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 7 分钟

从记者转型织物艺术家:在织布机上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新闻实验室36 新闻实验室

    • 社会与文化

记者转型的道路千千万,但有一种路径估计你还没有见到过:转型为织物艺术家(textile artist),从以文字为表达方式,转变为通过纺线、染色、织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邀请了从记者转型织物艺术家的林绮晴,请她谈谈自己为何转型、如何转型,以及如何看待织物这种新的表达途径。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07 开头介绍01:27 在武汉大学读新闻:遇到有趣的老师06:25 实习单位的选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08:07 Sixth Tone的机会窗口12:03 《纽约时报》工作经历14:17 “从一艘沉船跳到另一艘在沉的船”15:34 与织物艺术相遇21:30 确认对织物的热情25:24 艺术性还是功能性?28:02 如何准备作品集、选择研究生项目31:06 创作织物艺术的工具和工作流程37:29 在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获得平静42:43 记者经历如何影响织物艺术创作47:27 如何用织物表达理念55:20 从记者到艺术,好像忽然来到一片草原58:06 怎样养活自己1:03:08 对学新闻、做媒体的年轻人想说的话
🖼️ 林绮晴的织布机和作品
🔗 相关链接
林绮晴的个人网站:qlin.otherpeoplespixels.com 林绮晴的Instagram:instagram.com Anni Albers《On Weaving》:amzn.to 林绮晴读的MFA学位:www.newschool.edu💌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记者转型的道路千千万,但有一种路径估计你还没有见到过:转型为织物艺术家(textile artist),从以文字为表达方式,转变为通过纺线、染色、织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邀请了从记者转型织物艺术家的林绮晴,请她谈谈自己为何转型、如何转型,以及如何看待织物这种新的表达途径。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07 开头介绍01:27 在武汉大学读新闻:遇到有趣的老师06:25 实习单位的选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08:07 Sixth Tone的机会窗口12:03 《纽约时报》工作经历14:17 “从一艘沉船跳到另一艘在沉的船”15:34 与织物艺术相遇21:30 确认对织物的热情25:24 艺术性还是功能性?28:02 如何准备作品集、选择研究生项目31:06 创作织物艺术的工具和工作流程37:29 在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获得平静42:43 记者经历如何影响织物艺术创作47:27 如何用织物表达理念55:20 从记者到艺术,好像忽然来到一片草原58:06 怎样养活自己1:03:08 对学新闻、做媒体的年轻人想说的话
🖼️ 林绮晴的织布机和作品
🔗 相关链接
林绮晴的个人网站:qlin.otherpeoplespixels.com 林绮晴的Instagram:instagram.com Anni Albers《On Weaving》:amzn.to 林绮晴读的MFA学位:www.newschool.edu💌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1 小时 7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