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épisodes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bit.ly/3k2P42Z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 Actualités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bit.ly/3k2P42Z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9歐元交通月票、綠能建築、全民少開暖氣,拒絕俄羅斯和核能的德國,如何推動能源轉型?

    9歐元交通月票、綠能建築、全民少開暖氣,拒絕俄羅斯和核能的德國,如何推動能源轉型?

    位於屏東的核三廠1號機即將於今年7月除役,近期部分地區再傳跳電,夏季用電高峰下,能源問題勢必將在台灣引起一波討論。

    過去台灣推動再生能源時,時常借鏡德國經驗;去年(2023),德國正式關閉境內最後3座核電廠,走向非核家園的過程,其實也跟台灣一樣有民怨、有不同聲音,2022年俄侵烏戰爭爆發,更帶來嚴峻考驗──當時德國55%的天然氣,50%的煤炭和35%的石油都進口自俄羅斯,位於國內的天然氣儲槽更是由俄羅斯國營事業所有。

    歐俄因為戰爭決裂,為了不受制於他人並確保冬天能源使用,德國政府以超高效率興建天然氣接收站、推出9歐元交通月票(約新台幣315元);人民也響應節能政策,穿大衣上班以減少使用暖氣、蒐集木柴,面對未知的冬天。

    德國的能源轉型經驗,給我們什麼樣的提醒和反思?這集,請聽《報導者》駐歐洲特約主筆育立的觀察。

    來賓|《報導者》駐歐洲特約主筆林育立
    製作團隊|方德琳、藍婉甄、陳思樺
    攝影|楊子磊

    📍搭配閱讀:
    【歐洲最大半導體聚落、德國「薩克森矽谷」如何迎接台積電第一座歐洲廠?】https://bit.ly/3VPK2vp
    【陳藹文/德國的事在我們的心臟】https://bit.ly/3xtsFay
    【林育立:俄烏戰爭兩年,新的鐵幕會否出現?】https://bit.ly/3XtEg40

    💰跨足國際,帶回獨立觀點,贊助報導者: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4 min
    説台式粵語、自稱「香灣人」?聽離港親子來台後的互動,以及用詩、唱歌、繪本記得香港的他們

    説台式粵語、自稱「香灣人」?聽離港親子來台後的互動,以及用詩、唱歌、繪本記得香港的他們

    2019年後,「離港」成了許多港人的選項,至少超過3、40萬人申請海外居留或定居,其中4.3萬人在台灣獲得居留許可。離開是思念的開始,也是新事物的開端,這集,我們將聽到三位港人如何用歌曲、詩作以及繪本,維繫與故土、新家間的鏈結,以雙聲道、多聲道繼續說新時代的香港故事:

    「我是什麼人?」離港來台近四年,孩子的一句話,意外促成一位香港母親在台灣成立出版社,吳凱霖製作談身分認同、自由與公義的繪本,成為無論海外或留港的家庭的親子共學讀本。

    「哥哥有時會說妹妹是『台妹』,」對於同樣攜家帶眷定居台灣的詩人廖偉棠,粵語是扎於內心深處,最溫柔的鄉音,圍繞香港題材寫作的他,一邊欣慰兒女快速學會中文、適應新環境,卻也擔心他們不再使用粵語。

    1986年出道的「達明一派」主唱黃耀明,不只在世界巡迴演唱粵語歌曲,最近也翻唱在白色恐怖時期有著重要意義的台語歌〈望你早歸〉和〈港都夜雨〉。他說,願歌聲可為港人帶來持續奮鬥的力量!

    【註】本集使用音樂為〈邊走邊唱〉,已取得演唱者黃耀明授權播放。

    來賓|歌手黃耀明、詩人廖偉棠、希望學出版社社長吳凱霖(Bonnie)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攝影|黃世澤、楊子磊;黃耀明演唱影像由人山人海音樂工作室提供

    📍搭配閱讀:
    【從頭來過──散步、飲食、地方書,用我們的方式記得香港】https://reurl.cc/Wxg6GL
    【不只是離散書寫,台灣的「香港學」出版基地如何有機生長?】https://reurl.cc/LWgyWa
    【「懷舊」的前衛與自由──黃耀明、廖偉棠、絕命青年心中的粵語叛逆】https://reurl.cc/VzgA2N
    【離散者言:為什麼堅持孩子學粵語?在文化傳承和落地生根間的共學之路】https://reurl.cc/5vQj37
    【從記憶裡冒出新芽──香港作家、藝術家、茶餐廳老闆,移居台灣的日常運動】https://reurl.cc/qV27XE

    📝香港 · 不關燈|《報導者》專題系列活動報名:https://pse.is/6376uy

    💰支持報導者,看見更多調查報導: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58 min
    今天來敲婉|移民潮、外資撤離下,中生、中企「入港換血」?從數據看反送中5年後的香港社會變貌

    今天來敲婉|移民潮、外資撤離下,中生、中企「入港換血」?從數據看反送中5年後的香港社會變貌

    2019年6月,「反送中運動」爆發,百萬香港人多次走上街頭反對港府修訂《逃犯條例》。但官方鎮壓手段不斷升級,在北京主導下,5年來香港《國安法》、《基本法》23條上路,嚴重衝擊過去「一國兩制」的法治基礎。

    抗爭運動5週年的此刻,《報導者》數據記者爬梳資料發現,20至39歲香港青年少了26萬人,是「離港潮」中人人口衰退最顯著的群體。而北京與港府也推動一系列措施,讓中國人才及企業的占比逐年提升。這是香港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公民示威行動5年後,諸多社會改變的其中一條線索,這些變化如何形塑香港的未來?又帶給台灣哪些思考?

    製作團隊|詹婉如、汪彥成、張詩芸

    📍搭配閱讀:
    【Data Reporter》反送中運動5週年:從人流、經濟、文化數據看香港的改變與走向】https://reurl.cc/gGpEVV

    📝香港 · 不關燈|《報導者》專題系列活動報名:https://pse.is/6376uy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4 min
    儘管世界爛透了|韓國醫師抗爭100天:政府強推政策、醫師衝總罷工,終局之戰埋下哪些未爆彈?

    儘管世界爛透了|韓國醫師抗爭100天:政府強推政策、醫師衝總罷工,終局之戰埋下哪些未爆彈?

    韓國醫師為抗議政府強推醫學院擴大招生政策而發起的罷工,從今年(2024)2月20日以來已超過100天。

    然而,醫師們的抗爭並未能阻止這項擴招計畫。韓國政府5月31日公告,從2025學年起,韓國醫學生招生總數將增加49%。對此,大韓醫師協會則發出動員令,從從原本以年輕的住院醫師、醫學生為主的抗爭,擴大號召號召全國14萬名醫師加入,於6月18日發動總罷工。

    這場醫師罷工行動,將會如何落幕?超過100天沒有住院醫師的醫療現場,對病人、護理人員帶來哪些衝擊?在年輕醫師集體請辭、休學、留級、甚至可能被集體吊銷行醫執照後,韓國又該如何面對一個「不再有醫師」的危險未來?

    製作團隊|張鎮宏、藍婉甄、陳思樺

    📍搭配閱讀:
    【韓國醫師大罷工,住院醫師消失的100天:醫院瀕臨破產、護理師夾縫求存】https://bit.ly/3xmIZcZ
    【罷工的1萬名醫師:韓國醫學院擴大招生之亂,為何全國圍攻白色巨塔?】https://bit.ly/3xpFJgW

    💰跨足國際,帶回獨立觀點,贊助報導者: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2 min
    死了一個「獵童」者後:下藥性侵的前科犯偽裝照顧孩子的好鄰居?20年前犯罪手法,如何組成共犯網絡捲土重來?

    死了一個「獵童」者後:下藥性侵的前科犯偽裝照顧孩子的好鄰居?20年前犯罪手法,如何組成共犯網絡捲土重來?

    去年(2023)8月,20年前性侵未成年兒少、製成「大貓系列」光碟的男子權自立,出獄改名後又因涉及兒少性剝削案,在警方追捕過程中,疑似畏罪跳樓身亡。但此案並未隨著權嫌死亡就此落幕。

    在9個月的追蹤過程中,基於偵查不公開、職業倫理及保護受害者等考量,不論是20年前「大貓案」的受害者、20年後偵辦新案的警察,還是陪伴受害兒童的社工,各方都僅能透露片段線索,但輔以判決書等資訊,《報導者》採訪主任張子午發現原來還有另名共犯梁恩睿。

    兩人在網路鎖定弱勢家庭,用其「常人」人設──開設親子手工坊的權自立有穩定感情關係、女友也有小孩,梁恩睿則專長兒童美術,並在藝文單位工作──取得家長信任,將孩子交給「鄰居阿伯」和「美術館叔叔」照顧,卻開始了長達3、4年,孩子遭下藥性侵、拍攝性影片的不幸歷程。

    這集,子午將分享,他如何像拼拼圖一樣,釐清權自立橫跨20年的犯罪手法;台灣現行對於出獄的兒少性剝削罪犯,有哪些防範?權自立出獄後改名換姓再次犯案,又給我們哪些警醒?

    來賓|《報導者》採訪主任張子午
    製作團隊|李雪莉、藍婉甄、陳思樺
    攝影|黃世澤

    📍搭配閱讀:
    【獵童風暴:揭開未成年性剝削影像的暗黑產業鏈】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child-and-youth-sexual-exploitation

    💰支持報導者,看見更多調查報導: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46 min
    Telegram上的「少女牧場」、偷拍師徒傳承手法、博弈產業進場「造市」:臥底揭露兒少性影像與它們的產地

    Telegram上的「少女牧場」、偷拍師徒傳承手法、博弈產業進場「造市」:臥底揭露兒少性影像與它們的產地

    因為知名藝人被揭發購買、收藏未成年性影像,「兒少性剝削」的嚴重性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創意私房」並不是這類型犯罪的起點,更不會是終點;《報導者》歷經半年的臥底調查,拼湊出台灣潛藏在通訊軟體與線上群組的「獵童網絡」,也看到它仍在擴大的趨勢。

    從常見的「假網戀」以交換私密照,到以打工名義,誘騙兒少傳送性影像,隨著加害者的「社群化」,拍攝及販售性剝削影像的手法也逐漸「升級」——

    我們看到偷拍者建立起「師徒傳授」關係,從社群媒體鎖定並追蹤兒少在真實生活的行蹤、趁社團活動或校園開學季「狩獵」;性影像的傳播途徑,也從過往私藏的「同好」交流,轉為更具組織性的論壇經營與販售,甚至,成為博弈網站吸引用戶儲值、加入會員的「引流」工具。

    兒少性剝削影像究竟是如何被產製、流傳、販賣?又為何追查偷拍、誘拍者這麼困難?這集,記者將從結合線上博弈與社群媒體的性剝削產業鏈,拆解它形成與擴張的過程。

    來賓|《報導者》記者孔德廉、記者洪琴宣
    製作團隊|李雪莉、藍婉甄、汪彥成、陳思樺
    攝影|黃世澤

    📍搭配閱讀:
    【獵童風暴:揭開未成年性剝削影像的暗黑產業鏈】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child-and-youth-sexual-exploitation

    💰支持報導者,看見更多調查報導: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39 min

Classement des podcasts dans Actualités

Les Grosses Têtes
RTL
Histoires du monde
France Inter
Les actus du jour - Hugo Décrypte
Hugo Décrypte
La La + Davido
David
Laurent Gerra
RTL
L'invité Africa (17h)
Africa Radio

D’autres se sont aussi abonnés à…

敏迪選讀
敏迪
法客電台 BY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Radio
法律白話文運動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斐姨所思
范琪斐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百靈果 News
Bailingguo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