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episodes

纵观社会百态,坐看时事风云,
热辣点评,尽在姜湖。

姜湖评‪论‬ 羊城晚报

    • News

纵观社会百态,坐看时事风云,
热辣点评,尽在姜湖。

    相亲分析师走红,只是“用话术拆穿话术”徒增烦恼

    相亲分析师走红,只是“用话术拆穿话术”徒增烦恼

    这个男人能嫁吗?”最近,“相亲分析师”成为社交平台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情感主播新赛道。有主播3天便涨粉30万。在直播或视频中,他们像老师一样站在黑板、白板前,拿着粉笔、马克笔,一条条拆解相亲对象简介里的“话术陷阱”,给屏幕前的观众“划重点”:不说体重就是胖、说家里有房那房子大概率不是自己的,等等。有网友直呼“大学就该开这门课”,也有人表示“比微短剧的反转还爽”。(潮新闻)
    与其说是“相亲分析师”,不如说是“话术卸妆师”。此类主播主打的就是“去伪存真”“剥开包装看本相”。在“这个男人能嫁吗?”的主题下,“老师”们的分析,几乎指向的都是“不能嫁”的答案。就此而言,这哪里是为缘分把脉,根本就是为“恐婚”“弃爱”的小情绪推波助澜。
    短视频平台上的相亲分析师。图源:潮新闻
    在云遮雾绕的相亲江湖,相亲分析师自诩是“看透真相的那个”。这种智者、导师式的人设,非常唬人。其煞有介事的分析,异常笃定的判断,给人一种“由不得你不信”的强势感。对于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而言,这俨然是世外高人、金玉良言,拿出小本子疯狂记笔记,自然是义不容辞。此类直播,越看越上头,越看越爽嗨。看起来是“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可实际上,其并非一门实用化的课程,更像是“下饭综艺”,吃瓜看戏凑个热闹。
    直播间里的“相亲分析师”虽是新物种,可类似的玩法,早就似曾相识。有段时间,社交平台上一度流行各路“鉴男”“鉴女”博主,其凭着粉丝发的照片、朋友圈截图就妄下定论,分分钟就给出“渣男”“捞女”之类的评语。可以说,“暴论”频出、武断专横。与之相较,如今的“相亲分析师”简直如出一辙。其所演示的很多“经验技巧”、所给出的很多“评价判断”,都属于是想当然的自说自话,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以话术打败话术,不过是套路叠加套路。
    “实际身高按照公式‘过5减4’”“男性24岁就相亲过于年轻,可能是对方家庭深知儿子有身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无法通过常规的交友途径走入婚姻”,凡此种种“高论”,自然经不起较真。有此一说,权当一乐,自然人畜无害。若是真有人信以为真,那或许便误己误人了。须知,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完美的相亲对象。拿着放大镜对着“对方的简介”进行大侦探,这本身就没有太多意义。加戏太多,到头来只会徒增烦恼。
    所谓姻缘,往往是一见倾心、各花入各眼的,而不是如“简历筛选”那般设置条件、一票否决的。身高、收入、学历等等固然很重要,而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或许又没那么重要。(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主播:姜雪媛责编:傅铭途 杨帅文案:然玉
    编审:郑宗敏 黄蓓楠(实习生)

    • 3 min
    炫富网红被封禁,网友为啥一致叫好

    炫富网红被封禁,网友为啥一致叫好

    5月21日晚消息,百万级网红“王红权星”已被各大社交平台封禁或屏蔽。公开信息介绍,王红权星本名王洪全,1993年12月出生于河北唐山,其抖音账号拥有粉丝437.4万,显示违反相关规定,该账号已被封禁。(5月22日极目新闻)
    王红权星账号已被封禁/图源网络
    一个在网络上异常活跃的百万级网红,一夜之间被全网封禁了,很多网友还在纳闷的时候,赫然发现同时被全网封禁的,还不止一个“王红权星”,还有鲍鱼家姐、柏公子等,同样也都是在全网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超级网红。很快有网友发现,不管是王红权星还是鲍鱼家姐、柏公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炫富,而且还是那种赤裸裸的,肆无忌惮的炫富。
    王红权星曾在采访中提到,如果身上的打扮加在一起没有8位数的价值,肯定是不出门的;他还自曝在北京星河湾小区拥有7套豪宅,最大的一套991平方米,但他嫌弃房子位置被遮阳光就空置了。柏公子曾靠炫富圈粉百万,一个包包就要上百万,经常晒自己的消费单,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不是一般的高调。鲍鱼家姐平日里很高调,经常给网友分享一些大牌珠宝,大家自然而然给她贴上了炫富的标签。
    他们曾经一起在网络上高调炫富,现在又一起在一夜之间被全网封禁,这也难怪网友认定他们被封的原因,就是曾经肆无忌惮地炫富。这样的怀疑,显然并非没有道理。而更加值得玩味的,则是这些炫富网红被全网封禁之后网友们的反应。当几个超级炫富网红被封禁的消息被媒体报道,被自媒体转发之后,网友评论里几乎是清一色的赞同、支持的声音,虽然偶尔有这些网红的“铁粉”为其鸣不平,但很快就被网友的声音淹没。
    网友们的这种反应,套用网络上的一句话:网友苦炫富网红久矣。只不过作为普通网友,虽然早就对他们有意见,但除了声讨几下,也没有什么办法,现在他们被平台封禁,大家自然要“幸灾乐祸”一番。这也说明,炫富网红们在网络上肆无忌惮炫富的行为,其实是不得人心的。
    不管他们是真富还是假富,但是作为在网络上拥有数百万粉丝和极强影响力的超级网红,他们高调炫富的做法,所传递的确实不是什么社会正能量。在他们的直播间,你看不到刻苦学习,看不到努力工作,甚至看不到他们脚踏实地的生活,看到的只有挥金如土、纸醉金迷。这对很多网友,尤其是对一些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
    有网友指出,这些炫富网红,通过高调的炫富,满足网友们对自己过不上的富人生活的“窥知欲”,然后再通过直播带货,贩卖各种廉价商品割粉丝的韭菜。对炫富网红进行全网封禁,既体现了平台的责任,也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顺应了网友意见,无疑值得肯定。
    主播:姜雪媛责编:张齐 罗清峣文案:苑广阔编审:郑宗敏 崔骞尹(实习生)

    • 3 min
    2岁宝宝得梅毒,传统喂养陋习当休矣

    2岁宝宝得梅毒,传统喂养陋习当休矣

    近日,一则“2岁宝宝疑因奶奶嚼碎喂食感染梅毒”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和讨论。今年三月,昊昊妈妈带着孩子准备做一个外科的小手术,手术前需要抽血验血。没想到检查结果出了大问题,昊昊被查出梅毒阳性。昊昊父母二人检查后均为阴性,昊昊妈妈想到家中还有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强烈要求他们也进行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爷爷阴性,奶奶阳性。宝宝得梅毒,疑因奶奶将食物嚼碎喂食宝宝导致。(5月18日《光明网》)
    图源/网络
    这个推测十分合理。梅毒的传染源是梅毒患者,在这个家庭当中,梅毒患者只有一人。梅毒不一定表现出症状,但患者的溃疡渗液、血液、精液、唾液等体液当中,可检测到梅毒螺旋体。虽然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但在巧合的条件下,也可能经由唾液间接传染。昊昊没有其他途径感染的可能,通过奶奶嚼碎喂食传染,是孩子得梅毒所能找到的唯一解释。
    昊昊得梅毒,让这位奶奶哑口无言。然而,假如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对于嚼碎喂食这一陋习,这位老人未必肯认错。事实上,一些老人对此固执己见,认为代代相传的喂养习惯,哪会有什么错?这样喂大的上一辈,不都个个身体倍棒?这种观点在老年人当中大量存在,有些婆媳之间闹矛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实,嚼碎喂食可以传播的疾病远不止梅毒,很多致病微生物都可通过这个途径传播,并可能影响孩子一生。比如幽门螺杆菌也可经由这一途径传播,导致孩子长大后罹患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乙肝病毒经此传播,或将让孩子长大后遭受乙肝歧视。
    此外,传统喂养陋习也并非只有嚼碎喂食这一种。比如有些老人秉持“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将掉在地上的、虫蝇爬过的、隔夜发馊的食物,都直接往孩子嘴里塞。孩子皮肤出现瘙痒、红斑、划痕等症状,有老人直接吐出口水,就往孩子的皮肤创面上涂抹。孩子长癣,也有人直接撒盐治癣。在部分农村地区,孩子头上长虱子,甚至直接往孩子头上涂抹农药,由此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耳闻。
    这类传统养育陋习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而且容易诱发家庭矛盾,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移风易俗、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等,应该格外注重补齐“陋习不改”这类关键短板,让健康科普宣传更具有吸引力,能够为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喜闻乐见。
    社会高速发展,不能让老年人掉队。但与老年人就这类问题进行交流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除了不能有厌恶心理之外,还要体谅老人的难处,看到他们的牺牲与付出。切莫简单地指责和埋怨,让他们产生“操劳一辈子反被嫌弃”等心理。应该采取循序引导的方式,让老年人逐渐接受现代理念、掌握科学方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注重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主播:姜雪媛
    编辑:张齐 罗清峣
    文案:罗志华
    编审:郑宗敏 姚咏祺(实习生)

    • 3 min
    时刻站在婆婆一方”论有悖现代价值观

    时刻站在婆婆一方”论有悖现代价值观

    16日,有深圳网友反映称自己在路边接到了某社区妇联发放的宣传册,首页上显示呵护心理健康,而内页中“不管婆婆多么无理,也不要跟她吵架”“如果和婆婆同住,不要因为生气动不动就跑回娘家”“像爱老妈一样时刻站在婆婆一方,但不要以回报为基础”等内容让其觉得不适。该社区妇联负责人回应媒体称,这批宣传册是在2019年印制的,有些字眼不合适没有注意到,这批宣传册已经下架处理,已经发放的会入户回收,宣传册会重新制作。(5月18日《羊城晚报》)
    图源/视觉中国
    俗话说,“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环节,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千古难题”“世界难题”。婆媳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发展。妇联等组织发放宣传册,倡导健康、和谐的婆媳关系、家庭关系,为一些人补上婚姻与家庭这门必修课,提高大众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引导婆媳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式相处,实现“家和万事兴”,很有必要。
    但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都2024年了,某社区妇联竟然在向群众发放的宣传册中使用“不管婆婆多么无理,也不要跟她吵架”等语句,强调儿媳要对婆婆一味地忍让和服从,公然拉偏架。这样的宣传实在太荒唐、太离谱了,很容易误导一些本就抱有传统观念的婆婆,让他们更加迷信儿媳在婆婆面前就应当承担更多的退让与调整。如果迷信“时刻站在婆婆一方”谬论的婆婆,遇到主张维护个人正当权益的儿媳,不但实现不了“家和万事兴”,相反可能把一些家庭闹得鸡飞狗跳甚至是四分五裂。
    事实上,一百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女性觉醒,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视婚姻家庭中的平等角色定位、婆媳平等对话和个人合法权益。任何一方都不应以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情感表达、合理诉求为代价的方式维持表面的家庭和谐,这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人的社会共识。而“时刻站在婆婆一方”观念,实质上是一种愚孝观念,属于已经过时的错误的传统观念,与今天主流社会倡导的强调性别平等、重视个人权益、追求情感自主的现代社会价值观不相符。所以,当该社区妇联在宣传册中散播这种“时刻站在婆婆一方”谬论一经发到网上,就刺激到广大儿媳心中那根敏感神经,引起人们的反感,完全在情理之中。
    孝敬公婆,是儿媳的传统美德;协助配偶赡养公婆,是儿媳的法定义务。但不等于儿媳必须对公婆无理行为无原则让步,牺牲自身的合法、正当权益。促进家庭和谐,妇联等组织的宣传重点应是普及与时代相适应的科学、正确、健康的新型家庭观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技巧、家庭纠纷的处理方法等,引导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彼此的界限,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一方忍让或妥协。
    主播:姜雪媛责编:张齐 罗清峣文案:何勇
    编审:郑宗敏 黄蓓楠(实习生)

    • 3 min
    “摩托车驾照一天速拿”:危害安全的黑色产业链亟需斩断

    “摩托车驾照一天速拿”:危害安全的黑色产业链亟需斩断

    5月1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调查》栏目曝光的“摩托车驾照速成班”作弊产业链,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驾驶摩托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但市场上的一些驾培机构,公开打出了“一天拿本”“包过保过”的旗号,公开招揽学员。记者在山东、陕西、河北等地调查发现,摩托车驾考“一天速成,四科保过”的乱象并不鲜见,甚至有的地方形成了招生、培训、考试“一条龙”的黑色产业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曝光的黑幕让人触目惊心。驾驶摩托车,不仅关乎个人安危,更关乎公共安全。因此,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接受严格规范的驾驶培训,是每一位摩托车驾驶员上路前必须跨越的门槛。然而可怕的是,这一基础门槛竟被非法驾培机构轻易践踏。
    记者的暗访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切开了这个隐藏在阳光下的毒疮,一些驾培机构的种种作弊手段被一一揭露:从教练亲自上阵协助作弊,到监考人员变身“枪手”代考,再到跨省批量接送外地学员,一幕幕场景令人瞠目结舌。“只要交钱就能拿本”,这不仅是对法律尊严的蔑视,更是对公共安全的挑衅。
    那些“拿钱买证”驾驶人,可能连交通标识标线都不懂,更不用说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一旦上路,无疑是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并直接危及公众生命安全。交通事故频发,往往与这些“马路杀手”不无关系。
    同时,这条黑色产业链的存在,严重扭曲了摩托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这一便民惠民政策。2020年,公安部推出这项政策,原本是为了简化流程、方便群众,如今却成了不法分子牟取暴利的工具,让国家的善意政策蒙尘。

    面对如此猖獗的作弊产业链,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出重拳打击,也要强化监管。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迅速行动,对参与作弊的驾培机构、教练员、监考人员以及背后的利益链进行彻底清查,依法严惩,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同时,利用媒体曝光,提高公众对于此问题的关注度和警惕性,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加强源头治理,堵塞制度漏洞,是长久之计。监管部门应将摩托车驾照培训与考试的每一个环节纳入常态化、精细化管理,从培训内容的标准化、考核标准的严格化,到考试流程的透明化,每一步都要做到可追溯、可核查。此外,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内部人士及公众举报违规行为,也是有效净化行业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记者暗访中,有驾校工作人员直言,对于“一天拿本”问题,“没人查这个”,甚至有一家“考试包过”的驾校与当地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仅一墙之隔。可见,如何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总之,斩断黑色产业链,需要政府、行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既要有雷霆万钧的执法力度,也要有细致入微的管理智慧,更要有深入人心的安全意识教育。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张摩托车驾照都承载着责任与信任,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安全回家的坦途。
    主播:姜雪媛责编:傅铭途 谭洁文文案:陈广江
    编审:郑宗敏 黄蓓楠(实习生)

    • 4 min
    学校拟统购600元运动鞋?到底是谁出的主意

    学校拟统购600元运动鞋?到底是谁出的主意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视频内容显示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向学生家长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征询家长对于学校统一购买600元一双运动鞋的意见。该问卷内容提到,此举旨在消除学生攀比心理,确保学生足部健康。
    600元一双的运动鞋,虽然算不上什么奢侈品,但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小学生正在长身体,鞋码变化很快,600元的鞋子难免会让有些家长吃不消。令人无语的是,此举竟然是为了“消除学生攀比心理”。有网友因此吐槽:还是让学生攀比吧,好歹还能便宜点。
    图/央视网
    面对质疑,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教育部门只是在个别学校、部分班级发了调查问卷,是为回复某个议案采集数据,并非让学生家长购买。
    在那份引发争议的调查表中,“调查内容”一栏内容为:尊敬的学生家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学校为学生配备统一款式的校园健康运动(鞋)。为消除学生攀比心理确保学生足部健康,建议各中小学校如校服一样,由学校统一组织家长出钱为学生配备校园健康运动鞋,每双运动鞋价格在600元左右,费用由学生家长承担。请您给出意见。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其中问题着实不少。错字病句不必多言,关键是没有说清楚一个重要问题:统一购买600元一双的运动鞋,到底是谁的主意?
    毋庸讳言,对于身穿校服的中小学生来说,鞋子很容易成为互相攀比的对象。因此,绝大多数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们统一鞋子款式,问题是,统一配备应以方便学生和家长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方便引人浮想联翩的别的什么。
    如果这个方案真的是人大代表提出的,只能说明那个人大代表有点“不接地气”。但是,如果人大代表的建议仅止于配备同一款式的运动鞋,后面关于价格和采购方式的说明都来自教育部门,那么,教育部门不免有“抢戏”的嫌疑:先提出一个高高在上的价格,如果征求意见通过,那就皆大欢喜;即使遭遇家长大面积反对,也可以甩锅给人大代表。此外,还有一种可能——以家长无法接受的价格提出统一配备计划,然后以家长抵触来搪塞人大代表的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谁的主意,当地教育部门都难辞其咎。那枚鲜红的公章,火辣辣地戳在语焉不详、错漏百出的调查表上,既然是以教育部门的名义开展问卷调查,行事风格何至于如此浮皮潦草?如果说运动鞋风波只是“虚惊一场”,工作作风可是个不该被忽略的大问题。
    主播:姜雪媛
    责编:张齐 谢小婉
    文案:赵志疆
    编审:郑宗敏 叶肖霞(实习生)

    • 3 min

Top Podcasts In News

Uusi Juttu
Uusi Juttu
Politiikan puskaradio
Iltalehti
Uutisraportti podcast
Helsingin Sanomat
Lauantaikerho
Helsingin Sanomat
Global News Podcast
BBC World Service
The Daily
The New York Times

You Might Also Like

新闻早报
羊城晚报
36氪·快讯不联播
36氪音频频道
虎嗅·商业有味道
虎嗅APP
忽左忽右
JustPod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