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min

【H&M 365 EP.352】阿凡達 - 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同時也改變電影院產業的經典之作 /《阿凡達》Avatar, 2009 | PODCAST XXY 梗你看電影

    • Film Reviews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2ymcbpa2cpi0869qq23bkji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2ymcbpa2cpi0869qq23bkji/comments


【H&M 365 EP.352】
2009-12-18 阿凡達
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同時也改變電影院產業的經典之作
《阿凡達》Avatar, 2009
.  
  
➡ 收看YouTube影像:https://youtu.be/O9oBP-rmwgM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ocaul5z02pb01wbhbcw0iy0/platforms
.  
  
📣「當我躺在榮民醫院時,我的生命已被炸出了一個大洞;我開始有了飛行的夢想,我自由了,但遲早要醒來接受現實。」
  
《阿凡達》電影開場台詞
.  
  
由好萊塢名導詹姆斯卡麥隆所執導的科幻電影《阿凡達》,描述人類在2154年前往外星球潘朵拉星上開採珍貴資源,引發人類與當地部落納美人之間的戰爭。本片首創3D技術拍攝,推出Real 3D、Dolby 3D、IMAX 3D等不同3D版本格式,開創了好萊塢拍攝3D電影的濫觴,也創下票房空前絕後的成績。

.
 
早在1994年,詹姆士卡麥隆便為《阿凡達》構思了長達80頁的劇本初稿,但因拍攝《鐵達尼號》而暫時擱置;他計畫使用先進的電腦特效製作,預估耗資一億美金。由於製作規模龐大,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先提供卡麥隆一千萬美金先行拍攝概念影片,並與《艾莉塔:戰鬥天使》的籌備同步進行;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及透過《魔戒三部曲》中的動態捕捉技術成熟,終於在2007年展開拍攝,並於2009年12月10日倫敦舉行首映,反應熱烈。
.

有別於過去使用特殊化妝呈現虛構角色,《阿凡達》採用新型態的「動態捕捉」技術生成劇中納美人角色;事實上,「動態捕捉」技術並非詹姆士卡麥隆首創,而是借用拍攝《魔戒三部曲》的彼得傑克森經驗與技術,卡麥隆進一步開發能夠透過演員戴上裝有小型攝影機的帽子,捕捉演員的臉部表情,讓電影中的虛構角色更加生動。此外,卡麥隆更使用「虛擬攝影系統」,可加強虛擬場景拍攝期間方便導演和演員溝通,以避免演員無法理解拍攝當下的情境。
.

《阿凡達》全程使用「3D攝影機」拍攝;有別於一般電影,3D攝影機在拍攝時會有兩顆鏡頭同時運作以模擬人類的左眼與右眼,進而生成電影院中觀眾所見的3D成像。這種「原生3D」的效果極佳,但製作昂貴又耗時,攝影機本體相當笨重,製作預算也是一般拍攝的兩倍;因此,縱使《阿凡達》帶動了3D電影的熱潮,同時也造成後續許多追求3D放映的電影使用「後製3D」,也就是使用一般攝影機拍攝,但在後製上將之製作為3D電影,效果大打折扣。
.

《阿凡達》在第82屆(2010年)奧斯卡上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等九項大獎,與戰爭電影《危機倒數》並列當屆最大入圍贏家;有趣的是,《危機倒數》導演凱薩琳畢格羅正是《阿凡達》導演詹姆士卡麥隆的前妻,因此該屆奧斯卡也被許多媒體戲稱是「前妻與前夫」的戰爭。縱使《阿凡達》入圍多項獎項,最終僅抱回最佳視覺效果、攝影、美術設計等三項技術獎項,《危機倒數》則是奪下最佳影片、導演(首位獲獎的女導演)等六項大獎。
.

縱使《阿凡達》在第82屆奧斯卡未能重現詹姆士卡麥隆於1997年《鐵達尼號》入圍14項,獲得11項的空前絕後盛世;但《阿凡達》最終以2.37億美金的製作預算,於全球獲得29.23億美金的票房,成為全球史上(不考慮通貨膨脹)最賣座的電影。有趣的是,2019年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一度以2.79億的全球票房成績,超越《阿凡達》的紀錄;但後續《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2ymcbpa2cpi0869qq23bkji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2ymcbpa2cpi0869qq23bkji/comments


【H&M 365 EP.352】
2009-12-18 阿凡達
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同時也改變電影院產業的經典之作
《阿凡達》Avatar, 2009
.  
  
➡ 收看YouTube影像:https://youtu.be/O9oBP-rmwgM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ocaul5z02pb01wbhbcw0iy0/platforms
.  
  
📣「當我躺在榮民醫院時,我的生命已被炸出了一個大洞;我開始有了飛行的夢想,我自由了,但遲早要醒來接受現實。」
  
《阿凡達》電影開場台詞
.  
  
由好萊塢名導詹姆斯卡麥隆所執導的科幻電影《阿凡達》,描述人類在2154年前往外星球潘朵拉星上開採珍貴資源,引發人類與當地部落納美人之間的戰爭。本片首創3D技術拍攝,推出Real 3D、Dolby 3D、IMAX 3D等不同3D版本格式,開創了好萊塢拍攝3D電影的濫觴,也創下票房空前絕後的成績。

.
 
早在1994年,詹姆士卡麥隆便為《阿凡達》構思了長達80頁的劇本初稿,但因拍攝《鐵達尼號》而暫時擱置;他計畫使用先進的電腦特效製作,預估耗資一億美金。由於製作規模龐大,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先提供卡麥隆一千萬美金先行拍攝概念影片,並與《艾莉塔:戰鬥天使》的籌備同步進行;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及透過《魔戒三部曲》中的動態捕捉技術成熟,終於在2007年展開拍攝,並於2009年12月10日倫敦舉行首映,反應熱烈。
.

有別於過去使用特殊化妝呈現虛構角色,《阿凡達》採用新型態的「動態捕捉」技術生成劇中納美人角色;事實上,「動態捕捉」技術並非詹姆士卡麥隆首創,而是借用拍攝《魔戒三部曲》的彼得傑克森經驗與技術,卡麥隆進一步開發能夠透過演員戴上裝有小型攝影機的帽子,捕捉演員的臉部表情,讓電影中的虛構角色更加生動。此外,卡麥隆更使用「虛擬攝影系統」,可加強虛擬場景拍攝期間方便導演和演員溝通,以避免演員無法理解拍攝當下的情境。
.

《阿凡達》全程使用「3D攝影機」拍攝;有別於一般電影,3D攝影機在拍攝時會有兩顆鏡頭同時運作以模擬人類的左眼與右眼,進而生成電影院中觀眾所見的3D成像。這種「原生3D」的效果極佳,但製作昂貴又耗時,攝影機本體相當笨重,製作預算也是一般拍攝的兩倍;因此,縱使《阿凡達》帶動了3D電影的熱潮,同時也造成後續許多追求3D放映的電影使用「後製3D」,也就是使用一般攝影機拍攝,但在後製上將之製作為3D電影,效果大打折扣。
.

《阿凡達》在第82屆(2010年)奧斯卡上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等九項大獎,與戰爭電影《危機倒數》並列當屆最大入圍贏家;有趣的是,《危機倒數》導演凱薩琳畢格羅正是《阿凡達》導演詹姆士卡麥隆的前妻,因此該屆奧斯卡也被許多媒體戲稱是「前妻與前夫」的戰爭。縱使《阿凡達》入圍多項獎項,最終僅抱回最佳視覺效果、攝影、美術設計等三項技術獎項,《危機倒數》則是奪下最佳影片、導演(首位獲獎的女導演)等六項大獎。
.

縱使《阿凡達》在第82屆奧斯卡未能重現詹姆士卡麥隆於1997年《鐵達尼號》入圍14項,獲得11項的空前絕後盛世;但《阿凡達》最終以2.37億美金的製作預算,於全球獲得29.23億美金的票房,成為全球史上(不考慮通貨膨脹)最賣座的電影。有趣的是,2019年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一度以2.79億的全球票房成績,超越《阿凡達》的紀錄;但後續《

16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