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

世界很匆忙,我们不慌‪张‬ 05后纪

    • ブック

世界匆忙,我们不慌张

深秋,微凉的空气在南方的上空回荡。

早晨六点,窗外的车鸣、吆喝连同包子铺的蒸气,一同挤进我刚打开的窗子。这个世界很忙,至少从六点就开始了,我的生活也很忙,从醒来就开始了。

茗香里,生活可以慢下来

我喜欢喝茶,因为泡茶是在快餐生活冲击下的净土。

泡茶,你大可以静静地看着水从冰冷走向沸腾,茶香一缕一缕从紫砂壶里溢出来。

身边很多人喜欢冲泡饮品,但我总觉得这些“快餐”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因为自己欣赏从寒到热进骨子里的过程吧。

都市丽人匆匆忙忙地从咖啡店买上一杯咖啡,然后匆匆忙忙的工作。反而是那些慢镜头里的中年人更会享受,他们不是刻意让生活慢下来,而是真的在这样的浸泡下,生活被冲缓了速度。就像急流注入海洋,速度减缓,沉淀下来的三角洲,繁华且令人向往。

林清玄说:“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同一包茶,第一泡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令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林老先生是一个爱茶人,他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欣赏好茶。他逝世后,有人说:“这个世界又少了一个爱茶人。”

茶就是人生,细细慢慢的品,才余味悠长。

品茶,是慢下来的生活,我们拥有大把的时间去仔细端详,打量生活琐碎的一切。

乡村里,生活可以慢下来

乡村破晓是从五点的鸡鸣开始,炊饭,农活。忙完的午后,邻里都坐在某家的门前,聊聊家常,每天都聊,但是一点不腻。有时他们也会有争吵,但不过几句后就一起笑起来。

乡里人较真,但是就像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描述的一样,这更是个人情社会,大家熟悉也重和气。这是一种地缘,土生土长的环境和氛围。

午后闲聊后,大家各自干各自的。到了晚饭后,乡村的路灯少、暗得快,七八点就睡了,掩藏在大山里的几星点的村庄就睡深了。


此时的城市,加班的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打开家门,清洁工在川流不息的大路旁打扫,属于城市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城市,是个灯火通明的不夜城。从晚上七点开始的夜宵铺,凌晨一两点的KTV,到四五点开店的早餐店,二十四小时的便利店,总会有一个地方不打烊。

它就像是不息的心脏,蓬勃地跳动。相反,乡村像是一个会疲惫的人,到了倦怠期它就要安稳的休息。


城市一直很匆忙, 逃离了重金属似的钢铁森林去到乡村,享受慢下来的生活。

旅途中,生活可以慢下来
   
踏上旅程,是最快逃离现在生活状态的方式。

旅游从来不是大踏步的打卡,而是去感受。报团旅游无疑不是最佳选择,走马观花似的打卡就像拖着枷锁奔跑,不仅没有逃离的轻松感,反倒更加沉重和疲惫。

如果喜欢一个地方,不用去看每一个景点,挑一两个地方。静下心,大可以在那里呆久一点,这种短暂逃离生活的感觉很好。

某个暑假,我在一个云南洱海边的民宿住了三天。站在阳台上吹吹风,海风从那头吹向这头,亲吻着海面,一层层推开,连带着拥抱岸边的植物,一切都缓慢柔软了下来。

有人说:“一个人旅行,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放下负担,一身轻了,我们好似返璞归真,任思绪在天地间自由。

回想起我们生活的城市,急进的洪流向前翻涌。 它将一部分人往前推,也将一部分人拍打在岸边

世界匆忙,我们不慌张

深秋,微凉的空气在南方的上空回荡。

早晨六点,窗外的车鸣、吆喝连同包子铺的蒸气,一同挤进我刚打开的窗子。这个世界很忙,至少从六点就开始了,我的生活也很忙,从醒来就开始了。

茗香里,生活可以慢下来

我喜欢喝茶,因为泡茶是在快餐生活冲击下的净土。

泡茶,你大可以静静地看着水从冰冷走向沸腾,茶香一缕一缕从紫砂壶里溢出来。

身边很多人喜欢冲泡饮品,但我总觉得这些“快餐”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因为自己欣赏从寒到热进骨子里的过程吧。

都市丽人匆匆忙忙地从咖啡店买上一杯咖啡,然后匆匆忙忙的工作。反而是那些慢镜头里的中年人更会享受,他们不是刻意让生活慢下来,而是真的在这样的浸泡下,生活被冲缓了速度。就像急流注入海洋,速度减缓,沉淀下来的三角洲,繁华且令人向往。

林清玄说:“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同一包茶,第一泡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令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林老先生是一个爱茶人,他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欣赏好茶。他逝世后,有人说:“这个世界又少了一个爱茶人。”

茶就是人生,细细慢慢的品,才余味悠长。

品茶,是慢下来的生活,我们拥有大把的时间去仔细端详,打量生活琐碎的一切。

乡村里,生活可以慢下来

乡村破晓是从五点的鸡鸣开始,炊饭,农活。忙完的午后,邻里都坐在某家的门前,聊聊家常,每天都聊,但是一点不腻。有时他们也会有争吵,但不过几句后就一起笑起来。

乡里人较真,但是就像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描述的一样,这更是个人情社会,大家熟悉也重和气。这是一种地缘,土生土长的环境和氛围。

午后闲聊后,大家各自干各自的。到了晚饭后,乡村的路灯少、暗得快,七八点就睡了,掩藏在大山里的几星点的村庄就睡深了。


此时的城市,加班的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打开家门,清洁工在川流不息的大路旁打扫,属于城市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城市,是个灯火通明的不夜城。从晚上七点开始的夜宵铺,凌晨一两点的KTV,到四五点开店的早餐店,二十四小时的便利店,总会有一个地方不打烊。

它就像是不息的心脏,蓬勃地跳动。相反,乡村像是一个会疲惫的人,到了倦怠期它就要安稳的休息。


城市一直很匆忙, 逃离了重金属似的钢铁森林去到乡村,享受慢下来的生活。

旅途中,生活可以慢下来
   
踏上旅程,是最快逃离现在生活状态的方式。

旅游从来不是大踏步的打卡,而是去感受。报团旅游无疑不是最佳选择,走马观花似的打卡就像拖着枷锁奔跑,不仅没有逃离的轻松感,反倒更加沉重和疲惫。

如果喜欢一个地方,不用去看每一个景点,挑一两个地方。静下心,大可以在那里呆久一点,这种短暂逃离生活的感觉很好。

某个暑假,我在一个云南洱海边的民宿住了三天。站在阳台上吹吹风,海风从那头吹向这头,亲吻着海面,一层层推开,连带着拥抱岸边的植物,一切都缓慢柔软了下来。

有人说:“一个人旅行,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放下负担,一身轻了,我们好似返璞归真,任思绪在天地间自由。

回想起我们生活的城市,急进的洪流向前翻涌。 它将一部分人往前推,也将一部分人拍打在岸边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