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本のエピソード

從佛法獲得快樂

pabongka 定覺法師

    • 宗教/スピリチュアル

從佛法獲得快樂

    《水論》 010

    《水論》 010

    《水論》 010


    第十頌:

    「精進無間斷,漸成事皆辦,大河悠緩流,繞行地廣寬。」

    如果要達成遠大的目標,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內心應該生起:「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就算遇到何種困難,我會要克服它。」

    當我們的內心生起「我一定能達成的堅強勇氣,不管遇到怎樣的辛苦困難,都不能把我擊敗。因此,不論遇到多麼困難的事,我一定努力克服。」

    經常有這種想法,並使這想法形成習慣後,不論什麼事,都能達成。

    當然,除了勇氣之外,當然也要有大精進去克服這事情。 假使做事情的態度是「兩天捕魚三天曬網」,便不會有什麼成效。

    第十頌是持續的精進。精進本身要不斷地持續,精進必定是長久性的,具備精進心,任何事皆可達成。例如河流慢慢地流動,所流過的區域就非常地廣,亦非常遠,甚至能流到海裡。

    《薩迦格言》裡面也談到:「精進聰明者,無事不能辦。」聰明而又具有精進的人,沒有任何事他不能達辦的。

    但一般人的情況不是如此,一般人情況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能達成。為什麼呢?因為一般人就是頭腦很聰明而不精進;當然亦有一些是很努力但頭腦不夠聰明。假設又聰明又精進,這兩個條件齊備,那就沒有什麼事不能達成。

    貢唐大師提醒我們:精進要像河流一樣,慢慢地繞行廣闊,就會流到大海裡。假設我要成為一個有學問的博士,但讀了三天就放棄了,當然永遠不能成為一個博士。所以精進要有持續性,就像河流一樣,流得很緩慢,但可以流得很遠,慢慢地走,流得區域很廣。

    所以。重視別人的學問、才華、能力,當我們去學習他們這些優點時,精進非常重要,並且要有長遠心,持續精進,那麼,不論學習什麼學問、做什麼事情都能達成。

    • 4分
    《水論》 009

    《水論》 009

    《水論》 009

    第九頌:

    「能荷難行擔,凡事不艱難,潛入水中者,雨落無妨害。」

    不管進行任何事情,依願而行非常重要。當已經發願要做某些事情,我們便要生起難行能行的決心,要挑得起重擔,縱然有各種難關都要努力完成。例如已經潛入到水中的人, 就算天空降下大雨,也沒有任何妨礙。

    所以做事時,內心首先要有「我一定要完成它。」的意志,並以強烈堅毅、勇氣來承擔。在這種情況下去進行事情,便會容易成功,否則要達成就會很困難。

    所以,即使遇到困難、再辛苦,都不能被打敗,要克服種種困難。

    假若於一開始時,內心已經想:「我的能力不可能做到吧?」或者內心搖擺不定。這種人做事情做了,稍微遇到一點逆緣、困難,便會馬上放棄了。

    我們常常聽人說:「我希望......、我要......、我會......」

    但忘卻了這已經是對生命的一種承諾,最重要的是要實踐它。但常常有人說了一大堆,卻完成不了多少,這就叫做「發空願」。

    發了願,卻沒有實踐,是自欺欺人。但如果是目標很遠、很難做到,但自己還是想做,也願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那就沒有關係。

    例如大家發普賢十願、發成佛的願,但成佛 的道路很遙遠,不能立竿見影,雖然如此,因為發了願,就好像一顆遲早會發芽種子,又因為你也願意慢慢地實踐它,所以總有一天會實現。

    • 3分
    《水論》 008

    《水論》 008

    《水論》 008

    第八頌:

    「求學起步難,無意衰損易,水滴聚滿難,灑落頓失遺。」

    當自己學習別人的優點、他人的才華時,因為不習慣,所以剛開始會覺得非常困難,而且,學習之後,又要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所以要把學過的部分不斷地復習。若不這樣做,學過的部分很容易衰損掉。

    所以剛開始學很困難,之後也不容易,因為要不斷提醒自己,要有這樣的正知,若無正知,便很容易衰損。貢唐大師用一個比喻,就是一點一滴地,把水缸裝滿,是非常花時間,非常困難,可是我要把它倒掉,一下子就可以倒光了。

    這情況一樣,所以我們學習到的學問、才華、能力,應當在不斷憶念與正知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練習,假設不重複練習的話,便很容易就衰損掉。「求學起步難,無意衰損易」這裡是談憶念與正知,亦即在正知的情況下,要經常回憶、復習。若不齊備正知提醒自己復習的話,就很容易忘記。

    而一般來說,正知分為四種:

    一、「有益正知」:清楚了解行動的利益;

    二、「適宜正知」:清楚明白什麼對自己及他人是合適、 什麼是不合適;

    三、「行處正知」:清楚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

    四、「不癡正知」:做正確事情時不被迷惑。

    換言之,對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能專注,然後透徹了解,慢慢便可培養良好的習慣,以及 捨棄有害的習慣。因為善與不善念相違,他們就好像光明與黑暗般此消彼長。

    正念正知的力量可調伏煩惱。不受吹波助瀾的影響,內心可以回復平靜如鏡的湖面般,使內心保持平靜安穩。

    平靜不是免於暴風雨,而是於暴風雨中仍能保持內心安寧,這是心性修養的一種好處。

    • 5分
    俱舍論380 (分別賢聖品第六)

    俱舍論380 (分別賢聖品第六)

    俱舍論380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練根無學位 九無間解脫
    久習故學一 無漏依人三
    無學依九地 有學但依六
    捨果勝果道 唯得果道故

    「練根無學位,九無間解脫」

    練根在無學道的時候,有九個無間道、九個解脫道。

    意思是,在無學的時候練根,假使退法、思法、護法、安住、堪達、不動等等,要一個一個練上去,每轉一個,要經歷九個無間道、九個解脫道。

    為什麼?因為無始以來,都是鈍根,所以到阿羅漢果位時還是鈍根,練根要加功用行,要九個無間道、九個解脫道。所以這些鈍根阿羅漢練根的時候,每轉一根,便要經歷九個無間、九個解脫道才轉一個種姓,如果要轉五個種姓,便要經歷四十五個無間道、四十五個解脫道。。

    「久習故學一」。

    這個「久習」不是指因為他們要修很長時間,而是一個種姓的稱呼。因為在有學道、無學道的時候,他們都是兩個道所成堅固的種姓,所以稱為「久習」。

    「學一」,在有學位的時候轉根,會容易一些,轉一個種姓,只要一個無間道、一個解脫道便可,因為他們並非「久習種姓」。他們只有有學道,並沒有無學道,所以跟無學的轉不一樣。


    「無漏依人三」

    「無漏」,練根是屬於無漏性的。依什麼身來轉身呢?「依人三」,北俱盧洲沒有,所以只依三洲的人身,天上沒有。天上不會退,不需要練根。

    只有在三洲的人能夠練根。天上不用練根,他本來不退,所以不要練。只有人間需要練根,而人間中,北俱盧洲談不上練根。


    「無學依九地」

    無學的練根,可以依九個地。九個無漏地就是:未至、中間、四禪、三無色。

    「有學但依六」

    初、二、三果的聖者,修無漏的練根,可以依六地:未至、中間、四根本。 所以兩者的分別只是在於有沒有三無色。

    「捨果勝果道,唯得果道故」

    在練根的時候,把前面鈍根的聖果,跟勝果道捨掉,才得到利根的果道。聖果大家都明白,而勝果道是指,趣向更殊勝之果的道,即望勝上之果而欲趣求之道。又稱「勝勝道」、「勝道」。

    四果之中,除阿羅漢果之外,其餘三者皆有更殊勝之果可求,故得聖果之後,必更趣求更殊勝之果,所以稱為勝果道。如一來向、不還向、阿羅漢向等之向道,即為趣至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等勝果之道;以其勝於前之果位,且更趣向後之果位,故稱勝果道。

    那有學為什麼要依六地呢?

    因為有學的果是初、二、三果,它們都是欲界地或色界地,沒有在無色界地,所以三無色地不計在內。所以有學練根但依六地,阿羅漢有依無色界的,有學都是依六地練根。


    七聲聞二佛 差別由九根


    無學總的有七個聲聞、二個佛,差別上由九品的根來分,聲聞裡邊分七種,佛一種,獨覺一種,合共一共九種。

    聲聞有那七種呢?退法等五,即:退法、思法、護法、安住、堪達,這是一樣的。然後不動分兩種,一名不退,先利根故,二名不動,後來修得的。所以,

    一,是原來利根的叫不退;

    二,後來從鈍根練根練出來的利根叫不動。

    就這樣把聲聞分七種。

    二佛,佛就是覺,一個獨覺,一個大覺,大覺即世尊。

    這九種無學的差別,是由根器的不同來分的。下下根、下中根、下上根,乃至上下根、上中根、上上根不同,分九個品類。相應地,退法是下下根,思法是下中根,護法是下上根,乃至不退是上下根,獨覺是上中根,大覺世尊是上上根。

    另外,經中說的七種聖人,要把它解釋清楚。

    (一)隨信行,稟性多信,得遇如來或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依

    • 1 時間2分
    《水論》 007

    《水論》 007

    《水論》 007


    第七頌:

    「壞人四處轉,聚集惡類屬,深淵地裂水,引領渣泥污。」

    第七頌所先說的內容,主要是,我們一定要遠離惡友、遠離惡知識。

    「壞人四處轉」,這裡的壞人,就是指惡友、惡知識。惡友、惡知識他們不論去到什麼地方,他們只會「聚集惡類屬」。他們只會看見别人的缺點、充滿指責,推卸責任等不好的性質,如果我們時常跟他們一起,便會沾染了他們的習慣、見解。漸漸,我們亦會只會看見别人的缺點、充滿指責,推卸責任等惡性,亦漸漸充滿著各種缺點。有點像我們經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這一偈頌的比喻是「深淵地裂水,引領渣泥污」,就好像地裂開一裂縫,水流進入就會帶來很多泥巴、污垢。

    又或者這樣解釋,壞人四面八方走,不論他到什麼地方去,當我們接觸到他的時候,
    「聚集惡類屬」是指我們,所以我們只會聚集很多的缺點,不會給我們帶來優點,或者心靈上的提升。

    因為他們只會使我們聚集很多的缺點。譬如地裂開時,帶來很多爛泥巴一般。如此比喻不要與惡友來往。

    不論在什麼地方去,若結交惡友的話,他的缺點會沾染到我們身上,因此我們會積聚很多的缺點毛病。譬如地裂開,流進去的水會帶著很多泥巴一樣,所以這一首偈頌的意思
    ,就是指不要與惡友來往。

    當我們學習時,一個學習者內心,應具備正直等條件,內心應該是正直的,沒有偏袒
    之心,同時好壞善惡能分辨清楚的這種聰明也應齊備。這些條件皆齊備的人,要注意去學習別人的優點,重視別人的優點。當學習別人的優點時,就需要小心防犯有很多缺點的惡友,不要沾染到他們的毛病,所以要先遠離惡友,這是很重要的。

    • 4分
    有關《尊勝咒》的幾個功德利益

    有關《尊勝咒》的幾個功德利益

    有關《尊勝咒》的幾個功德利益

    • 4分

宗教/スピリチュアルのトップPodcast

Dr.Recella presents 江原啓之 おと語り
TOKYO FM
道端ドコカの迷い道 from 5点ラジオ
Michibata Dokoka
オカルト捜査官のFOIラジオ
FOIオカルト捜査官
What The Pastors!! -WTP-
PBA
Temple Morning Radio
松本紹圭
ハーベストタイム・メッセージステーション
ハーベスト・タイム

その他のおすす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