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épisodes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金剛經白話‪文‬ 牟尼精舍

    • Religion et spiritualité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金剛經白話文第三十一品~第三十二品(完)

    金剛經白話文第三十一品~第三十二品(完)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經文: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白話文: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陀常常講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不是佛陀內心還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執著存在呢?

    須菩提!你認為這個人真的了解我所說的義理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不了解的,這個人並不了解您所說的義理。為什麼呢?因為您提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只是為了便於讓凡夫了解佛的深意而說,事實上佛的內心早已超脫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執著,而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只是一個為了教化眾生假藉的名稱而已。

    佛又說:「須菩提!凡是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的人,對於一切佛法,應該有不執著佛法的名相這樣的認知,這樣的相信,這樣的了解。須菩提!為什麼我說要了悟佛法的真義,而不要執著佛法的名相呢?因為一切佛法的名相,就相來說,雖有一切相的假名,但就空寂的自性來說,他是無所執著的。

    ======================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白話文:

    佛對須菩提說:「如果有人將無窮盡的世界都填滿七寶來行布施。還不如有善男子或善女人,發無上菩提心,信受奉持以及讀誦這整部經典,甚至只是信受奉持以及讀誦其中的四句偈等,不但使自己領悟,也使別人領悟佛性,那麼此人因此得到的福德勝過前面所說用填滿無量世界七寶布施的人。

    為什麼為人演說的時候,內心不但不能對相有所執著,而且內心還要如如不動呢?

    因為世間,凡是有所為而成的法,都是生滅無常,好像夢一樣的虛幻、好像泡沫和影子一樣的沒有自主性、又有如朝露和電一般的不能長久,你們應該有這樣的體認。」

    佛反覆闡明般若之法,至此已說解完畢。長老須菩提,與同時在法會聽經的僧人、女尼、善男、善女、及一切世間的天人鬼神等,聽完佛陀所說的般若大法,每個內心都法喜充滿,深信佛陀所說的妙法,並且依照佛陀所說的妙法去修行。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6 min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八品~第三十品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八品~第三十品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白話文:

    佛告訴須菩提說:「如果有人行菩薩道的時候,他內心執著於福德,雖然是用積滿了恆河沙數量那麼多世界的七寶拿來布施,所得的福德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很多,實際上卻是有限度的。

    另外如果有人在修菩薩道的時候,同樣是去布施、去弘法,但是他心中不執著功德,更沒有「我」的意念執著,對於一切欲望與執著內心不需要強忍,而內心自然清淨無染,達到一切『無忍、忘忍』的自在境界。這樣修菩薩道的人所得功德,比起前面所說執著七寶布施所修菩薩道的人,所得的功德還要來得殊勝。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一個真正的菩薩,內心是不會受到福德束縛的緣故。

    須菩提於是問世尊說:「為什麼一個真正的菩薩內心不會受到福德的束縛呢?」

    佛告訴須菩提說:「菩薩度眾生布施及利益一切眾生,是自性自然流露的行為,所以不會有貪著福德的現象產生,所以才說菩薩不會受到福德的束縛。」

    ======================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白話文:

    佛告訴須菩提說:「如果有人因為如來我有行、住、坐、臥四種威儀相的緣故,就稱我是如來,或是想在行、住、坐、臥四種威儀中去證悟無相的法身如來,表示這個人心中還是執著於形相,不了解我所說的義理,

    為什麼呢?因為如來真正所指的是我們的佛性本體,而不是外在的形相。當眾生內心被塵垢遮蔽的時候,非是佛性離去。當覺悟的時候,佛性呈現,這個時候佛性也不是從別處而來。此佛性本體是充滿法界,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所以稱為如來。

    ========================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經文: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白話文: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將三千大千世界,搗碎成為微塵,你認為這些微塵是不是很多呢?」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非常多。為什麼呢?如果眾多微塵是實在永存的實體,佛就不會說是微塵多了﹝註﹕眾微塵是因為因緣而來,也一直在隨因緣而變化,而為了分別當下的狀態,不得已把它取名作微塵﹞

    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您所說的這些眾微塵,它是隨因緣而生滅變化沒有自主性,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他是微塵眾。

    世尊!您所稱的三千大千世界,同樣也是因緣和合的短暫現象,不是真實永久存在,所以假藉一個名,稱它為世界。

    為什麼呢?倘若說這世界是實有的話,也只不過是許多東西的結合體而已,我們勉強把它稱為一合相,而佛陀您說的一合相,其實只是假藉之名而已,因為凡是有結

    • 8 min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五品~第二十七品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五品~第二十七品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白話文:

    佛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你們不要認為如來在度化眾生的時候,有『我當下是在度化眾生』這樣的念頭。須菩提!不要有這樣得念頭,

    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般若妙智慧,與佛並沒有兩樣。眾生能夠由迷轉悟,是眾生的自性自己所渡化,不是靠佛來渡化。如來在渡眾生的時候,如果起了眾生能夠了悟是如來我所度化的念頭,那麼如來我就會因為執著而起了能渡化眾生的我相、被我渡化的人相、所渡化的眾生相、能夠成就的壽者相,那就不是一個已經領悟到自性本體的如來了。

    須菩提!如來口中所說到這個「我」字,只是不得已所暫用的一個代名詞而已,內心實際上沒有這個「我」的執著存在,而在凡夫的境界,則執著「我相」的存在,以為是我度化他們。須菩提!事實上佛與凡夫本性是相同的,迷則為凡夫,悟則成佛,不過在他們未了悟之時,暫且勉強稱之為凡夫而已。」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白話文:

    佛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你認為可以用外在的三十二莊嚴身相,去判斷他是不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應該可以!應該可以!可以用外在的三十二莊嚴身相,去判斷他是不是佛。」

    佛因此知道須菩提尚未明白其中的深義,於是說:「須菩提!轉輪聖王,因為福業厚重,所以也具有三十二莊嚴身相,如果可以用外在的三十二莊嚴身相,去判斷是不是佛,那麼你看到轉輪聖王,豈不是也會認為他是佛?」

    須菩提聽了之後立即明白佛所說的道理,並且回答說:「世尊!我已了解您所說的道理,不應該用外在的三十二莊嚴身相,來判斷他是不是佛。」

    這個時候,如來看時機已成熟,於是告誡他們離相的偈語:「你們如果執著於外表的形色,或者是執著一切音聲,想要用此二者來證悟我們的真如本性,代表這個人心已外放,向外求法,殊不知佛是須要向心中求,而不是向心外求,所以如果有執著向外追求的行為,那便是正路不走,偏走邪路,執著於外在的塵、相、境界,因為有所執著,所以就不能了悟自性如來的本體。

    ========================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
    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白話文:

    佛所說的無相,是教人離一切相,而不是教人滅相,不但心中不執著一切形相,也沒有一個斷滅相的產生。同樣的道理,所謂的無法相的意思,就是不但心中沒有法的執著,也沒有一

    • 8 min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二品~第二十四品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二品~第二十四品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白話文:

    須菩提向如來佛稟問說:「世尊!您對於正等正覺菩提心,以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法,內心真的是一點得到的念頭都沒有嗎?」

    佛回答須菩提說:「正是如此!須菩提!因為菩提自性是人人原本就具足,並且圓滿周遍,所以我對於正等正覺菩提心,以及正等正覺菩提心法,絲毫都沒有所得的念頭,這才是真正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人」。

    ======================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話文:

    佛再進一步地向須菩提說明:「我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的本體,所指的就是我們的佛性,此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並且人人具足,世世相同,所以說是平等。並且佛與眾生沒有高下的不同,所以才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

    用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執著之心修一切善法,就可以證悟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如來我所說善法的本體,所指的就是我們的自然妙性,這個自然妙性,原本就沒有善惡對待的執著,只是為了開悟眾生了悟本自具有的佛性的一切法,不得已假借一個名稱,稱他為善法。

    ======================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白話文: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用七寶堆積起來多得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須彌山那麼多來行布施;另外如果有人信受奉行這個般若波羅蜜經,不管是全部,或者是其中一部分,或者少到只以其中的四句偈來為人講說,使自己或他人都能了悟,回歸個人清淨的本體,那麼前者以七寶布施所得的福德比不上後者所得福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是不能用算數的譬喻所能算的。」

    因為住相布施所得的福報,就好像是射箭,力道盡了的時後終將墬落。反之能夠深入了悟般若本性,就能夠得到無邊無盡的解脫自在,這個福勝過住相布施所得的福報。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金剛經白話文第十九品~第二十一品

    金剛經白話文第十九品~第二十一品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白話文:

    佛陀繼續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行布施,你認為這個人所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是的,這人以這種因緣布施所得的福德非常多。」

    佛又說:「須菩提!如果執著福德是實有的,以這種執著福德相所行的布施,他所得的福報,也會因他所施行的因緣有限而會有盡頭的時候,因此如來我說他所得的福德不多,如果他布施的時候,心能夠像虛空般廣大沒有執著,他所得的福德也就能與虛空般廣大相呼應,那麼如來我才說是真的福德多。」

    ======================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
    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白話文:

    佛又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佛可以用具足的色身來見到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如來是不可以用具足的色身來見到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您所說的真正的具足身相指的應該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雖然是無形無相,但能成就一切有形的莊嚴色身相。

    而有形體、可以看得見的具足莊嚴色身相,是會隨因緣而變化的,並不是一個實有的相,此有形體具足莊嚴色身相只是一種假借的名稱而已,不可執著」

    佛又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如來可以用具足的諸相來見到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不可以。如來不可以用具足的諸相來見到,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諸相也是好像我們的色身相一樣會隨因緣而變化,不是一個永恆實有的相。

    ======================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白話文:


    佛告訴須菩提說:「你不要以為如來有『我應當或我曾經為眾生說佛法』這樣的念頭,我只是隨順機緣以及悟性來指點大眾,未嘗有過說法的念頭,為什麼呢?如果如來執著有所說法,就表示如來仍拘泥於文字、言說以及法,有所執著當然就不是佛。

    所以如果有人說『佛陀為眾生說了許多佛法』,那個人就是在毀謗我,不了解我說的真正義理,才會這麼說。

    須菩提!自性本體是無形無相的、是妙用無窮的,豈能夠用言語表達淋灕盡致,但為了消除眾生的執著迷惑,不得已而說,這樣不執著的心才是真正的說法,所以『說法』這兩個字,只是勉強取的名稱而已。」

    那時,須菩提向如來佛稟白說:「世尊!恐怕未來世很多眾生,聽到這個對於法不執著的妙理,不知能否生信心。」

    佛回答須菩提說:「眾生本來各具有佛性,所以說他們不是眾生,但他們尚未解脫妄心,所以他

    • 7 min
    金剛經白話文第十六品~第十八品

    金剛經白話文第十六品~第十八品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白話文:

    佛陀再次地說明:須菩提!假使有善男善女,看到或聽到這本經,進而依法修行,讀誦此經,不但得不到別人的恭敬,還受到他人的輕賤,被人家看不起,被人取笑,那是因為他前世造了極重的惡業,本應墮到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受盡種種苦難,但因現在受到別人的輕賤,所以,以前的罪業就被將功折罪了,將來還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回想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阿僧祇是無量數,亦是無法計算的意思,劫是印度長時間的說法,一劫是四十三億二千萬年)那麼長的時間,還沒有遇到燃燈佛之前,已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由他是億的意思)那麼多的佛,我都曾經供養,沒有說那一佛我不供養的。

    雖然我供養那麼多佛有很大的功德,但是假若有人在末法時代,看到或聽到這部經,進而依法修行,讀誦此經,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所供養諸佛的功德作比較,我還達不到百分之一,更達不到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所有的算術、數學去換算、去比喻,還是無法算出來的,可見金剛經的功德有多大呀!

    須菩提!假如有善男善女在末法時代,能依法修行及讀誦這本金剛經,那麼他所得的功德真是太大了,如果我完全說出來,反而讓一般凡夫產生懷疑,甚至對於佛法都不相信了,進而毀謗佛法,這就不好,因為毀謗佛法的人將會遭受精神錯亂,瘋狂亂性的果報,這人將永遠無法接近佛法了,為什麼呢?這都是狐疑佛說,不信佛法的結果。


    須菩提!你應當知道,這本金剛經所講的義理都是無相的、不可思議的,因此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18 min

Classement des podcasts dans Religion et spiritualité

Coran de Ton coeur
Zaynab - Coran de mon Coeur
Mosquée Mirail Toulouse
MMT
La vie du Prophète Mohammad ﷺ
Mohammad ﷺ, le prophète de la miséricorde
Nader Abou Anas
Nader Abou Anas
Les Histoires des Prophètes
MusVoice
Vis ton Coran
Hafidh Coran Academie

D’autres se sont aussi abonnés à…

金剛經說甚麼
牟尼精舍
蔣勳_美的沉思 回來認識自己
蔣勳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曾寶儀
下一本讀什麼?
閱讀前哨站 瓦基
我有個朋友會算命
多多x之之x簡少年
朱芯儀說心理話
朱芯儀視障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