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本のエピソード

菩提道次第學習

Atisha WAI LING GLADYS CHENG

    • 宗教/スピリチュアル

菩提道次第學習

    掌中解脫論🌹#135 第二十四天 發心儀軌 (正行) 結束詞 pg.927-935

    掌中解脫論🌹#135 第二十四天 發心儀軌 (正行) 結束詞 pg.927-935

    結束詞

  您12以慈慧之劍毀滅三有,
  在如來教中昂然現為執金剛之主。

  無邊大慧宣說諸佛妙業,
  將眾生從昏睡的床上喚起。

  您那空悲妙印的明月,
  使究竟樂遊戲海水高漲,綠意盎然!

  我的心蓮由此盛開,
  再次將您——百部之主,奉為我的頂上莊嚴!

  怙主的口授如千萬種財寶,
  能滿足有寂的一切所需。

  把這個可見可觸的寶盒裝滿,
  它將成為有緣之士的心寶13! 

  您將聖教眾多次第彙集一處,
  這是一切智破除相違之舞。

  您以無比吉祥偉大的教證,
  依據根器將有情置於大乘14。 

  釋迦佛無量殊勝的言教是眾生之寶,
  理解它們是最上教授,
  由此一切萬物現為最上,
  能享用這樣的景觀是諸佛歡喜之道!15 

  戰勝四魔的勝利鼓音,
  將牟尼甚深密意的無誤言詮傳播,
  以此順易賜給二利的信息,
  能使眾多學人受行此難得之道!16 

  不染過失遍行大海中,
  成熟道要的自證界,為眾開示 
  沒有生、滅、我的緣起義,
  還有何道比此更為殊妙?17 

  一切如意寶難以比擬的難得身,
  不應用於享受現世的盛事,
  今日為自己的、不久安樂考慮,
  這樣的人除了修此妙道,還有何求? 

  因此,想求解脫的人們,
  不要將相似道自誇為妙,
  當服用凝聚全圓教授的精華,
  這樣才會使你們的願望滿足。 

  勤編本書的善資糧如恆河長流,
  這一美麗如月的水晶瓔珞,
  莊嚴各方連綿亙長,
  以此緣起幻化的無量神奇,
  願人天眾生頂戴的摩尼寶,
  無垢佛教的清涼月,
  令有緣睡蓮開敷呈祥,
  將三界熱惱永遠地消除! 

  從此寶藏發出無盡講修的陣陣波浪,
  湧到虛空的盡頭,
  願金蓮花盛開的大海,
  甘丹格魯妙規永久往世!

  用諸佛智、悲、力的寶粉,
  堆砌起來的須彌山高達有寂之頂,
  願丹增嘉措住世百劫不動搖!18 
  願他的事業耳飾像日月般明亮!

  快樂三時城的吉祥,19 
  降落此地如同圓滿時夏日的雲彩,
  願此懸掛在福德空中的華蓋,
  降下利樂的甘霖!

  願我們能如理依止具恩上師,
  願他住在頂上無價明點中永不分離,
  也願我們鵬程萬里,
  迅速地修完大乘之道!

  總之願我圓滿六度萬行,
  以利益量等虛空一切眾生,
  願我很快地成為吉祥菩提金剛,
  坐菩提樹下擁有十力的妙德!

  我們的根本上師——遍主金剛持帕繃喀巴,名諱至尊降巴丹增成烈嘉措貝桑波,合集三世諸佛菩薩智、悲、力、事業為一體,由悲心所發動,以不可思議的善巧方便,使我與同倫的愚癡之輩成為大乘的有緣人,恩德無與倫比。上師應拉魯噶采瓦家夫人、信誓無比的女施主拉江20‧央宗彩玲(聚音長壽)之請,為二位已故公爵季美南傑(無畏勝)與彭措饒傑(圓滿盛)薦福而傳授此一教授。時間為第十五勝生周鐵雞年(1921),地點在曲桑茅蓬的辯經院。

  大師將《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導速道》、中傳派與南傳派《文殊口授》三種教授合併起來,再加上修心法中的《修心七義》,逐一詳細地恩賜經驗引導,以成熟我們的相續。像我這般的愚鈍之人,也有幸能受用大師甚深、廣大的語教甘露。

  當時,惹堆札雅

    • 12分
    掌中解脫論#134 第二十四天 發心儀軌(正行) pg.917-926

    掌中解脫論#134 第二十四天 發心儀軌(正行) pg.917-926

    掌中解脫
    第二十四天 發心儀軌(正行)

  (第一次集會時,我們一齊唸誦經典,也修了施放朵瑪等法。第二次集會時,迎請大寶上師入座,並修「加行法」,供養蔓等均為長頌。隨後奉獻請求授予發心律儀的曼荼羅。當時每人手裡都捧著發心供養,獻穹曼荼羅之後,大家將供品獻到上師跟前、累積成堆。

  帕繃喀大師先引述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的話,「大乘道命為發心」1等,如前介紹了發心的種種功德。接著說:)

  從「暇滿」、「難得」開始,大家要依次修心,使心地調柔。在觀修所緣的時候,應設想一切有情圍繞在自己身邊,六道眾生全都現為人相,觀一切男性有情為父、一切女性有情為母,分坐於右、左兩側。

  次觀上師為釋迦佛,周圍有賢劫千佛等圍繞。在迎請來的上師、佛、菩薩面前,右膝下跪。

  (隨後,大寶上師解釋了儀軌中的各頌文意,並由上師領誦,弟子跟隨。上師先念了「皈依發心偈」2三遍、「為救眾生遠離有寂畏」等3頌文三遍,這是「皈依」與「立誓受持發心」。其次為正行,願心與行心同時並受,誦「諸位上師佛菩薩」等以請求許可為先的受戒文 4三遍。「如今此生有果利」等 5頌文一遍,這是有關生歡喜心與受持學處的內容。大師接著說:)

  今天就在我們發菩提心時,十方無量世界中的諸佛剎土及寶座大為震動,眾眷屬詢問是何因緣,諸佛回答說:「在雪域藏地名為曲桑茅篷的地方,弟子『某某』與『某某』在其師降巴丹增成烈嘉措座前發大菩提心,因此力量而震動」。他們都發願:希望各位不退初心且功行圓滿。

  (隨後,大師盡力捧起一堆發心供養,剩餘的由侍從捧著,大師說:)

  「因為參加這次《菩提道次第》法會、發菩提心,我們積聚了無量善根,以此善根為代表,為了保證三世善資糧不致浪費,我們現在作如是回向:我們將這些善根託付給至尊彌勒怙主,憑藉這些善根的力量,將來有一天,當彌勒怙主在這個世界上示現殊勝化身時,願我們成為勝者彌勒怙主的最初弟子,受用語教甘露,獲得成就無上菩提的授記!」

  唸完三遍之後,我會把供養拋向空中,大家應當設想自己的善根變成八吉祥、七政寶等供品,落到兜率天至尊彌勒的四周,彌勒怙主也將接受這些供養並為你們發願。

  (大師親自領誦「何時金剛座山頂」、「彼時彌勒佛喜悅」等頌文6,三遍之後,將供品拋向空中。)

  庚二、已得守護不退之理

  這段分兩部分:(一)願心學處;(二)行心學處。

  (一)願心學處

  願心學處包括兩方面:⑴ 學習此生中發心不退之因;⑵ 學習餘生中不離發心之因。

  ⑴ 學習此生中發心不退之因共有四種:① 憶念發心功德;② 晝三次夜三次受持發心、令發心增長不退;③ 阻止於害我者不由心饒益的惡心生起;④ 積集資糧使發心增長。

  ⑵ 學習餘生中不離發心之因分兩組四種,前四種為斷除四黑法:① 說妄語欺騙上師、親教師、軌範師等;② 令他人對行善生起悔意;③ 以瞋恚心對菩薩惡語相向;④ 心不正直欺誑他人。

  後四種為依止四白法:① 斷除故意妄語;② 具正直心、不欺誑有情;③ 對菩薩起人師佛陀想並如實讚歎;④ 令自己所成熟的有情受取正等覺。

  (二)行心學處

  (帕繃喀大師詳細講述應該如何如法奉持菩薩戒,不為十八根本墮、四十六惡作所染污之法7。又說:)

  

    • 16分
    掌中解脫論#133 第二十三天 金剛乘,四攝與發心儀軌(預備)pg.910-916

    掌中解脫論#133 第二十三天 金剛乘,四攝與發心儀軌(預備)pg.910-916

    01-5-22 22:38  

    上一篇 下一篇

    掌中解脫


        第二十三天   金剛乘、四攝與發心儀軌(預備)

      (嘉傑‧帕繃喀仁波切先引用法王宗喀巴大師的言教,「如是三主道諸要」等 1,簡述糾正動機之法。在回顧了已講的各科之後,大師接著說:)

      庚三、學不共金剛乘之理

      如前所述,我們首先應當依靠下士道、中士道,生起出離心的體驗;然後依靠上士道發起菩提心的體驗;再對空性見獲得定解,此後方進入密宗。

      如果不作這些準備直接進入密宗,我們的努力就無法成為解脫與無上菩提的方便。就像小孩騎野馬,不僅無益,反而有極大的危險。生起「三主要道」體驗之後再進入密宗道,密宗的迅捷特色將因此而決定得到體現。

      據說密宗教法比佛還要稀有,如果依靠無上瑜伽之道,我們在濁世短暫的一生中即可獲得無學雙運位,因此一定要學習密宗道。只是為了掃除現前的違緣,去求一些諸如「馬頭」、「金剛手」等隨許 2是不夠的。我們應當依止合格的金剛阿闍黎,在「集密」、「勝樂」、「怖畏」任何一位本尊的曼荼羅中,妥善地獲得決定培植四身種子的清淨四灌頂,如護眼珠般愛護灌頂時所接受的三昧耶與律儀,在這基礎上聽聞二次第甚深引導並作實修。如此便完成了對整個教法的修持,這是極大的成就!

      若能妥善地學習這些修道之法,對於從依止善知識開始,至無學雙運之間的顯密妙道,便能獲得徹底的瞭解。

      (帕繃喀大師說,按照軌矩,在有很多弟子未得無上部灌頂的情況下,「學者金剛乘之理」這一節只提一百科判,而不細講。)

      己二、成熟他相續學四攝之理

      《經莊嚴論》中說:

      「施同示勸學,自亦隨順轉,
      是為愛樂語,利行及同事。」

      如此頌所言,菩薩必須努力饒益其他有情,並以「四攝」的方式來成熟有情的相續。

      「四攝」之中第一為「佈施」,由於凡夫容易受財物的誘惑,所以先佈施財物讓他們歡喜,攝受為眷屬,再逐漸引入正道。

      第二為「愛語」,和他們談談與世間道理相符合的話,此外,更主要的是根據他們的根機與喜好,為之說法。

      第三為「利行」,要設法使他們一步步去學習為他們所開示的、符合其根機的正法之道。

      第四為「同事」,自己也要照著為他人開示的內容身體力行。必須以此「四攝」來利益有情。

      上述為正行的內容。

      己二、以儀軌受持發心

      前面我曾提到,「以儀軌受持發心」一科留待後面再講,現在補講這部分內容。

      此科分兩大段:(庚一)未得律儀令得之理;(庚二)已得守護不退之理。

      庚一、未得律儀令得之理

      所謂「以儀軌受持發心」,是指先要對菩提心有所體驗,再去受戒,律儀才會生起;沒有任何體驗,只是跟著句子唸誦,是沒有益處的。但是縱然沒有體驗,受戒還是能培植習氣的。所以,大家對此要鄭重其事,這很重要。已經生起體驗的諸位,明日受戒時要認真地觀修所緣,憑藉殊勝境而獲菩薩律儀,發心也將增長並堅固。

      發心儀軌有三種形式:無預備法的為略軌;預備、正行在同日完成的為中軌;一天為預備、一天為正行的為廣軌,這次按廣軌來傳。

      如果在灌頂、引導很傳經等之後傳發心儀軌,由於這些法不同於「菩提道次第引導」,所以軌矩上在前行階段,需要詳細講解全部共同道次第。這次因為與「菩提道次第引導」一起傳授,前行內容已在前面詳細地介紹過了,所以

    • 14分
    掌中解脫論#132 第二十二天毗缽舍那 抉擇法無我 pg.901-908

    掌中解脫論#132 第二十二天毗缽舍那 抉擇法無我 pg.901-908

    壬二、抉擇法無我

      這部分分兩小節:(癸一)抉擇有為法無自性;(癸二)抉擇無為法無自性。

      癸一、抉擇有為法無自性

      這小節又分三方面來講:(子一)抉擇色無自性;(子二)抉擇心無自性;(子三)抉擇不相應行無自性。

      上述對補特伽羅無自性義獲得定解的方法,也可以用到其它法上。經35中說:

      「如汝知我想,如是觀諸法。」

      《四百論》中也說:

      「說見一法者,即見一切者,
      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子一、抉擇色無自性

      凡夫的心識為無明所染,當色等顯現時,除自相有顯現理之外,別無其它顯現的方式,這種顯現就是所破顯現理,必須破除如其顯現而有。

      雖然一切都是以各自安立所依他法支分為基礎、而在安立所依之上唯名言安立的緣起,但在未得正見的凡夫心中,此處以瓶子為例,瓶子並不顯現為只是在自己安立所依上所安立的安立法,而是顯現為在安立所依與安立法渾然一體之上,有個鮮明生動的瓶子,此即所破的顯現理。

      雖然如此顯現,但因為安立所依與安立法相異的關係,瓶與瓶的安立所依像俱生實執執著的那樣為實有一體是不成立的。而且,在瓶的安立所依之外,也沒有其它瓶的顯現理。因此,瓶只是依靠腹、口、足等聚集體的合格安立所依而對名言量的顯現。由於瓶子只是世俗有,所以,瓶與瓶的安立所依為實有異體也不成立。

      總的來說,一個法的存在,必然是以一或異的形式出現。如果此法系實有,它就一定是實有一體或異體。當這兩種可能性都不存在時,它就不是實有,瓶等非實有就是通過這個方法成立的。

      簡言之,以瓶子為代表的色等一切法,都必須依靠安立所依、無法自存自立,所以不是實有。《四百論》中說:

      「一切非自主,是故我非有。」

      此外,從總體上說,瓶子為單一體,但必須依靠眾多支分而有,所以它雖然單一體,但不是自性有。再者,雖然瓶與柱兩者立為相異,但這只不過是相對於對方來講的,瓶、柱兩者就其自身而言並非異體;否則瓶、柱本身也將成為異體,而無法成為單一體了。因此,瓶柱雖異,但瓶子本身是單一體。而瓶子之上的一、異兩者也只是分別安立而非自體有,如《根本慧論》中所言:

      「異因他而異,無他則無異。」

      以及:

      「若異非他異,無他亦成異。」

      子二、抉擇心無自性

      心為與境交涉的明、知之體。心有很多種類,例如心王、心所等,是根據領受境的主體或特點來分。在這些支分之上,以及在前後剎那眾多支分合集安立所依之上,非唯分別安立而由自體成就的心是絲毫不存在的。然而,心卻不是這樣對我們顯現,它似乎不觀待於任何東西而能自主地領受外境,這種自存自立或在境上可找到它的顯現,即所破顯現理。

      如果這種顯現是如實而有,那麼,以今日之心為例,它就必須與其前後剎那眾支分自體為一或自體為異。

      假如是異體,在排除了上午與下午兩種心識後,應仍可找到「今日之心」。因為分不出來,所以今日之心與上、下午心不能成立為實有異體。假如今日之心與上、下午兩種心是實有一體,因為這兩種心為多,所以今日之心也將為多。或者因為說今日之心在上午就有了,所以下午之心應該在上午就出現了。又因為上午沒有下午之心,所以上午應該沒有今日之心。因此,今日之心與自己支分為實有一體也不成立。必須如此來獲得心識無實的定解。

      再者

    • 15分
    分別世間品第三 (九十九頌)

    分別世間品第三 (九十九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世界品第三(九十九頌)
     地獄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獄洲異 
     此上十七處  名色界於中 
     三靜慮各三  第四靜慮八 
     無色界無處  由生有四種 
     依同分及命  令心等相續 
     於中地獄等  自名說五趣 
     唯無覆無記  有情非中有 
     身異及想異  身異同一想 
     翻此身想一  并無色下三 
     故識住有七  餘非有損壞 
     應知兼有頂  及無想有情 
     是九有情居  餘非不樂住 
     四識住當知  四蘊唯自地 
     說獨識非住  有漏四句攝 
     於中有四生  有情謂卵等 
     人傍生具四  地獄及諸天 
     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 
     死生二有中  五蘊名中有 
     未至應至處  故中有非生 
     如穀等相續  處無間續生 
     像實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 
     一處無二並  非相續二生 
     說有健達縛  及五七經故 
     此一業引故  如當本有形
    本有謂死前  居生剎那後 
     同淨天眼見  業通疾具根 
     無對不可轉  食香非久住 
     倒心趣欲境  濕化染香處 
     天首上三橫  地獄頭歸下 
     一於入正知  二三兼住出 
     四於一切位  及卵恒無知 
     前三種入胎  謂輪王二佛 
     業智俱勝故  如次四餘生 
     無我唯諸蘊  煩惱業所為 
     由中有相續  入胎如燈焰 
     如引次第增  相續由惑業 
     更趣於餘世  故有輪無初 
     如是諸緣起  十二支三際 
     前後際各二  中八據圓滿 
     宿惑位無明  宿諸業名行 
     識正結生蘊  六處前名色 
     從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處 
     於三受因異  未了知名觸 
     在婬愛前受  貪資具婬愛 
     為得諸境界  遍馳求名取 
     有謂正能造  牽當有果業 
     結當有名生  至當受老死 
     傳許約位說  從勝立支名 
     於前後中際  為遣他愚惑 
     三煩惱二業  七事亦名果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 
     從惑生惑業  從業生於事 
     從事事惑生  有支理唯此 
     此中意正說  因起果已生 
     明所治無明  如非親實等 
     說為結等故  非惡慧見故 
     與見相應故  說能染慧故 
     名無色四蘊  觸六三和生 
     五相應有對  第六俱增語
     明無明非二  無漏染污餘 
     愛恚二相應  樂等順三受 
     從此生六受  五屬身餘心 
     此復成十八  由意近行異 
     欲緣欲十八  色十二上三 
     二緣欲十二  八自二無色 
     後二緣欲六  四自一上緣 
     初無色近分  緣色四自一 
     四本及三邊  唯一緣自境 
     十八唯有漏  餘已說當說 
     此中說煩惱  如種復如龍 
     如草根樹莖  及如糠裹米 
     業如有糠米  如草藥如花 
     諸異熟果事  如成熟飲食 
     於四種有中  生有唯染污 
     由自地煩惱  餘三無色三 
     有情由食住  段欲體唯三 
     非色不能益  自根解脫故 
     觸思識三食  有漏通三界 
     意成及求生  食香中有起 
     前二益此世  所依及能依 
     後二於當有  引及起如次 
     斷善根與續  離染退死生 
     許唯意識中  死生唯捨受 
     非定無心二  二無記涅槃 
     漸死足齊心  最後意識滅 
     下人天不生  斷末摩水等 
     止邪不定聚  聖造無間餘 
     安立器世間  風輪最居下 
     其量廣無數  厚十六洛叉 
     次

    • 18分
    掌中解脫論#131 第二十二天毗缽舍那 離諦實異決定扼要pg.895-901

    掌中解脫論#131 第二十二天毗缽舍那 離諦實異決定扼要pg.895-901

      子四、離諦實異品扼要


      如前決定了離諦實一之後,我們應接著思考:「現在只剩下我與蘊兩者為自性異的可能性了。」

      如果是自性異,情況又該如何呢?如《根本慧論》中所說:

      「若離取有我,是事則不然,
      離取應可見,而實無可見。」

      如果山羊、綿羊、牛三頭牲畜同時存在,那麼除了山羊與綿羊之外,還剩下牛可以示人。同樣的,如果我與五蘊自性為異,除了色、受、想、行、識五蘊之外,還應該有個與蘊無關的「我」可以指認出來,然而這是辦不到的。

      《根本慧論》又說:

      「若我異五蘊,應無五蘊相。」

      我應該不具足五蘊所表有為法的生、滅等相。雖然五蘊有生、老、病、死,但我卻沒有。對五蘊的饒益或傷害對我沒有影響,這些都是與世間名言相違背的。

      主張我與蘊自性為異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過失,例如,在無蘊的基礎上也將產生「我」想,以及「已造業失壞」、「值遇未造業」等,如前已述。

      因為有這麼多不合理的地方,由此可得出結論:我與蘊自性為異也根本不能成立,此即「離諦實異扼要」。

      現在總結上述四種扼要如下:

      首先,將「所破決定」的顯現理牢記在心,不要讓它跑掉。然後,用「一異」正理來作觀察。當肯定這兩種可能性都不成立時,又將如何?譬如,有一頭牛走失了,它只有兩條山溝可走,別人對你說牛找不到了,但你不相信,從兩條山溝的溝頭至溝尾尋找卻遍尋不獲,這時你會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心裡想找的這頭牛已經不在了。同樣的,作為俱生我執所著境的這個「我」本來也是十分鮮明的,好像可以用眼睛看到、用手捉到,但在用正理觀察之後,它便完全地消失了、沒有了,當我們清楚地生起這一定解時,即獲中觀正見。

      在那一時刻,利根習氣強的人有如獲至寶的感覺,鈍根的人則會感到驚恐,像突然失去某件重寶,這是正常的。以前宗喀巴大師在色拉卻頂傳正見引導時,傑‧喜饒僧格(慧獅子)因通達正見而發生恐懼,伸手抓自己的衣領。宗喀巴大師見狀十分高興,說:「那塘巴正在抓世俗的衣服。」歐曲瓦傳正見引導時,他的一些弟子也出現恐懼的情況。

      當所破徹底消失時,心裡可能會有「這是空性!我證到了!」之類的念頭,因為這些是非遮或能立之相,所以不要跟著它走。在確定所破「我」沒有時,這一決定智應具有兩個特點:決定相──確定無自性的決定智十分堅固;顯現相──唯破所破實有而產生一種空朗朗的感覺。應以正念保住這一決定智、不要忘失。

      當行相力開始減弱、變得不明顯時,如果此時尚不需出定,則應如前作四扼要觀察,當重獲定解時,即應生起有力的決定智,在持續有力的定解中一心入定。

      在定中唯破所破實有產生出空朗朗如虛空的感覺,此即定中如虛空的修法。此時因遮破所破「我」的力量,會導致名言我相的喪失,找不到名言我相,但可不必因擔心墮入斷見而試圖去找回名言我。

      在出定後的後得位中,應觀察何為破除所破之後的遺留物,將會發現只有我的名字留了下來,引發這樣的堅固定解:這個唯名言我就像幻化物一般,它能造善不善業、也能領受黑白異熟果。

      譬如,對魔術師來講,幻化的象、馬雖然顯現,但在意識中,他知道象、馬是不存在的,於是確定這些是虛妄相。與此同時,他還是能直接地、無可否認地看見象、馬來來去去。同樣的,我們應該懂得,這個我是無自性的唯名言

    • 16分

宗教/スピリチュアルのトップPodcast

Dr.Recella presents 江原啓之 おと語り
TOKYO FM
Temple Morning Radio
松本紹圭
道端ドコカの迷い道 from 5点ラジオ
Michibata Dokoka
What The Pastors!! -WTP-
PBA
オカルト捜査官のFOIラジオ
FOIオカルト捜査官
引き寄せの法則&量子力学 ~お金・理想のパートナー・仕事・健康・願望実現・時間、場
ナオ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