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集

两位资深科普人、科学作者的播客新尝试,用声音关心世界,关注泛科学、科技话题,问AI问不出的问题。

主播:
谢默超 科学编辑/科普节目制作人/哆啦A梦十级学者
范 岗 正在学习STS的科学作者/喜欢骨螺和孢子囊群盖/害怕大氧化事件

更有惊喜嘉宾随机掉落~


后期/美工:凯特


❤ 关注我们,听听不一样的视角!


也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联系方式见下方↓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自然选择播客

    • 科學
    • 1.0 • 1 個評分

两位资深科普人、科学作者的播客新尝试,用声音关心世界,关注泛科学、科技话题,问AI问不出的问题。

主播:
谢默超 科学编辑/科普节目制作人/哆啦A梦十级学者
范 岗 正在学习STS的科学作者/喜欢骨螺和孢子囊群盖/害怕大氧化事件

更有惊喜嘉宾随机掉落~


后期/美工:凯特


❤ 关注我们,听听不一样的视角!


也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联系方式见下方↓

    Vol.03 和植物学家聊花粉症:过敏是人们享受当代城市生活的代价

    Vol.03 和植物学家聊花粉症:过敏是人们享受当代城市生活的代价

    本期是一个关于“人工选择”的话题。
    在录完这期的第二天,”氯雷他定“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在我印象中这好像不是花粉过敏相关的词条第一次上热搜了,似乎城市里的花粉过敏越来越严重……于是两位主播决定找来首都师范大学的植物学副教授顾有容老师,一起尝试把城市花粉症这件事讲明白。
    其实近几年北京在花粉和杨柳絮治理上下了不少功夫:2021年就把过敏原圆柏、侧柏从《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里剔除了,给重点树群打针,每周都会发布花粉浓度预测……
    但大家的过敏好像并没有减轻,于是有人每天写建议、打电话投诉,有人分享抗过敏妙招,甚至还有人组织去掐花苞……
    听完本期后,相信你会对城市花粉症这件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分段时间点:00:50 正片开始
    01:52 顾有容:杨柳絮给花粉过敏背了锅,北京早春花粉过敏的真凶是这几种植物;
    03:36 杨树、柏树这么“坏”,为什么当时要种它们呢?
    05:07 范岗:为什么现在才关注花粉过敏,可能是因为花粉过敏没那么严重、不致命;
    06:22 相比北方城市,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的植物多一些;
    08:42 别掐花苞了!没有用,而且也没办法把这些过敏的树都换掉;
    10:53 日本40%的人都杉树过敏,竟然是因为军国主义要用针叶树炼油;日本的花粉过敏十分夸张,会形成像云彩一样的花环;
    13:27 德国在二战后还出现过忘记自己的行道树里有炸弹这件事,相比过敏更吓人……
    16:42 过敏为什么这几十年突然开始流行了?最有名的一种假说叫卫生假说;
    19:08 城市里真的更容易过敏么?
    23:00 花生过敏有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搞错了,导致人为制造了一代花生过敏人群;
    26:55 范岗:过敏可能和肠道菌群也有关系,关于过敏的知识一直在不断变化;
    28:39 顾有容:我们对过敏还知之甚少,连过敏原测试里的分类都是经验性的,跟植物学分类毫不相干;
    33:39 开个玩笑:以后会不会从小卷花粉耐受、出现“花粉奥林匹克”?范岗说真有人这么干;
    34:41 《过敏的真相》一书中指出:关于过敏的原因,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难以回答的问题;
    35:03 城市里如何选择绿化植物?第一要种活,此外还有很多要素,但致敏问题似乎没那么容易被重视;
    38:25 传统的城市绿化是把树当成砖块一样,属于城市的零部件,不是从生态系统的思路;
    41:30 顾有容:北京过去有绿而不活的问题,到现在都是园艺地狱,种不活千万别难过;
    42:30 顾有容:全北京市大概有1.2亿棵杨树,它们为提高园艺地狱的绿化面积做出了巨大贡献;
    43:57 北京这几年的公园生态改善得非常好,给大家推荐一些公园;
    48:38 范岗:多呼吁是有用的!解决过敏也需要社会的支援;
    52:05 结尾:没准50年以后,一切都变好了——嗯,也可能是150年之后。
    本期播客中提到了:1)《过敏的真相》[美]特雷莎·麦克费尔 著,秦琪凯 译,中信·鹦鹉螺出品,2024.4;
    2)《2010−2020 年北京市行道树结构特征变化分析》,谢晓阳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2023.1;

    3)一些在春季让大家过敏的元凶代表(顾有容供图),欢迎来指认这都是什么:
    4)广岛的“核爆树桩”(顾有容供图):
    5)翠湖公园

    6)海淀公园

    本期播客没提到的:1)参考文献
    Lewis H Ziska,et al.Temperature-related changes in airborne allergenic pollen abundance and seasonality across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 retrospective data analysis.2019.3 Lars Lange,et al.White paper on peanut allergy – part 1: Epidemiology, burden of disease, health economic aspects.2021.9 Markus Berger,et al.The influence of air poll

    • 55 分鐘
    Vol.02《沙丘》的政治议题和反英雄叙事,是作者对科幻黄金时代的逆反

    Vol.02《沙丘》的政治议题和反英雄叙事,是作者对科幻黄金时代的逆反

    今年似乎又遇到科幻作品井喷的一个春天,《沙丘2》已经在全球斩获了5亿美元票房,即将跻身科幻电影历史票房榜前50;网飞版《三体》也开始占领全球的社交媒体热搜。
    每当有某部科幻作品,尤其是科幻改编影视作品占据热度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不少对于“科幻正统性”的争论:设定是否新颖、逻辑是否合理、想象力是否足够天马行空、改编是否符合原著——千言万语汇成一个结论:
    你这根本不够科幻!
    本期我和范岗请来了影评人、科幻评论人、科幻迷面包,从《沙丘》电影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不科幻聊起,谈谈原作中的科幻、政治和那些电影没拍出来的细节。
    分段内容:
    00:00-03:00 本期精彩时刻
    03:15 本期内容正式开始
    05:18 《沙丘》原著作者本人写了6本,他死之后儿子竟又续了十几本!
    07:57 《沙丘2》电影里的“表舅”翻译准确吗?为什么非要靠决斗决胜负,而且是械斗?
    09:17 沙丘人物身上有一种防护盾,特点是只有慢的东西能通过;
    10:49 电影里没拍出来的世界观:为什么没有电脑,而是使用人肉计算机;
    12:36 人工智能、甚至AI反叛,在1965年就已经不是科幻的新题材了,而是大家已经看腻的话题了;
    15:35 电影里为什么使用中世纪的政治结构?
    16:13 沙丘宇宙中不同家族之间的斗争,要遵循一本专门的规则书,即大公约;
    17:26 赫伯特的《沙丘》竟然是拖稿的产物?沙虫竟然是入侵物种?
    20:16 面包:当一个故事展开里面的科幻设定必不可少的时候,他就可以称为是科幻;
    22:02 电影没交代清楚的宇航公会, 本质上就是靠发打折券来控制宇宙政治的;
    25:15 不讲清楚背景、细节带来了很多差评,为什么电影不能把一切都讲清楚呢?
    26:16 面包:导演不是做不到,只是不追求叙事推动、不喜欢把所有细节都拍出来;
    28:51 面包:科幻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当下反而并不是科技巨大进步的时代;
    29:28 范岗:弗兰克赫伯特他正好代表对科幻黄金时代的一种逆反;
    31:38 范岗:人类的问题并不都能靠科技解决,有时需要通过社会性、政治性议题解决;
    34:51 《沙丘》故意选择了中世纪的封建形态,是为了说这个形态是如何灭亡的;
    39:03《沙丘》小说的预见性非常强;
    41:13 《沙丘》和《阿拉伯的劳伦斯》有本质上的不同,赫伯特已经意识到,劳伦斯式的失败是必然的;
    44:35 范岗:女主角的改动是强化了作者反英雄本质的设计,赫伯特说“保罗本来就是坏人啊”;
    48:20 《沙丘》对《星球大战》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它是星战的“爹”吗?
    52:11 电影里的帝国为什么总是坏的?
    55:17 面包:现在翻拍《沙丘》是因为好莱坞没得拍了;
    55:48 让导演本人念一下自己的名字;
    58:25 面包:网飞版《三体》背后是对话语权的争夺;
    59:51 电子支付的便利导致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观影习惯的区别,导致中国电影重视宣发?
    62:04 什么样的科幻电影是好电影?
    64:30 面包:我对于陈思诚的正面评价挺高的;
    66:23 要支持多样性,让生态丰富起来,你自己喜欢的那些东西也才能多一些;
    68:27  三位主播推荐自己喜欢的科幻作品。
    --------------------
    后期:凯特
    题图:凯特

    • 1 小時 11 分鐘
    Vol.01 最终治愈艾滋病的,可能不是疫苗和特效药

    Vol.01 最终治愈艾滋病的,可能不是疫苗和特效药

    “艾滋病”出现在热搜或者新闻头条往往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某位重量级明星或者某位名人疑似感染,或者当天是12月1日——世界防治艾滋病日。
    最近可能还多了第三种:查查你朋友圈里有多少人关注了“阻断药购买小程序”。
    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而其中两种在道德上都是绝对负面的,所以一旦有人被曝感染,那接踵而来的舆论自然绝对不会客气。
    于是问题就来了,这说明艾滋病防治宣传做得好,还是不好?好的话,大家都知道传播途径是什么,但似乎感染数字并没有像其他类似的疾病那样因为干预快速下降。或许未来在AI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找到艾滋病的特效药和疫苗?
    但这真的是最佳解吗?
    第一期“自然选择”就想聊聊艾滋病这个问题,本期的嘉宾是曾在疾控中心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心从业多年的凯总。我和范岗会和凯总一起从美国性解放运动开始聊起,讨论社会支援与流行病的关系。
    在经历了过去的3年后,或许你会有新的感触。
    分段标签:
    02:30 高耀洁为什么是“民间”防艾第一人?
    07:28 美国的性解放运动导致了旧金山艾滋病大流行,引发了全球艾滋病流行的大潮;
    10:13 性解放是男同性恋群体的重要政治成就,随之而来的艾滋病导致了群体内部的分裂与困惑;
    17:37 艾滋病到底是怎么从黑猩猩传染到人类的?真的因为……吗?
    20:33 0号病人的概念从艾滋病而来?但其实是误传?追溯0号病人其实没有意义?
    23:34 大众的认知是如何影响艾滋病的防治的?艾滋病带来的污名化问题如何解决的?
    26:45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感染最主要的渠道其实是异性之间;
    35:43 一个和艾滋病相反的例子——大众的正面态度、全社会的支援,可以快速消灭传染病;
    38:40 疾控中心到底在控什么?
    45:34 令人警醒的艺术作品“被剩下的东西”——一个电风扇,它跟艾滋病有什么关系呢?
    47:55 一趟地铁上可能就有几个艾滋病毒感染者?那在防艾宣传上到底应该诉诸恐惧,还是将其慢性病化?
    51:45 范岗:艾滋病的机制就决定了不能靠特效药来解决,社会、身边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样重要;
    55:03 凯总:疾病是嵌在社会系统里的,不能将其简单化,要不断学习,曾经一个老大爷对我说“你太年轻了,到我这个岁数你就明白了”。
    ------------
    题图:凯特
    后期:凯特

    • 58 分鐘

用户評論

1.0 滿分 5 粒星
1 個評分

1 個評分

關於科學的熱門 Podcast

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
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
Hidden Brain
Hidden Brain, Shankar Vedantam
Sean Carroll's Mindscape: Science, Society, Philosophy, Culture, Arts, and Ideas
Sean Carroll | Wondery
Radiolab
WNYC Studios
BBC Inside Science
BBC Radio 4
Inscie講到理識
Inscie_hk

你可能也會喜歡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忽左忽右
JustPod
厨此以外
陈宇慧
李诞
李诞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