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

第1天-奇特M型社會來‪臨‬ 改變帶來醫治2020

    • キリスト教

(每集底部有視頻鏈接)

說到M型,大家想到的都是經濟,但其實更多奇特的M型正在成形!

所謂M型就是看法或趨勢往二端擠壓。

例如,最近台大學生自殺的遺憾新聞五天就有三起,教育部長也表示今年已經有76名學生自殺。與此同時,流浪博士的新聞也引起注意。

學歷的M型意味著,愈來愈多人追求高學歷,因為大學畢業實在沒有行情,但與此同時,許多高學歷的壓力也逐漸浮現在人們眼前,民間甚至有「讀台大,進台大(醫院)」的感慨,眼看拼了老命讀完博士卻發生找不到工作的窘狀,於是,另一種「文憑無用」的鐘擺效應就往M型另一端擠壓。

這些現象都是過去不會看到的,高學歷不等於高能力,但是低學歷同樣令人不安,中庸之道好像不見了。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網路時代,教育的未來一直都是最具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只有更高的學歷才能真正脫穎而出,教育制度就是一個殘酷的過濾系統,所以依然有數不清的父母瘋狂地把孩子送進教育系統廝殺。

但也有看破紅塵的人認為這年頭根本不用再追求學歷,好好弄個一技之長比較實在。

不論那一個論點,其實都逃不過「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個古老命題。

傳統社會就是利用學歷與收入提升社會地位以此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不同的看法認為那套根本行不通,應該自己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不管大家支持哪一個論點,我們都面對一樣的根本問題:「如何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個問題即便是一個基督徒都未必能夠回答,這就是「改變帶來醫治」的作者試圖提出的論述。

這是一本非常老的書,但其實到了5G的時代還是非常實用,因為他談的是人的價值。

作者是一個基督徒臨床輔導專家,他執業多年赫然發現,學歷和高成就甚至虔誠的基督信仰似乎都未能提供一個有效的方案來幫助一個人活得快樂。

向他求助的都不是為了經濟困難或是職場困擾,相反地,許多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空虛和沮喪。

「快樂」變得遙不可及。

「說不出來的壓力」「長期擔心失敗」「容易緊張焦慮」「永遠三心二意」讓許多優秀而且充滿天賦的人活得垂頭喪氣。

「感受不到愛」「完全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是許多人未曾出口的真實感受。

可怕的是,我們依然得強顏歡笑活下去,因為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

一大堆的M型現象把人往二邊拉扯,然後不管在哪一邊好像都不會快樂。

從基督信仰來說,M型趨勢也很明顯。

一方面科技的進步不斷顯出上帝給人的智慧與聰明多麼令人驚訝,最新的網路遊戲科技已經突破了傳統光線的限制,讓人上線遊玩的時候更趨近於真實人眼看見的角度與光影,而不是傳統事先錄好的死板影像,虛擬不斷向真實靠近,機器人也更像真人,這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但另一方面,人性的空虛與黑暗也不斷向下沉淪,這是科技完全無法觸及的層面,當人們將最基本的性別與家庭結構拋棄視為進步,把性氾濫的界線視為解放,最後不婚不生的結果,就是用毒品與酒精還有各種聲光刺激娛樂來麻痺心靈莫名的空虛。

因為視覺與聽覺的疲勞,讓人對愈來愈精緻的電視節目以及演唱會或是大型活動冷感,年輕人在家裡就可以成為各種球類比賽的高手,卻無法承受出門流一滴汗和曬半小時太陽的辛苦。

人人都是鍵盤俠,在網路世界暢所欲言,但是心裡還是充滿道不盡的悲哀。

所以,我們不妨試試看「改變帶來醫治」這本書提出的見解,重新透視自己的心靈,並且試著向外界開放自己,幸福也

(每集底部有視頻鏈接)

說到M型,大家想到的都是經濟,但其實更多奇特的M型正在成形!

所謂M型就是看法或趨勢往二端擠壓。

例如,最近台大學生自殺的遺憾新聞五天就有三起,教育部長也表示今年已經有76名學生自殺。與此同時,流浪博士的新聞也引起注意。

學歷的M型意味著,愈來愈多人追求高學歷,因為大學畢業實在沒有行情,但與此同時,許多高學歷的壓力也逐漸浮現在人們眼前,民間甚至有「讀台大,進台大(醫院)」的感慨,眼看拼了老命讀完博士卻發生找不到工作的窘狀,於是,另一種「文憑無用」的鐘擺效應就往M型另一端擠壓。

這些現象都是過去不會看到的,高學歷不等於高能力,但是低學歷同樣令人不安,中庸之道好像不見了。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網路時代,教育的未來一直都是最具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只有更高的學歷才能真正脫穎而出,教育制度就是一個殘酷的過濾系統,所以依然有數不清的父母瘋狂地把孩子送進教育系統廝殺。

但也有看破紅塵的人認為這年頭根本不用再追求學歷,好好弄個一技之長比較實在。

不論那一個論點,其實都逃不過「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個古老命題。

傳統社會就是利用學歷與收入提升社會地位以此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不同的看法認為那套根本行不通,應該自己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不管大家支持哪一個論點,我們都面對一樣的根本問題:「如何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個問題即便是一個基督徒都未必能夠回答,這就是「改變帶來醫治」的作者試圖提出的論述。

這是一本非常老的書,但其實到了5G的時代還是非常實用,因為他談的是人的價值。

作者是一個基督徒臨床輔導專家,他執業多年赫然發現,學歷和高成就甚至虔誠的基督信仰似乎都未能提供一個有效的方案來幫助一個人活得快樂。

向他求助的都不是為了經濟困難或是職場困擾,相反地,許多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空虛和沮喪。

「快樂」變得遙不可及。

「說不出來的壓力」「長期擔心失敗」「容易緊張焦慮」「永遠三心二意」讓許多優秀而且充滿天賦的人活得垂頭喪氣。

「感受不到愛」「完全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是許多人未曾出口的真實感受。

可怕的是,我們依然得強顏歡笑活下去,因為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

一大堆的M型現象把人往二邊拉扯,然後不管在哪一邊好像都不會快樂。

從基督信仰來說,M型趨勢也很明顯。

一方面科技的進步不斷顯出上帝給人的智慧與聰明多麼令人驚訝,最新的網路遊戲科技已經突破了傳統光線的限制,讓人上線遊玩的時候更趨近於真實人眼看見的角度與光影,而不是傳統事先錄好的死板影像,虛擬不斷向真實靠近,機器人也更像真人,這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但另一方面,人性的空虛與黑暗也不斷向下沉淪,這是科技完全無法觸及的層面,當人們將最基本的性別與家庭結構拋棄視為進步,把性氾濫的界線視為解放,最後不婚不生的結果,就是用毒品與酒精還有各種聲光刺激娛樂來麻痺心靈莫名的空虛。

因為視覺與聽覺的疲勞,讓人對愈來愈精緻的電視節目以及演唱會或是大型活動冷感,年輕人在家裡就可以成為各種球類比賽的高手,卻無法承受出門流一滴汗和曬半小時太陽的辛苦。

人人都是鍵盤俠,在網路世界暢所欲言,但是心裡還是充滿道不盡的悲哀。

所以,我們不妨試試看「改變帶來醫治」這本書提出的見解,重新透視自己的心靈,並且試著向外界開放自己,幸福也

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