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 集

加群一起玩摄影,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播客)
爆火摄影微课!每天5分钟听语音学摄影,赏大片,提问题,听答案,积跬步而致千里!日更已1900多天,持续更新中!每天早上
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 喜马拉雅

    • 视觉艺术
    • 4.4 • 25 个评分

加群一起玩摄影,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播客)
爆火摄影微课!每天5分钟听语音学摄影,赏大片,提问题,听答案,积跬步而致千里!日更已1900多天,持续更新中!每天早上
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摄影学习有捷径!真的!-摄影早自习第2280天

    摄影学习有捷径!真的!-摄影早自习第2280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80天。
    有一位同学在今天的直播间里面提问,说老师能不能先把手机相机的操作给讲好,把那功能给讲好,学功能是最关键的,我们就学好了它才能拍出好照片。当时我就跟他回复了四个字,我说事情“恰恰相反”。今天我们就要谈一谈摄影学习有什么捷径没有,到底什么样的顺序才是更好的顺序。
    我当时是跟他这么回复的,我说咱们如果一上来就去学功能或者学一个一个的操作功能的技巧,那么很容易就会感受到一种阻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一个忘一个,学到第三课的时候已经不知道第一课在讲什么了。一出去拍照的时候呢,更不可能把所有学过的技巧同时都用上了。这种学习其实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我给你一个字,你给我记一个字,也叫做死记硬背学习法。也不是不行啊,会学得有点费劲,有点累有点慢。
    如果想更快的学好摄影呢,我给你一个建议,你可以跟着需求去学习技术。
    首先我们是先想拍出来一个画面效果,或者想修出来一个画面效果,然后我们去学相应的这个技术。摄影里需求又分为以下三种常见需求:

    © 叶梓
    第一种是跟着审美去学技术。看到好看的照片,我想拍出他那么好看的,或者我的照片不够好,那这个缺点要如何改进?有了这个动机以后,你去学习相应的比如说构图、光线、色彩,甚至相机操作、后期处理的这些技术呢,都是有目标的,学以致用,搞出效果来,那你一定就死死地记住这个技巧了。

    Photo by Mike Lewis HeadSmart Media on Unsplash
    第二种需求呢,是跟着效果学技术。啥意思啊?就比如说你见到一个瀑布的照片,这瀑布不是清晰的,是像丝绸一样柔软的,水都模糊成云雾了。你喜欢这个效果,你想要这个效果,然后你再去学习这个技术。当然了,一个效果可能针对的不是一个技术,可能是一套。比如说水面模糊的效果,你需要快门优先模式,需要低速快门,或许还需要ND镜才行。

    © 叶梓
    第三个需求呢,就是跟着创意去学摄影。如果你脑子里面突然有了一个天马行空的画面,我想去实现它。比如说我觉得我身边要是多一条狗就好了,我觉得我的身上的衣服是换一件就好了,这个时候你就会想起来:哦,好像听说过 AI修图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些效果,然后你再去学习再去实现,哪怕只做了一次,我相信你也是终身难忘的。
    所以如果说学习有什么捷径的话,一定是跟着需求去学习,先有需求才有学习的动作,这样的学习也会更有针对性一些。
    那么如果你想说:老师,我的学习需求已经足够充沛了,我想拍这想拍那都拍不出来,可着急了,我想从头到尾捋一遍所有的摄影知识。好,底部“阅读原文”里就是我的摄影大课“自由摄影师 Plus”,你可以在那个课里面学到几乎所有你想学的摄影知识。
    那么今天就先陪大家聊到这里,你有更多摄影问题也随时欢迎在底部留言向我提问,我会尽力为你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8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3 分钟
    长焦微距vs广角微距,有何区别?-摄影早自习第2279天

    长焦微距vs广角微距,有何区别?-摄影早自习第2279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9天。
    你平时拍照会更喜欢用什么样的镜头呢?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喜欢用广角,有人说我喜欢用长焦镜头,但其实有一种镜头在生活中其实用的很频繁,但是却被我们忽略了,就是微距镜头。

    © 叶梓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有很多小细节想分享给亲朋好友,比如说在公园遇到好看的花儿,或者吃饭的时候想把这个菜给拍下来,如果我们想把这些事物的细节给记录好,比如说它的质感啊,它的局部的状态啊,拍这些小特写的时候,十有八九你都得用到微距。

    © 叶梓
    那微距镜头到底是什么呢?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它和长焦广角一样,就是镜头的一种种类的划分,但实际上它们又不太一样。长焦和广角本质上讲的是镜头的焦距,如果从拍摄效果上来看,广角就是能拍到的世界比较宽广,视野宽广,而长焦就是视野狭窄。但微距的含义不一样,它主要指的是放大倍率,也就是你在拍一粒米的时候,如果这粒米是一毫米的大小,那么当镜头把这粒米上的所有的光线汇聚到镜头里边的感光元件上,这个投影的大小如果也是一毫米的话,那么就是说这个投影的影像和物体的原本大小之间的比值是1:1,只要能达到1:1,我们就认为这是一支微距的镜头。有的同学可能不是学理工科的,听到这有点绕,那么我们就换一种方式来理解它,讲白了微距就是能把一个物体拍得有多大有多清晰的一种能力。

    © 叶梓
    那它跟我们的镜头焦距有没有关系呢?其实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你可以想象一下,长焦镜头因为天然的就非常善于把远处的景物放大来拍摄,所以长焦镜头好像很容易去把小东西给拍大一点,对吗?听上去是这样的。不过有一个反常识的事情,就是超广角镜头——那种可视角度非常宽广的镜头,虽然它拍东西所有东西都会变得远远的小小的,但是如果从光学的设计的角度来说,超广角镜头是比较容易设计出一支微距镜头的。有人可能很疑惑,说那种广角超广角怎么去把东西拍得很大呀?不是都变小了吗?你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就是你可以走近一点,贴近一点,贴得足够近,那个东西还是会被你拍得很大吗?如果你留心注意一下手机后边的镜头的参数,你会发现很多手机绝大部分手机的微距镜头,实际上是那一支超广角镜头,0.5倍那支镜头。
    那么超广角微镜头拍照的时候,我们又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呢?不难想象,因为你要贴得很近才能把东西给拍大点,所以就非常容易出现手机相机自己把光线挡住了的情况,拍出来的东西不仅是画面昏暗,没有什么颜色,而且经常会因为快门速度太慢而拍出模糊的画面。

    岩石星28mm微距镜头 图片来源:岩石星官网
    所以在设计超广角镜头的时候,我们就要动点心思了。比如说岩石星这个品牌,它制造的超广角微镜头是一个特别奇怪的形状,特别特别的长,然后特别特别的尖,你猜它是为了什么?还不为了让机身也好,镜头也好,还有拍照的人也好,都尽量的不要去遮挡光线,拍一个东西的时候呢,就悄悄的小心翼翼的伸一个小尖尖过去拍。

    岩石星28mm微距镜头顶部的LED灯 图片来源:岩石星官网
    同时这支镜头的尖端还有一圈LED灯,如果你给这支镜头插上一个充电宝,你会发现镜头最前沿的灯就亮起来了,这样就几乎可以完美地抵消掉由镜头挡光引起的光线昏暗问题了。
    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不这么纠结,不用超广角的微距去拍照,去

    • 6 分钟
    啥是空镜头?-摄影早自习第2278天

    啥是空镜头?-摄影早自习第2278天

    大家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8天,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李明。听到我的声音又中招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然后我也不知道我的声音怎么变成这样了。

    © 李明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空镜头。空镜头,一个在组照和视频创作中经常会用一样的一种手法,用的好的话可以很好的提升你作品的氛围感和质感。但我发现很多摄影师虽然知道这个手法,但是不太会拍摄这些空镜头,所以今天跟大家好好聊聊空镜头的重要性。
    空镜头一般我们指画面中不出现与剧情相关人物的镜头,就是没有出现人,所以我们空镜头空的是指人,主要拍摄的是自然景观和客观物品,所以也有人叫做景物镜头。这是目前我找到的关于空镜头的我觉得我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分享在我们的评论区。

    © 李明
    所以空镜头第一点镜头里没有人物,可以拍摄比如天空啊、草地啊,拍摄窗户啊、拍摄的室内空间啊、桌子、植物,甚至拍摄一只拖鞋。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风光摄影或者静物摄影,它所拍摄的景物是要和它组照或者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关的,比如说它里面有一个模特,他要跟这个模特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它是家庭摄影,它是一个家庭,它拍摄的这些东西是它的家庭里边就出现的,跟它的家庭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它的光影要遵循了组照里的有一定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不能一会儿烈日炎炎的,一会又静逸幽深的,一会儿白天一会儿又晚上,所有的空间时间的主题都要有逻辑关系,包括它的光影和色调也要有一定的协调。镜头里面虽然没有出现人物,但交代的都是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发生的事情,它是要给观众代入感,而不是说东一枪西一炮的,让人家一看就说这不是一组组照,所以这是空镜头的第一点。

    图片来源:unsplash
    第二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就是说你所要描述的风景,你所看到的风景,其实都是想要表达你的抒情,都是你在抒发你的感情。
    所以我为什么说空镜头很重要,因为你在拍摄一组组照或者拍摄视频的时候,往往会有大量的镜头去拍摄人物,去拍摄这个故事,去交代人物之间的动作关系,但是往往却忽略环境和物。这些环境是我们的人所处的一种空间,是他们所感受到的,是这些人眼中看到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里面反而侧面的去反映人物的情绪,去讲述他们在做的故事。比如他们是不是内心在孤独的等待,比如说他们是不是在海边愉快的玩耍,又或是在花园静谧的小憩等等。通过这些环境细节,旁敲侧击的让观者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去感受到整个作品的氛围,而不仅仅我们只是在看一张张写真,而是真的走入到这个空间、这个环境去身临其境的去和这个人产生了联系。

    图片来源:unsplash
    第三点,空镜头往往是用于很多镜头之间的转场,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却把前后的主题故事串起来了。比如某些关键的道具啊,比如说我们所处的整个故事发生的一个环境、一个院子,对吧?还有比如说它让整个故事里面的各个实体元素之间产生了一个联系,变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也往往有些空镜头它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比如说它可以拍日出,可以拍日落,比如说高山有流水,天空白云,它烘托了整个故事的氛围,渲染了情绪,从抒情和叙述的角度对整个作品进行了补充。
    所以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么多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我刚刚说的三点,感受一下空镜头的作用。当然空镜头往往是用在组照还有视频表达力的,

    • 4 分钟
    风格化技巧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摄影早自习第2277天

    风格化技巧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摄影早自习第2277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7天。
    昨天有给大家推荐个展览,来自于UCCA的杉本博司的展览。那么有同学可能会好奇啊,说叶老师你在展览里面拍了点什么,有没有拍现场啊、展厅啊?我还真拍了一些,不过拍的照片可能跟你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因为我可能不太满足于简单的记录我来看过展这件事情,我希望能在他的作品的基础上,在这个布展的场景的基础上拍一点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我就拍了以下这9张照片。

    © 叶梓
    我们可以先从总体上来感受一下这组照片,你发现没有它的风格还是比较明确的,我用的是高对比度黑白的这么一种拍摄风格。昨天我发到群里面的时候就有学生在问,说叶老师你这个是事后去调的高对比度黑白,还是当时就是这个效果呢?我的回答是其实事前事后都一样,关键问题是你要在拍的时候就先构想好这种最终效果。你不能说我是随便拍拍,然后回去再随便调调,调着觉得这个还可以啊,就留下这种风格了,这种调法了是不对的。你即便要靠后期来调,你也得在拍摄之前就想好我会调成这样,于是你才会根据这种高对比度黑白的效果,或者是所谓的胶片色的效果去构图,去找光线,去找色彩。这个过程我之前早自习里有跟大家讲过,叫做前可视化,就是著名的美国风光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的另一个特别著名的概念就是区域测光法,不过这个事儿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谈。

    © 叶梓
    回到刚才的画面,其实这一些高对比度黑白照片是我在拍照的时候就已经在相机里设置好的,我用的是理光GR,它里边就有高对比度黑白的这一项,选了它拍出来就是这个效果。

    © 叶梓
    那为什么要放在相机里面来做?其实主要是方便我自己去观察,就是我设了一个效果了,我的屏幕里直接能看到,我就不用按快门,我只要看看那个屏幕,我就大概会知道我这样构图行不行,要做什么样的调整。所以我可以做一个结论,就是能放到相机里直接拍的,你就放到相机里直接拍,但是如果不行的你就放到事后去做,其实也没关系,关键是事先要想好。

    © 叶梓
    那为什么我要采取这种调色方案,这种高对比度黑白的形式呢?主要原因是有两个:第一个是我想获得一个比较大的力量感;第二是我希望这组照片对光影的表述是比较夸张的。

    © 叶梓
    我们先来谈谈力量感的问题。你发现没有,我们拍照有两种非常极端的性格,一种是极端安静的,一种是非常狂躁的。

    © 叶梓
    安静的风格,你看杉本博司的这一些关于海的照片你就能感受得到了。而狂躁的风格你可以看一下,同样是日本的摄影师森山大道,他的拍摄方法就是比较狂躁的。至于荒木经惟吧,其实他也是属于力量感比较强的照片,但是他跟森山大道还不一样,森山大道更直接一点,直接跃然纸上,荒木经纬呢,他是内容上比较有冲击力。
    那我这一组照片的拍法是采用了相对比较狂躁的拍法,基于我想要的这个给人的感觉这个效果,我就做了一些相机的设置。

    © 叶梓
    比如说第一,我使用了黑白片,这样的话我不管拍到什么颜色,它总之都是统一的,就不用管颜色的事了。
    第二,是我用了非常高的对比度,白的地方很白,黑的地方很黑,这样光影的差距拉得比较大。

    © 叶梓
    第三,是我允许相机自动使用一个超高的感光度,比如12800的感光度来拍照,这个时候它的噪点会比较大。
    第四,我关掉了相机的降噪功能,让噪点就

    • 6 分钟
    看不懂艺术展怎么办?换个思路就有收获啦-摄影早自习第2276天

    看不懂艺术展怎么办?换个思路就有收获啦-摄影早自习第2276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6天。
    经常听人这么感叹艺术展览,说这也叫艺术?好像我也能拍!那为什么他的照片值1000万一张,我的照片却无人问津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善于炒作?因为艺术是一种玄学,是一种运气,我只是运气不好,所以没有成为艺术家,没有被人发现,是这样的吗?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看了杉本博司的展览,在北京的尤伦斯艺术中心,杉本博司最著名的几个系列的照片都在这里有展出。

    图片来源:ucca.org.cn
    其中包括那些空空荡荡的剧院,剧院里银幕的部分因为长时间曝光变得一片雪白,是实打实的空间和完全看不到的剧本。

    图片来源:ucca.org.cn
    还包括那些对着蜡像拍摄的栩栩如生的肖像作品,包括一些模糊的建筑。

    图片来源:ucca.org.cn
    还有我印象最深的那些大海或者说是水面,看上去它太简洁了,简洁的好像都已经看不出是什么了一样。
    整个展览中还有唯一的有色彩的作品,是杉本博司用棱镜把光给分解出来了,用光的衍射在宝利来胶片上形成的影像。你可能会想说这是什么鬼,都是模糊的,什么都没有,然后它就那么值钱。还有的人可能会说,我都看不懂这些照片,艺术太高大上了,不是我等平凡人普通老百姓能够接触得到的。
    其实啊,这些说法都不尽正确,我们跟艺术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纸,捅破它,你就能理解到底什么叫艺术。那要捅破它呢,我想先从最常见的一个说法说起。很多人会说我看不懂艺术。你看,你在试图看懂艺术,这个懂啊,是用逻辑来看,你是想从你的思维层面上去知道它在干什么,这个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为什么那么值钱,这都是逻辑的事。但是有的时候艺术作品是要用感受的,就好像那些空空荡荡的水面一样,当你站在那样一幅巨幅的照片前的时候呢,我想你真的会感觉得到一点什么。所以如果你还不能够理解艺术作品,那你不妨就放下懂的执念,去直接用的心去感受这个作品,看不懂是没有关系的,你可以把这个想法放一放。

    图片来源:ucca.org.cn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我都能拍出这样的照片,为什么他的那么值钱?是,从技法上来说,摄影几乎没有秘密,人家能拍出来的你都能拍得出来,有什么难呢,不就是设几个参数,等一个天气吗?所以我们从来不以你的技法的稀有性来判断一个艺术作品的价值,我们更看重的是艺术家用他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注意啊,所谓的思想不一定是结论,不是说告诉你一个结果,说啊我觉得世界很美,我觉得世界很糟,不是这样的结论。它也可能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把他的思考过程展示给你,然后希望能够启发你的思考过程,这是艺术对思想的传递。所以如果你在看展览的过程中感觉到了什么,然后又引起了你的一些思考,我想这个展就没有白看。
    另外我要提醒大家,技巧和思想之间它是有先后关系的。我们学摄影的时候学了太多的技巧,如果你拍一组作品是先考虑要用什么技巧,拍完了,然后再试图给它去编一个思想的时候,这就显得有点幼稚了,会被人看穿的。但是如果你对人生是有自己的感悟的,你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的世界观,而这个世界观是有厚度的,能启发他人的。那么跟着这样的世界观,你再去表达你的世界观的时候,你就会去选择一些相应的摄影的技术,对吗?你看,是先有思想,后有技术,这个就叫做艺术的表达,这

    • 5 分钟
    电影镜头和其他种类的镜头有什么不一样?-摄影早自习第2283天

    电影镜头和其他种类的镜头有什么不一样?-摄影早自习第2283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今天打算聊一聊电影镜头。
    因为之前我打算入手电影机嘛,所以我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淘了几个EF卡口的电影镜头,这样过渡期间我原来的相机也能用上这颗镜头。后来就有朋友看见我拍照的时候用的是电影镜头,就比较好奇这种镜头和其他种类的镜头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觉得使用起来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对焦方式的不同。我平常用的相机的镜头,有的同时具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功能,也有纯手动对焦的镜头。

    七工匠35mm f/1.4镜头,对焦行程有90°左右 图片来源:淘宝七工匠旗舰店
    通常这些镜头的对焦行程都比较短,就拿我手上的这只七工匠的35mm镜头来说,它的对焦行程只有90°左右。那无论是自动对焦功能还是这样比较短的对焦行程,其实都是为了在拍照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抓住瞬间,所以就需要更快地对上焦。
    那拍视频的时候其实就不是对焦越快越好了。对焦点的改变其实是一种镜头语言,往往对应着情绪的变化。我们就以对焦点从远处的角色A转换到近处的角色B的这个动作为例。比如我要表现特别激烈的情绪,比如说打斗戏,那就需要快速地切换焦点,相对的要表现平静的情绪,焦点最好就是慢慢地切换过来。所以拍视频对于镜头对焦的要求呢,就是对焦的速度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

    七工匠14mm T2.9电影镜头 对焦行程长达270° 图片来源:淘宝七工匠旗舰店
    也因此,电影镜头基本上都是纯手动对焦的,同时呢为了能让对焦的这个动作可以慢下来,所以电影镜头的对焦行程往往都在270°以上,比其他的镜头长多了。

    跟焦器通过齿轮控制镜头对焦 图片来源:淘宝PDMOVIE圆美道旗舰店
    另外一个比较直观的区别在于对焦环的外观会有所不同。电影镜头的对焦环更像是一个齿轮,刚才也提到了在拍视频的时候会用到改变对焦点的镜头语言,用手转动对焦环去改变对焦点的时候,镜头避免不了就会出现抖动。那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画面呢,就要用到一个设备叫跟焦器,跟焦器是通过齿轮控制镜头的对焦环的齿轮来改变对焦点的。

    手动镜头上的月牙形对焦扳手 图片来源:淘宝Leica徕卡官方旗舰店
    而为拍照设计的镜头为了手动变焦的时候更舒服,一般会设计成防滑的条纹或者是月牙形的扳手。
    还有一个不是那么直观的区别,是二者的光圈值不太一样。电影镜头的光圈用T值表示,相机镜头用F值表示。据说T值比F值的计算方法更严谨,但我就没有深究过了,就不说太多了。
    至于有人说电影镜头的画质比相机镜头的要好,这个说法我觉得还有待商榷吧。至少我们要用相同价位,相同焦段,相同光圈的两支镜头来对比才有说服力。就比如我用过的一支两三千块的电影镜头和佳能的上万块的24-70mm镜头相比,我就没觉得差别有多大。反而同样一支镜头在微单相机和电影机上,拍出来的画面那才是有很大差别,所以我觉得机器的影响会比镜头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好了,那关于电影镜头的分享目前我就想到这么多,欢迎同学们留言补充。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我们每天在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里,不见不散。

    • 3 分钟

用户评论

4.4(满分 5 分)
25 个评分

25 个评分

པ་ཚེ་

微信过来的

在这里找到了

@@categoryName@@类热门播客

五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
段子来了
采采
早安英文-一个有点调皮的中英双语播客
早安英文
晚安妈妈睡前故事
晚安妈妈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
365读书|精选美文
365读书

你可能还喜欢

摄影那些事儿
松列布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