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分钟

【启】中国古代称谓的智‪慧‬ 粤读营养 六粤非常(带字幕)

    • 个人日记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一个中学生说:“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

一个中年男人说:“25岁,那时你还有用不完的精力,现在一到晚上9点就昏昏欲睡了。”

有家庭主妇说50岁,因为孩子成家后就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还有人期盼悠闲的退休生活……

人们往往在年少时憧憬长大的自由,长大后怀念年少的无忧。但其实,每一个年纪都是美好的,我们无法选择年龄,但我们可以活在当下。

我们的祖先对此有着自己的智慧。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们都赋予其一个美好的称谓。

它告诉我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却有正当最好的年龄。








  赤子(0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我们初见世间,眼神清澈,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善意。这是一种美丽的稚嫩。




  孩提(2-3岁)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今天,人们仍常常用“孩提时代”形容自己的童年。那时我们在父母怀中牙牙学语,路不会走,话也说不清,但我们却渴望用自己的心去靠近这个世界。




  垂髫(3-9岁)& 总角(9岁-13岁)

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

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诗经》里,“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两小无猜,年幼的感情也许不成熟,却饱含美丽诗意。

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不问是劫是缘。这是年少特有的率真和勇敢。








  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新新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

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代的女孩从12岁开始便可以戴发饰,装扮自己。

从古至今,青春都是一个爱美的年纪。处于这个年龄的女孩,穿着不华丽,眉眼也尚且稚嫩。

清秀的面容、灵动的眼神,就是生活给她们最珍贵的礼物,任何浓妆艳抹都不能比。




  及笄&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15岁,在今天是读初中的年龄。这是一个吸收知识的年纪,同时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叛逆”年纪,往往内心未曾成熟,却又急于成熟。

但正因为有了这个“兵荒马乱”的阶段,我们才能在磕磕碰碰中成长。无论是变换发型也好,是“叛逆”也好,这都是一种对青春的梳理,一种走向成熟的象征。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范成大诗云:“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诗人为了一睹花开时刻,生出击鼓催花的念头,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们怎么反而把大好年华看成人老珠黄?

无论是什么年龄,都要对自己的美有自信。你本来就很美。




  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一个中学生说:“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

一个中年男人说:“25岁,那时你还有用不完的精力,现在一到晚上9点就昏昏欲睡了。”

有家庭主妇说50岁,因为孩子成家后就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还有人期盼悠闲的退休生活……

人们往往在年少时憧憬长大的自由,长大后怀念年少的无忧。但其实,每一个年纪都是美好的,我们无法选择年龄,但我们可以活在当下。

我们的祖先对此有着自己的智慧。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们都赋予其一个美好的称谓。

它告诉我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却有正当最好的年龄。








  赤子(0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我们初见世间,眼神清澈,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善意。这是一种美丽的稚嫩。




  孩提(2-3岁)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今天,人们仍常常用“孩提时代”形容自己的童年。那时我们在父母怀中牙牙学语,路不会走,话也说不清,但我们却渴望用自己的心去靠近这个世界。




  垂髫(3-9岁)& 总角(9岁-13岁)

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

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诗经》里,“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两小无猜,年幼的感情也许不成熟,却饱含美丽诗意。

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不问是劫是缘。这是年少特有的率真和勇敢。








  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新新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

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代的女孩从12岁开始便可以戴发饰,装扮自己。

从古至今,青春都是一个爱美的年纪。处于这个年龄的女孩,穿着不华丽,眉眼也尚且稚嫩。

清秀的面容、灵动的眼神,就是生活给她们最珍贵的礼物,任何浓妆艳抹都不能比。




  及笄&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15岁,在今天是读初中的年龄。这是一个吸收知识的年纪,同时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叛逆”年纪,往往内心未曾成熟,却又急于成熟。

但正因为有了这个“兵荒马乱”的阶段,我们才能在磕磕碰碰中成长。无论是变换发型也好,是“叛逆”也好,这都是一种对青春的梳理,一种走向成熟的象征。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范成大诗云:“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诗人为了一睹花开时刻,生出击鼓催花的念头,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们怎么反而把大好年华看成人老珠黄?

无论是什么年龄,都要对自己的美有自信。你本来就很美。




  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

14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