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 to all the episodes before anyone else
£5.99/mo or £49.99/yr after trial
夜雨秋灯录
《夜雨秋灯录》,成书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是清代文言小说压卷之作,是比肩《聊斋志异》的清代文言小说作品。《夜雨秋灯录》内容多是神奇怪诞、扑朔迷离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反映社会现实,描摹人情世态,抒发人生感慨,传布劝善之道,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清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夜雨秋灯录》通过这些故事,反映社会现实,描摹人情世态,抒发人生感慨。《夜雨秋灯录》中的故事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统色彩而又让人惊叹的古代世界,深刻反映了清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和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其中,有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有的揭露黑暗吏治、讽刺时弊,有的歌颂豪侠。《夜雨秋灯续录》情节曲折,文笔丽而不绮,前人评它“书奇事则可愕可惊,志畸行则如泣如诉,论民故则若嘲若讽,摹艳情则不即不离”。 作者宣鼎(1835—1880?),字瘦梅,安徽天长县人,生于殷实之家。自叙:“先慈诞鼎之前夕,梦一道者来叩首膝下,已而生鼎。口不茹荤者十九年,性好佛老。闻人有谈玄者,听之忘倦,而尤爱仆妪说果报鬼怪逸事”。--《夜雨秋灯录·自序》 家庭的影响和早年的教育,为他后来创作《夜雨秋灯录》打下了基础。他自幼博览群书,工书善画,自称:“年十一习楷书,扁额屏幛,居然挥洒。十五解为文。”(同上)二十多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道遂中落。因生活贫困,他二十六岁入赘外家。二十七岁时一度从军,“几死锋镝”。以后到上海,以卖画为生。三十一岁起充任当道幕僚,辗转于山东兖州府、济宁府等府署,“奔疲蹇涩,近于托钵”。四十岁时,他在兖州滋阳署大病一场,病后遂“取生平目所见、耳所闻、心所记忆且深信者,仿稗官例,先书一百余目。每夕作文一篇或两篇”,开始创作《夜雨秋灯录》。两年后,即光绪三年(1877),《夜雨秋灯录》 八卷一百十五篇由上海申报馆刊行。三年后,即光绪六年(1880),《夜雨秋灯续录》八卷一百十五篇也由上海申报馆刊行。这时,作者已经去世,故友人蔡尔康序称“此余亡友宣君瘦梅之所著也”。 《夜雨秋灯录》的书名,记录了作者创作小说时的情景。据作者自序称:“当其病滋阳署时,愁霖滴沥,冷焰动摇,千里家山,时入梦寐。秋魂欲语,病魔乍来,此无可奈何之身,当无可奈何之境,未能已已,奋笔直书耳。”友人蔡尔康序称其“杜陵屋破,惊闻凉雨之潇潇; 阮籍途穷,空对孤灯之耿耿。”可见,这一书名也贴切地反映了作者创作小说时的心境。 更多故事更新信息请关注: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leHarbo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2720776775
About
Information
- Creator贾云雷(演播)
- Episodes223
- Seasons3
- ProviderDuowen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