅已佚去,系清初补入,非马轼所作,据说好像是由乾隆如意馆金廷标所补绘。李在有三图,夏芷有一图。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目前在网上能够找到这个画卷中的五幅画吧。 

    • 7 分钟
    陶渊明是被苏轼“捧红的”?

    陶渊明是被苏轼“捧红的”?

    有人说陶渊明是被苏轼“捧红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我曾看到一个视频中一位大学教授这样说:“其实陶渊明在南北朝钟嵘的《诗品》里面只是一个中品,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诗人,到了宋代以后,苏轼就特别的欣赏、崇拜陶渊明,他自己就把陶渊明的每一首诗都唱和,而且不仅自己唱和,他还让苏辙、让秦观、让他的弟子们一起来唱和,这样就让陶渊明成了一种现象级的人物。” 那么我们回忆一下前面节目里给大家讲过关于苏轼的点点滴滴就不难理解了,因为陶渊明在人生的坎坷遭遇当中,他不断地有一种自我的养伤、恢复的能力,所以苏东坡特别能够体会到陶诗的真髓,因为苏东坡后来不断地被贬谪,特别是他晚年到了海南岛,我们前面讲过,那时他已经60多岁了,生活最艰难的那段岁月当中,他说每到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就每天要读一下陶诗,而且不敢多读,正如他在他的一首题跋里写道“每体中不佳,辄去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每日读陶诗一首,读多了以后呢,害怕读完了,第二天没有机会读了。陶诗里边有很多写得非常精彩的句子,“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你外界表扬我也好,批评我也好,我永远做自己内心的那个我。说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东坡先生在被贬谪的时候,为什么非常的寄情于陶诗解忧,并且把陶渊明当作偶像,甚至毫不掩饰崇拜之情的这样写道: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原来苏轼这位文坛巨匠,也曾在人生困惑之时,手捧陶诗,怦然心动。在东坡先生心中,李白、杜甫,包括他自己,无论走过多少名山大川,写尽了悲欢离合,也只是接近了陶诗的境界而已。说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感觉到突然间离杜甫、离苏轼从未有过的近,能明白东坡先生逆境中的达观背后的文化内涵,更能明白杜甫的诗与远方了吧,与其说陶渊明是被苏轼“捧红的”,不如说懂你的人翻过千山万水,穿越时代长空也会与你心有灵犀、山鸣谷应。欢迎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今天与梅影一起去感受古代著名文人们有血有肉的内心,体会无论什么时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人们都希望还有诗和远方。如果喜欢我的节目请在评论区留言与互动,欢迎订阅《梅影学国画识古今》,咱们每期不见不散。

    • 8 分钟
    透过唐伯虎的画作穿越到明朝去感受他内心的温度

    透过唐伯虎的画作穿越到明朝去感受他内心的温度

    今天梅影将带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唐伯虎的传世佳作,让我们来透过他的绘画穿越到明朝去感受他内心的温度。大家可以看到在本期简介里所放的几幅唐寅的画作,跟着梅影一起穿越到明朝去领略唐寅艺术造诣与文化修养之非常高度,感受他内心的温度与情感!

    《杏花茅屋图》
    《秋风纨扇图》

    《春山伴侣图》

    《落霞孤鹜图》

    • 9 分钟

用户评论

5.0(满分 5 分)
2 个评分

2 个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