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episodes

由鏡文學旗下聲音平台「鏡好聽」製播。漫漫長夜,最後亮著的總是書桌前的那盞燈,還有那隻筆。而筆下的是愛情、是懸疑、是科幻,究竟寫作有什麼魔力,讓作家騰出大量時間投注於此,甚至擱置了生命中其他美好的事物?鏡好聽凝聚鏡文學旗下文化內容、網路副刊、專家、與深度文化專題,打造《文學生活》頻道,創造文化/閱讀新體驗,由出版界資深編輯群主持或邀請作者前來親自為您朗讀作品,討論創作歷程與文壇思潮,暢聊殘篇與經典,還有那些關於創作的愛恨情仇,將文字播種,使眾聲思潮得以綻放。

《文學生活》已企劃推出以下節目 #週一聽新詩 #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 #廖偉棠書評—冷眼熱心,前衛有言 #黃宗潔書評—動物與環境:命運交織的共同體 #作家怎麼了 #王道還專欄 #徐振輔專欄 #朱天心專欄 #黃麗群書評 #黃宗潔書評 #盧郁佳書評 #陳栢青書評 #耳朵K書吧 #聽好書 #經典重溫

每週一,鏡好聽與你一同讀詩!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文學生‪活‬ 鏡好聽 MirrorVoice

    • Fiction
    • 4.6 • 11 Ratings

由鏡文學旗下聲音平台「鏡好聽」製播。漫漫長夜,最後亮著的總是書桌前的那盞燈,還有那隻筆。而筆下的是愛情、是懸疑、是科幻,究竟寫作有什麼魔力,讓作家騰出大量時間投注於此,甚至擱置了生命中其他美好的事物?鏡好聽凝聚鏡文學旗下文化內容、網路副刊、專家、與深度文化專題,打造《文學生活》頻道,創造文化/閱讀新體驗,由出版界資深編輯群主持或邀請作者前來親自為您朗讀作品,討論創作歷程與文壇思潮,暢聊殘篇與經典,還有那些關於創作的愛恨情仇,將文字播種,使眾聲思潮得以綻放。

《文學生活》已企劃推出以下節目 #週一聽新詩 #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 #廖偉棠書評—冷眼熱心,前衛有言 #黃宗潔書評—動物與環境:命運交織的共同體 #作家怎麼了 #王道還專欄 #徐振輔專欄 #朱天心專欄 #黃麗群書評 #黃宗潔書評 #盧郁佳書評 #陳栢青書評 #耳朵K書吧 #聽好書 #經典重溫

每週一,鏡好聽與你一同讀詩!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作家說|EP36】寫這本書,說不定是我靈魂的一種求生——鄭宜農談《孤獨培養皿》有聲書

    【作家說|EP36】寫這本書,說不定是我靈魂的一種求生——鄭宜農談《孤獨培養皿》有聲書

    《孤獨培養皿》是鄭宜農書寫自己的書。   

     

    身為一位活躍在舞台上的歌手,鄭宜農從沒有想過,生命中有任何一個時候,是適合藉文字來袒露自己的。她認為:「比起講自己,我更喜歡作品能成為一個空間,讓各式各樣的人短暫停留,找到安放自己的地方。」   

        

    因為出版社的寫書邀約,鄭宜農梳理自己的創作脈絡,思索書寫文字的意義,過程中她領悟到,如果歌曲能把自己的故事化身為大家的空間,文字是不是也可以呢?抱著挑戰看看的心,她寫下自己故事裡「那些沒人察覺的,最細微、卻其實非常巨大」的片刻,這樣寫著寫著,「在培養皿裡的孤獨」這個主題就此誕生了。   

        

    書寫《孤獨培養皿》這樣一本帶有自剖性質的書,對鄭宜農而言,像在「過度暴露的邊緣」遊走的危險遊戲。但也因此,她第一次直視自己生命中那些「一直沒有好好去看、去聽的部分」,並初次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深處可能也有被傾聽的需求,鄭宜農說:「雖然是被動的寫了它(《孤獨培養皿》〉,但說不定是我靈魂的一種求生。」    

        

    【本集重點】   

    02:42  大學時考了中文系,是想成為一個寫字的人   

    04:41  創作時,我也把自己的「沒有講出來」建構成專屬自己的美學   

    10:03  書寫的過程中我就發現,孤獨不僅僅是一種狀態   

    14:51  把嘈雜美化成詩意的、悅耳的聲音,是我對自己的整理   

    18:48  親唸有聲書的過程,讓我慢慢地理解到:書裡面的這個人,她是花了多少力氣在與孤獨共處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

    孤獨培養皿(特別收錄鄭宜農台語朗讀&顏訥精采對談)    

     

    周慕姿讀靈魂腳本

    EP40【聚光燈下】周慕姿 x 鄭宜農:我總是在每個地方都想要融入,但又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攝影:李智為|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21 min
    【作家說|EP35】我不希望我們一看到犯罪者,就將他當作怪獸——周慕姿談《周慕姿讀犯罪腳本》

    【作家說|EP35】我不希望我們一看到犯罪者,就將他當作怪獸——周慕姿談《周慕姿讀犯罪腳本》

    《周慕姿讀犯罪腳本》付費節目分析 11 起在世界各地真實發生的重大刑案,包含殺了全家的爸爸、殺害祖父母的孫子、慣性縱火犯、連續約會殺人的女子......;有人因為這些事件被傷害或犧牲生命,但比起是非對錯黑白分明的討論,周慕姿更想問一個問題:「他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 

     

    在心理諮商訓練的背景下,她總是很努力地去看見人性的希望面與光輝面,並且試著理解每個人在表面上的情緒、行為背後,屬於他們的生存策略:「如果將這個兇手標籤化,將他當作奇珍異獸,認為只要消滅了,世界就會平靜,如此一來我們就無法理解這些案件產生的理由,以及可以如何伸出援手。」 

     

    因此,她總是盡量淡化案件獵奇的細節、著重在去理解個人,包含他們的人生發生了什麼事,或這個社會文化如何助長這些養成。她也在本集節目中分享,為什麼特別鍾情日本的案件?有沒有最困難準備的一個?以及她是否曾經在哪些事件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本集重點: 

     

    01:00 為什麼會想做犯罪腳本 

    05:19 犯案者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 

    09:20 為什麼特別鍾情日本的案件? 

    27:25 「木嶋佳苗連續殺人案」是我覺得這次最困難做的案件 

    28:45 在哪一些案件中,也看見自己的影子?

     

    延伸收聽:周慕姿付費節目《周慕姿讀犯罪腳本——被惡魔追逐的人》

     

    錄音師:劉寶苓

    製作人:羅筱薔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38 min
    EP34|一個主題如果不能讓我感到心痛,我就不會想要寫它——吳曉樂談《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EP34|一個主題如果不能讓我感到心痛,我就不會想要寫它——吳曉樂談《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因為不想重複自己,寫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和《上流兒童》之後,吳曉樂原本不打算短期內再寫同類型的題材,《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卻提早排進她的寫作時間表。    

    2019年、2020年台大、台中女中接連發生學生自殺事件,閱讀事件的報導,吳曉樂發現,很多人留言回應:很羨慕、我懂他、我也想……,這些留言透露的訊息,讓吳曉樂在意——為什麼不是一個人不想活下去,而是一群人不想活下去?    

    吳曉樂形容自己是「心痛系」作家:「一個主題如果不能讓我感到心痛,我就不會想寫它。」沉澱一段時間後,吳曉樂決定動筆書寫《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她說:「這本小說與其說是我去寫它,不如說是它來找我。」    

       

    【本集重點】   

    03:35  我希望在4、50歲之前,盡量用十萬字左右的規模去回答我關注的問題   

    11:17  我花很多心思去面對,怎麼旁聽一個人的痛苦   

    13:18  受訪者也想知道,我是怎麼去理解他們這段不快樂的回憶   

    16:10  蘇明絢決定自殺的原因,我盡可能寫得模糊   

    22:10  在整個考試的制度下,學生們就好像處於薛丁格的狀態   

    27:21  如果老師的角色讓人喜歡,不一定是我的功勞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鏡好聽》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32 min
    【作家說|EP33】我把整趟旅途,當做一個移動的田野——李易安談《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

    【作家說|EP33】我把整趟旅途,當做一個移動的田野——李易安談《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

    一開始,李易安之所以決定要用搭便車的方式移動,是因為預算上的限制。後來他發現,透過搭便車的方式旅行,他反而可以用當地人的角度,看待陌生的地方。而在搭便車旅行過程中,李易安找到了自己人生最關注的母題——就是「移動」這件事情本身。   

       

    【本集重點】   

    04:34  搭便車本身,已經比旅途上的景點還要精彩     

    09:24  我對於超越國族、超越國家的共同體的想像,非常感興趣   

    12:03  搭便車是體驗羅馬尼亞近代史最好的方式   

    21:37  我從烏干達跨越邊界到盧安達,就發現地上已經完全沒有灰塵了   

    24:37  一上車我就用俄文字彙一個一個問他說,在東甘話裡怎麼講   

    30:40  對我來說,「可能性」比已知的安穩狀態,更能激發創造力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        

       

    攝影:姜永年|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31 min
    【作家說|EP32】動筆後我大哭了起來,這趟遠征有股力量對我說了些什麼——陳德政談《神在的地方》

    【作家說|EP32】動筆後我大哭了起來,這趟遠征有股力量對我說了些什麼——陳德政談《神在的地方》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記錄陳德政與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2019年遠征世界第二高峰K2的旅程。那年他40歲,寫作生涯碰到了瓶頸,為了尋求新的創作素材,決心冒險進入冰雪地帶。

     

    八千公尺巨峰如神一般崇高,他在世界上最荒涼的角落,見證高海拔攀登帶來的利益、善惡與生死,「從K2回來後的隔年2月,我開始寫了三、四段之後,就大哭了起來──這些事情都是真的,我要來回憶了,我要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了。」

     

    2023年7月,呂忠翰重新挑戰攻頂K2成功,完成了當年未竟的夢想。現在《神在的地方》推出了有聲書,「希望聽眾從中得到一些能量,繼續在生活中攀登自己想望的那個山頭。」

     

    【本集重點】   

    05:35 遠征K2有10%的機率我可能回不來,但要獲得珍貴的東西,就必須深入險境

    11:13 這本書有個核心的探問就是到底有沒有神,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14:43 我和阿果、元植的這個三人團隊的關係有種化學作用

    17:28 失敗的故事是比較好發揮的,而他們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故事

    21:16《神在的地方》是我前四本書中寫得最快的一本,因為我很想講這個故事

     

     

    延伸聆聽: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有聲書

    《朝聖──人與自然的相遇》Podcast節目

     

    攝影:鄒保祥|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廖詠恩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29 min
    【作家說|EP31】這個故事只有我能寫,而且它也在等待我去寫它 ——吳明益談《天橋上的魔術師》有聲書

    【作家說|EP31】這個故事只有我能寫,而且它也在等待我去寫它 ——吳明益談《天橋上的魔術師》有聲書

    吳明益寫作《天橋上的魔術師》,部分來自自己的人生記憶,部分來自構思故事的歷程中,與聽眾的互動和激盪,還有一部分,則是30、40歲時期小說家對生命感受的回饋。   

    創作《天橋上的魔術師》時,吳明益在東華大學「小說創作」課堂上,每週講一個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故事,做為學生的討論材料。曾有同學問,老師不怕故事被別人「寫走」嗎?雖然確實需要怕,但吳明益說:「當我告訴你這個故事、想法時,我就有一個信念:這個故事只有我能寫、而且它也在等待我去寫它。」   

    關於童年,吳明益對人類「怎麼跨過童年跟成人的界限」,特別感到迷人,因為在那個時刻裡,我們的生命發生了某些變化——吳明益認為,那個轉變的其間,就是生命的「魔術時刻」,他說:「《天橋上的魔術師》這本小說裡面,我想要寫的,就是這樣子的微妙事物。」   

       

    【本集重點】   

    06:33 寫《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時候,我幾乎完全沒有找任何資料   

    11:14 《複眼人》其中好多段落,都是我在課堂上提過的   

    18:05 在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情感」的時分,作者才有辦法寫出作品來   

    19:31 中華商場發生的大事之一,是對面開了百貨公司   

    20:24 我們假裝坐上了電梯,在旁邊畫上一樓、二樓、三樓、四樓、五樓   

    23:48 我現在的寫作,是透過寫作這件事情,來解決我心裡面的困蹇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天橋上的魔術師    

       

    照片提供:吳明益|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28 min

Customer Reviews

4.6 out of 5
11 Ratings

11 Ratings

Top Podcasts In Fiction

A Better Paradise
Absurd Ventures
Table Read
Manifest Media / Realm
Discovering Dad
GZM Shows
The Sleepy Bookshelf
Slumber Studios
The Adventure Zone
The McElroys
The NoSleep Podcast
Creative Reason Media Inc.

You Might Also Like

Daily Voice 每日鏡好聽
鏡好聽
迷誠品
誠品 eslite
知識好好玩
鏡好聽
周慕姿讀靈魂腳本——那些人沒有說出口的傷
周慕姿×鏡好聽
蔣勳_美的沉思 回來認識自己
蔣勳
IC之音|獨角獸的靈感圖書館
IC之音竹科廣播|李惠貞主持

More by 鏡好聽 Mirror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