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episodes

失败、背叛、不被理解,硅谷精神领袖一直都不是完美的存在;他们是科学家,创造者,行动派,他们有独立的价值观。《硅谷101》是由媒体人泓君发起的深度访谈节目,是一档分享当下最新鲜的技术、知识与思想的科技播客。
公众账号:硅谷101
联系邮箱:podcast@sv101.net

硅谷101 硅谷101

    • Technology

失败、背叛、不被理解,硅谷精神领袖一直都不是完美的存在;他们是科学家,创造者,行动派,他们有独立的价值观。《硅谷101》是由媒体人泓君发起的深度访谈节目,是一档分享当下最新鲜的技术、知识与思想的科技播客。
公众账号:硅谷101
联系邮箱:podcast@sv101.net

    E155|马斯克太空梦进度条70%,聊聊星舰的四次发射与SpaceX Mafia

    E155|马斯克太空梦进度条70%,聊聊星舰的四次发射与SpaceX Mafia

    2024年6月6日,马斯克的重型火箭星舰完成第四次试飞,这次试飞成功在印度洋软着陆。马斯克在X上写道,这次试飞的主要目标就是星舰在重返时能够经受住最高温的灼烧。正如马斯克所预料的,这次星舰的整个发射过程相比于前三次更加顺利,但在重返大气层时,镜头因为高温严重损毁,直播信号中断,星舰襟翼受损、丢失了很多陶瓷瓦片。所以虽然星舰这次完成了软着陆,但是舰体损毁没有办法重复使用。


    然而对于很多太空迷来说,星舰的第四次试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人类离太空又进了一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星舰的这次发射,和星舰衍生的太空产业。


    关于星舰与猎鹰九号有何不同、星舰是如何造出来的,以及星舰的起源与商业化目标,可以去听我们跟Lewis聊的第106期节目。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陈茜,硅谷101联合创始人,视频主理人
    【嘉宾】
    Lewis Hong,FP Solutions的创始管理合伙人,SpaceX前高管


    【你将听到】
    02:39 复盘星舰的第四次发射,里程碑式的一步:成功进入轨道,完成任务并成功返回
    04:23 星舰第一次发射(2023年4月20日):上升阶段在空中炸了
    06:44 星舰第二次发射(2023年11月18日):修复了发射台,进入太空后炸了
    10:14 星舰第三次发射(2024年3月14日):成功发射进入轨道,但回到大气层的时候炸了
    12:28 一只星舰1亿美元,SpaceX够炸多少次?
    14:30 星舰体系获得了监管信任,今年的目标是发9次
    17:45 虽然没能回收,但星舰的四飞已经实现了火箭开发的70%
    20:05 从70%到90%可能的难题:运算准确度、架构、星舰体积大
    24:45 空中加油是天方夜谭吗?
    26:20 SpaceX基于星舰的新商业模式:星链、太空站
    28:31太空产业的新动向:太空通讯网络、低轨基建、可控引力太空站
    32:26 太空生产公司Varda:做地球上做不出来的材料,比如替药厂做R&D
    35:00 月球热、NASA和星舰的2026登月计划
    39:37 SpaceX mafia:一些SpaceX离职员工们成立的公司
    41:45 Vast:做有地心引力的太空站
    44:16 Zona在做新一代GPS:不止星链在做卫星监测
    47:23 汇集大厂前员工们的新公司:AI+太空数据+材料工厂
    49:15 低轨卫星赛道的其他公司:波音、Sierra Space、Blue Origin
    53:43 SpaceX和Tesla在美国培养出了新一代的硬件创业者
    55:50 硬件创业对比:少量、多样、自动化
    59:33 互相帮衬的SpaceX mafia与Tesla mafia


    【相关单集】
    E106|真正造星舰的人来了,与SpaceX前高管聊聊马斯克的火星计划
    S2E64 | 韦伯升空看向宇宙最黑暗处,星链锁死地面天文观测
    S2E45|下一站,太空!美国亿万富翁的太空竞赛


    【名词解释】


    FAA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 是美国交通部下属的联邦政府机构,负责监管美国及周边国际水域的民用航空。其主要职责包括空中交通管制、航空人员和飞机的认证、制定机场标准,以及在商业航天器发射或重新进入时保护美国资产。


    第一原理:一种基于基本概念或公理的思维方式,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它要求通过最基本和最基本的真理来推导结论,而不是依赖于传统的假设或惯例。这种方法常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以寻找最有效的解决方案。Elon Musk 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著名倡导者,特别是在他开发 SpaceX 和 Tesla 产品的过程中。


    国际太空站ISS:是一个由多个国家合作建立和运营的空间站,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它在地球的低轨道运行,提供一个微重力环境,用于各种科学实验。ISS 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Roscosmos)、

    • 1 hr 1 min
    E154|一己之力拉动全球经济的Taylor Swift:她如何成为音乐界顶流?

    E154|一己之力拉动全球经济的Taylor Swift:她如何成为音乐界顶流?

    一个流行歌手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带动全球数十亿美元的消费支出,甚至超越一些小国的年度 GDP。这听起来像是爽文里的情节,但对于 Taylor Swift 来说,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她从2023年开始的横跨5大洲共计152场的 “时代巡回演唱会” 已经创下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由其带火的 “Taylor Swift经济学” 正在被全球媒体热烈讨论。


    从她与 Kanye West 的公开冲突,到她与唱片公司的版权斗争,以及她破纪录的演唱会的票房记录,每一次 Taylor Swift 出现在新闻头条,都会引起粉丝和评论家的激烈讨论。她如何从一个热爱音乐的少女,成长为全球乐坛的标志性人物?她在商业上的成功,靠的是极致的音乐才华、还是精心策划的营销手法?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杜秀,硅谷101播客监制


    你将听到
    05:13 霉霉的票房号召力:被抑制的观演需求,充分的准备,以及轰炸式的社交媒体营销
    11:19 妈妈从小希望她做一个成功的商人
    13:31 每天花两个小时学习写歌,从十四岁开始实践一万小时定律
    21:37 霉霉黑红史:被质疑的唱功,长长的男朋友名单,与Kanye West的骂战
    27:54 所有负面和争议都可以被她拿来搞创作
    29:37 “黑化”了之后的霉霉更为真实
    33:04 重新录制专辑,强势应对与前公司的母带版权之争
    40:46 深谙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营销的“美国小姐”
    49:27 霉霉是优质的创作者,更是精明的商人
    54:22 “拒绝被控制”是她作为歌手和商人的底线
    58:17 不管她的人设是真实还是炒作,如何超越自己才是她的课题


    相关人物和作品


    《苦难诗社》:《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 是 Taylor Swift 于2024年4月发行的第十一张录音室专辑,该专辑为双专辑形式,副标题为《 The Anthology》,其中首卷和第二卷歌曲共计31首。


    Kanye West:坎耶·韦斯特,美国说唱男歌手、音乐制作人,因其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表现和争议性言论而经常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Kim Kardashian:金·卡戴珊,坎耶·韦斯特的前妻,美国真人秀节目明星及网红,以其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和影响力而闻名,在全球拥有数千万的粉丝。


    《Miss Americana & the Heartbreak Prince》:收录在她的第七张录音室专辑《Lover》中的一首歌曲。一些媒体指出,这首歌是《Lover》中最具政治性的作品,它象征着Taylor决定参与社会活动的决心,标志着她从之前不关心政治的态度中转变过来。


    《thanK you, aIMee》:《苦难诗社》中的一首乡村民谣歌曲,讲述一个高中生被霸凌的故事。由于歌词内容和标题中“KIM”的大写字母拼写方式,许多媒体和歌迷猜测这是一首针对 Kim Kardashian 的 diss 歌曲。


    《Snow On the Beach》:收录于 Taylor 的第十张录音室专辑 《Midnights》。Taylor Swift 解释这首歌在描述两个人同时陷入爱河的的感觉:“在某种灾难性的、命中注定的时刻,你意识到有人和你有同样的感受”,她把真爱比作海滩下雪的稀有景象。


    《Lavender Haze》: 收录于 Taylor 的第十张录音室专辑《Midnights》,标题引用了 1950 年代常用的表达恋爱状态的短语,灵感来自美国电视剧《广告狂人》。Taylor 认为这个标题象征着“无所不包的爱之光”:“当你处于‘薰衣草雾’中时,你会尽一切努力留在那里,不让别人把你从那片云上拉下来。”


    《1989》: Taylor Swift 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发表于2014年,包含 《Shake it Off》,《Blank Space》,《Welcome to New York》等多首热门歌曲。她以自己的出生年份命名《1989》,作为艺术重生的象征,融合了流行、摇滚和电子音乐元素。这张专辑也被视为Taylor

    • 1 hr 5 min
    E153|聊聊被过度营销反噬的Sam Altman与OpenAI的深层危机

    E153|聊聊被过度营销反噬的Sam Altman与OpenAI的深层危机

    随着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的官宣离开,他所带领的“超级对齐团队”成员接连离职。曾经说要安全使用AI守护人类的OpenAI,解散了内部关注模型长远安全的团队,并悄悄在公司章程里删除了不能用于“军事与战争”的条款,OpenAI陷入新一轮危机。


    而就在团队大动荡、公司负面新闻频出之时,作为CEO的Sam Altman依然周旋于媒体与政客之间,这给极度擅长于公关与营销的Sam也带来很多公关灾难。


    这一期,我们就从硅谷的视角,来聊一聊最近正在走下神坛的Sam Altman的商业布局与个人投资,以及隐藏在OpenAI深处的两颗大雷。当算力资源从技术倾向商业化,OpenAI还能领先多久?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张璐,Fusion Fund创始管理合伙人
    骆轶航,硅星人创始人 & CEO




    【你将听到】
    【OpenAI的难题】
    02:06 争议一:IIya离职,OpenAI宫斗后续
    03:20 员工吐槽Sam Altman:不是在录节目,就是在录节目的路上
    06:20 安全对齐团队离职:分歧严重,当初承诺没有兑现
    08:00 争议二:不签“封口费”收回股权:很不硅谷
    10:21 争议三:OpenAI总是抢对手头条?初创公司挑战巨头红利消逝
    14:20 GPT-4o vs Gemini1.5:产品不够惊艳、PR难弥补
    19:00 争议四:OpenAI删除“军事与战争”条款引起的风波
    21:23 OpenAI隐藏的另外两个雷:非盈利架构、与微软的关系微妙
    25:00 OpenAI的核心护城河:技术而非产品
    28:32 过去两周将成为OpenAI的转折点:结构化与深层次问题暴露
    【Sam Altman的投资布局】
    32:26 Sam Altman个人投资偏好:宏大愿景
    35:13 OpenAI创业基金 vs Sam个人投资:“战略投资”和“家族办公室”
    37:00 如何评价Sam的业绩?早期不错
    38:24 频繁出手的OpenAI早期投资人Vinod Khosla:专精技术、控制欲强、爱投有争议的人
    44:00 与Sam关系密切的Peter Thiel,但投资思维师承Y Combinator
    46:37 社群达人Sam被OpenAI创始团队挑中:大佬们需要会造势的人
    49:15 两则2017年的YC趣闻
    52:52 OpenAI Mafia?还没有形成,但投资人小圈子存在
    【OpenAI的投资战略】
    56:00 OpenAI创业基金更多是战略投资,比如布局机器人:应用场景+多样化数据
    59:00 数据,OpenAI投资最看重的核心资源
    61:30 创业公司如何选择模型:底层大模型+开源小模型的鸡尾酒分层打法
    64:30 大模型价格战:价格已经下降90%以上,推理成本在上升
    67:01 个性迥异的硅谷企业家:马斯克一致性强、Sam适合做政客
    72:50 Sam的个人投资Indent引入OpenAI




    【相关补充信息】
    小模型
    AI小模型是指相对于大规模模型而言参数量较少的深度学习模型,通常具有数百万到数千万个参数,相比于大模型更加轻量级、易于部署,适合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上运行,适用于执行简单任务或作为复杂系统的辅助。


    Humane
    由苹果公司前高管于2018年创立,于2023年11月发布首款AI硬件产品AI-Pin,计划于2024年4月开始发货。


    Perplexity.AI
    Perplexity AI 是一个创新型的搜索引擎,成立于2022年8月。它基于 GPT-3.5 加上自己的模型对 URL 内容进行处理并输出摘要,可以看作是 ChatGPT 和 Google 搜索的混合体,旨在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搜索体验。


    Sam Altman的投资版图




    【监制】
    Holiday
    【后期】
    AMEI、Joya
    【Shownotes】
    Holiday
    【BGM】
    King-SyncHits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Special Guests: 张璐 and 骆轶航.

    • 1 hr 15 min
    E152|对话NVIDIA和五源资本:“具身智能”能带领这波机器人热走多远?

    E152|对话NVIDIA和五源资本:“具身智能”能带领这波机器人热走多远?

    视觉、语言理解等多模态大模型和仿真训练技术的结合像是给机器人打了鸡血,让它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行动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像人。 “具身智能”的出现,让机器不再仅仅是被动的计算设备,而是能够主动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体。


    从创业公司到科技巨头,从软件平台到硬件开发,这场机器人竞赛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从特斯拉的Optimus到波士顿动力的Atlas,这些类人形机器人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交互能力,实现了从视觉到动作的端到端神经网络闭环。这些进展似乎预示着“莫拉维克悖论”的终结,即机器人在感知和运动任务上的困难正逐步被克服。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和成熟度的提高,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是否已近在咫尺?在这场竞赛中,哪类玩家能够抢占先机?


    本期《硅谷101》邀请到了NVIDIA中国区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李雨倩 (Lily Li) 和五源资本董事总经理陈哲 (Peter Chen),与大家分享他们对机器人行业的见解,讨论AI加持下的机器人行业有哪些新的工具和技术,还需要经历哪些挑战,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和商业化。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李雨倩 (Lily Li) ,NVIDIA中国区机器人业务负责人
    陈哲 (Peter Chen),五源资本董事总经理


    【你将听到】
    03:32 大模型、仿真训练和巨头的入场加速了复杂形态机器人的发展
    06:19 SayCan,PaLM-E,RT-2等大模型是突破的关键
    08:58 NVIDIA做机器人早有积累:从训练、仿真到推理
    15:52 大火的“具身智能”关键在于智能体与外界有交互
    21:14 机器人一定要像人吗?有时三个手臂更实用,但“人形”是人类文明的形象承载
    26:14 中国的机器人开发者最关心什么时候可以用上GR00T
    31:31 物理世界 or 仿真平台:不管在哪里训练机器人,都离不开真实世界数据
    37:03 泼个冷水:通用机器人尚无商业化案例
    38:49 垂直品类的机器人主要在扫地、仓储搬运、无人机
    45:37 现在做通用机器人,难度大于在2005年做特斯拉
    46:15 十年:当通用机器人商业化时间超过一家基金的存续期
    47:57 让机器人“学会拿杯子”就可以拿诺贝尔奖
    51:18 各有所长:中国领先供应链和垂直落地场景、美国擅长探索通用能力
    55:10 做机器人要有长期主义心态,在低谷期建立复原能力
    56:37 “技术泡沫”也意味着顶级聪明人的聚集和新的商业机会


    【相关音频】
    E113 | 大模型来了,但机器人研究依然很难,商业化更难


    【相关补充信息】


    具身智能
    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1950年,图灵在其为人工智能奠基、提出图灵测试的经典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的结尾展望了人工智能可能的两条发展道路:一条路是聚焦抽象计算(比如下棋)所需的智能,另一条路则是为机器配备最好的传感器、使其可以与人类交流、像婴儿一样地进行学习。这两条道路便逐渐演变成了非具身和具身智能。


    Project GR00T
    NVIDIA 于今年3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GR00T 驱动的机器人(00代表通用机器人00技术)将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并通过观察人类行为来模仿动作——快速学习协调、灵活性和其它技能,以便导航、适应现实世界并与之互动。


    PaLM-E
    PaLM-E是一个由谷歌和柏林工业大学在2023年共同提出的具身多模态语言模型(Embodied Multimodal Language Model)。这个模型能够将现实世界的连续传感器模式直接纳入到已经预训练好的大型语

    • 57 min
    E151|事故频发、吹哨人离奇死亡,波音怎么了?

    E151|事故频发、吹哨人离奇死亡,波音怎么了?

    2018年10月印尼狮航的波音737 MAX飞机坠毁,5个月后,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37 MAX 8型客机发生空难,两起空难共造成346人遇难。不幸的是,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今年,波音公司再次频繁登上头条新闻,这一次是因为多起令人震惊的事故在短时间内接连发生——包括内嵌式应急门脱落、引擎起火、轮胎掉落、冲出跑道以及机翼受损等。


    今年4月,美国国会参议院举行了听证会,波音公司的安全文化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在听证会上,包括波音前工程师萨姆·萨利赫普尔在内的多名证人出庭作证,他们对波音飞机的安全性提出了严重的担忧。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在波音接受国会和司法调查期间,两位波音的吹哨人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非自然死亡。


    作为全球航空业的巨头,波音公司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信任危机。美国航空监管机构、航空公司、乘客甚至波音公司自己的员工都在纷纷发出抗议的声音。投资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波音公司的股票今年下跌了 28%,成为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中表现第二差的公司,仅次于特斯拉。


    波音到底怎么了?《硅谷101》邀请到了Wintell & Co 律所高级顾问,Eding Yi,回顾最近举行的波音听证会,讨论多起事故背后的原因、以及未来的飞行安全。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杜秀,硅谷101播客监制
    【嘉宾】
    Eding Yi, Wintell & Co 高级顾问




    【你将听到】
    03:16 波音事故频发不是偶然事件
    04:13 设计有缺陷的MCAS是737 Max两起坠机的罪魁祸首
    08:11 全链条漏洞使得波音飞机的失事无法避免
    11:43 多位吹哨人将波音推进舆论漩涡
    14:52 五年前的空难后,美国与波音公司达成不起诉协议
    15:32 吹哨人在听证会爆料被波音公司持续无视和打压
    18:54 百人遇难却无人入刑——航空灾难的诉讼流程极为冲突且复杂
    24:30 听证会的底色对波音相对友好
    26:36 即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FAA对波音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
    30:45 听证会期间两位吹哨人接连死亡是巧合吗?
    32:25 吹哨人:“鉴于我在波音所看到的一切,我不再敢乘坐飞机”
    36:34 失去向日本学习精益制造的机会,波音是美国制造的黑暗时代
    39:06 心态更放松的空中客车在订单储备上已经超越了波音公司
    43:35 航空供应链并非流水线化,依然是匠人精神与以人为本
    48:07 非官方建议:出行可以选航司,还可以参考ICAO官方安全报告




    【相关补充信息】


    MCAS系统
    Maneuvering Characteristics Augmentation System(机动特性增强系统)是波音737 MAX飞机上采用的一种飞行控制律,在原始设计中MCAS依靠来自单个迎角传感器的输入数据来监控飞机在飞行中的迎角,原本是为了增强飞机在高迎角条件下的俯仰稳定性,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对系统潜在风险的沟通不足以及传感器数据的依赖问题,导致了严重的事故。在两起涉及波音737 MAX飞机的空难之后,波音公司对MCAS系统进行了升级。


    FAA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的缩写。它是美国政府机构,负责制定与飞机相关的规则和标准。


    ICAO Safety Reports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发布的安全报告。该年度报告提供有关全球航空安全情况的更新,包括事故统计数据、相关风险因素分析以及与全球航空安全计划(Global Aviation Safety Plan,简称 GASP)相关的指标更新。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Shownotes】
    杜秀




    【BGM】
    One Last Drama - Philip Ayers
    No Turning Back - Alan Carlson-Green
    Are You Alone_ - Victor Lundberg
    Reviving - Megan Wofford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

    • 54 min
    E150|与侯晓迪聊聊自动驾驶与搅局的马斯克

    E150|与侯晓迪聊聊自动驾驶与搅局的马斯克

    作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经历了被做空、被美国监管机构调查以及创始人内斗等种种问题,在大国科技交锋的风口浪尖上,图森未来比Tiktok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更艰难。


    在今天跟侯晓迪的对谈中,你会感受到他犀利、坦诚,一个多灾多难的公司,加上一个棱角分明的创始人,侯晓迪一直都处在舆论风暴的中心。


    在我们采访到侯晓迪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他新的一次自动驾驶卡车创业,新公司的名字叫做Bot.auto。我们与侯晓迪聊了聊大家对自动驾驶行业的错误认知,以及大模型如何帮到自动驾驶行业,还有他为何认为马斯克是自动驾驶行业的一个搅局者。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陈茜,硅谷101联合创始人,视频主理人
    【嘉宾】
    侯晓迪,无人驾驶卡车公司Bot.auto创始人兼CEO


    【你将听到】
    00:07 图森未来三大挫折与退市全过程
    03:46 为什么再次创业还是无人驾驶:2027年能赚钱
    07:56 为了生存,无人驾驶公司能做的“副业”
    08:42 自动驾驶级别的科普、不同级别商业模式不同
    11:26 马斯克宣布8月推Robotaxi:他也许没有赢,但我们已经占下风了
    14:56 L4挣钱之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安全性、冗余与运营
    15:21 模型越大效果越强?并不是
    18:10 高速比拥堵的城市更容易实现无人驾驶:不必面临太多权责不清的交通场景
    20:31 具备迁移能力的大模型,爆火出圈只是小创新累积的必然成果
    24:33 大模型对自动驾驶行业的启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冷启动
    27:33 从小在互联网被骂,创业对自己的意义
    29:41 创业那些事儿:招人标准、股权分配、初创公司容易踩的坑
    33:38 “看十年,想三年,做一年”,公司战略不能只为了融资
    35:50 做人形机器人的都是骗子?会飞的汽车、科幻和商业的矛盾
    37:12 波士顿动力是长期主义的公司,探索控制论的边界
    42:12 谈招人:你在火箭上不挑座位
    43:45 离开图森后、再次创业前的思考斟酌,今非昔比的市场环境
    49:49 “实名反对马斯克:他在伤害无人驾驶行业”
    55:27 自动驾驶行业低谷——加息带来的资本寒冬
    57:19 激光雷达 vs 机器视觉: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
    58:28 谈谈Sora与世界模型:新瓶装旧酒
    62:05 长尾问题目前不是无人驾驶卡车的主要阻碍


    【相关阅读】
    提到的Andy grove的两本书: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1988)
    High output management(1983)


    【后期】
    Amei


    【BGM】
    Interruption - Craft Case
    LBRTY - Heyson
    I Am Back - Ruiqi Zhao
    The Deal - Ruiqi Zhao
    Adventurous Legend - Ruiqi Zhao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Special Guest: 侯晓迪.

    • 1 hr 4 min

Top Podcasts In Technology

Product Thinking
Melissa Perri
Waveform: The MKBHD Podcast
Vox Media Podcast Network
Acquired
Ben Gilbert and David Rosenthal
Buta
Buta
Lex Fridman Podcast
Lex Fridman
Accidental Tech Podcast
Marco Arment, Casey Liss, John Siracusa

You Might Also Like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硅谷101|中国版
泓君Jane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疯投圈
黄海、Rio
商业WHY酱
声动活泼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刘飞&潇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