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分钟

声游全球咖啡馆| Cafe on air,城市游牧工作者的帐‪篷‬ FLOWCoffee

    • 食物

「声游全球咖啡馆」是FLOWCoffeeMedia旗下一档声音漫游栏目。FLOWCoffeeMedia搞了个很COOL的逛遍全球咖啡馆的任意门:将全世界有意思、充满热情和特点鲜明的咖啡馆,都收在了小小的耳机里, 实现线上咖啡馆的云游计划。透过声音,感受全球咖啡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放松身心,漫步咖啡世界。



由于COVID-19的关系暂时没有办法带着大家云逛国外的咖啡馆,于是我们把注意力转回国内。第三季声游全球咖啡馆我们将跟随FLOWCoffeeMedia特约撰稿人--编剧Ivy重新回到上海,以系列专题的形式透过声音更加深入的云游有意思、有故事的咖啡馆。



「声游全球咖啡馆」第三季

 声游上海系列 

 第四站 Cafe On Air



欢迎来到声游咖啡馆上海站的第四个停靠点-Cafe On Air。



自从自由职业之后,钻进咖啡馆工作就成为我的常态。结果发现在上海自由职业的人们似乎都有过在咖啡馆工作的经历。这让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在咖啡馆工作,毕竟以我的经验来说,很多咖啡馆并没有让我的效率提高,反而和咖啡店熟识了以后,我工作的效率有可能直接归零,因为我实在太爱在咖啡店闲聊了。当然了,要真的有很急的事情要做,很多人也会选择一些大型连锁的咖啡店赶工,商务型咖啡店毕竟自带那种氛围让你好好工作。但是有的时候就会想要去稍微小一点的馆子猫着写东西,这时候就会想到Cafe On Air.



几年前去Cafe On Air的时候,还是冲着April的豆子去的。那时候也没曾想,我每每需要赶工作的时候,Cafe On Air就会变成我的心头好。虽然处在在热闹的淮海路,但是从马路旁的铁门一拐,就是个干净的上海弄堂。推开弄堂尽头那扇门的木质把手你就会发现另一番天地。 里面摆着沙发茶几,也有圆桌和长桌。 我尤其喜欢店内那扇大窗户边上的一排长长的实木板和大小各异的凳椅。面对着窗户坐下来,面对着窗口的绿植,后面就是孙中山故居。房子的红色砖瓦在晴天的时候显得很朝气。 每次坐在这边工作,其实时常被窗外飞来的雀鸟分了神。



每当午餐时间过后,这里陆陆续续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游牧工作者“的聚集地。 空间仿佛变成热闹的图书馆, 带着电脑拼桌的年轻人是主流。整个空间的明暗由窗外的阳光决定,有时阴天的时候,室内电脑的屏幕光都显得特别有存在感。 天气好的时候,也会有附近的爷叔阿姨,来这边坐坐聊聊,也并不在这弄堂里的 “工作氛围”显得太突兀。也有些约出来一起工作的朋友,时不时闲聊两句,之后又督促对方快点“写功课”。 而更多的人都是单独来这边工作的人,像我这样一言不发码字的,但同时又“耳观八方” 也不在少数。有时候虽然分心,也会听到各种个样人在工作上碰到的烦恼和挑战,体会到城市里的人“讨生活”的种种状态。 



因为疫情的关系,Cafe On Air又多了很多可以居家办公的甚至有很多上网课的留学生也慢慢出现在了咖啡馆里。 赶paper的学生们甚至比工作的人们更肃穆。 坐到打烊时,天色暗了下来,客人们也陆陆续续离开。空间里的各个台灯有了存在感, 有时候甚至让我回到了学生时代在图书馆刷夜的错觉。 



就是因为在Cafe On Air出现的这样一群人,让我看到在城市里舒适却努力工作的一种可能性。 出现在咖啡店的自由职人多数都有一种自我约束的共识,在首先满足自己要求的条件下,把工作做好。 在咖啡馆里工作时会有一种大家都在努力,我也需要好好完成工作的动力。 城市里孤独奋战的自由职人们也需要一个地方,汲

「声游全球咖啡馆」是FLOWCoffeeMedia旗下一档声音漫游栏目。FLOWCoffeeMedia搞了个很COOL的逛遍全球咖啡馆的任意门:将全世界有意思、充满热情和特点鲜明的咖啡馆,都收在了小小的耳机里, 实现线上咖啡馆的云游计划。透过声音,感受全球咖啡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放松身心,漫步咖啡世界。



由于COVID-19的关系暂时没有办法带着大家云逛国外的咖啡馆,于是我们把注意力转回国内。第三季声游全球咖啡馆我们将跟随FLOWCoffeeMedia特约撰稿人--编剧Ivy重新回到上海,以系列专题的形式透过声音更加深入的云游有意思、有故事的咖啡馆。



「声游全球咖啡馆」第三季

 声游上海系列 

 第四站 Cafe On Air



欢迎来到声游咖啡馆上海站的第四个停靠点-Cafe On Air。



自从自由职业之后,钻进咖啡馆工作就成为我的常态。结果发现在上海自由职业的人们似乎都有过在咖啡馆工作的经历。这让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在咖啡馆工作,毕竟以我的经验来说,很多咖啡馆并没有让我的效率提高,反而和咖啡店熟识了以后,我工作的效率有可能直接归零,因为我实在太爱在咖啡店闲聊了。当然了,要真的有很急的事情要做,很多人也会选择一些大型连锁的咖啡店赶工,商务型咖啡店毕竟自带那种氛围让你好好工作。但是有的时候就会想要去稍微小一点的馆子猫着写东西,这时候就会想到Cafe On Air.



几年前去Cafe On Air的时候,还是冲着April的豆子去的。那时候也没曾想,我每每需要赶工作的时候,Cafe On Air就会变成我的心头好。虽然处在在热闹的淮海路,但是从马路旁的铁门一拐,就是个干净的上海弄堂。推开弄堂尽头那扇门的木质把手你就会发现另一番天地。 里面摆着沙发茶几,也有圆桌和长桌。 我尤其喜欢店内那扇大窗户边上的一排长长的实木板和大小各异的凳椅。面对着窗户坐下来,面对着窗口的绿植,后面就是孙中山故居。房子的红色砖瓦在晴天的时候显得很朝气。 每次坐在这边工作,其实时常被窗外飞来的雀鸟分了神。



每当午餐时间过后,这里陆陆续续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游牧工作者“的聚集地。 空间仿佛变成热闹的图书馆, 带着电脑拼桌的年轻人是主流。整个空间的明暗由窗外的阳光决定,有时阴天的时候,室内电脑的屏幕光都显得特别有存在感。 天气好的时候,也会有附近的爷叔阿姨,来这边坐坐聊聊,也并不在这弄堂里的 “工作氛围”显得太突兀。也有些约出来一起工作的朋友,时不时闲聊两句,之后又督促对方快点“写功课”。 而更多的人都是单独来这边工作的人,像我这样一言不发码字的,但同时又“耳观八方” 也不在少数。有时候虽然分心,也会听到各种个样人在工作上碰到的烦恼和挑战,体会到城市里的人“讨生活”的种种状态。 



因为疫情的关系,Cafe On Air又多了很多可以居家办公的甚至有很多上网课的留学生也慢慢出现在了咖啡馆里。 赶paper的学生们甚至比工作的人们更肃穆。 坐到打烊时,天色暗了下来,客人们也陆陆续续离开。空间里的各个台灯有了存在感, 有时候甚至让我回到了学生时代在图书馆刷夜的错觉。 



就是因为在Cafe On Air出现的这样一群人,让我看到在城市里舒适却努力工作的一种可能性。 出现在咖啡店的自由职人多数都有一种自我约束的共识,在首先满足自己要求的条件下,把工作做好。 在咖啡馆里工作时会有一种大家都在努力,我也需要好好完成工作的动力。 城市里孤独奋战的自由职人们也需要一个地方,汲

1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