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afleveringen

听互联网打工人聊聊新技术的社会意涵,职场中女性的困惑和感悟。豆瓣互助讨论小组:Women In Tech 女性科技从业者集合地,公众号:WomenInTech 泛宇宙科技姐妹

她说科技 She Talks Tech WomenInTech泛宇宙科技姐妹

    • Technologie

听互联网打工人聊聊新技术的社会意涵,职场中女性的困惑和感悟。豆瓣互助讨论小组:Women In Tech 女性科技从业者集合地,公众号:WomenInTech 泛宇宙科技姐妹

    012 我们为什么需要隐私

    012 我们为什么需要隐私

    今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Roe v. Wade这个用于合法化堕胎的判例,引起了多方的讨论和抗议。这个判例对于孕妇选择堕胎这项自由的保护并不基于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权这类经常出现在口号当中的论点,而是基于隐私。

    在经历了过去十年中智能手机和大数据算法以及社交媒体和电商深入渗透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网民们多多少少对互联网公司对个人隐私的侵占有了一些戒备心,很多地区也立了法来保护公民的信息隐私。

    然而,究竟什么是隐私,它又为什么重要?它是一种富足社会的特权,还是个人自由的基石?

    我们从观察身边两类对于隐私在意程度截然不同的朋友开始说起,想试图理解在保护隐私这个难题面前躺平和支棱的人,过起日子来有差别吗?我们聊到了很多新闻和工作中的例子,也有一些相关的技术(端到端加密,为什么分布式系统不太可能立刻删除数据,隐私的定义,隐私安全机器学习),虽然不能确切回答这期的问题,但希望它们至少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复杂。

    • 54 min.
    011 被管理还是去管理,这是个问题

    011 被管理还是去管理,这是个问题

    在晒网多时之后的这期职场类话题聊天中,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做IC(individual contributor)与做manager这两个职业路径的选择吧(好像我们很懂一样,嗯)

    • 35 min.
    010 「番外」写JavaScript的西西弗:2021读书小盘点

    010 「番外」写JavaScript的西西弗:2021读书小盘点

    春节将至,我们录了一期番外来给大家拜年!不瞒你说,这其实是给我们由于拖延症而未在元旦之际发一期2021总结篇找的借口。我们决定聊一聊2021年读了哪些对职业或是个人成长有帮助的书。这个单子上并没有什么《设计模式》或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Ann从伊里奇之死当中发觉我们和一百多年前的搬砖工没啥本质区别;Yi读了很多二战的历史,并观察到了希特勒和乔布斯的相似之处,同时成了“双刃剑”这个概念的代言人;Siyu痴迷于理解工作的意义 - 她并没有太多进展,倒是对全全的虚无产生了向往。嗯很好,看来我们已经准备好去面对2022年里那些偶尔却必然会出现的意义缺失的荒谬时刻。

    • 29 min.
    009 如果社交媒体是鸦片,那我们是毒枭吗

    009 如果社交媒体是鸦片,那我们是毒枭吗

    最近我们读了《Empire of Pain》(疼痛帝国)这本2021年的新书。作者详细讲述了美国鸦片药物危机(opioid crisis)里的一个重要推手,普度药业(Purdue Pharma)以及其背后的Sackler家族如何通过误导性的宣传和狂妄的增长思维,一步步把原来只用于临终病人的强烈止痛药以奥斯康定(OxyContin)的形态普及给大众,在十几年间造成了超过五十万人因为药物过量而死。

    受这个事件的启发,我们决定聊聊社交媒体诸多社会影响之中成瘾这个问题。

    普度药业的推广手段跟社交媒体公司有很多相像之处。当资本家利用人性的弱点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容易上瘾,我们作为用户作为社会有什么办法约束他们呢?很多技术,如新药、新软件平台,都是双刃剑:慢性疼痛患者的需求和社交媒体带来的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便利和话语空间都是真实的好处,而药物成瘾滥用和社交媒体消耗人们时间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作为开发这些软件的从业者,我们有多大程度就是为了业绩毫无顾忌地买药的销售员呢?我们选择与这道德上的不适共同存在。作为一个大系统中的小个人,我们有多少自由去选择工作内容?没想到吧,虽然没发明原子弹,却要直面自己职业的道德问题。

    • 45 min.
    008 智能城市的死与生:交通,住房,低碳,数据,隐私

    008 智能城市的死与生:交通,住房,低碳,数据,隐私

    这一期作为本档播客的第一次梦幻联动,我们请到了Yi的大学同学,「湾上说规划」的主播之一Jayne来做客。Jayne是一名在加州湾区工作的交通规划师。在短暂介绍了她的工作内容后,我们很快移到了“为啥硅谷富可敌国却有这么多人无家可归”这个反映了许多美国核心社会问题的疑问上。在繁荣的气氛中,普通打工人面对的则是离谱的房价和通勤时间;作为tech行业的一员、促进地区拥堵和士绅化的一份子,我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更让人失望的是,至少在美国,大数据和物联网改变城市低效的智能城市愿景还和20年前一样远。Jayne为我们讲述了谷歌子公司Sidewalk Labs在多伦多建设智能社区的项目为何在疫情之初就以失败告终(这家公司已于上个月合并到谷歌本公司的业务中)。气候变化迫不及待地需要新科技来实现更高效、低碳的生活,而靠收集数据盈利的商业模式很难让民众信任科技公司,这恐怕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挑战。

    • 43 min.
    007「直播录音」科技,消费主义,女权:相辅相成还是相悖

    007「直播录音」科技,消费主义,女权:相辅相成还是相悖

    双11和北美黑五刚过,我们翻出了半年前在荔枝录的一次谈话直播作为加更,虽然音质不如平时,内容还是蛮有意思,大家随意听听吧!

    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广告包围着,从符号化的奢侈品消费到专门给女性设计的薄荷香烟。商家用女权作为营销话术,迎合新一代女性对于独立和意义的追求。这些话语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用一个理想层面的追求来带货的确有一些虚假、令人不适的成分。

    买买买不一定能解决空虚,还有很多外部成本。一把塑料吸管便宜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尚感也可以通过几十块的快消衣服来达到。资本主义不去计算对环境长久的影响,也不理会发展中国家被血汗工厂剥削的女性。

    消费也有它赋能的一面。网购让偏远地区的人能享受到大城市的便利。女性的购买力也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可以用钱来发声,改变商家从而改变社会意识。

    科技在这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购极大拓展了我们欲望所能涉猎的疆域,一键下单带来的快感让我们欲罢不能,直播带货和社交媒体让我们的社会关系变成了卖家的推销手段,而全民p图则控制了我们对美的认知。算法给我们推送我们想要的东西,同时也在创造欲望,让我们无限消费下去。

    • 44 min.

Top-podcasts in Technologie

✨Poki - Podcast over Kunstmatige Intelligentie AI
Alexander Klöpping & Wietse Hage
Lex Fridman Podcast
Lex Fridman
Bright Podcast
Bright B.V.
Acquired
Ben Gilbert and David Rosenthal
De Technoloog | BNR
BNR Nieuwsradio
Tweakers Podcast
Tweakers

Suggesties voor j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