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min

【夜读】茶史:天水一朝香茗事 | 投稿:柚‪子‬ FM1604421

    • Society & Culture

介绍: 天明。成百上千的茶农聚集在茶山之下,备好锣鼓,抬着祭品;随着官员们一声令下,鼓声大作,茶农们齐声喊:“茶发芽!茶发芽!”。伴随着茶农们的阵阵喊声惊发的茶叶,成为了两宋人最钟爱的饮料。两宋茶风,就从这惊天动地的鼓声和喊声中开始。建州茶农采茶前为何要喊山?这与建州的特殊性有关。建州是北宋贡茶北苑茶的出产地,这一带从古至今都是名优茶叶的产地。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当地人将茶叶进贡给官府了。宋太宗酷爱饮茶,喜好搜罗天下名茶,所以他在统一南唐故地,建州被划入疆土范围之后,派专员前往建州的北苑督造“团茶”,并将之定为贡茶。北苑贡茶的茶形,是在唐宋间流行的饼茶基础上精加工成型的,它使用带有龙凤图样的模具来压制茶饼,而用这种模具制成的茶,被称为“龙凤团茶”。仁宗朝,龙凤团茶被进一步压缩为精致小团茶——“小龙凤团茶”。此茶一出便立刻受到朝野追捧,苏东坡在惠山品尝过小龙团后,甚至把这种茶比作天上的明月:“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徽宗时期,北苑团茶工艺到达了顶峰。出现了精品团茶“龙团胜雪”,它是用新茶的茶尖,蒸熟后再将茶芽外部剔去,只留取最里边像银线般的一缕细芽,用清泉浸润,最后再制成团茶。这“龙团胜雪”的团茶表面,一条小龙蜿蜒欲上,煞是喜人,成为时人竞相追逐的对象。北苑茶走的是不惜成本,只求上乘的路线。据记载,北苑茶的制造要经过六道复杂的工序,分别是:采茶、拣茶、蒸茶、研茶、造茶和焙茶。采茶是第一道工序。唐宋的上品茶,都讲究一个“新”字,时人认为只有鲜嫩的茶叶才有茶香。分批送至京城的贡茶中最精的一批“头纲”,是在惊蛰前数日即开始采摘的。此时,即使是温暖的福建地区,茶树也不过刚刚萌芽,茶产量很低,这种新茶被认为品质最好。进贡的头纲团茶送入汴京的时候,甚至还不到春分时节。采摘北苑茶的最佳时刻是“须是侵晨,不可见日。”这是因为清晨露水未干时采的茶更加肥润,日出后茶芽积累的养分会渐渐消耗,口味不佳。茶叶的采摘手法同样要求严格, “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因为用指甲掐下茶芽不会造成损伤,而指头上的汗水会影响茶叶的清洁。采到的茶叶还要进行筛选,去掉黄叶和老芽,选出最精致的茶芽嫩芯进行蒸制、研磨。比如“龙团”茶,就要经过16次研磨,形成极细的茶粉,再掺杂以香料,用模具塑造成型,经过炭火细心的焙烤,才算大功告成。这样精工细作,无怪乎会比黄金还要珍贵难得了。团茶虽然精致华贵,但工序太过复杂,价格也十分昂贵,无法满足民间需求。这时,工艺简单的散茶应运而生。散茶又称草茶,是直接采下茶叶后以原形加工的茶。相较于团茶需碾碎调稠,不断搅拌的冲泡方式,散茶的饮用也简单得多。大部分散茶采取煎饮的方式,程序便捷,易于推广。散茶还更好地保留了茶叶原本的香味,而团茶除了加水研磨以外,还加入香料,这样虽然香气更重,但未免太过刻意。散茶凭借保持本色的优势,吸引了许多高水平的茶客。所以发轫于江浙一带的散茶很快就流行起来。在散茶的挑战下,宋初风靡天下的团茶渐渐失去了市场,元朝时团茶便“惟充贡茶,民间罕见之”。到了明初,朱元璋干脆停止了龙凤团茶的生产,所有茶饮都改为散茶。我们今天喝到的茶,基本上都是散茶,究其根源,也与宋代大有关系。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主要以牛羊肉和奶为饮食主体,

介绍: 天明。成百上千的茶农聚集在茶山之下,备好锣鼓,抬着祭品;随着官员们一声令下,鼓声大作,茶农们齐声喊:“茶发芽!茶发芽!”。伴随着茶农们的阵阵喊声惊发的茶叶,成为了两宋人最钟爱的饮料。两宋茶风,就从这惊天动地的鼓声和喊声中开始。建州茶农采茶前为何要喊山?这与建州的特殊性有关。建州是北宋贡茶北苑茶的出产地,这一带从古至今都是名优茶叶的产地。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当地人将茶叶进贡给官府了。宋太宗酷爱饮茶,喜好搜罗天下名茶,所以他在统一南唐故地,建州被划入疆土范围之后,派专员前往建州的北苑督造“团茶”,并将之定为贡茶。北苑贡茶的茶形,是在唐宋间流行的饼茶基础上精加工成型的,它使用带有龙凤图样的模具来压制茶饼,而用这种模具制成的茶,被称为“龙凤团茶”。仁宗朝,龙凤团茶被进一步压缩为精致小团茶——“小龙凤团茶”。此茶一出便立刻受到朝野追捧,苏东坡在惠山品尝过小龙团后,甚至把这种茶比作天上的明月:“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徽宗时期,北苑团茶工艺到达了顶峰。出现了精品团茶“龙团胜雪”,它是用新茶的茶尖,蒸熟后再将茶芽外部剔去,只留取最里边像银线般的一缕细芽,用清泉浸润,最后再制成团茶。这“龙团胜雪”的团茶表面,一条小龙蜿蜒欲上,煞是喜人,成为时人竞相追逐的对象。北苑茶走的是不惜成本,只求上乘的路线。据记载,北苑茶的制造要经过六道复杂的工序,分别是:采茶、拣茶、蒸茶、研茶、造茶和焙茶。采茶是第一道工序。唐宋的上品茶,都讲究一个“新”字,时人认为只有鲜嫩的茶叶才有茶香。分批送至京城的贡茶中最精的一批“头纲”,是在惊蛰前数日即开始采摘的。此时,即使是温暖的福建地区,茶树也不过刚刚萌芽,茶产量很低,这种新茶被认为品质最好。进贡的头纲团茶送入汴京的时候,甚至还不到春分时节。采摘北苑茶的最佳时刻是“须是侵晨,不可见日。”这是因为清晨露水未干时采的茶更加肥润,日出后茶芽积累的养分会渐渐消耗,口味不佳。茶叶的采摘手法同样要求严格, “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因为用指甲掐下茶芽不会造成损伤,而指头上的汗水会影响茶叶的清洁。采到的茶叶还要进行筛选,去掉黄叶和老芽,选出最精致的茶芽嫩芯进行蒸制、研磨。比如“龙团”茶,就要经过16次研磨,形成极细的茶粉,再掺杂以香料,用模具塑造成型,经过炭火细心的焙烤,才算大功告成。这样精工细作,无怪乎会比黄金还要珍贵难得了。团茶虽然精致华贵,但工序太过复杂,价格也十分昂贵,无法满足民间需求。这时,工艺简单的散茶应运而生。散茶又称草茶,是直接采下茶叶后以原形加工的茶。相较于团茶需碾碎调稠,不断搅拌的冲泡方式,散茶的饮用也简单得多。大部分散茶采取煎饮的方式,程序便捷,易于推广。散茶还更好地保留了茶叶原本的香味,而团茶除了加水研磨以外,还加入香料,这样虽然香气更重,但未免太过刻意。散茶凭借保持本色的优势,吸引了许多高水平的茶客。所以发轫于江浙一带的散茶很快就流行起来。在散茶的挑战下,宋初风靡天下的团茶渐渐失去了市场,元朝时团茶便“惟充贡茶,民间罕见之”。到了明初,朱元璋干脆停止了龙凤团茶的生产,所有茶饮都改为散茶。我们今天喝到的茶,基本上都是散茶,究其根源,也与宋代大有关系。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主要以牛羊肉和奶为饮食主体,

8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Modern Wisdom
Chris Williamson
Jour J
RTL
Get Legally Speaking With Hatti Suvari
Hatti Suvari
C'est pas toi, c'est moi.
Leslye Granaud
InPower par Louise Aubery
MyBetterSelf
Theories of the Third Kind
Theories of the Third Kind & Studio71

More by 荔枝FM精选

上海闲话
上海闲话
不会聊
不会聊
RED韵
RED韵
KooK Radio
KooK Radio
ScalersCast
ScalersCast
杂卦轩
杂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