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病说来话长

接地气、 生动形象的医疗科普播客,嘉宾都是各个科室的一线临床医生和健康领域一线从业者。通过一个个实例、故事、比喻带你了解不同科室、不同疾病。有趣又实用! 从类似“吃到鱼刺喝醋有没有用”的知识科普,遇到问题应该去什么医院就医,到嘉宾们从医院里看到的人世间生活百态,医院里碰到的非典型案例,和患者打交道的的心理学技巧都有涉及。 凡医师 均在职; 凡身份 均持证; 涉药品 仅成分; 凡推荐 均审核; 涉治疗 不惟一; 中西医 不对立; 凡数据 有来源; 凡术语 有文献。 本节目仅供医学常识科普使用,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1. 1日前

    VOL.185麻昊宁:医生突然停诊了,我们看病找谁去?

    本来挂号挂得好好的,大夫突然“消失”了?不是闭关,也不是请假摸鱼——他竟飞去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本期我们和麻昊宁医生聊聊:医生为什么会突然停诊?支援高原一个月到底经历了什么?当地医院长啥样、病人为什么会全家住院陪诊、微创手术在拉萨怎么落地?以及——为什么在高海拔连煮面都要用高压锅?从这集的对话中带你重新理解就医、信任与医患关系。 人物介绍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 麻昊宁:玩乐队的麻昊宁医生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0:00 前奏音乐来自麻昊宁的手风琴演奏 00:39 “好久不见”的回归 01:06 为什么停诊? 01:30停诊其实有很多原因 去支援一个月的经历02:41 提前安排患者 04:52为什么选择暑假去? 06:26 带去的技术:脊柱微创 07:05真正的价值:经验与细节传递 08:28拉萨比想象更发达 当地医疗状况与疾病特点10:10 基层医院实际医疗运行模式 13:30当地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结核、慢阻肺较多(海拔导致血氧低) 骨性关节炎多(运动多+日照强) 骨质疏松反而少(维生素D充足) 17:31烹饪也受海拔影响 医患关系 & 节奏对人的影响19:52 拉萨就医体验更“慢生活”: 病房家属可长期驻留 患者家庭对医生信任度高 医疗过程更平和、有温度 “停诊”后那患者应该怎么办?29:10 很多大夫停诊不是走了,是回病房做手术了 31:08推荐患者的最佳处理方式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47 分鐘
  2. 11月4日

    VOL.184解决晕车你得先找到真相:当大脑收到这三个矛盾信号|耳鼻喉科

    本期邀请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吕颜露,一起聊聊人人都可能遇到的老问题——晕车。为什么坐车会晕?为什么开车的人反而不晕?新能源车、静音车为什么更容易让人不适?节目里既有科学解释,也有实用防晕妙招:从前庭训练到香气疗法,从“掌控感”到心理暗示,帮你彻底搞懂身体“晕”的秘密。 嘉宾介绍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 吕颜露医生:耳鼻喉吕博士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1:23 晕车不是矫情,是身体三大系统——耳朵、眼睛、身体——在互相打架 02:36 前庭功能越灵敏就越容易晕车? 02:58 只要训练得当,晕车真的能练出来 03:34 比颠簸更可怕的,是“臭车”:香薰+密闭=晕车加倍 05:51 冬天暖风夹杂异味,是北方人最熟悉的“晕车组合拳” 06:07 原来开车的人不晕,是因为“掌控感”让身体更安心 07:16 赛车手在高速过弯稳如老狗,副驾却快吐了——因为控制感的差别 08:44 新能源车为何让人更晕? 09:15 有人怕上下,有人怕前后——晕车的方向感,也有“个体差异” 11:11 晕车能被训练适应,像宇航员一样“习服”平衡感 12:25 为什么“老旧公交不晕”? 13:23 双层巴士上层是晕车高危区 14:09 飞机的味道、地铁的压强、高铁的耳闷,都和“咽鼓管”有关 15:34 耳鼻喉其实是一体的——五官协同失衡,眩晕就来了 16:35 你可能没注意,汽车玻璃里暗藏“减速科技”,帮你少晕一半 17:20 车厢太安静也会晕!注意力全给了身体的不适信号 18:42 没有引擎轰鸣的新能源车,让大脑“太平静”反而不安 20:17 手机里的“防晕车点”功能,其实是帮你训练前庭系统 21:03 不想晕?秘诀是吃七分饱、提前闻香气、放松心态、别低头 23:13 防晕车药出发前半小时服用刚刚好 23:56 “前庭操”训练:眼睛盯指尖转动,越练越不晕 25:03 想不晕?坐副驾、面朝前、别选倒座——方向感要一致 26:27 地铁不晕的秘密:黑暗让感官“断线”,反而更平衡 27:04 车内音乐太响也会晕——声波能直接“震”进内耳 28:13 别迷信静音改装!封太死反而让你晕得更狠 31:06 玩过山车不晕的秘诀:背贴靠背,让身体跟轨道同步 32:23 看3D电影晕?那就是“假运动信号”在骗你的大脑 33:00 生姜片、掐虎口、闻咖啡哪个更管用 34:14 晕车不是病,而是暂时的“功能障碍”,能练、能调、能好 36:18 系安全带不止防护——还能让你更“贴车”,减少眩晕 36:57 孩子和宠物都会晕车,别让狗探窗、别忽视孩子的小信号 39:24 最后总结:通风、顺行、放松、训练——四个关键,让你不再晕车 拓展阅读*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40 分鐘
  3. 10月28日

    VOL.183急诊室的戏剧冲突比电视剧还精彩ft.一块椎间盘

    本期和“一块椎间盘”张玥医生走进急诊创伤科,讲述了令人心跳加速的真实案例。从一位男子从七楼高空坠落后奇迹生还,到面对生死决策时的紧张瞬间,张医生分享了作为急诊科医生的挑战与成长。如何在混乱的急救现场做出冷静的判断?面对家庭纷争又该如何处理?一起听听她在这份高压工作中的心路历程和宝贵经验。 嘉宾介绍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 张玥医生:一块椎间盘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2:00 早班到夜班,急诊医生如何应对突发伤情 04:30 疾风骤雨中的决策:急诊科的决定生死瞬间 06:00 面对家属的情感冲突 14:00 男子从七楼摔下,却能活着走进医院 16:00 生死一线的紧急决策 21:30 家庭纷争与医疗判断 24:00 他乐观面对截肢命运 32:00 许多人常犯的急救错误,怎么办? 36:00 面对病人离世,医生如何继续前行? 40:00 医生成长中的心态变化与职场挑战。 45:00 运动中的意外伤害教训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52 分鐘
  4. 10月22日

    VOL.182“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ft.「高贵FM」&大盆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看病旅程”:反复体检、挂号、问诊,检查报告全都显示“没问题”,可身体却就是不舒服。这一期,阿汤邀请「高贵FM」的曹富贵(真实的人类)、高嘉程(小高的岛)、「正经叭叭」大盆老师(两只蜜蜂),终于把“病友群”搬上麦克风——从胳膊麻到医院挂号四处求医;从“查不出病”的焦虑,到“越搜越焦虑”的现实。 嘉宾介绍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 高嘉程小红书:高嘉程 曹富贵小红书:曹富贵儿本人 大盆小红书:好大一个盆儿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2:29 高嘉程讲“健身后气喘到检查过程” 06:40 大盆手麻与多科室就诊经历的开端 11:05 大盆详细讲述手麻初期症状、可能性自查(颈椎、类风湿、骨关节炎、周围神经、药物副作用) 15:10 多地就诊经历:神经内科、心内科建议停药、检验费用与套餐选择的纠结 20:56 约到三级医院详查(肌电图、核磁等);诊断仍带问号(“周围神经病?”) 25:09 “网上自查 vs 去医院”的经验教训 33:00 高嘉程“骑共享单车十几公里”去烧纸 36:00 阿汤自述若干小问题:牙龈、脂肪瘤、肺结节 40:00 曹富贵半夜叫了120急救车 53:30 与病共处的技巧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1 小時 7 分鐘
  5. 10月14日

    VOL.181脱口秀演员于渤:从ICU醒来我浑身插满管子像是个“充电宝”

    本期邀请脱口秀演员于渤带来了他与糖尿病的“蜜”史——从ICU醒来时的“充电宝”体验,到休克时的“生日酒会”。ICU子涵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解读糖尿病的致命并发症,以及如何科学管理慢性病。糖尿病的“潜规则”是什么?来听脱口秀和Ta的“病友们”讲故事 嘉宾介绍 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 子涵:DrZoe 于渤:别整于渤 (小宇宙播客「穷哥们说」)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1:38 于渤讲述被糖尿病“闪电袭击”,从昏迷到醒来发现自己在ICU。 03:49 镇静的迷糊时医生说他醒来就砸机器,只能再镇静——笑点和惊险并存。 05:01 生日夜“翻车记”,一觉醒来进ICU。 06:23 ICU的“夜生活” 08:46 那不是疯,是大脑在“断片”。 09:51 ICU没有阳光,医生靠灯光“模拟昼夜”。 10:45 为什么一直睡? 11:58 于渤:“ICU挺舒服的,我差点不想出院。” 13:42 不想出ICU的人 15:40 糖尿病为什么能进ICU? 19:13 血糖仪“HI”的误会,以为机器在打招呼 22:36 记忆力问题:糖尿病不是唯一原因,有时只是“用脑太多+睡太少”。 25:00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区别 26:18 并发症警报:肾病、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一个都不能轻视。 29:17 吃糖≠糖尿病,真正问题是生活方式,而不是那一口甜。 31:39 烧烤、面条、夜宵……喜剧演员的“控糖人生”。 33:16 不吃夜宵、规律运动、监测血糖——像盯股市一样。 35:40 “赛博人”养成,“我现在是赛博玩家,随时监控身体数据。” 36:51 慢性病不代表妥协,而是和身体学会共处。 37:38 于渤:“糖尿病只是个标签,不是我的缺点。” 37:53 子涵医生:“坚强和脆弱并不冲突,一边哭一边打针也算勇敢。”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40 分鐘
  6. 10月8日

    VOL.180疗愈?觉醒?潜意识?世界精神卫生日揭示“伪心理风潮”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可现实中,我们却常常被铺天盖地的“心理疗愈课”“潜意识觉醒班”所包围——它们真的是在帮我们,还是在贩卖焦虑?本期,阿汤邀请山西省儿童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崔佳彬,一起聊聊那些看似专业、实则套路满满的“伪心理学”。在追求治愈的时代,守护理性,才是最好的疗愈。 嘉宾介绍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 崔佳彬医生:心理科崔医师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1:45 为什么大家都想被“治愈”?心理焦虑的源头 03:10 医院里的“正念分娩”与网络版“疗愈课”的区别 05:00 “父母皆祸害”“东亚小孩”——语言的暗示力量 07:20 被击中“痛点”后的消费冲动:心理学还是营销学? 09:00 如何判断一个心理课程是否靠谱? 10:30 警惕那些激发“恨”与“仇”的课程 12:20 “速成课”“情商班”为什么听起来都很诱人? 14:00 伪科学的概率游戏与错误归因陷阱 15:40 名人讲师效应:喜欢不等于专业 17:00 为什么有病乱投医?心理“病耻感”让人误入歧途 18:40 什么情绪问题该去医院?医生教你一招辨别 20:00 工作室、驿站、心理馆:这些机构靠谱吗? 22:20 从“培训到当咨询师”的内循环骗局 23:30 二次伤害比没治更可怕:心理咨询的底线是“不伤害” 26:00 为什么我们总爱“速成”?人性背后的心理机制 28:00 速成与心急:为什么换道开车也没用 30:00 网络咨询、电话咨询靠谱吗?哪些场景适合? 32:00 远方专家vs本地医生,该怎么选? 33:40 讨好型咨询师与“情绪价值”陷阱 34:30 真正的科学心理干预:安全、不伤害、专业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35 分鐘
  7. 9月17日

    VOL.179放屁前怎么辨别是屁还是便?憋屁真的会损害身体?

    放屁和排便,看似日常小事,其实背后有复杂的身体机制。本期节目里,阿汤与消化内科蒋宇亮医生深入聊聊:人体是怎么分辨屁还是便的?为什么有时分不清?憋屁真的会伤身吗?屁有味或没味代表什么?大便的形状和颜色又透露着怎样的健康密码?本期带你用轻松视角理解消化系统的奥秘。 嘉宾介绍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蒋宇亮:大胃无天敌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公益活动时间轴 放屁的科学奥秘01:07 屁or便,傻傻分不清 02:34 液体最爱“偷袭” 03:22 拉肚子=抢答模式 04:19 年纪大,感知掉线 06:13 排不出vs控制不住 尴尬瞬间背后真相08:29 “里急后重”到底啥感受 10:00 屁多,真的是肠好? 12:22 憋屁=心脏小炸弹? 15:40 憋太久,便秘找上门 声音与味道的秘密16:15 为什么有屁震耳欲聋 17:20 臭屁背后是豆子还是病 18:00 血腥味→赶紧就医 19:32 长期臭屁,别大意 饮食与习惯指南20:21 一天20个屁,正常吗 21:11 吃什么,屁最汹涌 23:50 想排便?吃点产气菜 25:40 膳食纤维救场 大便的健康暗号26:11 香蕉型才是优秀便 28:17 黑便、血便都危险 31:33 太稀or太硬代表啥 34:50 久坐党最怕的便秘 生活经验36:10 排气顺畅=状态回暖 37:46 吃凉后肚子咕噜咕噜 39:50 益生菌真有用? 43:17 能让屁变化的细菌 44:10 最靠谱的还是饮食 拓展阅读*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45 分鐘
  8. 9月9日

    VOL.178 每天都吃的油其实藏着很多误区!吃多少、怎么选、如何保存?ft.「大食话」

    你每天吃的油,可能正在悄悄影响你的体重、血管和免疫力!橄榄油、花生油、椰子油,到底哪种更健康?亚麻籽油和鱼油,真的是“脑黄金”?家庭常用的大豆油、调和油,又有哪些避坑秘诀?本期邀请播客「大食话」主播月莞柔,带你从“为什么要吃油”到“如何科学选油、控量和储存”,全面拆解食用油的真相。 嘉宾介绍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月莞柔:大食话的月莞柔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一、油的意义:为什么要吃油? 油不仅仅是调味,更是能量和营养来源。 01:08 调味还是营养? 01:59 油是三大营养素 02:42 脂肪的保暖与保护 03:10 吃油要适量 二、油的种类:不同油的区别 植物油、动物油、橄榄油、亚麻籽油……越贵越好吗? 03:42 中西吃油差别 09:08 植物油与动物油 10:05 饱和与不饱和之别 23:51 高端油值得买吗? 29:55 为什么别买土榨油? 31:17 浸出油靠谱吗? 45:04 什么是隐性饥饿? 46:15 好油助维生素吸收 三、油的使用:控量与搭配 吃多少、怎么搭配?不同人群的建议大不相同。 47:15 不同人群吃多少? 47:53 成年人每日推荐量 58:24 富含亚麻酸的油 59:01 鱼油怎么判断新鲜? 四、油的储存与选购:避坑指南 买油、存油都是学问,避开劣质油,让厨房更健康。 01:00:24 家里至少备两种油 01:02:16 看懂配料表和标签 01:03:35 塑料桶还是玻璃瓶? 01:07:31 变色发哈还能用吗? 01:08:27 老油回锅怎么办? 01:08:54 储存油的正确方法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1 小時 10 分鐘

評分與評論

5
(滿分 5 分)
2 則評分

關於

接地气、 生动形象的医疗科普播客,嘉宾都是各个科室的一线临床医生和健康领域一线从业者。通过一个个实例、故事、比喻带你了解不同科室、不同疾病。有趣又实用! 从类似“吃到鱼刺喝醋有没有用”的知识科普,遇到问题应该去什么医院就医,到嘉宾们从医院里看到的人世间生活百态,医院里碰到的非典型案例,和患者打交道的的心理学技巧都有涉及。 凡医师 均在职; 凡身份 均持证; 涉药品 仅成分; 凡推荐 均审核; 涉治疗 不惟一; 中西医 不对立; 凡数据 有来源; 凡术语 有文献。 本节目仅供医学常识科普使用,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说来话长的更多作品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