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集

这是一档有关哲学、科技、艺术与设计的播客。17的张叔叔是一位构建环境学博士,17的张阿姨是一位业余占星的设计从业者,17是一只猫。我们仨生活在纽约。节目宗旨大概是两个日常想太多的人用理论去理解生活。
张叔叔与张阿姨携猫咪17祝大家笑口常开。争取月更。

猫肥家‪润‬ 17的张阿姨

    • 设计

这是一档有关哲学、科技、艺术与设计的播客。17的张叔叔是一位构建环境学博士,17的张阿姨是一位业余占星的设计从业者,17是一只猫。我们仨生活在纽约。节目宗旨大概是两个日常想太多的人用理论去理解生活。
张叔叔与张阿姨携猫咪17祝大家笑口常开。争取月更。

    【Ep.8】铁路上的花园:让纽约人又爱又恨的高线公园

    【Ep.8】铁路上的花园:让纽约人又爱又恨的高线公园

    从2009年开放以来,纽约的高线公园就和帝国大厦、中央公园、时代广场一样成为了人们来纽约旅游不能错过的景点之一。为什么纽约人会对它又爱又恨呢?高线公园从一段废弃的铁路变成了今天吸引着成千上万人来参观的公园,这中间到底经历过哪些城市的变迁和规划的改革?这期我和张叔叔想尝试用“绅士化”这个视角来理解纽约的高线公园。通过讲解高线公园的历史来理解我们的城市是怎么成为现在的模样的。这期我们俩终于都聊回了老本行,不但挖了好多坑,还觉得有很多地方没有讲到,城市发展经济和社会正义这一点以后还想再深入谈一谈。以后也会多出一些和纽约城市建设相关的主题,欢迎大家的收听!
    本期封面就是播客中提到的2000年的Highline的照片,其他季节的照片可以通过小宇宙或者点进我们播客网站里查看。




    摄影师:Joel Sternfeld
    【时间轴】
    00:29 简单介绍高线公园,张叔叔和张阿姨的个人体验 
    07:12 什么是绅士化和各种各样的绅士化 
    11:09 绿色绅士化 
    14:20 高线公园的历史,死亡大道和西城牛仔 
    22:22 高线之友和高线公园
    23:27 8、90年代又酷又乱的下西区 
    29:56  高线之友的故事:做宣传和开趴体 
    35:34 高线之友的故事:请律师
    36:18 2001年出现的转机
    39:15 如何卖掉铁轨附近的废地:转移上空权 
    43:23 公园设计竞赛和一些入围设计师的八卦
    48:08 过度设计和高昂的维护成本 
    51:46 高线公园的纪念性 
    55:17 资本主义的贪婪榨取了高线公园仅存的诗意。。吗 
    58:40 公共空间和绅士化似乎无法平衡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chubbycathappychat@gmail.com。

    • 1 小时
    【Ep.7】自创生系统论:生活在多重宇宙的我们无法沟通

    【Ep.7】自创生系统论:生活在多重宇宙的我们无法沟通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唯一。
    ——庄子
    第三期讲后人类主义的时候提到了自创生系统理论(Autopoiesis),本期来填坑啦。这是由智利的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和洪贝尔托·梅图拉纳(Humberto Maturana)于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理论。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一个有生命的组织是一个循环的组织。它会确保生产或维持他的内部构件,从而这些构件活动的产物, 便是创造他们的这个组织本身”。如果你没看懂,嗯,我也没懂。请听张叔叔在这一期解释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虽然解释下来会发现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中文只用四个字就说明白了——相由心生。我觉得自创生系统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加自由的思考方式。因为我们作为人类是自己构建自己的,所以也就意味着我们有很多选择。怎么有责任的选择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时间轴】
    1:25 播客纵横四海讲情绪是怎么形成的
    6:32 自创生系统论是什么
    9:29  青蛙的眼睛告诉青蛙的脑子什么
    14:46 语言也影响了我们看到的现实,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也不一样
    22:09 梅图拉纳和瓦雷拉的故事
    30:59 理论背景:控制论
    33:22 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无法分开,不存在的客观角度
    38:54 结构上耦合,组织上封闭,人类无法交流
    46:32 多重宇宙
    55:31 我是怎么在做我在做的事情的

    左:梅图拉纳,右:瓦雷拉
    【提到的】
    Humberto Maturana, Francisco Varela. “Autopoiesis and Cogni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iving” 《自创生与认知:生命的实现 》
    Humberto Maturana, Francisco Varela. “The Tree of Knowledge: the Biological Root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知识之树:人类知识的生物本源》
    Anna Tsing. “The Mushroom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末日松茸》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chubbycathappychat@gmail.com。

    • 58 分钟
    【Cyber Garden 赛博花园02】当我们谈论荒野的时候在谈论什么

    【Cyber Garden 赛博花园02】当我们谈论荒野的时候在谈论什么

    人工智能可以创造自然吗?城市人“向往的生活”为什么是种地?纽约下水道中的老鼠能算作自然吗?在【赛博花园】这个栏目中,我们每一期会找出两篇同一主题的文章,共同阅读、讨论。目前有以下几个主题:荒野(Wilderness),自然(Nature),关照(Care),可持续(Sustainability),技术/科技(Technology)。选择的文章主要来自当代建筑、景观学者,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我们会介绍文章和作者,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且结合文章讨论关联的话题。
    不论你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都希望这个栏目能为你提供一些特殊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现象。
    我们这一期讨论了“荒野”这个概念,以及它对美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今天聊到的William Cronon和David Nye的文章解释了“荒野”(在美国本土文化中)所掺杂的道德和民族价值,导致一些人类对另外一些人类的压迫有了合理性,也导致人类可以不断逃避自己对身边环境的责任。因为在这样的叙事中,人和自然被分开了。
    【本期阅读】
    Cronon, William. “The Trouble with Wilderness” Uncommon Ground,《不同的立场:反思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
    Nye, David E. American Technological Sublime, 《美国科技崇高》
    【时间轴】
    1:45 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
    6:09 60年代开始的环保主义运动为两篇文章的时代背景
    7:29 “荒野”是个文化构建
    10:09 人们对“荒野”的向往起源于19世纪
    12:13 关于“荒野“的第一种叙事,崇高
    24:46 关于”荒野”的第二种叙事,边疆
    35:46 总结一下”荒野”概念为什么对美国文化这么重要
    41:00 对于现代环保主义者的批判
    43:09 所以说应该怎么思考呢
    47:48 最喜欢的两句话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chubbycathappychat@gmail.com。

    • 49 分钟
    【Cyber Garden 赛博花园01】聊AI要啥自行车

    【Cyber Garden 赛博花园01】聊AI要啥自行车

    人工智能可以创造自然吗?城市人“向往的生活”为什么是种地?纽约下水道中的老鼠能算作自然吗?在【赛博花园Cyber Garden】这个栏目中,我们每一期会找出一到两篇同一主题的文章,共同阅读、讨论。目前有以下几个主题:技术/科技(Technology),荒野(Wilderness),自然(Nature),关照(Care),可持续(Sustainability)。选择的文章主要来自当代建筑、景观学者,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我们会介绍文章和作者,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且结合文章讨论关联的话题。
    不论你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都希望这个栏目能为你提供一些特殊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现象。今天理解AI为什么要聊自行车?自行车的发展能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有什么启示?
    理解AI为什么要聊自行车?自行车的发展能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有什么启示?Sora的出现会改变世界吗?如今AI的发展在不断刷新我们对科技的认知,我们似乎正处在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小声说从星象来看的确是这样的)。我和张叔叔今天讨论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学者Wiebe Bijker的文章和观点,希望通过讲解自行车的历史来为大家提供一个可以理解当今AI技术的框架。
    今天是比较长的一期。感谢大家的收听!
    【本期阅读】
    Wiebe Bijker,《自行车,树脂塑料,和电灯泡:走向社会科学变革的一个理论》(Of Bicycles, Bakelites, and Bulbs: Towards a Theory of Sociotechnical Change)
    【时间轴】
    2:00 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是一种“技术决定论”,STS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
    6:41 聊AI为什么要讨论自行车
    8:57 高轮自行车是自行车发展的一个弯路
    10:21 早期没有脚踏板的自行车
    16:22 19世纪中期有脚踏板的自行车
    23:39 英国考文垂成为自行车的生产中心,Starley设计的Ariel
    29:17 相关社会群体是什么
    32:54 谁是AI的相关社会群体:优化者,反对者,保护者,超级用户,冷眼旁观者
    39:00 不同人对自行车的需求
    39:49 安全自行车的改进
    48:18 解释柔性对AI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54:26 神经网络是如何开始广泛使用的
    59:21 自行车是怎么稳定在现在的样子呢
    1:02:32 用“闭合”和“稳定化”来理解自行车和AI
    1:08:26 高轮自行车被淘汰了
    1:11:30 其他概念:逃不出的技术框架
    1:13:18 其他概念:挡不住的科技冲量
    1:16:01 其他概念:庞大的技术文化
    1:18:05 个人层面上科技的限制和排外
    1:22:33 对我们来说技术多样性和解释柔性是件好事




    本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 1 小时 27 分钟
    【Ep.6】Apple Vision Pro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

    【Ep.6】Apple Vision Pro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

    2024年2月11日我和张叔叔去体验了Apple的新产品,Apple Vision Pro。我们从流行文化展开,讨论了在电影电视剧中对于未来科技的想象:有一天我们的世界会像黑镜中那样每人都有一颗芯片吗?还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副高科技眼镜才能在社会中生存?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就只能预示着未来我们的世界会充斥着广告,聒噪不堪?我们是不是真的如鲍德里亚所说,生活中模拟当中?我们不想否认科技会加剧的种种不平等,但是最后我们从“毛刺儿女性主义”(Glitch Feminism)出发,希望得出的结论依然是乐观的。最后的最后还夹带了一些从星座角度的预测。Enjoy!
    0:00 张叔叔的体验感受
    4:55 简单解释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是怎么回事儿
    12:14 黑镜,头号玩家,Hyper Reality,副本
    18:38 我们为什么需要空间计算(我们真的需要吗)
    24:16 鲍德里亚的模拟(Simulation)和超真实(Hyper real)
    29:18 我们对批判的批判,鲍德里亚和海德格尔都是本质主义者
    36:46 毛刺儿女性主义(Glitch Feminism),科技会给我们带来自由,但不是你想的那样
    40:49 技术多样性(Techno-Diversity)
    47:48 从占星角度讲讲最近几年AI和其他新科技
    HyperReality: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e411x7t3/?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 52 分钟
    【Ep.5】正念和可持续:不丹的"正念之城"真的那么完美吗

    【Ep.5】正念和可持续:不丹的"正念之城"真的那么完美吗

    盖勒普正念之城,由BIG建筑事务所在不丹设计,是一个以正念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创新项目。这个城市不仅仅是建筑的集合,而是融合了不丹传统文化和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活空间。它注重环境保护,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强调心灵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然而,“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表面看似完美,它往往过分强调人类的需求。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工具和设备,而是一种将自然界视为资源储备的范式,这种观点恰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正念”起源于佛教,然而,在西方社会,正念被剥离其哲学根源,转化为一种缓解压力的工具。当一个复杂的概念被转化商业产品时,它的本质和力量往往会被淡化,甚至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Time Stamp
    1:41 介绍正念城市
    6:20 可持续发展
    12:50 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
    16:40 关于自然和技术的范式
    26:51 “正念”的来源
    33:35 佛教中的“正念”
    35:58 被迫使用西方语汇的发展中国家, GDP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41:00 殖民主义和殖民性

    • 46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