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分钟

社心第十一章:第一部分 群体心理概‪述‬ 社会心理学|每天6分钟学点心理学

    • 社会科学

社心第十一章 群体心理
第一部分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的含义
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集体记忆】由哈布瓦赫提出,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它定格过去,却由当下限定,并且规约未来。集体的记忆通过个体记忆来实现,并在个体记忆中得以体现。
(二)群体的分类
1. 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
根据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可以将群体划分为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
(1)统计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把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在想象中组织起来而成为群体。这种群体主要存在于统计学中,如老年群体。
(2)实际群体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实际交往,如学校的班级。
2.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个是正式的,一个是非正式的。正式的社会活动是指人们在群体中按照计划完成公开的、特定的、有目标地活动。非正式活动主要指人与人之间自发的思想感情交流活动。与此相应,群体根据自身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可划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
(1)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有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具有稳定、正式编制的群体。正式群体按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性正式群体和暂时性正式群体。
(2)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自发产生的,无明确规章的,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都不确定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往往以共同的利益、观点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较高的行为一致性。
3. 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
(1)成员群体是指个体为其正式成员的群体。
(2)参照群体通常包括3种含义:
第一是作为比较的标准。
第二是指望晋升其间的群体。
第三是指个体以其他群体的价值和观念为行为准则。
参照群体是令其他群体成员向往的一类群体,当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感到不满时,往往会寻找其他群体为参照,有时甚至在心目中树立起两个以上的参照群体。
4. 大群体与小群体
(1)大群体是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是以间接方式联系在一起、没有直接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群体。
(2)小群体是指人数较少、成员间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和互动的群体。
(三)群体功能
群体的功能可分为对个人的功能和对组织的功能。群体要想有良好的表现,要善于综合其成员寻求需要满足的活动,使之成为群体活动,才能使群体的目标与成员的目标一致起来,才能顺利完成上级组织分配下来的任务。
(四)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 社会助长作用
一些实验表明,他人在场能够提高人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或准确性,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是否可以提高绩效取决于任务的性质。社会助长可以提高简单任务的作业成绩,并且会降低困难任务的作业成绩。当个体处于群体之中时,群体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反应都会有增强作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因素:评价顾忌、分心以及纯粹在场。
2. 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是指在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反而比较小的现象。在社会懈怠实验中,个体认为只有他们单独操作时才会受到评价。群体情境降低了个体的评价顾忌。如果人们不用单独为了某件事负责或者不会被单独进行评价时,群体内成员的责任感会被分散。如果不考虑个人贡献,而是在群体

社心第十一章 群体心理
第一部分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的含义
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集体记忆】由哈布瓦赫提出,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它定格过去,却由当下限定,并且规约未来。集体的记忆通过个体记忆来实现,并在个体记忆中得以体现。
(二)群体的分类
1. 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
根据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可以将群体划分为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
(1)统计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把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在想象中组织起来而成为群体。这种群体主要存在于统计学中,如老年群体。
(2)实际群体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实际交往,如学校的班级。
2.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个是正式的,一个是非正式的。正式的社会活动是指人们在群体中按照计划完成公开的、特定的、有目标地活动。非正式活动主要指人与人之间自发的思想感情交流活动。与此相应,群体根据自身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可划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
(1)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有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具有稳定、正式编制的群体。正式群体按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性正式群体和暂时性正式群体。
(2)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自发产生的,无明确规章的,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都不确定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往往以共同的利益、观点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较高的行为一致性。
3. 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
(1)成员群体是指个体为其正式成员的群体。
(2)参照群体通常包括3种含义:
第一是作为比较的标准。
第二是指望晋升其间的群体。
第三是指个体以其他群体的价值和观念为行为准则。
参照群体是令其他群体成员向往的一类群体,当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感到不满时,往往会寻找其他群体为参照,有时甚至在心目中树立起两个以上的参照群体。
4. 大群体与小群体
(1)大群体是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是以间接方式联系在一起、没有直接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群体。
(2)小群体是指人数较少、成员间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和互动的群体。
(三)群体功能
群体的功能可分为对个人的功能和对组织的功能。群体要想有良好的表现,要善于综合其成员寻求需要满足的活动,使之成为群体活动,才能使群体的目标与成员的目标一致起来,才能顺利完成上级组织分配下来的任务。
(四)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 社会助长作用
一些实验表明,他人在场能够提高人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或准确性,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是否可以提高绩效取决于任务的性质。社会助长可以提高简单任务的作业成绩,并且会降低困难任务的作业成绩。当个体处于群体之中时,群体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反应都会有增强作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因素:评价顾忌、分心以及纯粹在场。
2. 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是指在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反而比较小的现象。在社会懈怠实验中,个体认为只有他们单独操作时才会受到评价。群体情境降低了个体的评价顾忌。如果人们不用单独为了某件事负责或者不会被单独进行评价时,群体内成员的责任感会被分散。如果不考虑个人贡献,而是在群体

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