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episodios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雪球·财经有深‪度‬ 喜马拉雅

    • Economía y empresa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2541.美国AI 7巨头调研总结

    2541.美国AI 7巨头调研总结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美国 A I 7巨头调研总结,来自心中无股HK。
    1、到了硅谷科技巨头现场,才真切体会到人工智能实际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谷歌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特斯拉的最新版自动驾驶技术、英伟达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平台、微软的A I P C、苹果的 A I 手机等等都在大步向我们走来。
    2、中美的科技生态反差巨大,对岸是不计成本搞颠覆式创新,而这边是不计一切代价搞最低价,这直接导致了同样的企业盈利完全不同的股票估值差异,因为投资者总是愿意为好的盈利竞争格局买单。
    3、A I 投资最厉害的一帮人在对岸新一代的华人精英圈。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留学后定居美国并从硅谷码农转型投资与来自中国台湾的 A I 投资圈,他们对A I的认知深度、前瞻性以及与上市公司的密切程度都远远超过我们。不仅是投资,他们虽身在异国,却时刻关念国家,而且对国家的一些方面的认知比我们国内的一些精英还清醒,希望他们这些人中的一些特别优秀者会是中国的未来。
    4、在美的华人是中美对抗最大受损群体之一,目前硅谷30%以上的 A I 工程师是华人,但是进入AI头部企业高层的,除了来自台湾的英伟达这些企业外几乎是零,无论是科技职场,还是在其它的更多场景,华人实际被挤压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印度裔在AI领域则是出现趋势性崛起,包括微软、谷歌的 C E O 等在内的更多的AI中高层与核心岗位都来自印度裔,因此,国家好,才能我们华人好,每个普通的华人都有责任关心国家,让国家的内外部环境尽可能变得更好,让全球中国人生存空间不至于变得更糟。
    5、波音总部的组装工厂规模大得令我惊讶,如果把波音从全世界分散的机身、发动机与组装厂等近万家供应商集中在一起,估计得需要一个特大型城市的面积。如此庞大的有形资产规模的企业,它的股票市值为1000亿美元,而与波音相隔20公里的微软,我们能看到的唯一“生产场景”是码农们在电脑前击打键盘,而微软的一年盈利是1000亿美元,股票市值是3.1万亿美元,为波音的30倍之多。这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息:在二级市场,只有轻资产才能有很好的股票估值,土地、厂房与更多的设备生产线,它在股票估值中其实没多少价值,我们对企业估值时需要淡化净资产价值,尤其是有形的资产的价值,选对赛道才是我们股票人真正天大的事!
    6、到了苹果总部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因为在本人看来,苹果它是一家消费公司而不是高科技公司,苹果不应该与英伟达、华为这些纯属科技公司对标,科技公司追求的是技术迭代。消费公司追求的是品牌护城河,任何科技公司都没有长线投资价值,只有中线价值,因为科技总会有更厉害的后来者把前者超越,只有具备品牌壁垒的消费公司才有真正的长线投资价值。
    7、强烈感受到当下美国经济是适度过热而非衰退。高物价、高工资、充分就业持续高景气的特征明显,机场、酒店、餐馆基本都是满员,物价最贵的是汽车保险、吃饭、打车、外卖快递等人工领域,汽车、油价、超市日常生活品、服装等价格与中国国内相差无几。得益于这些年美国的高就业率、持续的股票大牛市与房价的不断上涨,美中产阶层的财产性收入与财富大幅增长,虽然普通的低层生活并不如意,但总体基本看不到国内媒体报道的美经济全面衰退的迹象。
    8、美国的流浪汉多、零

    • 7 min
    2540.总有人会等来恒生医药的拐点

    2540.总有人会等来恒生医药的拐点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总有人会等来恒生医药的拐点,来自陈达美股投资。
    恒生医药 E T F 的投资者,等待港股医药的拐点就像等待睡美人开眼。他们耐心如铁,这份倔犟但凡分一点出来给到芸芸众生,世上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面对几乎前所未见的港股的暴力熊市,投资人需要做啥呢,该走的也走了,该来的终归会来,现在就是既需要倔也需要犟;很多人也看到黎明的曙光,对于眼下的熊市而言,也许这是结束的开始——恒生科技都拐了,那恒生医药什么时候拐。
    恒生医药今年就是过山车,受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和创新药支持政策等的影响,下去了又起来,起来了又下去。年初至今恒生医药累计跌幅大约为22%,恒生医疗保健业板块下跌24.5%,是港股今年跌得最多的板块。
    就投资来讲,拐点一般就两个时候来,一是估值打穿到一个猛男落泪的水平;二是有一定连贯性的边际改善,无论是基本面还是资金面。
    四月底那一波,黎明的曙光变成了黎明的耳光。几年前,医药妥在股票高富帅的那个象限,估值飘在天上,股东喜在眉上;然后从2021年开始了史诗级别的大熊,至今三个年头有余;与其他当年预期打得过足的成长型行业一样,跌得早,跌得透,跌过了头。
    首先在估值上,我统计了2024年港股、A股、美股医药公司的中位数估值水平,其市盈率的中位数分别为12x、20x、23x。是的,港股就是半价的水平。
    然后是基本面的边际持续改善,无论是微观公司侧,还是政策面,还是跟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不大,都有一些好的苗头。
    另外,某医药女神说,医药迎来拐点有三大核心逻辑。
    第一大逻辑是业绩增速,一方面由人口老龄化带来,具体来说,1962年和1963年是婴儿潮,当时出生人口非常多,这些人会在2022年到2023年进入退休年龄,期间的老年人口增速大约是5%,后面几年增速会是3%到4%;
    另一方面是行业本身植入全球供应链的机会,根据wind数据,2019年至今港股创新药公司研发费用总投入持续提升,即使投融资非常不活跃,2023年港股创新药公司研发费用413亿人民币,同比也仅仅下降6%。
    第二大逻辑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过去几年的结余在持续扩大,因为在集采等医保控费下,医保资金节省了很多,这些都是后面的“购买力”。
    第三大逻辑政策因素,基于政策周期角度,看到了向好信号,这个大家可能看得比较多了,不多赘述。另外出海可能会有波动,诸如药明之类,也受地缘的影响。
    补充一点,生物医药是一个投融资密集型行业,行业属性决定了需要发生并购,需要发生IPO,需要发生增发,需要发生资本市场行为,而这个就需要充裕的流动性。所以美股的生科行业,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关联度极高。
    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4月,我看到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月度环比都是正增长,投融资的融资逐步回暖。毕竟归根结底,超额收益来源于超额的预期差异。
    另外,简单介绍一下港股医药或者恒生医药的公司。港股医药分三块:
    第一块创新药,这块的catalyst是国内创新药行业政策+国产创新药走向国际市场,A D C 赛道 B D 交易活跃、非肿瘤领域研发和商业化的推进。这个赛道上比较重要的玩家,有百济神州、荣昌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康诺亚等等。
    第二块是Pharma,大型药企。这块的catalyst,是集采常态化下,集采对ph

    • 5 min
    2539.消费电子行业现状以及未来投资机会

    2539.消费电子行业现状以及未来投资机会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消费电子行业现状以及未来投资机会,来自赛艇队长。
    我关注消费电子主要是因为 A I ,从2023年初的chatgpt问世, a i 的风口就没有停过。从一开始的短文字输入输出到现在可以进行语音无缝问答,A I 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
    我相信作为投资者也想分 A I 浪潮的一杯羹,但是很遗憾我们身处A股,对外投资渠道稀缺,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国内投资。就我用 a i 的情况来看,百度是一坨大翔,阿里凑合能用,kimi和秘塔还不错。
    如果我们以终局思维来看,软件必定要搭载在硬件上,无论是 p c 还是手机,最终都是 A I Hardware。
    A I 的发展就会给硬件商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英伟达已经是现成的案例了,但是我们很多人买不到也不敢买,退而求其次,国内的消费电子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美国用户,电话是从1878年到1968年渗透率才到90%,接近100年的时间; p c 从1970年到2014年渗透率到的90%,用了大约50年;手机就更快了从1980年到2010年前后就到了90%,相比 p c 属于后发先至了;智能手机更是用了不到20年。根据预测 A I 相关硬件可能10年就能渗透率达90%。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全球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信息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必定会快速普及。很多人会说,我不用 A I ,所以不看好。但是没关系,技术的向前是利益驱动的,当 A I 真的实现了大面积商业化,绝大部分人都会用上的。我们要做的不是研发 A I ,而是能蹭上这趟车,喝个汤就好了。
    消费电子是确定性较高的行业之一。
    消费电子是周期行业
    投资肯定要有底线思维,刚才说了那么多 A I ,感觉很热血沸腾,但是我们也要打出 A I 没有普及的预期,就像10多年前谷歌创新的推出智能眼镜一样,都说是跨时代的,但是最终失败了。
    如果 A I 也是最终随着时间流逝了,消费电子按照现在的行业情况也是能撑住估值的。
    从近10年消费电子板块利润率变化也能看出来,2015到2017升,2018降,2019到2020升,2021到2023降。行业景气自然利润率就高,不景气就低。这个行业平均的毛利率在13%左右,净利率在5%左右。
    我看过国外的很多消费电子企业,基本上净利率维持在5%-8%,比国内要高,但是高不了太多。因为国内之前内卷的太严重,所以整体净利率水平低于国外。
    再换个角度,看看营收情况,可以看到除了2023年,整体行业的营收都是上升的。这主要是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渗透率的提升。
    10年前我们可能有个电脑有个手机就很好了,5年前就要再加个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现在连汽车里面都是智能硬件了,家里面也增添了很多智能家居,所以消费电子这个行业一直是扩张的,且长期还有扩张的空间。这几年手机 p c 无线耳机等设备是下降的,但是智能汽车填补了增速,这也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即: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智能化。
    综合来看数据,2022和2023年绝对是近十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出货的低谷,一方面是欧美加息,抑制了需求。另外一方面也是消费电子这几年没有什么爆款的产品。
    各个消费电子行业的现状
    1、智能手机
    我们先从苹果聊起,苹果手机这几年都是一些不足以撼动大部分投资者换机的升级。所以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的升级换代这几年是没有,只能是依靠机器老化来促进换代,在周期表现上就是低谷期。
    按照调研机构的数据,2023年全年手机更换率只

    • 10 min
    2538.股息为盾,估值为矛

    2538.股息为盾,估值为矛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股息为盾,估值为矛,来自空地上的奶牛。
    我认为,投资如同在战场上厮杀,想要一直获得战功最后成为一位将军,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在战场上保住自己的性命安全,所以在战场上盾牌的重要性要排在长矛之前。在投资中也同样如此,为了保障本金的安全,股息就是最好的盾牌,在有一个好盾牌的前提下,再根据估值来选取一个比较优质的长矛来赚取相对较好的收益。
    为什么说股息是最好的盾牌?
    1.原因在于买高股息率的股票可以通过复投作弊。买股票作弊是通过股息分红复投实现的。例如,选几只业绩稳定、股息率高于5%的股票,后续每年分红后如果股息率仍然高于5%,就不断复投摊薄持股成本;如果股息率4-5%,就可以选择不再复投,通过每年的分红自动减仓;股息率小于4%,就可以逐步减仓卖出获取收益。这样操作,只要分红不出现问题,长线投资几乎稳赚不赔。当然前提也先要评估企业资产质量和净利润的稳定性来控制投资风险。
    具体作弊攻略:你知道买股票可以作弊吗
    2.原因在于高股息率的股票支撑性非常强。在大盘整体下跌的时候,虽然高股息率的股票也会随大盘向下调整,但是这类股票股价的支撑性比其他股票会强一些。
    这种支撑性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存量资金的避险情绪。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一般会是实体经济处于调整期或整体资金的流动不足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处于调整期的时候,投资者对股票未来成长预期会降低,这种情况下,资金会转移到高股息率的价值股里进行避险。
    二是来源于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入场。实体经济处于调整期的时候,宏观上会选择降低银行利率来帮助经济复苏。而银行利率的降低,会让银行存款和保险保单的收益率大幅下降,这就会吸引一部分低风险偏好资金进场投资低风险的高股息股票。
    三是来源于股票本身的分红复投。由于高股息的股票每年会定期分红,在大盘下跌期间,高股息股票的股息率会处于一个相对高位,这会吸引大量投资者进行分红复投。所以说高股息的股票相对于其他股票更不容易遇到流动性枯竭问题,因为它们本身就可以为自己提供流动性。
    3.原因在于高股息率的股票可以提供稳定的盈利。
    长线投资前提下,只要买入时的股息率够高,就算没赚到估值提升和净利润成长的钱也可以获得一个基本的收益。至于如何赚到估值提升和净利润成长的钱。
    选取相对较好的估值矛去赚取较大的利润。
    矛好不好取决于锋利、坚硬、长度三个维度。估值越低估矛越锋利,资产质量越好矛越坚硬,成长越高矛越长。
    1.为什么把估值排在第一位,因为长期投资回报率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于估值提升。这就是大家常常说的赚市场的钱。按照投资回报率公式,估值降低50%,本金损失一半。就几年的时间,市场上40 P E 掉到20 P E 的股票一抓一大把。所以如果买入股票的时候估值太高,那么就算你将来赚到了分红和成长的钱,估值降低还是可能还会把所有的利润侵蚀掉。
    2.资产质量也是长期投资关注的核心指标。矛不够坚硬会怎么样?会断!资产质量对于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也同样如此。资产质量的评估有些复杂,涉及到的财务数据和指标比较多,不同的行业也会有不同的视角去看。
    最后用一句话重申资产质量的重要性吧。资产质量风险评估是价值投资者必须要翻越的大山

    • 5 min
    2537.美股还可以闭眼买吗?

    2537.美股还可以闭眼买吗?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美股还可以闭眼买吗?来自金牛远望号。
    现在很多人都在买美股基金。但说句实话,大部分朋友都是追涨,所信奉的无非是持续上涨带来的信仰,实际上对老美经济和美股公司都不甚了解。
    现在老美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虽然已保持了一年的高利率(5%),但经济却不弱,甚至还有点强。这跟历史上大部分时候都不太一样。
    正常情况下,经济并不能承受这种长期高利率。由于美国政府发债利率已高达5%,那么企业发债的利率只会比美债高,比如7%,不然投资者凭啥买你的公司债而不直接买美债。
    对于企业而言,这个利率下发行债券压力很大, 只有项目的投资收益率高于7%才能做到不亏。
    公司发债如此,个人借债同理。美国居民的最新房贷利率也在7%左右。所以历史上,老美从最后一次加息到转为降息,平均在8~9个月。时间不会太长。
    而本回已经达到了12个月,如果到今年9月份才降息,那么将会达到15个月。过去也就1969、1997年和2006年比本次还长。
    而历史上这3次最后都搞出了点事:
    1969年是因为越战,老美大量举债,通胀高企,黄金储备流失。结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美元和黄金停止挂钩。美金回归美元。
    1997年是搞出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债务违约,最后反噬美国,把老美当时最牛逼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给打爆了,牵连了一大堆顶级投行,最后不得不降息。
    2006年不用多说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总之,这么长时间的高利率,总归要加爆点东西才能完全停止
    那么本次何时会爆呢?目前还没看到,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纵看过去10年美国所有抵押贷款(即房贷)平均利率和美国国债利率。你会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现在美国的国债利率比美国全社会房贷平均利率还要高。
    原因就在于,2020~2021年,老美一把降息到0。同期,美国房贷利率比国债高一些,在2%~3%左右。
    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购房需求,很多人以2%~3%利率买的房;早已买房的,则是把高息的旧房贷置换成了低息的新房贷。最终使得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换言之,当年以2%~3%利率借的钱,现在却能买到5%的国债或存款。想象一下,当年买房借了100万美元。这100万美元现存入银行或投资于国债,按5%的年化利率计算,每年将带来5万美元的利息收入。
    而这笔贷款即使按3%的利率计算,年利息支出仅为3万美元。这意味着,通过锁定当年的低利率,不仅覆盖了原有的贷款利息,还能额外获得2万美元的净收益。
    一来一回,老美的百姓这波直接赢麻了啊
    关键赢的不仅是老百姓,还有企业。同样的套路,美国企业的利息净支出也是大幅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在极高的利率下,美国经济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大衰退,反而相对健康。甚至某种程度上讲,美债利率越高,老百姓的净利息收入越高,消费反而越好。
    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就好像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凭空创造。那么这个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之一就是新贷款的企业或个人要承受很高的利率,前面提到,7%起步。这事马斯克就抱怨过,由于高利率,在墨西哥建厂的财务成本很高。
    但这些企业或个人还未成为社会的主流,尚在量变积累中。
    真正的代价是美国政府要抗下所有:
    为了和中国竞争,给制造业补贴,老美要以更高的力度借钱(现在美国每年的赤字率远高于疫情前)。同时

    • 5 min
    2536.理性的选择

    2536.理性的选择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理性的选择,来自因酒金岁月。
    自己定见不坚定时,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被三人成虎影响,于是信心动摇,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我投资喜欢算大账不喜欢算小账,算清楚了心不会迷茫,未来经济可能会有两种发展演绎,我希望是第二种。
    第一种是经济长期低迷,人们节衣缩食消费低迷,制造业也随之受到影响,毕竟制造的产品也是要被人们消费的,企业不景气,更加削减人力,人们更加不敢消费,如此循环。这个时候百业凋零,只有水电煤气才能幸免,高端白酒相对来说能好过一些,毕竟谁赚钱谁有钱谁更能抗。这种情况下,高端白酒就是我的最优解,因为消费不好,其余只会更差。
    第二种是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景气,人们消费活动开始活跃,对于高端白酒需求强劲,对投资风险偏好提高,人们开始拥抱成长股。高端白酒还是我的最优解,现在的状态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投资机会,好企业的好价格,随着消费恢复,股价迎来戴维斯双击。
    随着股价下跌,高端白酒的股息率已经接近或者超过现在资金报团的股息率股票了,都在3%以上,往5%靠拢,这是高端白酒股价最大的支撑,因为当二者股息率趋于一致时,高端白酒的成长性就显得尤为珍贵。只需要明确高端白酒未来成长的确定性,这个疑虑打消了,资金就会自发自动跑过来。实际上白酒现在股价低迷,正是因为市场预期他们业绩要迎来戴维斯双杀,所以现在股票打折定价。
    高端白酒产能现在也就10万多吨,其中茅台4万多吨,老窖还不到2万吨,2023年白酒消费总量大致629万吨,高端白酒不过占比1.5%,我认为完全消费是没有问题的。茅台是白酒里最高端的,但是他那个消费圈层最便宜的,比如段总展示过3万美金一瓶的红酒,别人展示几万一瓶的洋酒等等。平常不咋接触高端白酒的人可能不理解,高端白酒很多时候是刚需,比如林青霞请莫言吃水饺喝茅台,酒上来话不用多说,心意诚意满满。
    市场短期我看不清,于是我干脆也不去看,既然市场波动无法预测,那么我们做好应对就可以了,觉得价格划算就买,心里相信就持有,有担心就离开。这个世界能一直优秀的企业不多,既然碰上了就轻易不要撒手,按巴芒说法是要合理价格持有伟大企业。我知道自己斤两,加上我也不会别的,跟着照做就好,既然是平常人做平常事就好,这样一来投资就简单起来。

    • 3 min

Top podcasts en Economía y empresa

Pesos Pesados - Un Podcast de Negocios
Pitahaya Studios
Libros para Emprendedores
Luis Ramos
re:INVÉNTATE
Luis Ramos
Cállate y Vende
Gerardo Rodriguez
The Diary Of A CEO with Steven Bartlett
DOAC
Tengo un Plan
Sergio Beguería y Juan Domínguez

También te podría interesar

涨乐早知道
涨乐全球通
商界早知道|一早速览商业事
商界识堂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
36氪·快讯不联播
36氪音频频道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Más de 听喜马拉雅

音乐季节:怀旧金曲 好声音陪你听
熊猫大湿
一个人睡前听
熊猫大湿
咬客说
咬电台
福尔摩斯探案集第1季:凝视生命的黑箱
非星凡文化
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
祝唯庸
惊人院
惊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