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8 集

雪球·财经有深度 喜马拉雅
-
- 商業
-
-
5.0 • 5 個評分
-
精选35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35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35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
2156.如何战胜量化交易——兼论投资者如何选股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如何战胜量化交易——兼论投资者如何选股,来自敬畏知止。
最近几年A股市场量化交易盛行,作为普通散户,很难管住自己的手,就像在赌场中,总有想下注搏一搏的冲动,那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如何战胜量化交易,至少在交易过程中不成为量化交易的收割对象呢?
量化交易能够赚钱无非是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作为资金优势,也很少有量化交易的信息优势。那如何让量化基金的优势在我们面前不存在或不能发挥作用。比如我,我从不考虑别人有啥优势,我只考虑我自己有啥优势,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就行了。
那散户投资者如何在A股做交易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交易价值。这自然引出如何交易价值的问题;
首先,我们选出静态PE不超过20倍的股票。静态PE对应的是静态看的投资回收期,比如中国市场,我们在市场如果能够找到无风险收益率4%的产品;那这个对应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就是25年,PE为25倍。考虑到股票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者理应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综合来看,20倍的PE是合适的标准。
其次,20倍PE是格雷厄姆成长股投资给出的选择标准,这个和彼得林奇的成长股选择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格雷厄姆认为,长期看,能够持续保持20%增长的公司是及其罕见的;彼得林奇认为如果一家公司未来几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为20%,那么这家公司合理的PE就应该是20倍。我个人认为,彼得林奇的选股更是基于3年左右视角的实战经验,这也是彼得林奇调研频繁,持股众多,持仓时间远较巴菲特、格雷厄姆短的原因吧。
当然我们还要通过深入研究,相对确认这家公司未来3年的年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0-15%,与此同时,净利润增长率越高越好。并且你选择的股票未来的净利润不能出现下滑,特别是不能出现大幅下滑。最近两年在市场被杀的惨除高估值的白马股外,其余大幅被杀的高关注度股票是不是都有这个特点。
再次,保持底仓不变,在当日股价波动中分批次买入下跌,在股价向上波动中分批卖出,保证自己的流动性不枯竭。最后,投资者要明白,一旦你开始交易价值,无论是量化基金,还是啥其他投资者,都不是你的对手,这时你的敌人就只有你自己。
这个策略的优势在于做错了也没啥,假以时日,股价自然会回到其合理价值。最后,这个策略的难点是:1、戒贪,很多人之所以亏钱,就是太贪心了。投资者要明白,运气短期有效;长期看,则屁用没有。
如何确保未来几年公司净利润的确定性增长——即如何不陷入价值投资陷阱。你的利润来源于你的认知,而你的认知在股票投资中体现为估值能力。我之前强调过,如果你真的具备估值能力,贪婪和恐惧的两大投资者天敌的心理状态自然就很容易克服了。
战胜量化交易的策略本质和穿越牛熊的策略相同——即心中没有对手、没有牛熊,只有价格和价值,自然也就掌握了穿越牛熊,战胜量化交易基金的法宝。
那有投资者说,我不具备估值能力怎么办?你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根本就不应该来这个市场——来了也是被人收割的“韭菜”。你来到这个市场,无非是市场诱惑太大。这个诱惑能吸引你,自然也会吸引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人来淘金。要想赚钱,总要有两把刷子。
在股票市场上,我的敌人是那些操纵市场、那些拿着老百姓的血 -
2155.机器人浮于市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机器人浮于市,来自陈达美股投资。
英伟达者兼济天下,在其财报炸裂下,整个芯片、AI、自动化直接沸腾,甚至带动纳斯达克高潮,我愿称之为算力行情,这滚滚烫的行情。当我们意识到机器人可以替代我们做什么——将人类从【1. 危险;2. 重复;3. 无聊】的工作中拯救出来,我们如痴如醉,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堪比蒸汽机的产业革命。在未来人和人之间就是主打一个陪伴,我来给你讲个段子,你来给我烤个纯手工串子。
同时我们肯定要去寻找投资机会。而对这一个时代换挡如何布局,最简单的是买整个行业的龙头们——美股有自动化ETF比如木头姐的ARKQ,A股也有机器人ETF,这俩今年以来,走得就像是一对卧龙凤雏,一个涨了17%,一个涨了18%,如下。
大家总是如一个怨妇一般羡美股叹A股,但中美的机器人自动化AI能走得如此一致,是不是非常非常出乎意料?大A也没那么差,这就是眼下景气度最高的行业,无论中美。而关于AI——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智人无论你怎么称呼它——市场把投资者都被逼成了学者,因为这技术有可能颠覆未来所有的行业;最近也看了不少研报,行业内把这条大赛道叫AI算力产业链。
英伟达业绩超预期也再次强化 AI 算力逻辑与这产业链的可投资性。英伟达的数据中心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8%,主要原因就是 GPU 需求随着 AI 发展的需求,变得逐渐不可描述起来。
GPU为啥重要,来简单科普一下:AI算力对GPU的需求那是个大天坑。首先,作为用于加速人工智能训练、推理任务的硬件——专业级硬件——所谓算力芯片既包括CPU、GPU、FPGA等传统芯片,也包括TPU、VPU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设计的ASIC芯片。
这些芯片都各有擅长,而GPU擅长并行计算并且具有大量核心、高速内存——一句话,别的芯片制造瓶颈,而GPU解决瓶颈——所以GPU成为AI推理计算里主流的主流,约占国内AI芯片市场份额的90%。这就是为什么在全球芯片总体过剩的情况下,英伟达仍能那么牛的原因。
而AI算力产业链,根据全球AI第一玩家 OpenAI发布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AI训练应用的算力需求每3-4个月就会翻倍,而至今AI算力增长超过30万倍,算力芯片作为硬件基础,需求只会指数级增长。
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为255亿美元。2021-2026年,预估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以29.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其市场规模达到490亿美元,2026年到920亿美元。而国内市场,2021 年我国 AI 芯片市场规模427亿元,到 2023 年,估计扩大至1206 亿元。
AI与机器人,自动化,这些我认为可以归为一个赛道里。投资标的,芯片、AI、机器人,毕竟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无远弗届,扫地机器人也是机器人。
当然投资前景,也求一个见仁见智吧。我看到硅谷王川的一个段子,意思是说看到 英伟达股价大涨,股票未来会如何很难说,但这个时候如果投资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周围 30 公里以内的好学区的房产,五年后大概率可以跑赢某个股票,原因他认为很简单:
“第一, 半导体和 AI 领域不管谁赢了,赢家主要都是在硅谷南湾,斯坦福大学周边的公司,发了财的人第一笔大的消费就是买好区的房产。
第二,股票可以不断增发,芯片和软件都会有新的竞争者涌现,但核心区的房产供应,很难增加和替代。”
当然这 -
2154.光伏的“内卷”和通威的差异化竞争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光伏的“内卷”和通威的差异化竞争,来自价值投资历程。
光伏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部不断否定自己的历史、将度电成本无限接近为零的历史,只要度电成本还没有接近为零,光伏行业就要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迭代,不断“内卷”。
国内的光伏“内卷”到今天,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遭遇了两次欧美的联合绞杀,也付出了很大沉没成本,每3-5年大迭代一次,就会造成很多资产沉没成本,很多投资直接归零。
国内光伏行业能够笑傲全球,得益于国家对光伏行业的国家战略,得益国家的大力补贴政策,得益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光伏行业能够独霸全球,得益于光伏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对光伏降本增效的执着,光伏投资人不断对光伏行业的投资分不开的。
中国的光伏堪比美国的芯片,都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唯独不一样的,光伏中长期没有天花板,芯片有天花板。
全球为碳中和达成的高度共识,为光伏行业提供近乎没有天花板的空间,只要光伏度电成本无限度接近为零,光伏会替代目前所有能源,引导人类进入一个新的能源革命,进入一个更持久,更环保,可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人类和地球和谐共生共存的理想模式。
光伏首先要替代的是有碳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是主要替代目标。
光伏其次要淘汰的是核电,核电的后续处理有可能是几百年的,世界几个核电事故造成了世界性灾难,核电也许是人类的终结者。
光伏最后要淘汰的是风电,水电,因为这两种能源对环境有影响,水电影响鱼类洄游产卵,影响地区小环境,有可能引起地质灾害,风电会影响大气环流,影响地球大气自净能力。
新能源车的持续不断的高渗透率,为光伏打开了替代石油的巨大空间,当所有车辆都不用油只用电的时候,石油就会变成石化原材料,能源的属性就不存在了。
由于光伏能源大规模的建设,在有光的时候,光伏充当了电力的主力军,晚上无光的时候,火力发电更多的是充当调峰能源在使用,目前新建的火力发电厂更多的是为了调峰用的,是为了淘汰落后火电发电产能,随着江河调峰,氢,储能调峰多样性的大规模建设,煤炭的使用量会逐年递减。
光伏的“内卷”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是因为技术迭代呈现阶段性和周期性,内卷最厉害的时候往往是光伏迭代遇到大的技术瓶颈的时候,目前,正处于光伏“内卷”最厉害的时刻。
光伏“内卷”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光伏硅料成本下降的空间有限,硅料的工业生产成本已经接近目前技术阶段理论值,要通过扩大单体规模来进一步降低硅料成本。
目前新建产能还没有大规模形成,硅料还没有从P型迈向N型,存在大量低质低效的硅料产能,组件下游又面临需求不断增长,导致低质低效同质化硅料产能大规模扩建,硅料价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同质化大规模扩产的结果唯一出路就是打价格战,打到硅料场内选手头破血流,只有等通威100万吨N型硅料全部投产后,硅料“内卷”才会告一段落。
硅料环节投资最大,沉没风险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生产风险最大,周期型最明显,是所有光伏环节中最难搞定的环节,理应得到更多的利润,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硅料才会有光伏。
硅片薄片化,钨金线,大尺寸已经走到了 -
2153.在石油消费旺季前,不做最后一个悲观者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在石油消费旺季前,不做最后一个悲观者,来自日新客。
美国夏季出行高峰时间段为每年5月底到9月初,近5年除了2020年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原油库存持续高位运行、2022年受油价高企影响季节性去库不显著以外,在夏季出行高峰阶段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都保持着降低态势。
一般来说每年1-4月累库、5-9月去库、10-11月累库、12月去库。今年一季度商业原油库存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美国炼厂选择在消费淡季进行检修,炼厂开工率较低,加之美国原油产量恢复较好,市场供需格局较为宽松。
最新的EIA周报显示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大幅减少,随着消费旺季开始,预计今年二三季度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将持续减少。最大的问题在于成品油库存,当前成品油库存已低于2022年,为5年来最低。只要炼厂开工率持续保持在高位,并且需求保持平稳,那么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今年三季度有可能低于2022年。届时创下新低的商业原油库存数据将醒目地提示供需天平已经异常脆弱。
需求方面,当前美国石油隐含需求已经超越2019年。所谓需求崩溃的论调在铁一般的数字面前不值一提。随着夏季出行高峰到来,预计汽油和航煤需求将带领美国石油需求持续创下新高。虽然短期全球制造业PMI下行拖累工业需求,但完全不足以填补供需缺口,在消费旺季到来前当最后的悲观者已无意义。至于“债务上限”,完全是演戏而已,金融压力已经接近尾声。
供给方面也没有太多增量,美国战储将于6月释放完毕,而钻机数量同比下降情况已经出现,与之对应的压裂车队数量也同样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不仅如此,新井产量下滑的态势也难以改变。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需要进行大规模钻探才足以弥补产量衰减,然而大规模钻探需要更高的油价与高油价更长的持续时间——显然现在没有。在美国原油产量增长最强劲的二叠纪盆地,企业平均盈亏平衡价格在58-66美元/桶,在当前价格下出现钻机和压裂车队数量下降的现象就完全不值得奇怪了。
抛开低油价不谈,谈谈成本膨胀。去年的数据显示,虽然美国油气上游行业名义资本开支增长幅度接近40%,原油产量仅增加了5.6%。今年的资本开支计划更加保守,再考虑到成本膨胀的影响,原油供应不仅没有太多增量,见顶下滑的前景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虽然当前油价缺乏共识驱动维持窄幅震荡,但是消费旺季已经开始得到印证,极低的库存在未来会显著扩大油价的波动率,在这个过程中供给增量不足的确定性将始终伴随。当金融压力改善,流动性不足现象得到缓解,那么当前对深度衰退过度计价的环境将如一个偏移到极致的钟摆,下一步只会出现极速回归。国内这几家便宜的油企,就是帮我们享受波动的最好载体。 -
2152.ChatGPT能否让普罗大众通过财富管理发财?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ChatGPT能否让普罗大众通过财富管理发财?来自ice_招行谷子地。
之所以会写这个题目是因为前一段人工智能热度高的时候,在论坛上有个粉丝问了我一个问题:
chatgpt是否会极大降低专业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使专业金融服务普世化。将来普罗大众和中产阶级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级的金融服务?就像当年福特的流水线让每个人都可以买得起一辆汽车?
这个问题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其中涉及到2个层次:1,ChatGPT在金融服务领域是否能产生附加价值?2,ChatGPT在金融服务领域是否能够改变/重构现有的分配方式。
提问者的案例中提到的福特汽车的案例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老福特在建立汽车工厂的初衷就是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最终,老福特通过流水线技术大幅提升了汽车的生产效率,最终把汽车从手工作坊打造的昂贵的奢侈品变成了普罗大众可以买得起得标准化工业产品。
那么对应到金融服务领域什么是提问者说得专业级得金融服务呢?单纯是热情的服务态度?专业的知识还是可以帮助客户显著提高收益率?个人理解应该是最后那条,可以提高客户的投资收益率或者成功率。
在福特流水线的例子里面,福特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大幅提升了汽车的生产效率,即产生了显著的附加价值。然后,他在更大的蛋糕划分中既保障了自身的利益,也照顾到了普通消费者的利益实现了最终的双赢。
在金融领域存在这种情况么?很遗憾,从根源上金融就很少产生附加价值,如果非要说金融的价值也不是发生在财富管理这一端,而是发生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一端,即资产配置端。也就是说,不论ChatGPT做得再怎么优秀,它也无法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产生附加价值而给最终客户带来超额价值。在这种前提下,只能寄希望于ChatGPT能够改变/重构财富管领域现有得分配方式:机构割韭菜,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个人认为,这个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主要有如下的原因:
法律上有障碍。
国内目前连智能投顾类的产品都被叫停了,更别提让AI直接给客户投顾建议了。投顾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对金融领域使用ChatGPT都是非常慎重的,基本仅限于宣传材料撰写等场景,很少在投资分析领域使用。目前国外很多投行是严禁员工使用该功能的。
ChatGPT对于模糊场景的对错判别还不成熟
个人理解ChatGPT超越之前AI的点在于其自然语言分析能力和关联分析能力大幅提升。但是,它无法对不可验证的答案判别对错。比如,你让他做一道题用5个1组成四则运算得到6,这个是很容易验证对错的。但是,对于投资建议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它只是把大样本集内的内容按照关联度排序,除非后台有金融专家针对性训练,否则它只能按照多数即正确的标准判别。这个在金融领域是有问题的,因为互联网上绝大多数关于投资的言论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建议未必能够被执行
即使机构用了金融专家的校验训练,训练出了针对投资理财相对靠谱的模型。但是,正确的建议未必能够被用户采纳。是否能够接受正确的知识还要看客户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优秀的行业龙头长期持有,这么简单的一个策略又有多少股民可以做到呢?
很多时候客户是否下决心购买一个产品很重要的推动力不是产品的信息本身 -
2151. 长城与比亚迪,油车和新能源车互卷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长城与比亚迪,油车和新能源车互卷,来自米多多笔记。
新能源巨头爆出大瓜,长城汽车实名公开举报新能车一哥比亚迪,声称其生产的两个爆款车型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震惊了整个行业。
最有意思的是,长城汽车向上级部门的举报时间是在4月11日,而公告却选择在5月25日,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新车首发的当日爆出。很难不令人深想。
这波“巧合式”的举报,也把比亚迪的公关打的措手不及。
被举报方比亚迪,也是第一时间发布了澄清公告。
两方,各有各的说法。事件究竟会如何走,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肯定没办法瞎说,最终还是要看权威部分如何认定。但从这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报事件中,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嗅到,车企间的火药味真的是越来越浓了。
长城举报比亚迪,本质是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产业间的剧烈碰撞。
2023年Q1季,燃油乘用车零售量从上年的385.1万辆下滑至294.8万辆,一个季度减少了快90万辆。顶级合资平台上汽大众、一汽丰田销售量分别暴跌30.2%和22.4%,惨不忍睹。
而新能源车却继续快速增长。新能源乘用车销量Q1季达到131.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万辆,同比增速高达23.1%。
汽车整车本就是一个极为成熟行业,增速和需求早已趋于饱和。在这样一个存量市场中,如果一方快速发展,那么另一方必定面临着大失血。
典型的就像长城汽车和比亚迪。比亚迪2023年Q1业绩爆表。而长城汽车,业绩非常惨淡。2023年Q1长城汽车总营收同比下滑了13.63%。扣非净利润为-2.17亿元,同比下降116.65%。股票也是一路跌跌跌。
随着汽车市场整体的萎缩,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未来争锋相对的事情可能会越来越多。别说互相举报了,后面的手段可能会越来越多。
除了油车和新能源车互卷之外,新能源车企内部也卷麻了。
(1)龙头车企开启了惨烈的价格战。
新能源一哥特斯拉半年内6次降价,二哥比亚迪虽然没有明面上的降价,但也变相发了补贴。
其他厂商,扛不住大哥二哥的进攻,只能降价应对,整个新能源车价格战异常凶残。“老头乐之王”雷丁已经被卷破产了,威马也在苟延残喘之中。
(2)新车型五花八门,上市频率跟下饺子一样快。
以近期因冰淇淋上了热搜上海车展举例,整个车展,全球首发了150+台新车,新能源车型占了将近三分之二。
无论是SUV,还是MPV,还是乘用车,每种车型都有茫茫多的竞品。而且爆卖的热款车型,功能、服务、品质等还在不断升级。但价格却没怎么涨。PLUS版、冠军版,眼花缭乱。竞争异常激烈。
(3)营销广告狂轰乱炸。
最近各大软件,像微信朋友圈、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随处可见新能源车广告。就连办公楼电梯里,三面都挤着不同厂商的海报,对打之势明显。
商场里之前第一层,大多是珠宝首饰化妆品专柜,现在入口处统统变成了新能源车企的体验店。就连之前广告不肯出一分钱的特斯拉,也低下了高贵的头,准备加入广告大战。
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全方面开卷。
竞争加剧之下,少数新能源车企有赢家通吃的态势,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大有兵败如山倒之势
1、国产一哥比亚迪:继续呈现王者之势
销量爆表,2023 Q1季度,大卖55.2 万辆,同比增加89.47%。
利润爆表,2023Q1季,利润超过41亿,同比增加410.89%。
毛利率也继续大涨。
2、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