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episodios

《高能量》是由主理人李翔和李丰,以及他们的朋友共同制作的播客节目。

旨在通过商业观察者的视角重新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事物,并且在与对谈嘉宾的聊天过程中发现它们的高能之处。

李翔是《详谈》丛书作者、《激流时代》主理人。李丰是峰瑞资本的创始合伙人。

他们将分别从商业作家和投资人的角度带你观察一些可能之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或者探讨商业话题背后暗流涌动的变化与趋势。希望你能从中获得能量。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高能‪量‬ 李翔李翔

    • Cultura y sociedad

《高能量》是由主理人李翔和李丰,以及他们的朋友共同制作的播客节目。

旨在通过商业观察者的视角重新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事物,并且在与对谈嘉宾的聊天过程中发现它们的高能之处。

李翔是《详谈》丛书作者、《激流时代》主理人。李丰是峰瑞资本的创始合伙人。

他们将分别从商业作家和投资人的角度带你观察一些可能之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或者探讨商业话题背后暗流涌动的变化与趋势。希望你能从中获得能量。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Vol.116 产业观察18|如何成为下一个英伟达:与Mackler季宇聊AI芯片的突围之路

    Vol.116 产业观察18|如何成为下一个英伟达:与Mackler季宇聊AI芯片的突围之路

    【本期课题】
    AI芯片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嘉宾】
    Mackler 季宇,「行云集成电路」创始人
    【内容索引】
    00:50 「行云集成电路」创始人:从清华物理本科到清华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博士,再到华为天才少年和AI芯片创业者。
    03:03 计算机和物理是两个极端的行业,物理是从纷繁的现实世界里找到最简洁的规律,而计算机是从最基础的系统里创造纷繁的算法。
    07:09 当前的类脑计算和大模型算法各自处在什么位置?
    -英伟达的成功
    11:19 今天英伟达的股价是否有明显的泡沫,或者过热?
    12:24 英伟达是当前一枝独秀的AI芯片企业,历史上有没有可类比的公司也曾经达到过这个位置?
    14:51 英伟达的前世今生:从3D图形加速卡生产商,到AI芯片巨头。
    17:41 十年前,在人工智能展现出巨大潜力时,英伟达在当时已经一马当先,为什么同期做芯片架构的公司没能在之后的5-10年里追上英伟达呢?
    18:38 兼容机普及之后,计算机演变为一个高度稳定的结构,形成了强大的行业惯性,而英伟达主动加入到这个惯性里,使自己成为了惯性的一部分。
    20:14 对于芯片公司来说,追赶算力只是一个基础条件,如何克服行业惯性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21:05 英伟达的软件系统CUDA对其垄断地位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
    -大模型带来的机遇
    21:51 计算机系统本身也会“新陈代谢”,但这个是事在人为,而不是大势所趋。
    24:00 大模型会触发对芯片架构领域与配套软件领域的一系列新需求,随着大模型的持续演进,可能会涌现出哪些当前英伟达技术难以完全适配的具体需求?
    28:13 一颗芯片越全能,越有可能被解构,但是越不可能被替代。
    29:26 经过多长时间,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会碰到“天花板”?碰到“天花板”后,技术又会发生怎样的演变?
    32:23 作为一颗协处理器,你希望在大模型应用的什么场景里发挥作用?
    34:27 芯片设计的赛道上,有很多企业在竞争,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未来几年的成败?
    37:11 今天大家存在一个共识:大模型在技术和投资上存在一定的泡沫。假定这个泡沫没有了,在成本、应用,功耗和用户体验等层面考虑,哪些因素会促进新架构的出现?
    -中国的芯片发展
    40:55 在中国做芯片创业需要格外关注哪些因素?一是美国对芯片的限制导致的高端芯片采购挑战;二是芯片供应链的安全。
    43:37 中国的芯片行业在未来会如何变化?
    44:41 中美竞争导致高端芯片“断供”,带给国产芯片很多试错的空间和机会;但面对机会,国产芯片还应该思考如何既顺应市场化需求,又找到新的市场空间。
    46:39 作为AI芯片创业者,如何看待华为的AI芯片?
    50:31 相较于采用英伟达GPU的同构路径,那些采纳“异构”策略进行AI芯片架构设计的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AI芯片创业
    52:34 AI芯片的热度在过去六、七个月发生了什么变化?
    54:02 行业热度是把双刃剑。热度高意味着更多的资源,热度低则意味着更少的噪音。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55:42 创业是冲动的,能够在很多的不确定性里找到底层的确定性,是保持内心稳定的方法。
    57:22 生产力的创新,会经历多次泡沫和低潮。泡沫的初期,通常都是技

    • 59 min
    Vol.115 宏观漫谈54|退出机制、二级市场定价和风险投资周期:与李丰聊独角兽公司变少之问

    Vol.115 宏观漫谈54|退出机制、二级市场定价和风险投资周期:与李丰聊独角兽公司变少之问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1:06 独角兽企业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05:58 为什么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新增数量在下降?一是,之前美元基金支持的独角兽企业较多,由于中美关系导致的外资流动性较差,在中国的投资受限,因此能支持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减少。二是,关于人民币基金是否能支持足够多的独角兽,眼下的挑战是二级市场的估值不够高,导致一级市场对企业的想象力能给予的估值也不够高。
    10:18 许多因素制约着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一方面,受地缘政治影响,美国对中国进行限制的行业比较多,能去美股IPO的行业有限;另一方面,中概股曾因审计底稿问题在美国遭遇挑战,导致今天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也要先衡量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该承受美方对企业原始数据的审计。
    13:35 中美关于中概股审计底稿的争论,是监管权之争,还是数据安全之争?
    15:53 美股定价系统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70年代以前,散户主导市场,注重短期预期和短期博弈;第二阶段:70年代-90年代,机构主导市场,开始做长期的价值判断;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这种轻资产模式的公司出现(例如1995年,网景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获得巨大成功),使美国完全接受了“爆发性增长公司”,进而再次出现估值体系调整,即成长性估值。A股目前处于美股第一到第二阶段之间。
    19:52 中国金融改革的三个方向:
    第一,金融结构需要按照经济结构来调整。未来十年的金融结构,要从贷款为主,转换成以贷款和资本市场并重。
    第二,加强对外开放,建立多锚的中国国际化体系。也就是既形成一套国际化的、有影响力的体系,又不是完全以美元和美债为中心。
    第三,加强人民币体系的国际化,加强人民币在全世界的需求量和使用量。
    26:11 对于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而言,既不能形成和兑现某种单项预期,还要保证其他国家对本国货币汇率稳定性的预期。
    30:21 5月,美联储公开宣称放缓缩表,意味着什么?美国财政部宣布回购美债同时发行新美债,是什么原因?
    39:47 现在,A股市场在交易大家对政策的预期和对外围稳定性的评估,美股市场纯粹在交易大家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整体和基本面关系不大了。
    45:51 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几个月的供给侧调整,提高了违法成本和上市门槛,“清理完淤泥”,最终的目的还是“把水放进来”。
    48:05 回看历史,中国很多行业都经历过第一次对内的开放以及随之而来的监管的冲击,然后是第二次开放,这次是对外开放。90年代的中国房地产和80年代的中国民营制造业,都是如此。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在经历这一过程。
    56:07 2016年的时候,360和药明康德是海外上市互联网公司拆除VIE架构的典型案例。二者在拆除VIE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长和收益。
    57:57 经过5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的制裁手段变得快不够用了,与此同时,中国重新占据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关税议题进入争议状态,并未像美国要求的那样快速执行严厉措施,这可能是个更正向的信号。
    59:29 美国之前对日本汽车的制裁,也使用了类似今天的方式。
    1:02:15 中国独

    • 1h 9 min
    Vol.114 中国的“长钱”时代来了吗:与田轩聊耐心资本

    Vol.114 中国的“长钱”时代来了吗:与田轩聊耐心资本

    【本期课题】
    耐心资本。
    【本期嘉宾】
    田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李丰,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何为耐心资本01:35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壮大耐心资本写入文件,作为风险投资的一线操盘手,你对耐心资本有什么看法?
    01:59 2023年中国的高技术附加值制造业占GDP的5.21%,从这个占比来讲,当前阶段,这些代表高技术附加值的典型企业可能仍处于早期,规模较小,它们要完成转型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也意味着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还需要较长周期。
    05:13 中国目前二级市场的发展阶段大致相当于美国90年代初的水平。
    09:03 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所说的耐心资本可能还需要更多追求长期回报的资金能够进入一级市场,像是企业年金、养老基金、退休基金以及一些家族办公室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延长基金的存续期,更好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11:20 如果我们要推动“长钱”进入VC或者二级市场,一方面需要对考核指标和会计制度做一些改变,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更好的财税制度优惠。
    政府投资与耐心资本14:34 政府的钱是“天然的耐心资本”,但目前政府引导基金和养老基金似乎不够耐心。如何扭转这种情况?一是可以延长投资项目的考核周期;二是可以对投资项目进行“打包考核”。
    17:59 从2018年开始,国资在一级市场的占比提升速度加快,最近两年更为明显,我还有两个相关的个人体感:第一,从国资的风险偏好来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更愿意做早期基金的LP;第二,我们国家的干部制度,大约每五年会有一次评价和轮转。因此,任职周期可能无法覆盖基金的整个周期,除非他们连任两届。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衔接、沟通和延续等方面的小变化和挑战。
    24:08 今天,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正在将省和市或市级的各种投资平台,尽量合并为一两个大型投资平台进行统筹,这个现象很像90年代末的银行改革,在剥离不良资产后,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全国商业银行的合并,再到城市和省级商业银行的合并,最后变成了城商行或省商行。
    企业风险投资(CVC)与耐心资本32:59 企业风险投资(CVC)与传统风险投资的差异:一是传统风险投资更多考虑财务回报,而CVC更多考虑战略因素,即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二是CVC采用自有资金,退出压力小,投资周期长,比较有耐心;三是CVC背后有母公司的战略协同(strategic fit),能够利用自有资源帮助被投企业。
    37:01 过去十年,中国CVC的发展历程:2014-2016年之间出现大量的并购基金,但这些并不算典型,典型的事件是百度花了接近20亿美金收购91无线,推倒了互联网巨头进行战略收购、并购或控股的这块多米诺骨牌。一直到2020年后,中概股由于审计底稿问题在美国遭遇挑战,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躁动和财富效应开始消失,两件事并行使得那一波CVC开始偃旗息鼓。
    40:44 互联网公司战略投资需求的转变:从寻求业务协同,到“拓宽视野”——即投资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新兴科技方向。
    45:05 也许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当中国资本市场更多公司的评价和定价机制,从盈利性转向成长性为主,或者至少是两者并重的时候,“耐心资本”带来的两边都很美的故事能稍微好成就一些。
    IPO暂缓的三个月48:46 IPO暂缓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53:07 短期的IPO暂

    • 1h 1 min
    Vol.113 宏观漫谈53|房地产政策的组合拳与中俄战略合作的潜台词:与李丰聊近期宏观政策与变量

    Vol.113 宏观漫谈53|房地产政策的组合拳与中俄战略合作的潜台词:与李丰聊近期宏观政策与变量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16 5月17日,统计局最新披露的四月经济数据中,有哪些值得关注或者说反常的?
    03:04 在地方政府财政紧缩的阶段,一个影响是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贡献率偏低。另一个影响是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未达预期,这既映射出消费者信心不足,又反映了“以旧换新”政策虽已出台,但并未开始起到刺激和拉动消费的作用。
    04:15 三中全会通常的作用是,在调完结构之后,为后续的发展定调子。
    06:22 消费市场复苏的最大变量是什么?如果是取决于跟政府债相关的投资措施,那么政策层面其实是相对可预期的。
    08:37 如果中国车企去印尼,其准入规则跟中国1980年代或印度当前的模式一样:外资企业需在当地建厂,进行组装、生产和制造活动,并且采用合资形式。当下,许多东盟及东南亚国家在开放国内汽车市场的过程中,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09:34 目前地方债的几种解决策略:1、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规模,由中央政府加杠杆,并主导资金的统筹、定向与规划;2、想办法进行地方债的成本和周期置换;3、通过资本市场,把优良资产变为证券化产品,分散其风险。同时,对不良资产采取创新转化方式,比如,将闲置产业园区重新规划为文旅项目。
    13:48 5月17日,新一轮支持房地产的金融举措出台,这里边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为什么是这几个角度?是为了达成什么结果?
    16:43 央行新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项目,利率为1.75%。地方政府购入房产后出租,这就涉及到1.75%的利息偿付问题,一个影响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长是否能追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另一个就是房屋的“租售比”问题,如果房价涨得比租金快,或者租金下降的话,地方政府可能难以承担相应的利息。
    22:42 地方政府收购在售的存量房当做未来的保障房和廉租房,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哪里的新房卖不出去?另一个是这片区域做公租房或者廉租房是否合适,收益能不能覆盖掉1.75%的利息?
    29:32 城市群大多是以一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的交通圈来界定的。从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趋势看,未来十年至十五年内,中国也会形成相应的城市群,就像当前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等。在此背景下,假定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人均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居住模式或许也将随之变化。
    34:05 中国房地产交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便在“保交楼”等政策实施后,众多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依然高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前,可以部分归因于学区房需求,但更多的是由于解除了限购、限贷等投资限制措施,这些举措理论上促进了房地产回归到市场化的状态。
    39:57 像北京、上海这种有吸引力的大城市,目前各自有2000多万人生活在这里,但同时这两座城市又有很多小区的空置率是比较高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相悖的现象?
    41:43 尽管大家担忧收入增长,但在中国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转换的过程中,也会带来收入增速超越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例如,即便工厂转向无人化操作,为这些工厂设计传感器、机器人的绝大多数企业,实际上属于生产型服

    • 59 min
    Vol.112 宏观漫谈52|控总量、调结构与强统筹:与李丰聊四月金融数据和新“国九条”

    Vol.112 宏观漫谈52|控总量、调结构与强统筹:与李丰聊四月金融数据和新“国九条”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14 5月11日,央行发布了4月的金融统计与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单独计算4月数据,会发现4月社融增量为-1987亿元,这是自2005年10月以来,首次出现单月社融规模负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看待这次的数据?
    06:08 最近,30年和50年的超长期国债发行成为热点,与之相关的是,4月社融数据当中,政府债的发行额度和比例同比减少。我认为政府在努力做的事情,也许是想办法控总量、调结构,增加中央的统筹。这个统筹是指,中央把资金给谁、不给谁、给谁多、给谁少,给了之后用在哪里。
    11:33 4月,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M1与M2“剪刀差”扩大,且两者各自的增长都低于预期,简单来讲,大家消费和投资的意愿不强,所以倾向于用手里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尤其是保本的中期理财产品。
    17:26 美国最新通胀数据符合市场预期,但房产市场指数和个人消费支出指数却双双低于预期,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通胀跟大家想的差不多,并未进一步恶化,同时经济活动出现了收缩。鉴于美国当前处于高息,这两个指标的夹角被市场解读为降息的可能性增强。受这个预期的影响,资本市场对这次数据的反馈变好了。
    19:42 本来我担心这次的经济数据可能影响全球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但实际上,外资这次比较理性。从结果来看,亚洲主要经济体维持了高度稳定,尽管中国存在资本管制等因素,但我们的离岸人民币交易量规模仍然可观。
    30:23 以往,美国每轮的施压措施都会带崩中国资本市场,比如贸易战、科技战及涉及华为、生物安全法案、对台军售等事件。但是,自从耶伦访华后,情况似乎有所不同,比如最近美国撤销英特尔、高通对华为出口许可,以及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升至100%等,近期的这些举动未对资本市场造成显著影响。
    33:02 相比去年,中国在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排名中显著上升,从第七跃升至第三,超过了日本,并且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位居第一。
    34:42 央行在二级市场交易国债、推进周边国家人民币债务置换、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结算范围,及提升全球流通与需求规模,同时,中国政府持续增持黄金,这一系列举措可能是为了解决更长远的目标:中国人民币如何发行?发行的基础是什么?在发行过程中,如何自主调控?
    37:02 2004年、2014年与2024年这三次国九条的对比(详见本期图示)。
    38:39 参考巴菲特过往的股票交易,比如投资西方石油、日本五大商社及苹果公司的决策逻辑,可以推测他减持比亚迪股份,或许是知道或预见了中美新能源车的政策趋势。他的选股策略还是围绕着美国视角的宏观变化,他应该是先做了“宏观漫谈”,然后再做了“产业观察”。
    44:53 我们的货币政策跟需求侧的信心和保守状态存在某点悖论现象。市场上有种声音认为中国要做QE(量化宽松),寄希望于这种货币政策能扭转需求侧的保守,无论是否有效,但这至少表示了中国改变现状的决心,然而,官方又不断地强调不会这么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有点好玩。
    45:34 实现经济结构“拐大弯”是一件难的事,

    • 57 min
    Vol.111 宏观漫谈51|宏观经济数据像是跷跷板,不是平衡发展的:与李丰聊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通胀

    Vol.111 宏观漫谈51|宏观经济数据像是跷跷板,不是平衡发展的:与李丰聊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通胀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14 继《繁花》之后,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继续聚焦金融领域,比如《追风者》和《城中之城》,都巧妙地呼应了当下金融行业层出不穷的政策和变革。
    02:28 最近很多金融政策的出台和非常多的金融领导讲话,大抵主要是为了增强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共识,让大家认识、接受和认可中国资本市场在经济中起到的作用。
    04:03 央行在二级市场交易国债、中国减少美国国债持有量,以及央行增加黄金储备,把这三个动向联系起来观察,我猜这背后的动机可能不仅是因为升值预期,而是更多地考虑到在减持美债后,需要配置其他类型的资产。
    06:24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占比持续攀升,今年3月达到了4.7%的交易比例新高。与此同时,中国跨境交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超越了美元,高达48%。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到,中国已为推动这一新体系的逐步成型,进行了长期且系统的筹备与努力。
    10:30 中国致力于构建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这里头隐含三个长期目标:一是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二是增加全球对人民币的需求;三是在范围和需求增长后,确保货币的合理产生和供应。
    13:06 像去年给万事达卡发放中国清算业务许可证一样,中国批准了第四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法巴证券,这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些举动是中国在强调打造金融强国的同时,也在加大金融开放力度的信号。
    14:51 如果人民币要变成新锚,要在国际贸易中成为接受度高的货币,是需要市场对这个货币背后的锚有一个价值共识,现在,它能达到这个共识水平吗?
    22:23 中国几乎每十年就进行一次金融改革:1994年实行首次重大外汇体制改革;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4年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以及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2024年我们迎来新的金融改革阶段,包括人民币的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发展等。
    25:33 美国的通胀是如何形成的(详见本期图示)?
    28:06 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详见本期图示)。
    31:37 我们已经粗略地分析过,美国在前2/3个通胀周期中,钱从哪儿来,又花到了哪里,就业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胀是如何递进形成的。再往后,我们就只能推理了。
    35:34 如果你去观察宏观经济数据,你会发现这里头有很多“跷跷板”,不是平衡发展的过程。
    37:19 未来一段时间,哪类资产将会大幅增值?
    40:10 短期看,资本市场的资产价值是跌宕起伏的,但拉长时间线,每个价值洼地的坑会被填平,每座价格过高的“山峰”也会被削平。
    42:25 4月26日港股大涨,假设是市场因预期中美关系改善而掀起的买入情绪,这属于无法验证且个人难以确切判断的情境,不宜直接作为交易依据。交易的决策应更侧重于长期视角,比如持续看好中国资产和美股。
    44:18 联储最新会议后宣布,将于6月起放缓缩表速度,简单来讲,他向市场出售债券的速度开始降低。
    47:04 在未来半年,核心关注点在于哪些因素将主导美联储的下一步。究竟是经济增长承压,即便有一点滞胀也要降息,还是在通胀得到控

    • 48 min

Top podcasts de Cultura y sociedad

The Wild Project
Jordi Wild
LO QUE TÚ DIGAS con Alex Fidalgo
Alex Fidalgo
A solas... con Vicky Martín Berrocal
Podium Podcast
Relojeros
Onda Cero Podcast
El colegio invisible
OndaCero
Crims
Catalunya Ràdio

Quizá también te guste

知本论
知本论
起朱楼宴宾客
大卫翁
三点下班
李永浩,星辰
厚雪长波
雪球官方账号
疯投圈
黄海、Rio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