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12 min

11. 20岁开始有养老焦虑了?而我们更想谈生命自‪由‬ N2会客厅 | 用声音分享有益之事

    • Investing

【 本 期 亮 点 】
在“美”的领域,“初老”的年轻甚至拉到了25岁。笔者从事研究工作多年,看到过很多专业机构将35岁以上定义为“老龄/熟龄”人群,甚至25岁以上的女性都可能不在“年轻群体”的人群归类中。
当养老焦虑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关注,站在这个话题的反面,我们更想聊聊生命自由。
主要议题:
# 寿命渐长,却越发年轻化的养老焦虑和养老恐惧
# 要非常的费力,让自己看上去毫不费力
# 站在时间的维度,先认知到人生的第二黄金期
# 卸掉精神枷锁,对让自己焦虑的项目,逐一攻破
# 在各种社会标准中,锻造属于自己的自由灵魂
本期嘉宾

【从左到右】
赵林娜 (Linna Zhao),N2播客主理人,趋势与文化研究人
赵园园 (Chloe Zhao),N2播客主理人
张若玥 (Dorothy Zhang),养老话题自媒体人
001
寿命渐长,却越发年轻化的
养老焦虑和养老恐惧
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显性的共识,就是全球范围内寿命都相较于几十年前而言,有了明显的增长,比如四十年代的人均寿命是40岁左右,五六十年代是50岁左右,而到了2021年,中国人平均寿命已经到达了78岁,几乎多了小半个人生的生命时长。很多报道都在说全球人口的年龄仍在不断的增长,甚至到2100年,是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会到90岁。
但是,寿命增长的同时,却伴随一同生发出更多的养老焦虑。甚至,有些20来岁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关注养老问题的阵容。当然,关注长期目标是当代年轻人的成熟特色。但是如此年轻就产生老年焦虑的情绪,是否为时过早。
养老焦虑的产生,有很多因素,也有很多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养老问题,或是为整个家庭在思考养老这件事的,却多为女性。社会期待也会把焦虑转嫁给女性。
关于“老龄”、“老年”、“衰老”,好像是零容忍的
在我们的社会中,对于年轻的状态和“美”的定义,是相对极端的。“美”好像应该是永远是青春的,它永远需要是鲜活的的,就像鲜花一样。很多关于老龄女性的评价是刻板的、甚至是负面的形容词。 
现在的女孩儿们,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抗衰老了,在“美”的领域,“初老”的年轻甚至拉到了25岁。笔者从事研究工作多年,看到过很多专业机构将35岁以上定义为“老龄/熟龄”人群,甚至25岁以上的女性都不在“年轻群体”的人群归类中。
人们对于女性不同状态的美,和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展现风貌的多元性的欣赏,还未有广泛的认知。当“美”和“青春”只存在单一维度的标准时,除了永葆青春,永远鲜活,还有其他的选择吗?!那一定会非常的焦虑,因为岁月终会是流逝的。
要非常的费力,让自己看上去毫不费力。
一方面,外在标准要求“美”是永葆青春的,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女性要“优雅地老去”,要“接受衰老,与衰老共处”。
在笔者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中(
Wavemaker蔚迈中国与资生堂中国发布的《50+女性的9个关键词和美的倡议》
),我们采访的一些意识比较开放的“50岁以上的姐姐”们,她们都会接受和认可上面提到的心态,因为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是,实际上,她们非常的焦虑,也在非常用力地对抗着衰老,即便表面不能说。
比如我们会看到普遍保持一种不在意衰老的态度,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在脸上;比如因为要“自然”地美容,不敢明目张胆地选择医美,就需要用更多的美容产品,花更多的时间。
我们采访了一位重庆的姐姐,会说自己很淡然。然而,她的每一天一点也不淡然。我们发现她的家里有很多沙漏,时刻提醒

【 本 期 亮 点 】
在“美”的领域,“初老”的年轻甚至拉到了25岁。笔者从事研究工作多年,看到过很多专业机构将35岁以上定义为“老龄/熟龄”人群,甚至25岁以上的女性都可能不在“年轻群体”的人群归类中。
当养老焦虑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关注,站在这个话题的反面,我们更想聊聊生命自由。
主要议题:
# 寿命渐长,却越发年轻化的养老焦虑和养老恐惧
# 要非常的费力,让自己看上去毫不费力
# 站在时间的维度,先认知到人生的第二黄金期
# 卸掉精神枷锁,对让自己焦虑的项目,逐一攻破
# 在各种社会标准中,锻造属于自己的自由灵魂
本期嘉宾

【从左到右】
赵林娜 (Linna Zhao),N2播客主理人,趋势与文化研究人
赵园园 (Chloe Zhao),N2播客主理人
张若玥 (Dorothy Zhang),养老话题自媒体人
001
寿命渐长,却越发年轻化的
养老焦虑和养老恐惧
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显性的共识,就是全球范围内寿命都相较于几十年前而言,有了明显的增长,比如四十年代的人均寿命是40岁左右,五六十年代是50岁左右,而到了2021年,中国人平均寿命已经到达了78岁,几乎多了小半个人生的生命时长。很多报道都在说全球人口的年龄仍在不断的增长,甚至到2100年,是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会到90岁。
但是,寿命增长的同时,却伴随一同生发出更多的养老焦虑。甚至,有些20来岁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关注养老问题的阵容。当然,关注长期目标是当代年轻人的成熟特色。但是如此年轻就产生老年焦虑的情绪,是否为时过早。
养老焦虑的产生,有很多因素,也有很多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养老问题,或是为整个家庭在思考养老这件事的,却多为女性。社会期待也会把焦虑转嫁给女性。
关于“老龄”、“老年”、“衰老”,好像是零容忍的
在我们的社会中,对于年轻的状态和“美”的定义,是相对极端的。“美”好像应该是永远是青春的,它永远需要是鲜活的的,就像鲜花一样。很多关于老龄女性的评价是刻板的、甚至是负面的形容词。 
现在的女孩儿们,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抗衰老了,在“美”的领域,“初老”的年轻甚至拉到了25岁。笔者从事研究工作多年,看到过很多专业机构将35岁以上定义为“老龄/熟龄”人群,甚至25岁以上的女性都不在“年轻群体”的人群归类中。
人们对于女性不同状态的美,和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展现风貌的多元性的欣赏,还未有广泛的认知。当“美”和“青春”只存在单一维度的标准时,除了永葆青春,永远鲜活,还有其他的选择吗?!那一定会非常的焦虑,因为岁月终会是流逝的。
要非常的费力,让自己看上去毫不费力。
一方面,外在标准要求“美”是永葆青春的,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女性要“优雅地老去”,要“接受衰老,与衰老共处”。
在笔者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中(
Wavemaker蔚迈中国与资生堂中国发布的《50+女性的9个关键词和美的倡议》
),我们采访的一些意识比较开放的“50岁以上的姐姐”们,她们都会接受和认可上面提到的心态,因为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是,实际上,她们非常的焦虑,也在非常用力地对抗着衰老,即便表面不能说。
比如我们会看到普遍保持一种不在意衰老的态度,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在脸上;比如因为要“自然”地美容,不敢明目张胆地选择医美,就需要用更多的美容产品,花更多的时间。
我们采访了一位重庆的姐姐,会说自己很淡然。然而,她的每一天一点也不淡然。我们发现她的家里有很多沙漏,时刻提醒

1 hr 12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