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集

一言一吾

引 人 文 新 知 / 致 敬 创 造 力

这是一档富有人文价值和美学品味的自述类音频节目。节目旨在“知识浪潮”和“碎片信息”的时代,给受众带来小而美的,具有启迪性的人文新知。

节目邀请当代具有创造力、思想力和启迪力的代表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学贯中西、长于跨界、乐于分享,或旁征博引,或梳理脉络,或回溯自我,呈现自述者的灵感来源和自我塑造中的吉光片羽。以东西见闻、价值表达、叙事描述,提供趣味性&有价值&有启发的新知。

播出时间:周六 中午12:00 (两周更新一次)

嘉宾简介:
张永和:
中国第一位具备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自2011 年起成为建筑界最高奖项、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评委团的首位中国人。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现任【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教授。

王亥:
上世纪八十年代伤痕美术代表人物之一,1987年移居香港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并开始涉足空间设计领域。1998年王亥在香港开设了私房菜馆,被誉为“香港私房菜之父”,随后又成为了《锵锵三人行》的首位嘉宾主持。2012年前后回到成都,开始打造崇德里、轻安、高宅等项目。在他手上,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完美融合,为成都留下了值得寻味的艺术空间。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知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米兰三年展中国建筑师展、哈佛大学中国建筑展、深圳双年展、西岸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釜山建筑文化节等重大展览的策展人。

青山周平:
在中国生活工作十三年的日本建筑师;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因为一档《梦想改造家》电视节目他意外地走红,是80后新生代设计师代表。自2005年至今,他主要关注的不仅是建筑设计,更多的可能是人和自然环境、文化、生活这几个最基本的事情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方面,他更愿意去做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项目。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一言一吾

    • 文藝

一言一吾

引 人 文 新 知 / 致 敬 创 造 力

这是一档富有人文价值和美学品味的自述类音频节目。节目旨在“知识浪潮”和“碎片信息”的时代,给受众带来小而美的,具有启迪性的人文新知。

节目邀请当代具有创造力、思想力和启迪力的代表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学贯中西、长于跨界、乐于分享,或旁征博引,或梳理脉络,或回溯自我,呈现自述者的灵感来源和自我塑造中的吉光片羽。以东西见闻、价值表达、叙事描述,提供趣味性&有价值&有启发的新知。

播出时间:周六 中午12:00 (两周更新一次)

嘉宾简介:
张永和:
中国第一位具备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自2011 年起成为建筑界最高奖项、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评委团的首位中国人。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现任【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教授。

王亥:
上世纪八十年代伤痕美术代表人物之一,1987年移居香港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并开始涉足空间设计领域。1998年王亥在香港开设了私房菜馆,被誉为“香港私房菜之父”,随后又成为了《锵锵三人行》的首位嘉宾主持。2012年前后回到成都,开始打造崇德里、轻安、高宅等项目。在他手上,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完美融合,为成都留下了值得寻味的艺术空间。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知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米兰三年展中国建筑师展、哈佛大学中国建筑展、深圳双年展、西岸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釜山建筑文化节等重大展览的策展人。

青山周平:
在中国生活工作十三年的日本建筑师;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因为一档《梦想改造家》电视节目他意外地走红,是80后新生代设计师代表。自2005年至今,他主要关注的不仅是建筑设计,更多的可能是人和自然环境、文化、生活这几个最基本的事情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方面,他更愿意去做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项目。

    逆向旅行 中日建筑实践的另一种方案

    逆向旅行 中日建筑实践的另一种方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与创意从业者们,倾向于以一种“游牧”的方式,跨文化地进行地域创作实践。在中国和日本,也有这样一批建筑实践者,不断游走在两国的文化与经验之间,做着持续探索。
    去年年末,我们也“游牧”到了日本东京,一筑一事与一言一吾共同发起“中日建筑与文化漫谈”系列对话。第二场对话聚焦于「中日建筑实践的另一种方案」,来自中日的不同代际的建筑实践者,共同开启一场寻找主体、发现世界的思想课题。

    • 46 分鐘
    逆向旅行 中日建筑思想的历史现场

    逆向旅行 中日建筑思想的历史现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逆向旅行”,也衍生出一个饶有趣味的阐述:“只有21世纪才使20世纪的历史真正变得清晰起来,变得可解释,才能回答作为一个‘中日·知识共同体’的问题。”那么,站在21世纪的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营造当代的中日知识共同体?这个世纪的建筑思想又呈现出怎样的“现场”?
    终场分享从思想的角度对话题进行收束,聚焦关于“中日建筑思想的历史现场”,开场前,一筑一事创始人王牧之分享了两个将要讨论的核心话题:一个是建筑思想与现代思想史的关系,第二个是中日·知识共同体的关系。
    王亥是跨界设计者、城乡策划设计主持。作为中国80年代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王亥早年移居香港,跨界于艺术、设计、创意、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而近年来,他开始对中西现代思想史进行系统阅读,经由5年多的时间构建了“三联思想库”的内容。在本场分享中,王亥针对中日·知识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儒学对于东亚思想、文化和观念跟“建筑理论”的相互关系作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位分享嘉宾庄子玉,他是BUZZ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也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建筑师。近年来,庄子玉有大量的建筑设计作品开始面向公众呈现,包括本次活动举办的空间,东京单向街书店。以建筑实践为切入点,他为大家分享了对建筑教育中思想观念之于建筑设计实践影响的思考。
    胡昂是建筑学教授,目前在东京大学任特任教授,从事城市、建筑、聚落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设计实践与文化传播,著有《京都庭园细见》等著作。作为深耕在建筑学领域的学者,胡昂在中国、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地的学习研究历程中,进行过很多跨文化背景的比较。据此他从学者的视角,分享了自己中日所形成的建筑思想与文化的共同体的观察。

    • 57 分鐘
    逆向旅行-中日当代女性的观察视角

    逆向旅行-中日当代女性的观察视角

    东亚地区,有两位学者关于女性主义的发声不容忽视——在中国,来自北京大学的学者戴锦华擅长通过电影史、大众文化、女性文学等视角,探索相关议题;在日本,来自东京大学的上野千鹤子的立场、观点与行动,十分强烈地启发着许多当代的东亚女性。
    如今,“东亚”逐渐从一个地理概念被符号化,转变成为一种形容:“东亚小孩”、“东亚女性”、“东亚家庭”、“东亚式发疯”……在这些语境下,东亚不算一个积极的称谓,指向了生长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人们面对的现实:竞争激烈的社会氛围、压抑的家庭环境,“人”的个性、需求和情感得不到表达等等。
    虽然,这个带着调侃与无奈的词语并非完全准确概括“东亚”的全貌,但不得不承认,对大多数生长在东亚社会,尤其像女性、儿童这样相对边缘的群体来说,还是能够相当程度地共情这些“东亚式”的处境的——
    为何我们时常体会到一种无从言说的“压抑”?
    为什么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作为东亚女儿,为何我和母亲的关系如此纠缠?
    我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
    原生家庭的创伤何“解”?
    ……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以女性主义为代表的思想运动的发展,如今身处东亚的人们正在不断觉察并反思这些境遇。那么,身处不同东亚文化背景的女性,正在面临哪种具体的“东亚处境”?她们如何兼顾职场与生活?来自不同国家的女性创作者们,如何看待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而换一种更为激烈/时髦的说法,我们好奇——身处东亚环境的女性,可以如何“发疯”,又如何“自洽”?
    去年年末,我们走到了日本东京,发起“中日建筑与文化漫谈”系列对话。而首场对话便由女性开启,邀请了四位在跨文化背景下成长与生活的女性,共同开启这场旨在消弭隔阂、聆听彼此的旅程。
    在一筑一事联合一言一吾发起的“逆向旅行:中日建筑与文化漫谈”活动现场,参与分论坛“中日当代女性的观察视角”的嘉宾们,他们是:孙海玉、胡倩、祝羽捷、静电场朔。

    • 52 分鐘
    建筑午餐 Vol.17|跟着作家btr环游《繁花》城市地图

    建筑午餐 Vol.17|跟着作家btr环游《繁花》城市地图

    -本期话题-
    编者按:光影流转,人流聚散,《繁花》上演的这席盛宴在上周落幕。宝总、玲子、汪小姐和李李等人在上海滩上兜兜转转,往来络绎,一边铺就各自事业的道路,一边是斩不断的情义。黄河路的喧嚣,进贤路的烟火,外滩的唐皇,就在他们背后徐徐展开。在这个冬天,《繁花》点燃了上海人的怀旧情绪,也打开了何为上海、谁是上海人的探讨。而答案要从每个人的记忆中去找寻。为此,《建筑午餐》邀请到了作家、艺术家、资深城市游荡者btr带领我们在他脑海中的上海城市地图上city walk,从街道、亭子间、防空洞、公交车聊到鲜肉月饼、椒盐大王蛇,从实体空间遁入虚构空间,他打开我们的感官,扩大地理的空间层次,更新我们对城市的感知。
    本期嘉宾:作家btr

    • 45 分鐘
    捕梦者说Vol.15|用显微镜记录生活的建筑旅者

    捕梦者说Vol.15|用显微镜记录生活的建筑旅者

    三十而立的年纪,洪人杰开始自己创业,开启了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他的作品有数万根铝条腾飞的泰国MoMA现代铝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luminum Thailand),也有纯粹到不小心落入烟火的人间居所森之墅(Forest Villa)。复杂与纯粹的交织最后落点于空间的精神性与体验感,他一直在找寻令人感动的空间,也一直在努力塑造建筑的灵魂,连接人与空间。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人落眼于山巅,而洪人杰只觉得那是所谓“遥远的地方”,目视远方往往会忘了脚下的土地,忘了身边的那些细微之处,寄存着我们温度、记忆的种种,并不逊色于远方。他在冥想中寻我、建筑中诉我、文字中归我,虔诚又难得的“匠气”让我们感动——在纷纷扰扰的车水马龙间,在数以万计穿梭在迷雾中的人群中,仍有这样纯粹地热爱着生活的人走在自己的建筑之路上,用显微镜记录世间美好的一切。

    • 32 分鐘
    建筑午餐 Vol.16|UFO媒体实验室:像素的世界粼粼有声

    建筑午餐 Vol.16|UFO媒体实验室:像素的世界粼粼有声

    -本期话题-
    编者按:我们和屏幕到底是什么关系?2023年11月上海西岸文化艺术季,「UFO媒体实验室」从今年起将在油罐艺术公园1号罐持续展开艺术项目——UFOTerminal,开幕展览「可穿戴界面」中,一场身体与屏幕相互“粘合”的沉浸式演出以排山倒海之势将我们推到信息漩涡的崖口,反思我们被屏幕架空的身体,质问越界我们身体的屏幕。
    当生活的日常抛出一个微妙的弱信号,建筑师接收到了信号给出设计,艺术家则给出了作品——UFO便想象了这样一个“新媒体建筑”,建筑体块层层剥落,露出隐藏在内部的多维空间。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这样的“未来建筑”将像那些深刻影响我们的伟大科幻作品一样走向现实。屏幕不止是表皮,也会成为内核,虚拟的像素击建筑的四壁,回响出粼粼之声。

    • 42 分鐘

關於文藝的熱門 Podcast

Sparksine廣東話讀書會Podcast --With Isaac
Isaac Wong from Sparksine
點點粵:廣東話讀書會
William Kung|點點閱創辦人
下一本讀什麼?
閱讀前哨站 瓦基
香港人的有聲書
香港人的有聲書 製作組
牛哥講經
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
LifeTimer 陪你悦讀 | 時間管理 x 個人成長 x 閱讀分享 with Jasmine
LifeTimer HK - Jasmine

你可能也會喜歡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梁文道·八分
梁文道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一席
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