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集

一个不追求播放量也暂时没找到调性的播客,两个姐们儿的嬉笑怒骂,在闲谈中为上班族打发通勤的无措时间。

没道‪理‬ 一毛的mao

    • 情感关系
    • 5.0 • 1 个评分

一个不追求播放量也暂时没找到调性的播客,两个姐们儿的嬉笑怒骂,在闲谈中为上班族打发通勤的无措时间。

    E8 一毛 x Fleur:我不是喜欢冥想,我只是期待变好

    E8 一毛 x Fleur:我不是喜欢冥想,我只是期待变好

    没道理|一毛x Fleur:我不是喜欢冥想,我只是期待变好

    关键词
    冥想|内观|心理学|意识|无为|唯物|神|西部世界

    引述
    本期播客是一次串台对话,麦克风另一头,是播客What Do You Mean的主播Fleur.

    冥想这个话题,我常常不愿与人讨论,一方面是因为,我并非什么精深的冥想者,只是顺遂心意,浅尝辄止,像我大多数在做的事一样,兴之所至,无为而为。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题目太庞大、太复杂,以至于无法与别人仅仅通过简短交谈的方式讲清;这题目又太微小、太简单,以至于我常常觉得稍微繁复的言语都是冗余,它是一条必须、只能依靠亲身实践才能体验的路,一条不可说、不思议的路,同样是一条只能自己往下走,也因此很孤独的路。

    我对冥想的感受有些复杂。我当然从中受益,否则或许也难以坚持去践行。我喜欢的一个类比是,学习冥想就像学习游泳的本领,被抛进深水时,你期待救生圈、救生艇、救生员,可是没有的时候,你知道自己还有游泳的本领,因而不至于让自己溺亡,你就心里很定。——它也确实陪伴我度过痛苦的时刻。

    但另一侧,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冥想时下的流行是西方实用主义、当代成功哲学普及流传的结果。Meditation变成了社交平台上成熟的打卡标签,being a meditator似乎也成为了一种风尚。前阵我甚至在微博发了一条吐槽:Vipassana变得越来越中产了。

    但我也不能免俗地赶了时髦。只是,我知道,我愿意去冥想,并非我多么钟爱静坐许久,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念头;而是因为我渴求“变好”。焦虑和苦痛时我愿意去内观,也并非是他们能让我达到所谓全然忘我,如如不动的超脱状态;而是因为内观会让我的感受“好一些”。同样,我也会偶尔在社交平台发布我的冥想记录,以及,我也愿意在播客聊这个话题。

    冥想是如何开始的,“应该”怎样去冥想,冥想与心理学有怎样的关系,意识是什么,世界是唯物的吗,神和灵是存在的吗。在矛盾和纠结的罅隙间,仍存在许多讨论的空间。

    上述问题,我和Fleur都没有确信的答案。或许正如Fleur的播客What Do You Mean介绍所述: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播客。这里的对话很长,但思考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与他人的对话中,其实也是一个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希望它能在充实和迷茫的时候一直陪伴你。

    太多时候,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都只是对于所经验世界的一个回应。它们不是一个答案,甚至不是一个回答。许多发问,或许并非希求得到一个答案,而透过发问的方式,在问题的叙述间,或许就显现了你心里先验的那个回答。

    我是个刚上路的人,我甚至不会称自己为冥想者。
    I meditate. But I’m not a meditator.
    我尊重大师,但也并不自卑,因为这是我自己的路,喜悦偶有,孤独永随。

    嘉宾
    Fleur,播客What Do You Mean主播
    心理学科普创作者|关注自我觉察,跨文化群体
    公众号/微博/B站:李宣霖fleur

    Highlights
    坐禅治好了我的社交恐惧
    努力冥想这件事儿让我抵触
    冥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个叙述本身就与冥想的主张相悖
    内观营巨大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我不愿意经历
    我不是喜欢冥想,我只是期待“变好”
    禅机未到,包容无为
    顺应它,找到它,或者不找到它
    冥想与心理学的关系
    实际上你的生命里不拥有任何东西,所以每个人只能做一个观察者
    人们只是采信了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
    冥想不会让你变成多么不一样的人

    • 1 小时 25 分钟
    E7 一毛 x 麦兜:幸运的是我们一直没有丧失探索的能力

    E7 一毛 x 麦兜:幸运的是我们一直没有丧失探索的能力

    没道理 | 一毛 × 麦兜:幸运的是我们一直没有丧失探索的能力

    关键词
    个人成长 | 心理咨询 | 原生家庭 | 认知崩塌 | 冥想 | 女性主义

    引述
    麦兜是我在一个线上冥想训练营里遇见的朋友。那是个松松散散的群,大多数时候,彼此间并无直接的交流。说是朋友,毋宁说是冥想伙伴,甚至更简陋的:只是微信群友。12周后,群要散了,才匆匆加了微信,她突然跟我讲说:讲真,看了你写的日记,有种我自己写的感觉,每次你写的我都会看一下。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久违的「被看见」的安慰。
    但那之前,我就对她很有印象。
    有一段时间,她的微信头像是穿着白衣裳和红雨靴大步流星的人像照,那时候我刚从青海旅行回来,一下就认出了是茶卡盐湖。在照片的靠上部分的茶卡的天空,用手机画笔写着四个字:以梦为马。再一次,她在发到群里的冥想日记里写道:今天在梅里雪山北坡大本营里冥想。再一次,写到她的尾椎骨折,最近只能趴着冥想。
    我对这些琐碎的影像和句子,莫名有深刻的记忆。

    在录播客的过程里,麦兜主动谈到她短暂的婚姻,谈到对原生家庭的错误认知,谈到对父母的崇敬与「背叛」,谈到接受心理咨询的体验,谈到黑暗得有如在悬崖底夜行的年月……
    一五一十,明明白白。语气里都是毫无保留的赤诚,与另一个人类个体产生连接的希冀,展露脆弱和无知,讲述晦暗和艰深的勇气。

    在剪辑的整个过程,我都觉得有些感动。或许是听腻了那些总是做大事、谈格局的论调,感受过足够多大而无当的雄心勃勃,也看惯了那些试图改变世界、掌控世界的傲慢姿态。他们不懂得脆弱是人的魅力,更不懂得叙述失意并非意味着无能和怯懦;反而,敢于谈论自己和坦露脆弱,是人类那份勇气和真诚之美的可爱表现。

    对于那些理解草木鱼虫高妙之处的人,那些理解生活中的琐碎、具体和不厌其烦的人,对那些愿意「讲自己故事的人」——高高低低,起起落落,龃龉和快慰,幽暗深长和酣畅淋漓——我始终对这样的人心怀无上的喜爱和感动。

    Highlights
    我曾经就是那种永远低着头,害怕被人看到的女孩
    你很爱你妈妈么,其实你是在恨她
    我曾经行走在黑暗的悬崖底
    爱的背后是恨,恨的背后是爱
    我没有青春期,却在30多岁经历叛逆期
    吵架的底层还是有爱
    避免冲突不是一件好事
    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是成长的训练场
    那一瞬间,我曾经建立的认知崩塌了
    曾经你不断告诉别人的那些你以为的事实,其实只是记忆在欺骗自己
    长程心理咨询的意义在哪
    有时候“自己”是靠不住的
    成长是时刻发生的
    冥想的一些时刻,我感到自己不存在了
    我们太擅长评判和谴责自己了
    小时候贪玩回家晚,我主动跪在我妈面前说,你打我吧
    我每天会听3、4小时播客
    女性主义的萌芽是基于共鸣
    我刚刚接触女性主义,可是我已经不能回头了
    我之前觉得这个社会没有问题
    幸运的是我们一直没有丧失探索的能力

    音乐
    Yellow – Jem
    晚风 – 陈婧霏

    关于我们
    欢迎到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s平台订阅和收听
    网络情缘一线牵,欢迎来其他地方找我
    微博/豆瓣:一毛的mao

    • 1 小时 41 分钟
    E6 一毛 x 笑伦:人大附中校友对谈|关于身份、教育和生活

    E6 一毛 x 笑伦:人大附中校友对谈|关于身份、教育和生活

    没道理 |一毛 × 笑伦:人大附中校友对谈|关于身份、教育与何去何从

    关键词
    人大附中|身份|美国高中教育|学习|写作|自由与选择|海外生活

    引述
    和笑伦在CH上认识后加了微信,当时我的微信还绑着LinkedIn账号,他看了说发现和我是校友。我以为是复旦,他说不是不是,崇德博学,创新求实。
    我的妈呀,原来是人大附中校友。我之前完全没能意识到,原来我还有这个标签下的校友。
    我一直是个对所有经历过的经历,生活过的生活,都相对疏离而无感的人。归属感这个词在我身上鲜有生效的时刻,每到一个地方,我总是想:Where’s the next? What’s the next?
    对学校,大概有很多都市传说,我的态度往往是嗤之以鼻。靠近一样东西的过程,就是把它拉下神坛的过程。我对造神一事,和造神者都不屑一顾,只觉得疏远和愚昧。
    录了两小时的播客,第一次经历录音事故,两条音轨都有几分钟有些噪音瑕疵。我也没特别在意,只管剪辑,睡前剪完发给他听听看。第二天起床抬眼看手机,收到他的反馈,说他的部分要再重新录一遍,尽量今天弄完。我在北京时间起床的时间,基本是欧洲该睡的时间。后来是我这边的十点多收到了他完整的音频包,我看了下,是荷兰时间的凌晨三点半。
    一个压缩包,工工整整分了十四段音频。非但如此,更甚的是给我写了一张Rundown Excel,每条音频对应哪个回答,对应原来剪辑音轨的几分几秒到几分几秒。
    我就很有一些职场类公众号文章里的感慨:这样的人,做什么事做不成?
    所以,人大附中这学校可能确实……还行?

    Highlights
    高开低走的人生,四十岁还在提自己的中学
    成长是评价体系从一元走向多元
    人大附中的校服不是衣服,是纹身
    为什么高中选择离开宇宙一流中学
    美国的高中教育对我的终身影响
    写作能力是怎么回事,国内的议论文似乎不太讲逻辑
    中国的学术体系往国际接轨需要时间
    中国学生数理化到国外轻易秒杀,但知识广度美国远超国内
    独立就是学会做选择
    大学课程打开了兴趣是一种幸运
    过主流生活像是演别人的剧本,我觉得可悲
    阻止当代年轻人潇洒搞钱的头号障碍是清高
    如果家里没矿,出国生活反而更容易
    我们还没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可是都想过发达国家的生活
    僧多肉少导致的内卷使人痛苦

    音乐
    人大附中合唱团 - 和太阳一同升起(人大附中校歌)
    SoulFa灵魂沙发 - 夕阳余晖

    关于我们
    欢迎到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s平台订阅和收听
    网络情缘一线牵,欢迎来其他地方找我
    微博/豆瓣:一毛的mao | CH@yimaoshao

    • 59 分钟
    E5 一毛 x 鳄鱼:我们为何逃离,又为何回归都市

    E5 一毛 x 鳄鱼:我们为何逃离,又为何回归都市

    E5 一毛x鳄鱼:我们为何逃离,又为何回归都市

    #Brief
    好久不见,感人与辛酸都是这一句。
    这期终于不是我的单口了。我和经常为旅行来去匆匆的鳄鱼同学,终于凑齐了一个时间,坐下来聊聊自然与城市的话题。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类,为何需要出逃,到他乡度过一些片段的时间,但扭过头来,依然回到熙熙攘攘的都市里庸庸碌碌。
    本期播客共36分钟。

    #Highlights
    工作日朝九晚N,为什么周末还来去匆匆地旅行
    一生就这么长,我到底是要快还是慢
    总有些时刻,让你感叹:为什么人要生活在北京
    依恋安闲与幽美,却更贪恋都市的便利
    超一线城市的超一线,究竟表现在哪儿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只是想更近地看见与感受
    旅行是一场加了滤镜的短暂出逃
    叔本华说的,人就是在痛苦和无聊间摆荡
    生活在一线城市,感知到的欲望在膨胀
    想要通往未来,不想待在现在
    自我安慰:此生无非是在摆荡中平衡着度过的

    #Music
    Melodium - Saturday Morning
    告五人 - 温蒂公主的侍卫 (Demo)

    #About
    欢迎到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网络情缘一线牵,欢迎来其他地方找我
    微博/豆瓣:一毛的mao | CH@yimaoshao

    • 36 分钟
    E4 一毛:对无法言说之物,应当保持沉默

    E4 一毛:对无法言说之物,应当保持沉默

    没道理,一个不追求播放量也暂时还没有找到调性的播客。

    再次到了给新播客写简介的时刻,但主播依然不想写。不必在意,本来也短到不必再拆解。

    与此同时: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

    • 19 分钟
    E3 一毛:新年快乐,和大家随便聊会儿天

    E3 一毛:新年快乐,和大家随便聊会儿天

    • 12 分钟

用户评论

5.0(满分 5 分)
1 个评分

1 个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