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episodios

以往談及「收藏品」,大家多會聯想到拍賣場內價值不菲的玉石古董,或是各大博物館裏的珍貴文物。原來香港有不少有心人歷年來憑一己之力,以積少成多的方法,收藏起比常規博物館數量更多、範疇更廣闊的「民物」,構成一所似有還無,但規模龎大的「民間博物館」。
 
第二十輯「香港故事」,會專訪這所「民間博物館」裏的收藏者,從他們的收藏品中,大家可以捕捉到不少栩栩如生的歷史和生活片段,有些是百年舊事,有些是你我的童年生活花絮,在在惹人回味。
 
一連十集的「民間博物館」題材包括:不只為兒童帶來歡樂,而且為低下層家庭帶來收入的香港製造玩具;見證着香港社會流轉的電影院廂座、戲票、海報;描繪不同年代、不同階層婦女地位和生活的旗袍;印證了日治時期香港市民經歷三年零八個月艱苦生活的「民物」;滿載了流金歲月的影樓舊照片和事物;看似平面的香港地圖,勾勒着風起雲湧的社會蛻變,當然有收藏者趨之若鶩;有市民23年來積極收集香港人每年追思「六四」的紀念品,為歷史留一點佐證;有收藏者醉心於研究古舊家庭用品,如電話和電視機,以緬懷昔日的生活情懷;鞋是女士們的寶貝,可反映不同時代的消費模式,有女士珍藏的卻是數百雙與皮鞋無異的紙造的鞋;有收藏者認為精緻的模型最能訴說百年香江歲月,不只收藏,還要親手製造 ……。
 
監製:陳耀雄
策劃:鄧敏媚
編導:鄧慧玲
          鄧敏媚
          冼惠芬
          陸素嫺
          余永泉
 
節目旁述:鄧藹霖
 
播映日期:2012年9月30至12月2日
播映時間:逢星期日晚七點至七點半
播映頻道:亞洲電視本港台

香港故事 - 民間博物‪館‬ RTHK.HK

    • Cultura y sociedad

以往談及「收藏品」,大家多會聯想到拍賣場內價值不菲的玉石古董,或是各大博物館裏的珍貴文物。原來香港有不少有心人歷年來憑一己之力,以積少成多的方法,收藏起比常規博物館數量更多、範疇更廣闊的「民物」,構成一所似有還無,但規模龎大的「民間博物館」。
 
第二十輯「香港故事」,會專訪這所「民間博物館」裏的收藏者,從他們的收藏品中,大家可以捕捉到不少栩栩如生的歷史和生活片段,有些是百年舊事,有些是你我的童年生活花絮,在在惹人回味。
 
一連十集的「民間博物館」題材包括:不只為兒童帶來歡樂,而且為低下層家庭帶來收入的香港製造玩具;見證着香港社會流轉的電影院廂座、戲票、海報;描繪不同年代、不同階層婦女地位和生活的旗袍;印證了日治時期香港市民經歷三年零八個月艱苦生活的「民物」;滿載了流金歲月的影樓舊照片和事物;看似平面的香港地圖,勾勒着風起雲湧的社會蛻變,當然有收藏者趨之若鶩;有市民23年來積極收集香港人每年追思「六四」的紀念品,為歷史留一點佐證;有收藏者醉心於研究古舊家庭用品,如電話和電視機,以緬懷昔日的生活情懷;鞋是女士們的寶貝,可反映不同時代的消費模式,有女士珍藏的卻是數百雙與皮鞋無異的紙造的鞋;有收藏者認為精緻的模型最能訴說百年香江歲月,不只收藏,還要親手製造 ……。
 
監製:陳耀雄
策劃:鄧敏媚
編導:鄧慧玲
          鄧敏媚
          冼惠芬
          陸素嫺
          余永泉
 
節目旁述:鄧藹霖
 
播映日期:2012年9月30至12月2日
播映時間:逢星期日晚七點至七點半
播映頻道:亞洲電視本港台

    • video
    第十集 - 小珍藏

    第十集 - 小珍藏

    每人保存珍貴回憶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人收藏紀念品,有人拍照,有人用文字記錄,本集故事的主人翁用「微型模型」。
     
    微型模型一般指比實物縮小十倍至五十倍或以上,而像真度極高的模型,製作人必須有一雙巧手及觀察入微。從事建築模型製作的黎熾明(Tony)從 2007年開始製作微型模型,曾製作灣仔「和昌大押」、西環唐樓、天台屋等建築物。全部作品都包含了他的童年回憶。例如在唐樓前的電車拖卡,便是他兒時最愛乘坐的交通工具。另一個大型作品摩星嶺木屋區,木屋外曬滿衣物,露天地方有居民在麻雀耍樂,屋簷上有懶洋洋的花貓...

    • 21 min
    • video
    第九集–紙中樂

    第九集–紙中樂

    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

    • 21 min
    • video
    第八集 - 舊電話時代

    第八集 - 舊電話時代

    科技巨輪越行越快,有人急起直追,有人卻逆流而行,深覺越舊越美麗!木製燭台式德律風(德律風即Telephone)、重量級攪盤電話、火車頭電話,在新世代中聞所未聞,絕對是『舊石器時代』產物。
     
    電話迷Uncle Sam,十一歲時被上門修理電話的叔叔所影響,從此對『千絲萬縷』的電話著迷不已。1967年加入『香港電話有限公司』,到偏遠地方上門維修電話。離職後開始收集舊電話,二十年間收藏約一百部舊電話,閒時以維修古董電話為樂,『沒有電話在我手裡是救不到的!』是他的口頭禪。
     
    除了收集舊電話,一切與...

    • 21 min
    • video
    第六集 - 地圖密碼

    第六集 - 地圖密碼

    一張一張平面好像是過時的古地圖,是隱藏著歷史密碼的寶圖。

    譚廣濂是香港少數古地圖收藏家之一,更是古地圖研究者,並著書立說。另一位是香港收藏家協會的任正全(Ricky)。

    譚廣濂的興趣較「宏觀」,據他研究,「香港」這地名在十九世紀初期才出現於地圖,更早的地圖,在現今香港島的位置只寫上「紅香爐」這個地名。他收藏的《五口沿海水路圖》繪製於十九世紀初,是最早標註有「紅香爐」的地圖。當時有不少外國人到中國經商,並進行走私活動,清政府將「紅香爐」升格為水汛,規管水上交通。在地圖上「紅香爐」的位置,畫...

    • 21 min
    • video
    第五集 – 青春留影

    第五集 – 青春留影

    Adrian還記得大學一年級時在街上的廢棄傢俬中看到一堆黑白照片,其中一張「全家福」特別吸引他,可能因為他正在學黑白照片沖晒的關係,他就執了那張被人棄掉的照片。就是從一張陌生人的全家幅開始,Adrian展開了四年的收藏之旅。

    Adrian鍾情影樓舊物,收藏不限於舊照片,還有底片、相套、舊相簿等。看著自己愈來愈多的藏品,每件都引發疑問。他不滿足於只是擁有,更希望了解影像背後的意義;既然沒法一一接觸被攝者,他唯有訪尋攝影師。走訪碩果僅存的傳統影樓,不單向前輩求學,更收得60年代香港製造的木頭相機,...

    • 21 min
    • video
    第四集 - 日佔香港

    第四集 - 日佔香港

    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香港被日軍侵佔,這段時期俗稱「3年零8個月」。
    研究「日佔香港」的學者高添強手中大約有300本當年出版的日本刊物。高添強指出,當年日本軍方控制出版界,這些刊物成為不惜工本的宣傳喉舌,美化其侵略行為。
    林建強是警察歷史文物的收藏家,他的收藏品反映了當年日本侵華的範圍。林建強指出,當時的警察機構,基層警察會是當地人,但管理階層是則由日本人擔任。
    日軍佔領香港時,嚴密監控市民,所有的民生活動,包括小商戶營業、搬遷、離港,都需要經過嚴格審批。收藏家協會會長...

    • 21 min

Top podcasts de Cultura y sociedad

The Wild Project
Jordi Wild
A solas... con Vicky Martín Berrocal
Podium Podcast
LO QUE TÚ DIGAS con Alex Fidalgo
Alex Fidalgo
Relojeros
Onda Cero Podcast
La Fucking Condición Humana
El Extraordinario
Gabinete de curiosidades
Podium Podcast

Más de RTHK

Hong Kong Today
RTHK.HK
十萬八千里
RTHK.HK
RTHK:The Ma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 2010
RTHK ON INTERNET
法醫研究所
RTHK.HK
同不同
RTHK.HK
Money Talk
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