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afleveringen

纵观社会百态,坐看时事风云,
热辣点评,尽在姜湖。

姜湖评‪论‬ 羊城晚报

    • Nieuws

纵观社会百态,坐看时事风云,
热辣点评,尽在姜湖。

    别掉进“花钱包过”的“职称代评”陷阱

    别掉进“花钱包过”的“职称代评”陷阱

    两年多过去了,张健依然没有拿到期待已久的工程师中级职称证书。据中青报报道,2021年10月27日,张健和湖北武汉德育优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职称代评合同。合同约定,只要通过官方组织的能力测评,她就可以拿到证书。后来,她被告知通过了能力测评,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拿到证书,6000元报名费也没有退回。一段时间以来,记者收到多条线索,不少年轻人与德育优才公司签订职称代评合同后,迟迟没有收到自己的证书,该公司也人去楼空。
    “职称代评”如果只是提供咨询、代办有关手续的服务,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变为帮当事人伪造评审材料,做出“包过”“年限不够可评”“不需提供业绩贡献直评”等虚假宣传、承诺,则涉嫌违规经营、虚假宣传。至于以“职称代评”为名,诱骗当事人签订虚假合同,却并不提供任何代办服务,则是以有偿代办职称为诱饵的诈骗。
    图/视觉中国
    其实,针对“职称代评”虚假宣传、虚假合同与代办诈骗问题,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展过专项治理。如今媒体曝光,仍有机构运作“职称代评”业务,且当事人花了钱没办成功,机构却人去楼空。这表明,“职称代评”乱象依旧存在。
    现实中,确有人是本人符合职称评审条件,但自己很忙,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有关评审职称的事务性工作,如整理、提交材料等,这类中介服务是允许的。只要提交的材料完全是委托人本人的,不存在伪造、虚构,就符合规定。而这类服务的收费并不会很高,有此类服务需求的也不多。
    花钱购买职称代评服务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本人材料并不过硬,甚至完全不具备相应资格,却想评上职称。非法中介机构就盯着这一群体,通过虚假宣传来招揽生意,有的则进行诈骗。对于这些委托人来说,即便机构帮其把职称办下来,如果事后发现其职称材料是包装、伪造的,有关方面也将取消其靠不法手段获得的职称。
    治理“职称代评”乱象,首先要对那些扰乱职称评审的非法机构、人员严厉查处,同时,要加强对评审职称者的教育,评审职称要靠真本事,提醒他们不能谋求通过购买职称代评服务,掉进虚假代评代办的陷阱中。若去购买“职称代评”服务,其中包含伪造材料、代写论文等行为,本身属弄虚作假的不端行为。
    考虑到现实中存在的“职称代评”非法服务,职称评审委员会必须坚持独立与专业评价,不能出现评审专家与中介机构里应外合,为伪造材料参加评审者“开绿灯”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有关部门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严厉查处。
    主播:姜雪媛责编:张齐 李妹妍文案:蒋理
    编审:郑宗敏 叶肖霞(实习生)

    • 3 min.
    小仓鼠火化费用700元“宠物殡葬”需在规范中健康成长

    小仓鼠火化费用700元“宠物殡葬”需在规范中健康成长

    • 3 min.
    别再被近视“神药”“神器”收割智商税了

    别再被近视“神药”“神器”收割智商税了

    花数万元治疗近视,孩子的近视度数非但没好转,反而加深了。这是不少家长的遭遇。《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声称能够治疗或控制儿童近视的“神药”“神器”,比如眼药水、营养补充品、护眼贴、视力训练仪器等,种类繁多,价格不一,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家长直言,不知道怎么选择,也不知道这些“神药”“神器”的效果究竟如何;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尝试后发现上当受骗。专家指出,近视是不可逆的,任何号称能够治愈近视的皆为虚假宣传。
    “神药”“神器”治疗近视,一场妥妥的骗局。近视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用眼习惯等。一旦眼轴增长、近视形成,便无法逆转。因此,任何号称能够治愈近视的产品或方法,都是对科学常识的公然挑战。
    图/视觉中国
    早在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要求相关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社会。
    尽管相关部门对这种虚假宣传行为始终保持严打态势,但近年来类似骗局屡禁不止,一茬又一茬的家长被收了智商税。特别是在寒暑假期,近视治愈骗局屡屡卷土重来,让人防不胜防。
    骗局为何屡屡得逞?一方面,一些机构利用家长“摘镜心切”的心理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盲点,以神乎其神的宣传让他们在慌乱中失去了理性判断;另一方面,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给一些商家提供可乘之机。近视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这些商家有意无意将“治愈”与“防控”混为一谈,钻了监管的漏洞。
    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不良商家忽悠、卸责的能力。和保健品“坑老”骗局相似,近视治愈“坑小”骗局也在肆意收割广大家长的焦虑,以精心编造的话术给近视学生及家长洗脑,不仅大肆敛财,还能在骗术失败后自圆其说、推卸责任,家长明知上当也难以维权。
    遏制近视治愈骗局,监管须出重拳、动真格、“快半拍”。对严重违法违规、屡罚不改的机构严查重罚,罚到其“肉疼”甚至关门歇业,并列入黑名单,形成足够的法律震慑。同时,建立畅通、高效的举报机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不法机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能手软。
    今年4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次发布消息称,将开展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近视防控类产品虚假违法广告,持续整治混淆真性与假性近视,使用“康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表述误导消费者的广告。在强化监管力度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跑在骗子前面、走在媒体前面。
    与此同时,学校以及媒体等有关各方应加强协作、积极配合,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儿童青少年和家长走出误区和焦虑,选择户外运动、合理用眼等科学方式防控近视,不给骗子留可乘之机。
    暑期将至,家长们要瞪大眼睛,别再被形形色色的营销话术收智商税。
    主播:姜雪媛
    责编:张齐 李妹妍
    文案:陈广江
    编审:郑宗敏 周嘉彤(实习生)

    • 4 min.
    相亲分析师走红,只是“用话术拆穿话术”徒增烦恼

    相亲分析师走红,只是“用话术拆穿话术”徒增烦恼

    这个男人能嫁吗?”最近,“相亲分析师”成为社交平台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情感主播新赛道。有主播3天便涨粉30万。在直播或视频中,他们像老师一样站在黑板、白板前,拿着粉笔、马克笔,一条条拆解相亲对象简介里的“话术陷阱”,给屏幕前的观众“划重点”:不说体重就是胖、说家里有房那房子大概率不是自己的,等等。有网友直呼“大学就该开这门课”,也有人表示“比微短剧的反转还爽”。(潮新闻)
    与其说是“相亲分析师”,不如说是“话术卸妆师”。此类主播主打的就是“去伪存真”“剥开包装看本相”。在“这个男人能嫁吗?”的主题下,“老师”们的分析,几乎指向的都是“不能嫁”的答案。就此而言,这哪里是为缘分把脉,根本就是为“恐婚”“弃爱”的小情绪推波助澜。
    短视频平台上的相亲分析师。图源:潮新闻
    在云遮雾绕的相亲江湖,相亲分析师自诩是“看透真相的那个”。这种智者、导师式的人设,非常唬人。其煞有介事的分析,异常笃定的判断,给人一种“由不得你不信”的强势感。对于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而言,这俨然是世外高人、金玉良言,拿出小本子疯狂记笔记,自然是义不容辞。此类直播,越看越上头,越看越爽嗨。看起来是“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可实际上,其并非一门实用化的课程,更像是“下饭综艺”,吃瓜看戏凑个热闹。
    直播间里的“相亲分析师”虽是新物种,可类似的玩法,早就似曾相识。有段时间,社交平台上一度流行各路“鉴男”“鉴女”博主,其凭着粉丝发的照片、朋友圈截图就妄下定论,分分钟就给出“渣男”“捞女”之类的评语。可以说,“暴论”频出、武断专横。与之相较,如今的“相亲分析师”简直如出一辙。其所演示的很多“经验技巧”、所给出的很多“评价判断”,都属于是想当然的自说自话,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以话术打败话术,不过是套路叠加套路。
    “实际身高按照公式‘过5减4’”“男性24岁就相亲过于年轻,可能是对方家庭深知儿子有身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无法通过常规的交友途径走入婚姻”,凡此种种“高论”,自然经不起较真。有此一说,权当一乐,自然人畜无害。若是真有人信以为真,那或许便误己误人了。须知,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完美的相亲对象。拿着放大镜对着“对方的简介”进行大侦探,这本身就没有太多意义。加戏太多,到头来只会徒增烦恼。
    所谓姻缘,往往是一见倾心、各花入各眼的,而不是如“简历筛选”那般设置条件、一票否决的。身高、收入、学历等等固然很重要,而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或许又没那么重要。(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主播:姜雪媛责编:傅铭途 杨帅文案:然玉
    编审:郑宗敏 黄蓓楠(实习生)

    • 3 min.
    炫富网红被封禁,网友为啥一致叫好

    炫富网红被封禁,网友为啥一致叫好

    5月21日晚消息,百万级网红“王红权星”已被各大社交平台封禁或屏蔽。公开信息介绍,王红权星本名王洪全,1993年12月出生于河北唐山,其抖音账号拥有粉丝437.4万,显示违反相关规定,该账号已被封禁。(5月22日极目新闻)
    王红权星账号已被封禁/图源网络
    一个在网络上异常活跃的百万级网红,一夜之间被全网封禁了,很多网友还在纳闷的时候,赫然发现同时被全网封禁的,还不止一个“王红权星”,还有鲍鱼家姐、柏公子等,同样也都是在全网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超级网红。很快有网友发现,不管是王红权星还是鲍鱼家姐、柏公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炫富,而且还是那种赤裸裸的,肆无忌惮的炫富。
    王红权星曾在采访中提到,如果身上的打扮加在一起没有8位数的价值,肯定是不出门的;他还自曝在北京星河湾小区拥有7套豪宅,最大的一套991平方米,但他嫌弃房子位置被遮阳光就空置了。柏公子曾靠炫富圈粉百万,一个包包就要上百万,经常晒自己的消费单,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不是一般的高调。鲍鱼家姐平日里很高调,经常给网友分享一些大牌珠宝,大家自然而然给她贴上了炫富的标签。
    他们曾经一起在网络上高调炫富,现在又一起在一夜之间被全网封禁,这也难怪网友认定他们被封的原因,就是曾经肆无忌惮地炫富。这样的怀疑,显然并非没有道理。而更加值得玩味的,则是这些炫富网红被全网封禁之后网友们的反应。当几个超级炫富网红被封禁的消息被媒体报道,被自媒体转发之后,网友评论里几乎是清一色的赞同、支持的声音,虽然偶尔有这些网红的“铁粉”为其鸣不平,但很快就被网友的声音淹没。
    网友们的这种反应,套用网络上的一句话:网友苦炫富网红久矣。只不过作为普通网友,虽然早就对他们有意见,但除了声讨几下,也没有什么办法,现在他们被平台封禁,大家自然要“幸灾乐祸”一番。这也说明,炫富网红们在网络上肆无忌惮炫富的行为,其实是不得人心的。
    不管他们是真富还是假富,但是作为在网络上拥有数百万粉丝和极强影响力的超级网红,他们高调炫富的做法,所传递的确实不是什么社会正能量。在他们的直播间,你看不到刻苦学习,看不到努力工作,甚至看不到他们脚踏实地的生活,看到的只有挥金如土、纸醉金迷。这对很多网友,尤其是对一些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
    有网友指出,这些炫富网红,通过高调的炫富,满足网友们对自己过不上的富人生活的“窥知欲”,然后再通过直播带货,贩卖各种廉价商品割粉丝的韭菜。对炫富网红进行全网封禁,既体现了平台的责任,也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顺应了网友意见,无疑值得肯定。
    主播:姜雪媛责编:张齐 罗清峣文案:苑广阔编审:郑宗敏 崔骞尹(实习生)

    • 3 min.
    2岁宝宝得梅毒,传统喂养陋习当休矣

    2岁宝宝得梅毒,传统喂养陋习当休矣

    近日,一则“2岁宝宝疑因奶奶嚼碎喂食感染梅毒”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和讨论。今年三月,昊昊妈妈带着孩子准备做一个外科的小手术,手术前需要抽血验血。没想到检查结果出了大问题,昊昊被查出梅毒阳性。昊昊父母二人检查后均为阴性,昊昊妈妈想到家中还有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强烈要求他们也进行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爷爷阴性,奶奶阳性。宝宝得梅毒,疑因奶奶将食物嚼碎喂食宝宝导致。(5月18日《光明网》)
    图源/网络
    这个推测十分合理。梅毒的传染源是梅毒患者,在这个家庭当中,梅毒患者只有一人。梅毒不一定表现出症状,但患者的溃疡渗液、血液、精液、唾液等体液当中,可检测到梅毒螺旋体。虽然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但在巧合的条件下,也可能经由唾液间接传染。昊昊没有其他途径感染的可能,通过奶奶嚼碎喂食传染,是孩子得梅毒所能找到的唯一解释。
    昊昊得梅毒,让这位奶奶哑口无言。然而,假如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对于嚼碎喂食这一陋习,这位老人未必肯认错。事实上,一些老人对此固执己见,认为代代相传的喂养习惯,哪会有什么错?这样喂大的上一辈,不都个个身体倍棒?这种观点在老年人当中大量存在,有些婆媳之间闹矛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实,嚼碎喂食可以传播的疾病远不止梅毒,很多致病微生物都可通过这个途径传播,并可能影响孩子一生。比如幽门螺杆菌也可经由这一途径传播,导致孩子长大后罹患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乙肝病毒经此传播,或将让孩子长大后遭受乙肝歧视。
    此外,传统喂养陋习也并非只有嚼碎喂食这一种。比如有些老人秉持“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将掉在地上的、虫蝇爬过的、隔夜发馊的食物,都直接往孩子嘴里塞。孩子皮肤出现瘙痒、红斑、划痕等症状,有老人直接吐出口水,就往孩子的皮肤创面上涂抹。孩子长癣,也有人直接撒盐治癣。在部分农村地区,孩子头上长虱子,甚至直接往孩子头上涂抹农药,由此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耳闻。
    这类传统养育陋习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而且容易诱发家庭矛盾,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移风易俗、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等,应该格外注重补齐“陋习不改”这类关键短板,让健康科普宣传更具有吸引力,能够为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喜闻乐见。
    社会高速发展,不能让老年人掉队。但与老年人就这类问题进行交流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除了不能有厌恶心理之外,还要体谅老人的难处,看到他们的牺牲与付出。切莫简单地指责和埋怨,让他们产生“操劳一辈子反被嫌弃”等心理。应该采取循序引导的方式,让老年人逐渐接受现代理念、掌握科学方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注重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主播:姜雪媛
    编辑:张齐 罗清峣
    文案:罗志华
    编审:郑宗敏 姚咏祺(实习生)

    • 3 min.

Top-podcasts in Nieuws

Maarten van Rossem - De Podcast
Tom Jessen en Maarten van Rossem / Streamy Media
NRC Vandaag
NRC
Boekestijn en De Wijk
BNR Nieuwsradio
de Volkskrant Elke Dag
de Volkskrant
De Stemming van Vullings en Van der Wulp
NPO Radio 1 / NOS / EenVandaag
Europa draait door
NPO Radio 1 / VPRO

Suggesties voor jou

新闻早报
羊城晚报
36氪·快讯不联播
36氪音频频道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涨乐早知道
涨乐全球通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