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episodes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的主日证道、周三祷告会讲道、退休会讲道、讲座以及公开课等

证道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Religion & Spiritualit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的主日证道、周三祷告会讲道、退休会讲道、讲座以及公开课等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2024年5月26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2024年5月26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马太福音 5: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八福不仅是天国子民当追求之义的核心,是基督徒成圣的标准,而且是神祝福的应许,是我们在今生就可以品尝并享受到的——尽管不完全,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比如,第一福是给虚心、即谦卑之人的,神不阻挡这样的人反而要大大赐福于他们,从而能在地如天,此时此地就已经品尝到将来天堂的福乐;第二福是给哀恸之人的,就是那些为罪忧伤痛悔之人的,因他们必从神的赦免与拯救中得安慰;第三福是给温柔之人的,就是那些在基督里顺服、谦和与友善之人的,他们必承受从神而来的产业,包括今世与来世、属灵与属世的等等。今天我们要查考的是第四福:“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圣经提醒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你做什么样事,往往能体现你是什么样的人——信心与行为、生命与生活是相辅相成、不能分离的。你想得饱足吗?你就先要饥渴慕义。既然如此,我们今天的证道就先从“义”这里说起。 不义与称义

    要品尝和享受这第四福,首先就要知道怎样才算饥渴慕义。这其中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务要清醒地认识到人自己的处境,到底是义还是不义。如果已经是义,自然就没有饥渴慕义的必要了。由此可知,一个饥渴慕义之人,一定是深刻认识到自己之不义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产生出真正的渴慕。

    前面我们在分享主耶稣受洗时曾说过,判断义与不义的标准是我们与神的关系,正常就为义,不正常就为不义。显然,因着罪的缘故,人没有一个是义的,正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 3:10)

    圣经所说罪的含义,远超过我们通常理解的范围。按日常的标准,只有严重的违法行为才算犯罪,轻微的只能算错,而诸如恶语、恶念等根本与犯罪不沾边。但圣经所谓罪的基本含义是指“没有击中目标”。人为神所创造,本来应当完全遵行其造物主的旨意,达成其造物主所设定的目标。但犯罪恰恰就是反叛神,企图脱离神而自立自主。形象地说就是,自从始祖犯罪以后,人已经偏离了神所设定的目标,成为了不合格的“残次品”,即不义之人。更糟糕的是,人这种不达标、不合格的状况并不限于始祖,而是深入人性,代代相传,以致人从一出生就带着罪性,在神面前为不义。

    圣经所谓之罪,同样是指不合法,只是这里的“法”并非一般世俗之法,而是人的创造与审判之主、神的律法,以十诫为核心,以主耶稣基督在我们正在分享的登山宝训中的解释为精意。对照此律法,就可以知道人最大、最恶、最基本的罪就是不以神为神,不敬畏、崇拜独一真神!故此,人最大的不义就体现在拜偶像、无神论以及自以为义等属灵的愚昧与败坏。

    不仅在人性及终极意义上是如此,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各样事情上,人同样是不义的。即便是蒙恩得救的基督徒,有谁敢声称在尊神为大、顺服神的旨意、或是生活的见证上已经完全了呢?没人敢如此夸口!一旦某人自认完全,他已经大大不义了,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在神看来都有瑕疵。正因如此,圣经才告诫我们:“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 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 1:20-21) 如此看来,一个自以为义的人,或是一个自以为能凭自己的行为称义的人,都不可能是真正饥渴慕义之人

    温柔的人有福了——2024年5月19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温柔的人有福了——2024年5月19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经文:太5:5

    太5:5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八福的第三福——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祷告」

    在新约中出现“温柔”这个词的经文还有太11:29节【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这一节中的“柔和”就是太5:5节里的“温柔”。还有太21:4、5节【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要对锡安的居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这里引用的是旧约撒迦利亚书9:9节,在撒迦利亚书中和“温柔”对应的是“谦谦和和”这个词。新约中还有彼前3:4节也出现了“温柔”这个词【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 神面前是极宝贵的。】这里温柔和安静并提,也可以帮助我们体会温柔的含义。

    综合这些经文和对温柔这个词的不同翻译,我们可以总结出“温柔”这个词包含的三重基本含义:第一、柔顺,第二、谦和,第三、友善。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探讨温柔的这三方面含义。

    一、柔顺

    柔顺是一种怎样的性情呢?以主耶稣为例,主耶稣甘心的接受天父赋予他的使命,情愿接受天父要他道成肉身并且走上十字架的安排,这就是柔顺。柔顺的本质之一就是甘心情愿的接受上帝的安排,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抱怨、不满和抗拒上帝的安排。

    上帝不仅赋予主耶稣拯救世人的使命,他其实也对他所有的儿女都有安排。诗139:16节说【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可见无论我们的人生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凡凡,也无论我们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其实都是出于神的安排。如果我们面对上帝的安排,尤其是那些出乎我们意料的安排,或者是要我们承受苦难的安排,我们若能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或者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22:42)】那我们在神面前就是柔顺的了,我们也就有福了。

    此外,柔顺也不只是在神面前的性情,在人面前,尤其是在长辈和领导面前也应当有此性情。十诫的第五条【当孝敬父母】就是指对父母和一切长辈或上级当有敬重顺服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长幼有序”,其实和圣经的教导暗合。虽然过度强调服从这一面会导致愚忠愚孝,但是主张怀疑一切,否认父母、师长等等上帝设立的权威,也是违背常识的错谬。我在学堂观察到有的孩子对老师的吩咐可以比较自然的顺服,但也有的孩子却习惯性抵触老师。无论是安排值日,还是上体育课,有的孩子是习惯性的发怨言,或者质疑老师。显然这样的表现不是出于批判的能力,而是出于不愿服从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不柔顺的性情。

    慎思明辨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习惯性的抱怨和不顺服却应当警惕。因为它的背后很可能不是慎重的思考,而是骄傲和自立为王的狂妄。就好像亚当在伊甸园的犯罪。亚当为什么不相信上帝对他足够好呢?他为什么甚至怀疑上帝的良善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亚当想要自己作主作王。而在这样的心态下,上帝再做什么,再做多少,他也不会看见,也不会承认。因为骄傲会蒙蔽人,自大使人无法信任。

    因此,可以说柔顺也是一种对权威的态度。柔顺的人

    • 23 min
    “哀恸的人有福了”——2024年5月12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哀恸的人有福了”——2024年5月12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太5: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马太福音五到七章一般称为登山宝训,主要内容是主耶稣以天国君王的身份宣告天国子民的生命样式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是在宣告祂来到世界要作成什么样的工作,祂要把神所赐给祂的神的百姓训练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因此,登山宝训其实是论到了另一个国度,不属这世界的另一个族群,是论到了神在基督里新造之人在地上生活的样式,像使徒彼得所说的那样“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既然登山宝训的话是讲给天国子民听的,那么世人听了会有两方面的反应,一,认为不可能,世上就没有这样的人,(这样说从某个角度是对的,因为正如使徒保罗所说“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罗三20)。因此若是把登山宝训当成新律法规条,这的确会令人不可置信,令人绝望,没有人能靠自己行出来。但主说“在人这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因为“ 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罗三21),基督就是这样的生命,也惟有在基督里蒙恩的人靠着圣灵所赐的恩典才能活出这样的生命。二,觉得不舒服,不但会质疑可能还会藐视和厌恶。因为八福所宣告的超越了这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是罪人不能接受的,所论到的也是这个世界不配有的人。但凡认识基督的人却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会渴慕有这样的生命经历和样式,就看这段经文为宝贵。

    登山宝训开头的八福主要是论到天国子民的八种生命品格以及相应的福分(或权利)应许。今天我们分享八福中的第二福,哀恸的人有福了。我们会从三个方面来分享,一,哀恸指什么?二,为何哀恸的人是有福的?三,神是怎样安慰哀恸之人的?

    一、哀恸

    哀恸这个词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悲哀伤痛,特别指对某个人的哀悼。这个词是希腊语中表达悲伤程度最深的一个词,通常指为自己的亲人离世而有的悲哀。如“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创二十三2),“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太二18)。其他比如财产的损失,名誉地位的失去,被人攻击辱骂,等等造成的悲伤。因此也可以把这里的哀恸扩大为悲伤,难过,沮丧,绝望,忧愁等类似的情绪反应。

    因此,一般提到哀恸,都是因为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因此人们也把哀恸本身看为是不好的,是要尽力避免的。// 特别是对于今天这样一个推崇个体享乐的时代,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自己去触碰任何哀恸。虽然令人哀恸的事情常常在人四周。

    实际上,在上帝面前有两种哀恸,一种是属世的哀恸,一种是属灵的哀恸。就像使徒保罗说的“因为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你看,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或作自责),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林后七10-11)。

    1.属世的哀恸

    属世的哀恸更多是基于人的私欲没有得着满足而有的,很多是出于贪心的罪。甚至有的属世哀愁本身就是罪,因为这种忧愁会生发出埋怨,苦毒和仇恨,这种哀愁看全世界都欠我的,所有人都亏欠我,包括上帝。这种哀愁充满了自怜、嫉妒和愤恨。这种哀愁对生命是一种拆毁,而非

    • 45 min
    虚心的人有福了——2024年5月5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虚心的人有福了——2024年5月5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马太福音 5:1-3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主耶稣基督以与施洗约翰一样的信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开始其公开传道的事工——不仅是为证实他就是约翰所预言要来的那一位,即弥赛亚,而且强调悔改是进入天国的必由之路。既然天国的君王在一开始就宣布了如此的条件,我们就得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悔改,或者说天国子民应该追求并拥有什么样的义——这正是自第5至7章所记载主耶稣“登山宝训”所要启示与教导的。这几章经文对教会和基督徒意义重大,因为这就是我们这些自称为天国子民之人的成圣标准,是基督的门徒应当追求的目标,也是教会在世人面前当活出的样子。从这个主日开始,我们将较为详细地分享登山宝训所教导我们的信息。 求主坚固并祝福我们手的工作! 登山宝训

    登山宝训是“马太福音”集中记载主耶稣基督五篇讲论的首篇,也是最长的一篇。宝训的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做人的准则到具体生活的智慧,从宗教事务到俗世生活都有涉及。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这三章的内容实在有背诵下来、反复思想、竭力遵行并时常对照检查的必要。 由天国的君王亲自颁布并解释天国子民义的标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直到今天,由最高国家元首颁布法律仍是通行的惯例;主耶稣基督又是先知,启示并解释神的律法本就是其职责;主耶稣基督还是祭司,正因着他献上自己为祭,才使我们这些行不出这完美之义的人,因着他将自己的义归算给我们而得称为义。

    我们常常错误地把宝训看为新的律法或规条,是对我们的要求与限制。但其实这更是恩典啊!当年摩西叮嘱以色列人务要遵行神的律法时,曾这样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哪一大国的人有神与他们相近,像耶和华我们的 神、在我们求告他的时候与我们相近呢?又哪一大国有这样公义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们面前所陈明的这一切律法呢?”(申 4:6-8)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亲自启示这宝训给我们,恩典岂不是更大吗?在这个弯曲悖谬、我行我素、藐视权威的世代,我们蒙拣选能超越世俗,不仅有神清楚的启示,而且有圣灵的帮助能够遵行,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恩典吗?我们说基督徒当凡事谢恩,关键是得常常看见并经历恩典才行。 登山宝训显然是主耶稣基督相关教训的结集,不必理解成只是一次的长篇讲论。我相信主耶稣一定在不同的场合,向不同的听众教导过相关的主题。“路加福音”记载有平地宝训,只是主题与目的都与马太的不同。使徒马太记录下主耶稣基督的教导,适当编辑后集中放在此处,作为天国君王启示与教导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该怎样看待并应用登山宝训呢?有人视其为“新律法”,目的主要是叫我们照着去行,就像文士和法利赛人看待摩西律法那样。如果是这样,那可就是轭上加重轭了!如果说连外在行为层面我们都做不到,就更别提内心的纯全无疵了——而这恰恰是主耶稣所反对的。5章开篇说的非常清楚,登山宝训所教导的对象是“门徒”,即那些愿意回应主的呼召、悔改跟随主、盼望进入天国的人!由此就可以看出,登山宝训不是摩西律法的简单扩充,而是其真正的精义,是天国子民当追求的义,是基督徒成圣的目标与方向!这是理解登山宝训的关键所在,正如后来使徒保罗所说

    • 31 min
    耶稣走遍加利利——2024年4月28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耶稣走遍加利利——2024年4月28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经文:太4:12~25

    太4:12 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13 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14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15 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17 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18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20 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21 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22 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23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24 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25 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太4:12~25节。

    「祷告」

    太4:12~25节的结构非常清晰,可以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是12~17节——主耶稣退到加利利;第二段是18~22节——主耶稣呼召彼得等四个门徒;第三段是23~25节——主耶稣的主要工作:教训人、传福音和医病赶鬼。

    一、退到加利利

    1、施洗约翰下监

    12节说【 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关于施洗约翰下监我们参考马太福音14章可以知道,是因为施洗约翰勇敢的指出希律王的罪,所以他被下在监里,最终也因此被杀。指出罪而非只会唱赞歌是需要勇气的,但这也是使人心被震动以致面对救恩所必须的。施洗约翰是一位合格的先知,因为他勇敢的传讲要人悔改的信息。而这信息也是主所传讲的,17节说【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这和施洗约翰所传的一致,而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在今天这个时代需要传的。而在今天传讲要人悔改的信息同样可能遇到抵挡,遭遇逼迫,所以也必须有对主的忠心和勇气。所以我们应当祈求:愿施洗约翰的生命使我们羡慕,也成为我们的激励,愿圣灵把施洗约翰那样的忠心和勇气也赐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徒,以致我们也能被主使用,为主做见证。

    2、主耶稣为何退到加利利

    根据约翰福音1章和3章的记载,其实主耶稣在受了约翰的洗之后已经在犹太地开始传道。所以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一段不是主耶稣传道工作的最开始,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那么为什么主耶稣要从犹太地转移到加利利呢?是因为施洗约翰被捕他就害怕了吗?心里软弱可能是有的,因为主拥有完全的人性,他后来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正显出他的人性和我们一样,也会软弱。但正如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胜过了软弱,我们相信他在任何考验面前也都必得胜。所以,这里主耶稣主动的转移不是因为害怕而逃跑,而是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正如他到三十岁才开始传道,要在三年之后才走上十字架,这一切都有神的时候。顺服神是顺服神的全部计划,是顺服神在不同的时候的不同的安排。神的时候没到就去做神还没让做的事,并不是属灵,而是骄傲,或是血气之勇,

    “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2024年4月21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2024年4月21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太4: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太4:2】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太4:3】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太4: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5】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顶原文作翅)【太4:6】  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太4: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太4: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太4: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太4:10】 耶稣说,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太4:11】 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

     

    耶稣在约旦河受洗之后,在马太的记录中,紧接着就是祂在旷野三次受试探的事件。如果说耶稣在约旦河受约翰的洗可以看为是弥赛亚的加冕仪式,祂作为天国君王正式开始了在地上的服事;那么,耶稣在旷野受试探就是祂在加冕之后所面对的第一场战役。

    基督在旷野所面对的试探有三个,我们会从五个方面来分享,一,为何耶稣要受试探?二,第一个试探;三,第二个试探;四,第三个试探;五,总结。

    一、为何耶稣要受试探?

    1.什么是试探?

    首先,我们先简单说一下什么是试探。试探这个希腊词语在中文圣经里主要被译为试探、和试验,有时候也被译为试炼、省察、诱惑等词汇,意思就是人面对艰难或挑战等危机场景。但是中文这几个词语的区分是好的。通常,试探一词,从动机和目标都是恶的,都是为了让人犯罪跌倒,远离神。而试验一词,从动机和目标都是善的,从来不是为了让人犯罪,而是让人被磨练更加信靠神,不是为让人远离神,而是为了让人更加靠近神。// 比如,亚伯拉罕献以撒,就是神对亚伯拉罕的试验(创二十二1)。主耶稣在行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神迹的时候,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约六5),使徒约翰紧接着就说“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约六6)。

    有时候,同一个事件,从撒旦的视角可以称为试探,因为他是为了陷害人;而从上帝的视角就可以被称为试验,因为神是为了建造人。因此,新约圣经说“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雅一13)。而这里就称魔鬼为“那试探人的”。因此,从圣灵引导耶稣到旷野的角度,这是神对耶稣的试验;从撒旦说话来看,是撒旦对耶稣的试探。// 撒旦其实是在神的手中被使用成为磨砺神子民灵性的工具。

    2.为何圣灵会引耶稣到旷野?

    然后,我们来看为何圣灵引导耶稣到旷野来受试探。就像马可福音所说的“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可一12)。

    圣灵引导耶稣到旷野受试探,主要是为了彰显耶稣的得胜;是为要显明耶稣与亚当的不同,为要显明耶稣作为末后的亚当,是完全胜过撒旦和试探的。所以,在次序上,耶稣是在约旦河受洗之后才到旷野受试探。这就跟世上的就职方式不同。比如找工作,一般需要先证明你有胜任这个工作的能力,然后才给你相应职位;所以,在获得一个职位之前需要有简历、面试,或者考试,通过了考核,才能

    • 55 min

Top Podcasts I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พุทธวจน
พุทธวจน
หลวงปู่ปราโมทย์ ปาโมชฺโช วัดสวนสันติธรรม
dhamma.com
คำสอนพระมงคลเทพมุนี หลวงพ่อวัดปากน้ำ
072
Buddhism
Buddhisminenglish
ธรรมมิตร
Earth Medhan
Assabiqoon Publisher
สำนักพิมพ์อัซซาบิกูน

You Might Also Like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Sally Shi
使命門徒
世界華福中心CCCOWE
不明白播客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Timothy Keller Sermons Podcast by Gospel in Life
Tim Keller
博士的鬼故事
杜芬疏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