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分钟

社心第十一章:第二部分 群体规‪范‬ 社会心理学|每天6分钟学点心理学

    • 社会科学

社心第十一章 群体心理
第二部分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一个群体有别于个体集合的原因之一是群体有一套成员应该如何做的行为规范。
1. 群体规范分类
群体规范可分为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指在正式群体中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非正式规范往往是成员间相互约定的,大家一致同意却没有明文规定。非正式规范有时甚至与主体文化规范相矛盾,而它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制约能力往往还要胜过正式规范。
群体规范还可以分为一般的社会规范和反社会的规范。
2. 群体规范的作用:
(1)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人们可以依据它对群体成员的言行的影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2)群体规范使群体成员明确自身言行的准则,知道在群体内应该怎样行事;
(3)群体规范明确了群体成员行为的奖惩标准,保障了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性,从而维护了群体的稳定,发挥了群体的正常功能;
(4)群体规范对一个有效的群体而言,是不可缺少的。
(二)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
1.社会交换与群体规范
霍曼斯提出五个基本命题来规定各种交换行为,并认为这些命题体现了群体规范形成的基本依据。这些命题分别是:
(1)成功命题:对于人们采取的所有行动来说,某人特定行为越是经常得到报酬,则该人越可能采取该行动。
(2)刺激命题:假如过去某一特定的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一直使某人的行动得到报酬,则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的刺激相似,该人现在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或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某人的行动结果对他越有价值,则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报酬,则该报酬的任何追加单位对他来说就越没有价值。
(5)攻击、赞同命题:
①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得到了他未曾料到的惩罚,他会被激怒并有可能采取攻击行为,这一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更有价值。
②当某人的行动获得了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期望的要大,或者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他就会高兴并更有可能采取赞同行为,该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更有价值。
(6)理性命题:在选择各种行动时,某人会选择他认识到的结果的价值乘以结果实现的概率后,得到较大值的那种行动。
3. 群体内的社会交换
在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群体中,社会交换的关系变得复杂。因为在群体中有人会试图操纵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或变换交换规则,从而使自己合法地获得最大利益。群体中获取不公平利益的具体方法是一些成员结成联盟。群体中联盟现象的出现依赖于三个因素:
(1)联盟者想要获得的结果之间一定要有最低限度的一致性或相容性;
(2)某些资源对于目标的实现会发生重要作用,因此拥有某些特殊资源的人最容易与他人结成联盟;
(3)拥有特殊资源的人要尽可能地获得最大比例的利益,因此,他更可能与群体最弱的人结成联盟。
3.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指在正式群体中,每个成员相互之间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这些期望可以是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要求,而对精神上,心理上的期望就构成群体内部的心理契约。
(三)竞争与合作
合作是指至少两个人通过相互提供活动,结果不仅有益于本人,而且也有益于对方。
竞争是指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达到自己获得更多报酬,或者至少获得不少于其他人收益的互动方式。
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如下:
1. 成

社心第十一章 群体心理
第二部分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一个群体有别于个体集合的原因之一是群体有一套成员应该如何做的行为规范。
1. 群体规范分类
群体规范可分为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指在正式群体中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非正式规范往往是成员间相互约定的,大家一致同意却没有明文规定。非正式规范有时甚至与主体文化规范相矛盾,而它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制约能力往往还要胜过正式规范。
群体规范还可以分为一般的社会规范和反社会的规范。
2. 群体规范的作用:
(1)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人们可以依据它对群体成员的言行的影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2)群体规范使群体成员明确自身言行的准则,知道在群体内应该怎样行事;
(3)群体规范明确了群体成员行为的奖惩标准,保障了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性,从而维护了群体的稳定,发挥了群体的正常功能;
(4)群体规范对一个有效的群体而言,是不可缺少的。
(二)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
1.社会交换与群体规范
霍曼斯提出五个基本命题来规定各种交换行为,并认为这些命题体现了群体规范形成的基本依据。这些命题分别是:
(1)成功命题:对于人们采取的所有行动来说,某人特定行为越是经常得到报酬,则该人越可能采取该行动。
(2)刺激命题:假如过去某一特定的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一直使某人的行动得到报酬,则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的刺激相似,该人现在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或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某人的行动结果对他越有价值,则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报酬,则该报酬的任何追加单位对他来说就越没有价值。
(5)攻击、赞同命题:
①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得到了他未曾料到的惩罚,他会被激怒并有可能采取攻击行为,这一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更有价值。
②当某人的行动获得了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期望的要大,或者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他就会高兴并更有可能采取赞同行为,该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更有价值。
(6)理性命题:在选择各种行动时,某人会选择他认识到的结果的价值乘以结果实现的概率后,得到较大值的那种行动。
3. 群体内的社会交换
在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群体中,社会交换的关系变得复杂。因为在群体中有人会试图操纵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或变换交换规则,从而使自己合法地获得最大利益。群体中获取不公平利益的具体方法是一些成员结成联盟。群体中联盟现象的出现依赖于三个因素:
(1)联盟者想要获得的结果之间一定要有最低限度的一致性或相容性;
(2)某些资源对于目标的实现会发生重要作用,因此拥有某些特殊资源的人最容易与他人结成联盟;
(3)拥有特殊资源的人要尽可能地获得最大比例的利益,因此,他更可能与群体最弱的人结成联盟。
3.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指在正式群体中,每个成员相互之间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这些期望可以是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要求,而对精神上,心理上的期望就构成群体内部的心理契约。
(三)竞争与合作
合作是指至少两个人通过相互提供活动,结果不仅有益于本人,而且也有益于对方。
竞争是指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达到自己获得更多报酬,或者至少获得不少于其他人收益的互动方式。
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如下:
1. 成

4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