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分鐘

EP014-2 從被丟棄與誤解的教會寶藏—聖詩集 省思「反客為主」的當代教會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從聖詩學到全人關懷的瑋儀老‪師‬ 維真會客室

    • 基督教

從被丟棄與誤解的教會寶藏—聖詩集
省思「反客為主」的當代教會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從聖詩學到全人關懷的瑋儀老師
蔡玉玲教授

「聖詩集」,是教會珍貴寶藏,是歷世歷代信徒文學的精華、神學的開花、與靈性的結果。如今,不少被放在傳統教會座位間蒙塵,與老舊的紙本聖經一起,成為教會屬靈意象的襯托裝飾。即或偶被翻動,當代信徒可能當它是本歌詞難懂、旋律不熟,沒什麼人唱的「歌本」。
這其實是對「聖詩集」缺乏正確認識,也因近代敬拜讚美的淺碟文化影響所致。第十四集維真會客室邀請黃瑋儀老師與我們討論聖詩集對會眾唱詩的重要性。瑋儀老師獲美國加州金門神學院(*參以下附註)教會音樂碩士,目前是角聲癌症協會的全人關懷師。從研究聖詩學的音樂人到成為全人關懷師,瑋儀老師正是對教會音樂與基督徒信仰有深刻真實體驗的生命導師。
「聖詩集」所收納的聖詩,是教會信仰傳承重要的一部份。聖詩的作者經常是文學與神學涵養兼備者;詩歌是他們在生命中經歷信仰,靈性深被陶塑後創作的見證精華。誠如瑋儀老師在節目中說的:聖詩,是歷代詩人與神有深刻關係、和神交通所寫出來的。這樣的詩歌能提升靈性,強化信仰。這正是當代一些敬拜讚美的短歌所難以比擬的。
聖詩學關注歌詞內容多過音樂風格與類型的探討。會眾在敬拜中對神頌唱些什麼樣的歌詞內容,是教會應當關切的重要議題。瑋儀老師與小明、小花在這集節目中,探討聖詩集的重要性、並從中省思當代「反客為主」的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值得弟兄姊妹、牧長和敬拜帶領者一起深思:
一、會眾唱詩的詩歌,歌詞應文學與神學兼備,是靈性與信仰深刻經歷後的生命見證。
二、歷代宗派與教會所彙整收錄的「聖詩集」或詩歌本,是上述一的創作集成。會眾唱這樣的詩歌,是傳承《使徒信經》中「聖徒相通」的意涵與使命。能亙古傳唱、雋永不歇的詩歌,才會收錄於「聖詩集」中,以這樣的詩歌敬拜,是神聖莊嚴,靈與真理的敬拜。
三、「聖詩集」是動態,而非靜態存在。它可以增補、修訂和更新。如同維真事工一直呼籲的:聖詩可新譯、新編、新譜和新唱。它們絕非過時古董,它們是基督教歷世歷代信仰見證的精華集成,信徒應繼續收納、整編和傳遞。小明老師以「我們家財萬貫,卻到外面乞討」回應,一語道出當代教會拋棄「聖詩集」寶藏,擁抱和追逐一些缺乏文學與神學厚實根基的淺短詩歌。讓會眾唱這類詩歌,難以深化靈性、厚實生命。
四、聖詩集中的詩歌歌詞常是按節循序漸進鋪陳神學。教會有時為節省時間,挑一首聖詩某幾節或單、雙數節來唱,未嚴謹考慮:是否造成會眾頌唱時,無法連貫神學的思想與表達。聖詩集中的詩歌歌詞是按節循序漸進鋪陳神學。令人遺憾的是:有些當代教會領唱,以時間不夠或嫌聖詩節數多,不想唱;卻又寧可讓會眾不斷反覆繞唱一些缺乏神學深意的副歌和橋段。有時會眾都唱累唱虛了,台上還在賣力堆砌想要的高潮。這是反客為主的敬拜。
五、教會主日敬拜中頌讚的「主體」是會眾,神應是唯一「客體」觀眾。某些當代音樂敬拜,會眾常成為「客體」觀賞者或局外人。過多推陳出新、未經沉澱篩選的現代詩歌目不暇給,只要領唱覺得旋律好聽,常立馬選來要會眾唱;殊不知歌詞不熟、神學不明、曲調陌生,會眾光追歌詞看都來不及,只能隨意搭唱,有些人或就放棄不唱,這已經失去主日會眾唱詩的意義,也不是在頌讚

從被丟棄與誤解的教會寶藏—聖詩集
省思「反客為主」的當代教會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從聖詩學到全人關懷的瑋儀老師
蔡玉玲教授

「聖詩集」,是教會珍貴寶藏,是歷世歷代信徒文學的精華、神學的開花、與靈性的結果。如今,不少被放在傳統教會座位間蒙塵,與老舊的紙本聖經一起,成為教會屬靈意象的襯托裝飾。即或偶被翻動,當代信徒可能當它是本歌詞難懂、旋律不熟,沒什麼人唱的「歌本」。
這其實是對「聖詩集」缺乏正確認識,也因近代敬拜讚美的淺碟文化影響所致。第十四集維真會客室邀請黃瑋儀老師與我們討論聖詩集對會眾唱詩的重要性。瑋儀老師獲美國加州金門神學院(*參以下附註)教會音樂碩士,目前是角聲癌症協會的全人關懷師。從研究聖詩學的音樂人到成為全人關懷師,瑋儀老師正是對教會音樂與基督徒信仰有深刻真實體驗的生命導師。
「聖詩集」所收納的聖詩,是教會信仰傳承重要的一部份。聖詩的作者經常是文學與神學涵養兼備者;詩歌是他們在生命中經歷信仰,靈性深被陶塑後創作的見證精華。誠如瑋儀老師在節目中說的:聖詩,是歷代詩人與神有深刻關係、和神交通所寫出來的。這樣的詩歌能提升靈性,強化信仰。這正是當代一些敬拜讚美的短歌所難以比擬的。
聖詩學關注歌詞內容多過音樂風格與類型的探討。會眾在敬拜中對神頌唱些什麼樣的歌詞內容,是教會應當關切的重要議題。瑋儀老師與小明、小花在這集節目中,探討聖詩集的重要性、並從中省思當代「反客為主」的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值得弟兄姊妹、牧長和敬拜帶領者一起深思:
一、會眾唱詩的詩歌,歌詞應文學與神學兼備,是靈性與信仰深刻經歷後的生命見證。
二、歷代宗派與教會所彙整收錄的「聖詩集」或詩歌本,是上述一的創作集成。會眾唱這樣的詩歌,是傳承《使徒信經》中「聖徒相通」的意涵與使命。能亙古傳唱、雋永不歇的詩歌,才會收錄於「聖詩集」中,以這樣的詩歌敬拜,是神聖莊嚴,靈與真理的敬拜。
三、「聖詩集」是動態,而非靜態存在。它可以增補、修訂和更新。如同維真事工一直呼籲的:聖詩可新譯、新編、新譜和新唱。它們絕非過時古董,它們是基督教歷世歷代信仰見證的精華集成,信徒應繼續收納、整編和傳遞。小明老師以「我們家財萬貫,卻到外面乞討」回應,一語道出當代教會拋棄「聖詩集」寶藏,擁抱和追逐一些缺乏文學與神學厚實根基的淺短詩歌。讓會眾唱這類詩歌,難以深化靈性、厚實生命。
四、聖詩集中的詩歌歌詞常是按節循序漸進鋪陳神學。教會有時為節省時間,挑一首聖詩某幾節或單、雙數節來唱,未嚴謹考慮:是否造成會眾頌唱時,無法連貫神學的思想與表達。聖詩集中的詩歌歌詞是按節循序漸進鋪陳神學。令人遺憾的是:有些當代教會領唱,以時間不夠或嫌聖詩節數多,不想唱;卻又寧可讓會眾不斷反覆繞唱一些缺乏神學深意的副歌和橋段。有時會眾都唱累唱虛了,台上還在賣力堆砌想要的高潮。這是反客為主的敬拜。
五、教會主日敬拜中頌讚的「主體」是會眾,神應是唯一「客體」觀眾。某些當代音樂敬拜,會眾常成為「客體」觀賞者或局外人。過多推陳出新、未經沉澱篩選的現代詩歌目不暇給,只要領唱覺得旋律好聽,常立馬選來要會眾唱;殊不知歌詞不熟、神學不明、曲調陌生,會眾光追歌詞看都來不及,只能隨意搭唱,有些人或就放棄不唱,這已經失去主日會眾唱詩的意義,也不是在頌讚

21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