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26 min

在場者訪談 005|媽媽,我要寫你的故事!feat. 林秋銘 x 莊瑞‪琳‬ 寫作亦在場

    • Documentary

❝ 寧德有很多山,我房間的窗外就有一座。山下有一座教堂,教堂下有很多雜草和垃圾堆。當時寫得很痛苦,我就給我的朋友發視頻——只給他們看教堂和山。「小北歐欸!我在這麼好的環境下寫作。」但是其實它底下都是雜草和垃圾堆。

我覺得那很像我生活的一個隱喻:拼命給自己搭建一個看起來很漂亮的建築,但其實一直沒有機會去看被我藏起來的東西。❞

第二期得獎者特別節目,嘉賓是「在場」第三季得主林秋銘,與指導編輯、春山出版總編莊瑞琳。其得獎作品《被兩地「驅逐」的人》是女兒秋銘,在母親缺席生命十年後,跨越時空、竭盡全力去理解自己假結婚到台灣的媽媽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女人如何越過無數障礙抵達另一個女人的生命現場——

「我跟媽媽在這之前一直是戰友的關係,我們一直在打仗,馬不停蹄解決生活中拋來的問題。但從來沒有在解決後仔細聊一聊我們彼此受到了什麼樣的傷害。」

秋銘在 Podcast 裡分享了這篇提案的背景:什麼時候開始準備?如何與媽媽、這麼近的人提出採訪的要求?與其他阿姨們的訪問過程又是什麼樣的?編輯莊瑞琳則分享,自己在一開始看到林秋銘《被兩地「驅逐」的人》的提案與試寫稿時,一直想到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如刀的書寫》。

「她從中下階層的家族位置出發、到巴黎念大學,成為作家後就不斷叩問自己:你寫的是誰的語言?⋯⋯這種向內的、對家族的書寫對作者來說是一段黑暗旅程。#作者的筆跟心是連在一起的,要如何走到陽光下被大眾所看見、同時要怎麼安頓好自己,是一段對作者痛苦、但內在張力非常精彩的黑暗旅程。」

秋銘也坦言,這群女性不是完美的受害者。「我可以為這些女性說什麼話呢?」做了幾年記者的她,要為不公發聲的新聞理想在這裡暫時失落;但同樣也是得益於這樣的專業環境,#大家不會太快對一個故事下判斷,讓秋銘有辦法將難以啟齒的故事用脫口秀的方式一遍遍地講給身邊人聽:提煉「精彩」的片段,讓灰色的痛苦變成有趣的「荒謬」。

這也是在文章激起千層浪的反響以後,編輯小瑞的心得。「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跟這些假結婚的女性靠得如此近。#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成為社會大眾化约其他群体的阻力。」

秋銘後來笑著跟我們說,自己終於有機會更進一步理解自己的母親。而媽媽也在秋銘的詢問裡意識到,原來她的故事是重要的。於是走進小房間裡,擁抱秋銘:「寶貝你寫得太辛苦了。媽媽如果有什麼沒講好的,媽媽可以再跟你講一次。」

❝ 在她的講述中我獲得一種莫名的力量——我在時代的現場,我不能把我的目光移開。❞

本期節目:在場者訪談 005|媽媽,我要寫你的故事!feat. 林秋銘 x 莊瑞琳
本期嘉賓:林秋銘、莊瑞琳
本期主持:張潔平
現場監製:何心安
節目製作人:韁河媒體Marks

【節目時間線】
04:18 莊瑞琳:在最初看到提案時的想法
09:00 秋銘:提案的背景與生命中的疑問
21:03 媽媽如何面對女兒的採訪
29:42 在電動車上:「媽媽,我要寫你的故事!」 
38:02 「翻橘子」的遊戲
42:52 不只是母女,也是女性與女性之間的故事
49:40 一起搭建漢納鄂蘭的「小桌子」
55:08 中英世界的新聞/故事書寫差異
1:00:12 這是生命敘事嗎?
1:11:03 讓故事成為化約他人的阻力
1:18:56 給下一季提案者的建議:不要把目光移開

▸ 

林秋銘是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第三季的一等獎獲得者。《被兩地「驅逐」的人》計畫2023年8月入

❝ 寧德有很多山,我房間的窗外就有一座。山下有一座教堂,教堂下有很多雜草和垃圾堆。當時寫得很痛苦,我就給我的朋友發視頻——只給他們看教堂和山。「小北歐欸!我在這麼好的環境下寫作。」但是其實它底下都是雜草和垃圾堆。

我覺得那很像我生活的一個隱喻:拼命給自己搭建一個看起來很漂亮的建築,但其實一直沒有機會去看被我藏起來的東西。❞

第二期得獎者特別節目,嘉賓是「在場」第三季得主林秋銘,與指導編輯、春山出版總編莊瑞琳。其得獎作品《被兩地「驅逐」的人》是女兒秋銘,在母親缺席生命十年後,跨越時空、竭盡全力去理解自己假結婚到台灣的媽媽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女人如何越過無數障礙抵達另一個女人的生命現場——

「我跟媽媽在這之前一直是戰友的關係,我們一直在打仗,馬不停蹄解決生活中拋來的問題。但從來沒有在解決後仔細聊一聊我們彼此受到了什麼樣的傷害。」

秋銘在 Podcast 裡分享了這篇提案的背景:什麼時候開始準備?如何與媽媽、這麼近的人提出採訪的要求?與其他阿姨們的訪問過程又是什麼樣的?編輯莊瑞琳則分享,自己在一開始看到林秋銘《被兩地「驅逐」的人》的提案與試寫稿時,一直想到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如刀的書寫》。

「她從中下階層的家族位置出發、到巴黎念大學,成為作家後就不斷叩問自己:你寫的是誰的語言?⋯⋯這種向內的、對家族的書寫對作者來說是一段黑暗旅程。#作者的筆跟心是連在一起的,要如何走到陽光下被大眾所看見、同時要怎麼安頓好自己,是一段對作者痛苦、但內在張力非常精彩的黑暗旅程。」

秋銘也坦言,這群女性不是完美的受害者。「我可以為這些女性說什麼話呢?」做了幾年記者的她,要為不公發聲的新聞理想在這裡暫時失落;但同樣也是得益於這樣的專業環境,#大家不會太快對一個故事下判斷,讓秋銘有辦法將難以啟齒的故事用脫口秀的方式一遍遍地講給身邊人聽:提煉「精彩」的片段,讓灰色的痛苦變成有趣的「荒謬」。

這也是在文章激起千層浪的反響以後,編輯小瑞的心得。「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跟這些假結婚的女性靠得如此近。#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成為社會大眾化约其他群体的阻力。」

秋銘後來笑著跟我們說,自己終於有機會更進一步理解自己的母親。而媽媽也在秋銘的詢問裡意識到,原來她的故事是重要的。於是走進小房間裡,擁抱秋銘:「寶貝你寫得太辛苦了。媽媽如果有什麼沒講好的,媽媽可以再跟你講一次。」

❝ 在她的講述中我獲得一種莫名的力量——我在時代的現場,我不能把我的目光移開。❞

本期節目:在場者訪談 005|媽媽,我要寫你的故事!feat. 林秋銘 x 莊瑞琳
本期嘉賓:林秋銘、莊瑞琳
本期主持:張潔平
現場監製:何心安
節目製作人:韁河媒體Marks

【節目時間線】
04:18 莊瑞琳:在最初看到提案時的想法
09:00 秋銘:提案的背景與生命中的疑問
21:03 媽媽如何面對女兒的採訪
29:42 在電動車上:「媽媽,我要寫你的故事!」 
38:02 「翻橘子」的遊戲
42:52 不只是母女,也是女性與女性之間的故事
49:40 一起搭建漢納鄂蘭的「小桌子」
55:08 中英世界的新聞/故事書寫差異
1:00:12 這是生命敘事嗎?
1:11:03 讓故事成為化約他人的阻力
1:18:56 給下一季提案者的建議:不要把目光移開

▸ 

林秋銘是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第三季的一等獎獲得者。《被兩地「驅逐」的人》計畫2023年8月入

1 hr 26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