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21 min

VOL.110善终是为了更好的活着!生老病死,6位医生视角怎么看?|世界读书‪日‬ 这病说来话长

    • Health & Fitness

读书日的意义可能就是给你一个打开一本书的借口,等你耐心读下去之后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也许会再看一本。直到不想再看。等到明年的这一天,再重新开启。不管是读书还是听播客,其实都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是整段信息的过程。我们今天分享的书,你不一定非要看,但请听听我们读完之后的感受。
本期节目参与小宇宙编辑部 「423 世界读书日」特别企划 —— 「春日宜尝新」,一本入门小书,带你打开一个新领域。今天我会给大家分享两本有关医疗健康生活的入门小书《最好的告别》和《医生,你在想什么》,期待能陪伴你在这个春天,轻松阅读,愉快焕新。
嘉宾阵容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银心:小Yin老湿
尹子涵:Zoe
董心童:是董小姐呀~
王兴:胸外科王兴医生
冯燕飞:六边形战士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0:51 本期主题
01:18 参与录制的有
《最好的告别》医生阅读有感01:53 ICU医生子涵关于《最好的告别》的推荐理由
05:04 书中这个“不一样的”养老院
06:12 没有告别的“告别”,光剩下干活儿了
06:52 银心:作为“丁克”最不怕老
07:09 箫郎:忽略年龄,更关注生活
07:33 不需要每天琢磨如何“告别”
08:17 董心童:做器官捐献登记的初衷是因为一位病人
13:43 银心:遗体整体捐献,想要当大体老师
14:00 和父母平静的谈论死亡时他们都有各自要求
16:40 关于大体老师的教学
18:16 冯燕飞:作为解剖实验室的助理,有时为了学习在标本室过夜
19:20 失去对自己身体控制权的时候是绝望且恐怖的事情
21:59 箫郎:别说死,我连生都没准好我就来了
23:46 子涵:善终,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27:02 王兴:在医院送过几位病人后,对生死有了更深刻认识
《医生,你在想什么》医生创作视角30:31 王兴:医生和患者之间有一道门槛,不是学习的门槛,而是没有见过
34:17 王兴:我书里内容被专家吐槽过
35:06 董心童内科和外科之间的“把病治好了”的不同理解
38:54 箫郎:从古至今,中、西医治疗疾病的基础是人体的自愈能力
40:08 银心:很大一部分网友会觉得医生在想“怎么坑我的钱”
40:43 “为什么微信问诊的医生都这么冷漠”
43:37 箫郎:不是我不想告诉你,是我确实无能为力
44:28 “大夫,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45:10 遇到了来“比方案”的患者时,你怎么想?
48:36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抢头部医院、名老专家的号?
52:16 什么样的病挂什么样的号呢?
53:53 箫郎:我鼓励有些不严重的病人回到地方治疗
54:33 董心童:带自己的小孩儿去看病的选择
58:51 医生看诊时候是“看病”还是“看人”?
01:00:27 不同年龄的医生组成的一个组,听到同样一句话,都有不同的反应和想法
01:01:31 这本书删掉的内容都写了什么?
01:03:18 同一科室不同医生为什么会给出不同的诊疗意见?
01:04:20 董心童:《深呼吸,开始麻醉了》看这本书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日常
01:06:59 董心童:《当呼吸化为空气》能够掌控自己的时候掌控自己
01:09:50 冯燕飞:《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让我短暂地从医疗工作中剥离开
01:10:25 冯燕飞:我参编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会送给有小朋友的老师
01:11:01 箫郎:《闲暇:文化的基础》碎片化的生活也会让我们的身心碎片化
01:13:07 阿汤:《哈佛家庭医学全书》家庭必备工具书
01:14:03 银心:因为我有ADHD,所以从来不看书
01:16:04 书,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减压、跳出、迈过这道坎
拓展阅读*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

读书日的意义可能就是给你一个打开一本书的借口,等你耐心读下去之后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也许会再看一本。直到不想再看。等到明年的这一天,再重新开启。不管是读书还是听播客,其实都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是整段信息的过程。我们今天分享的书,你不一定非要看,但请听听我们读完之后的感受。
本期节目参与小宇宙编辑部 「423 世界读书日」特别企划 —— 「春日宜尝新」,一本入门小书,带你打开一个新领域。今天我会给大家分享两本有关医疗健康生活的入门小书《最好的告别》和《医生,你在想什么》,期待能陪伴你在这个春天,轻松阅读,愉快焕新。
嘉宾阵容社交媒体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银心:小Yin老湿
尹子涵:Zoe
董心童:是董小姐呀~
王兴:胸外科王兴医生
冯燕飞:六边形战士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0:51 本期主题
01:18 参与录制的有
《最好的告别》医生阅读有感01:53 ICU医生子涵关于《最好的告别》的推荐理由
05:04 书中这个“不一样的”养老院
06:12 没有告别的“告别”,光剩下干活儿了
06:52 银心:作为“丁克”最不怕老
07:09 箫郎:忽略年龄,更关注生活
07:33 不需要每天琢磨如何“告别”
08:17 董心童:做器官捐献登记的初衷是因为一位病人
13:43 银心:遗体整体捐献,想要当大体老师
14:00 和父母平静的谈论死亡时他们都有各自要求
16:40 关于大体老师的教学
18:16 冯燕飞:作为解剖实验室的助理,有时为了学习在标本室过夜
19:20 失去对自己身体控制权的时候是绝望且恐怖的事情
21:59 箫郎:别说死,我连生都没准好我就来了
23:46 子涵:善终,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27:02 王兴:在医院送过几位病人后,对生死有了更深刻认识
《医生,你在想什么》医生创作视角30:31 王兴:医生和患者之间有一道门槛,不是学习的门槛,而是没有见过
34:17 王兴:我书里内容被专家吐槽过
35:06 董心童内科和外科之间的“把病治好了”的不同理解
38:54 箫郎:从古至今,中、西医治疗疾病的基础是人体的自愈能力
40:08 银心:很大一部分网友会觉得医生在想“怎么坑我的钱”
40:43 “为什么微信问诊的医生都这么冷漠”
43:37 箫郎:不是我不想告诉你,是我确实无能为力
44:28 “大夫,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45:10 遇到了来“比方案”的患者时,你怎么想?
48:36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抢头部医院、名老专家的号?
52:16 什么样的病挂什么样的号呢?
53:53 箫郎:我鼓励有些不严重的病人回到地方治疗
54:33 董心童:带自己的小孩儿去看病的选择
58:51 医生看诊时候是“看病”还是“看人”?
01:00:27 不同年龄的医生组成的一个组,听到同样一句话,都有不同的反应和想法
01:01:31 这本书删掉的内容都写了什么?
01:03:18 同一科室不同医生为什么会给出不同的诊疗意见?
01:04:20 董心童:《深呼吸,开始麻醉了》看这本书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日常
01:06:59 董心童:《当呼吸化为空气》能够掌控自己的时候掌控自己
01:09:50 冯燕飞:《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让我短暂地从医疗工作中剥离开
01:10:25 冯燕飞:我参编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会送给有小朋友的老师
01:11:01 箫郎:《闲暇:文化的基础》碎片化的生活也会让我们的身心碎片化
01:13:07 阿汤:《哈佛家庭医学全书》家庭必备工具书
01:14:03 银心:因为我有ADHD,所以从来不看书
01:16:04 书,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减压、跳出、迈过这道坎
拓展阅读*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

1 hr 21 min

Top Podcasts In Health & Fitness

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iHeartPodcasts
The School of Greatness
Lewis Howes
The Mindset Mentor
Rob Dial
Huberman Lab
Scicomm Media
Feel Better, Live More with Dr Rangan Chatterjee
Dr Rangan Chatterjee: GP & Author
The Psychology of your 20s
iHeart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