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시간 9분

【讲座017】《道德谱系学》第二篇:内疚、残酷与权力意‪志‬ 页边笔记

    • 철학

时间线:
00:00:13 上次内容的回顾00:01:56 补充:阿喀琉斯与「心灵伟大 μεγαλοψυχία」00:08:24 「良心谴责 Schlechtes Gewissen」与「负罪 Schuld」00:10:38 尼采自己对第二篇论文的概括00:12:01 第二篇1-3节:独立自主的个体00:17:00 第二篇4-7节:残酷00:23:14 第二篇8-11节:正义00:33:08 第二篇12-15节:刑罚00:39:15 补充:福柯《规训与惩罚》00:41:35 第二篇16-18节:良心谴责00:47:54 补充: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00:51:44 第二篇19-23节:宗教00:58:09 第二篇24-25节:出路01:03:18 第二篇内容总结
这是一次线上讲座的录音(不包含提问交流部分),带讲义的视频版本可以见公众号(但是音质不太好),在那里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
讲座中引用的文本和逻辑梳理:
人类的倒退(Rückgang der Menschheit)!(一,11)平庸者/奴隶体现了“人类的倒退”:“蛆虫一样的人”、“温驯的人”、“不可救药的平庸者”、“令人讨厌的家伙(Unerquickliche)”(一,11)欧洲人的渺小化和平庸化,没有什么东西再试图变得伟大(一,12)虚无主义(Nihilismus):对人感到厌倦(一,12)
他们很聪明,所有发生过的事,他们都知道:所以他们的嘲讽无休无止。他们还互相争吵,但很快又和好——否则会影响他们的消化。他们白天有白天的小乐趣,夜晚有夜晚的小乐趣:可是他们注重健康。“我们发明了幸福。”——那些末等人说着,眨眨眼睛。————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查拉图斯特拉的前言》)
我的母亲、银足的忒提斯曾经告诉我,有两种命运引导我走向死亡的终点。要是我留在这里,在特洛伊城外作战,我就会丧失回家的机会,但名声将不朽;要是我回家,到达亲爱的故邦土地,我就会失去美好名声,性命却长久,死亡的终点不会很快来到我这里。——荷马《伊利亚特》(IX,410 – 416)
μεγαλοψυχία(megalopsychia,greatness of soul,心灵伟大)
心灵伟大之人是自视重要,也配得上那种重要性的人……心灵伟大似乎是德性之首……所以做一个真正心灵伟大之人很难,因为没有崇高就不可能心灵伟大……他既不会因为好运而过度高兴,也不会因为厄运而过度痛苦。因为,甚至荣誉对于他也好像算不上是重大的事物。而把荣誉都看得不重要的人也会把其他事物看得不重要。所以心灵伟大之人往往被认为是目空一切……心灵伟大之人蔑视别人是有道理的(他的判断真实),可是多数人却是没有根据地蔑视别人。心灵伟大之人不纠缠琐碎的事情,也不喜欢去冒险。因为值得他看重的事物很少。但是他可以面对重大的危险。当他面对这种危险时,他会不惜生命。因为他认为,不能为活着而什么都牺牲掉。他乐于给人以好处,而羞于受人好处……他也不会记恨什么。因为心灵伟大之人不会记着那么多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别人对他所做的不公正的事情,而宁愿忘了它们。——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IV,3)
第二篇论文给出良心的心理学:良心并不像人们多半相信的那样,是“人心中上帝的声音”,——它是残酷的本能,这种本能在再也不能向外发泄之后就掉头转向自己。在这里,残酷作为最古老、最必不可少的文化根基之一,首次得以昭示。——尼采《瞧,这个人》(我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书)
遗忘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力量(二,1)“意识的门窗”暂时关闭,不受“噪音和纷争的干扰”,为新事物保留空间(二,1)没有遗忘,就没有幸福、没有欢乐、没有希望(二,1)遗忘机制的失灵,就仿佛是“消

时间线:
00:00:13 上次内容的回顾00:01:56 补充:阿喀琉斯与「心灵伟大 μεγαλοψυχία」00:08:24 「良心谴责 Schlechtes Gewissen」与「负罪 Schuld」00:10:38 尼采自己对第二篇论文的概括00:12:01 第二篇1-3节:独立自主的个体00:17:00 第二篇4-7节:残酷00:23:14 第二篇8-11节:正义00:33:08 第二篇12-15节:刑罚00:39:15 补充:福柯《规训与惩罚》00:41:35 第二篇16-18节:良心谴责00:47:54 补充: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00:51:44 第二篇19-23节:宗教00:58:09 第二篇24-25节:出路01:03:18 第二篇内容总结
这是一次线上讲座的录音(不包含提问交流部分),带讲义的视频版本可以见公众号(但是音质不太好),在那里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
讲座中引用的文本和逻辑梳理:
人类的倒退(Rückgang der Menschheit)!(一,11)平庸者/奴隶体现了“人类的倒退”:“蛆虫一样的人”、“温驯的人”、“不可救药的平庸者”、“令人讨厌的家伙(Unerquickliche)”(一,11)欧洲人的渺小化和平庸化,没有什么东西再试图变得伟大(一,12)虚无主义(Nihilismus):对人感到厌倦(一,12)
他们很聪明,所有发生过的事,他们都知道:所以他们的嘲讽无休无止。他们还互相争吵,但很快又和好——否则会影响他们的消化。他们白天有白天的小乐趣,夜晚有夜晚的小乐趣:可是他们注重健康。“我们发明了幸福。”——那些末等人说着,眨眨眼睛。————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查拉图斯特拉的前言》)
我的母亲、银足的忒提斯曾经告诉我,有两种命运引导我走向死亡的终点。要是我留在这里,在特洛伊城外作战,我就会丧失回家的机会,但名声将不朽;要是我回家,到达亲爱的故邦土地,我就会失去美好名声,性命却长久,死亡的终点不会很快来到我这里。——荷马《伊利亚特》(IX,410 – 416)
μεγαλοψυχία(megalopsychia,greatness of soul,心灵伟大)
心灵伟大之人是自视重要,也配得上那种重要性的人……心灵伟大似乎是德性之首……所以做一个真正心灵伟大之人很难,因为没有崇高就不可能心灵伟大……他既不会因为好运而过度高兴,也不会因为厄运而过度痛苦。因为,甚至荣誉对于他也好像算不上是重大的事物。而把荣誉都看得不重要的人也会把其他事物看得不重要。所以心灵伟大之人往往被认为是目空一切……心灵伟大之人蔑视别人是有道理的(他的判断真实),可是多数人却是没有根据地蔑视别人。心灵伟大之人不纠缠琐碎的事情,也不喜欢去冒险。因为值得他看重的事物很少。但是他可以面对重大的危险。当他面对这种危险时,他会不惜生命。因为他认为,不能为活着而什么都牺牲掉。他乐于给人以好处,而羞于受人好处……他也不会记恨什么。因为心灵伟大之人不会记着那么多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别人对他所做的不公正的事情,而宁愿忘了它们。——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IV,3)
第二篇论文给出良心的心理学:良心并不像人们多半相信的那样,是“人心中上帝的声音”,——它是残酷的本能,这种本能在再也不能向外发泄之后就掉头转向自己。在这里,残酷作为最古老、最必不可少的文化根基之一,首次得以昭示。——尼采《瞧,这个人》(我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书)
遗忘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力量(二,1)“意识的门窗”暂时关闭,不受“噪音和纷争的干扰”,为新事物保留空间(二,1)没有遗忘,就没有幸福、没有欢乐、没有希望(二,1)遗忘机制的失灵,就仿佛是“消

1시간 9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