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episodes

微风吹过上海的老洋房,风儿正轻声说着一些故事

上海忆‪旧‬ 常青藤说

    • History

微风吹过上海的老洋房,风儿正轻声说着一些故事

    湖心亭,里外皆风景

    湖心亭,里外皆风景

    “一壶龙井,一碟鹌鹑蛋。”豫园的春光里,老茶客蒋老伯熟门熟路地坐到湖心亭二楼的靠窗位。这是他几十年未变的习惯了。他熟悉的不只是茶,还有二楼曲声悠扬的江南丝竹,连老乐师们都已经是他多年的朋友。通常乐师们喜欢靠窗处坐,琴瑟即起便让茶楼平添古雅的文人气息。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茶客品龙井、啜一颗鹌鹑蛋,乐哉悠哉。茶楼里的乐师不仅是茶客,也大都是朋友。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茶冒着淡淡暖气,茶客们围坐一桌,毫无拘束地畅谈天地。聊天间隙偶尔望一眼窗外的豫园,毫无疑问地,窗外是另一个喧闹的世界,一墙之隔便是两番天地。若是盛夏,池中几簇荷花开得正盛,鲤鱼戏于碧水之中,豫园胜景尽收眼底。——节选自《非常旅行》

    • 1 min
    半岛英式下午茶重返上海

    半岛英式下午茶重返上海

    一首英国民谣这样唱到:“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据说,对英国而言,人生的三分之一是Tea Time,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等他们喝完了下午茶再说。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舶来品创造了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并让这种慢生活方式蔓延至世界各地。1923年,半岛酒店母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首次从英国将下午茶引入上海,并于每日下午在当时的礼查饭店举行下午茶舞会。很快,茶舞开始风行,并迅速成为当时上海上流社会人群享受曼妙午后时光的消遣。可惜,十里洋场的老上海,曾经西装革履、流苏粉黛云集的下午茶会,却不得不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暂落帷幕。“二战”之后,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出让所有股权离开申城,转而以香港半岛作为酒店公司的旗舰标志。那带着茶香舞韵的午茶故事,也随之在香港续写“倾城之恋”。从20世纪中叶起,半岛酒店的下午茶便成了很多香港人趋之若鹜的一种休闲方式。到了80年代,因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和张曼玉等常客的光顾,又曾兼有“影人茶座”之美誉。不光是明星们喜欢来此消遣,港府的高官有时也在半岛酒店的大堂招待宾朋。这儿的气氛也很适合那种追求典雅、自在、闲适的小资们。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无论世事如何,人们对半岛下午茶的追捧与热爱一直经久不衰。如今,半岛酒店——这家张爱玲最爱的酒店,终于在阔别多年后,从维多利亚港重返黄浦江畔,回到了它的故乡。——节选自《非常旅行》

    • 3 min
    在半岛饮下午茶,一次和典雅的聚会

    在半岛饮下午茶,一次和典雅的聚会

    甫一坐定,就有服务员来到桌前送上菜单,一边是传统的英式下午茶,一边是季节性的下午茶,也可添加香槟。美食方面,甚至可以选择生蚝、伊比利亚火腿。茶的品类也不少,中式茶、传统茶、香味茶、花草茶,亦可点杯咖啡或热巧克力。不久后,银质茶点托架和盛载着丰富茶点的三层瓷盘登场了。搭配半岛自制草莓酱、柠檬树莓浆、凝脂奶油。瓷盘洁净雅致,色彩与大堂整个配色相得益彰。瓷盘上茶点的摆放顺序也颇有讲究。最下一层摆放着由玉米塔、烟熏培根、浓味腌三文鱼三明治、鱼子酱、芝麻菜、橙味奶油芝士、黑面包、有机嫩萝卜苗、意式面包组成的咸味精致小点,非常开胃,适宜最先品尝。中间层为司康饼、英式小蛋糕和松饼、巧克力浸汁脆饼,口味相对较淡。最后回到第一层:覆盆子开心果卷、茉莉花糯米泡芙、桃味马卡龙、芒果青柠芝士蛋糕、玫瑰意式奶冻等,酸中带甜,口感怡人。在国人看来,喝茶是轻松的消遣,可在半岛,却是一次和典雅的聚会。一向讲究礼节的英国人,也有自己传统的茶室礼仪,讲究轻声交谈,瓷器轻拿轻放。杯中茶喝完后,将茶匙放到茶杯中,表示到此为止,不用再续茶了。——节选自《非常旅行》

    • 2 min
    老宅自有静气,普洱亦有留香

    老宅自有静气,普洱亦有留香

    襄阳南路过去叫拉都路,是一条汇集了上海不少名人故居的马路。而大可堂则是在襄阳南路巷弄深处的一处花园洋房,隐于闹市的选址从一开始就克制、内敛,如今更是自有静气。不论是无意中经过还是闻茶寻觅而来,访客们在见到这老宅的第一眼起,便会自然地安宁、平和下来,这大概就是老宅的魅力。走进大可堂,仿佛走进了30年代的大户人家。门厅里的西式雕花门楣,室内的复古彩色玻璃,流畅而简约的流线型封栏木楼梯,几何图纹的水磨石水门汀,吧台上喇叭形的英式留声机,陈列在主人搜罗来的老书柜中的古董碗盏、铁器银壶,更有意大利的水晶吊灯,百年前的德国象牙键钢琴,还有那些巴洛克风格老沙发,细节精美的茶案,以及至今仍能使用的、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听筒与喇叭分离式的老式电话机、罗马老式摆钟……凡此种种,令大可堂几成Art Deco家具博物馆,让那个繁华、摩登、雅致的老上海时光再现人们眼前。精心保留而下的还有老宅中挥之不去的沉静、单纯、古朴,使得往来宾客拾获一份来自岁月纵深处的安宁。在大可堂的底楼大厅中,一座中式大橱顶天立地,福元昌、宋聘号、同兴早期圆茶、陈云号等近50款“号字级”普洱老茶在玻璃窗后列成一排排方阵。这里有些茶比花园洋房的年代更久远。而在另一边的落地柜内,同样陈列着70余款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生产的普洱茶,其中包括红印圆茶、红印铁饼、蓝印铁饼、黄印圆茶等名款。看来此地不仅是一座老家具博物馆,更是一座“普洱茶博物馆”。——节选自《非常旅行》

    • 3 min
    上海“西区老洋房”

    上海“西区老洋房”

    这片区域内的老洋房,骨子里透着优雅与沉静。在淡淡的灯光之下,斑驳的树影在墙砖屋瓦上低吟细语,为老洋房平添了几分浪漫情愫。我们的心醉旅程从武康路开始。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总计有优秀历史建筑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走在这条路上,一幢幢具有西班牙或法国文艺复兴特色的老洋房,仿佛可将行者的灵魂抽离,令人直达欧洲的某条小巷。相比雄伟的外滩,这里是精致版的“建筑博览”。围墙后、树影间,花瓶形阳台、红色木质百叶窗、宽敞的露台、大斜坡的屋顶……错落有致,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现代主义式的建筑,应有尽有。——节选自《非常旅行》

    • 1 min
    真爱“西区老洋房”的人才会这么走

    真爱“西区老洋房”的人才会这么走

    位于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主楼建于1923年。1955年9月,巴金一家迁入,并定居于此。巴金故居由一栋主楼和两座辅楼及花园组成,现按主人生前原貌布置,参观者可以看到主人接待中外宾朋的客厅、餐厅,创作部分《随想录》的“太阳间”,深夜燃灯、奋笔不息的书房……这里的花园四季如春,玉兰、樱花等花木多为主人当年手植,院子的步道上曾留下巴金先生当年的足迹。这座小院见证了一代文学巨匠后半生的生命历程和当代中国文坛的风风雨雨。要是沿着武康路继续往前走,你将来到辛亥革命先驱黄兴的住所,当地人称它为“黄公馆”。虽然黄兴只在这里生活过不足四个月,但其间孙中山曾两次来此与他商量要事。如今这里的393号甲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游客可以进入到这座老房子内部,欣赏建筑、品味历史,可以获得“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淮海路上的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1949年春她迁居于此,经常在此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淮海路附近有两条小马路,一条是桃江路,另一条是东平路。有人说,桃江路从头走到尾,只需500步。很多情侣不相信,所以都会亲自实践一下。但他们往往数不清步数,不是留恋于风情独特的小咖啡馆,就是为桃江路的夜色所驻足。如果你经常穿梭于此,不难发现有许多情侣在此拍摄婚纱照,每一寸石板路上都留下了他们浪漫的足迹。——节选自《非常旅行》

    • 3 min

Top Podcasts In History

Menneisyyden Jäljillä
Lotta Vuorio
The Ancients
History Hit
Fall of Civilizations Podcast
Paul Cooper
The Rest Is History
Goalhanger Podcasts
P3 Historia
Sveriges Radio
Empire
Goalhanger 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