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min

EP48 | 根據中經院發布的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投資佈局,中國不再是台商天堂。 / 索羅斯批評,世界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進入中國,是「錯誤」的決定‪。‬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 Self-Improvement

一週財經聚焦

一、陸委會委託中經院所做報告發布,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投資佈局,中國不再是台商天堂。新的趨勢是高附加價值、關鍵零組件相關產業,優先選擇返台投資;大量生產、勞力密集產業,則選擇前往新南向國家佈局。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Financial Times倫敦金融時報:〈Japan and Taiwan to hold talks to counter Chinese aggression〉(日本和台灣舉行會談,以對抗中國的侵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Covid-19 Surge in Asia Threatens Manufacture of Ceramic Bits in iPhones and PlayStations〉(亞洲的Covid-19,威脅iPhone和PlayStation中陶瓷片的製造)
●CNBC:〈Southeast Asia's start-ups are moving with caution amid IPO frenzy, venture capitalist says〉(創業投資家表示,東南亞新創企業在IPO熱潮中謹慎行事)

分析解讀

我相信台灣沒有太多人關注這個新聞,或是這個報告的內容,但是我覺得,這份報告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參考的。

報告的標題是:「亞太區域整合、美中貿易戰及揮之不去的Covid-19,對於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影響與因應建議」。根據報告分析,中國台商投資佈局的調整模式,依產業及產品特性而有所不同。製造成本敏感的傢俱、成衣、製鞋、玩具、紙類等傳產業者,多數已經選擇轉移至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等國家。

東南亞除生產成本較中國低,近年經濟表現良好,內需市場蓬勃發展,是美中貿易戰下最受跨國企業青睞的備選基地。除了傳統產業,需要大量勞力的電子組裝廠,許多也選擇到東南亞及印度投資。

這份報告建議,處於美中貿易戰之下,加上疫情的影響,美、日、歐盟等國均認知到全球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風險。台灣在此當下,應該積極推出相關政策,引導台商赴新南向國家投資,不僅可表現台商的實力,也可以展現政府決心。

同時也建議,應掌握美、日等國重新調整亞太戰略時機,加強透過與美國、日本重要經貿夥伴合作,以結合第三國的策略,推動強化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

此外,這粉報告也提出「慎選合作領域爭取多方共贏!」研究強調,推動新南向政策,特別是結合美、日等第三國共同推動,應慎選合作領域以取得具體實質成效,建議後續可以半導體、通訊、資安等產業,透過跨國合作,促成亞太地區新的產業供應鏈的形成。

我覺得,這份報告四平八穩、框架OK,但是仍然明顯沒有具體的操作策略,以及站在全球屬地主義/民族主義分化下的戰略思考,單純以企業的結果論推論台商在東南亞的動作,未免給人公家智庫的研究報告感覺。

事實上,如果跳脫台灣最大宗的傳統產業以及科技業,全球投資人早就都在押注新冠疫情過後的科技題材,讓東南亞的金融科技(Fintech)和電子商務業者得以籌得龐大資金。這個趨勢雖然帶來了新創公司估值泡沫化的疑慮,但不能否認,這是一個資本說話的時代,看不見資本流向,台灣產業很難擺脫代工宿命。

有數據顯示,東南亞企業今年來已在公開股票市場籌得84億美元,這是四年高峰,印尼電商業者Bukalapak等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案,便已吸引投資人的濃厚興趣。

私募股權投資也躍增,今年來攀抵82億美元,僅略低於去年的歷史新高89億美元,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數量明顯增加。銀行家和投資人表示,近期的熱門籌資活動,包括印尼GoTo科技集團的20億美元IPO前籌資,另外還有約12家新創公司,都尋求未來兩年在亞洲或美國掛牌上市。

根據Google、淡馬錫及顧問業者貝恩公司的報告預測,

一週財經聚焦

一、陸委會委託中經院所做報告發布,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投資佈局,中國不再是台商天堂。新的趨勢是高附加價值、關鍵零組件相關產業,優先選擇返台投資;大量生產、勞力密集產業,則選擇前往新南向國家佈局。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Financial Times倫敦金融時報:〈Japan and Taiwan to hold talks to counter Chinese aggression〉(日本和台灣舉行會談,以對抗中國的侵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Covid-19 Surge in Asia Threatens Manufacture of Ceramic Bits in iPhones and PlayStations〉(亞洲的Covid-19,威脅iPhone和PlayStation中陶瓷片的製造)
●CNBC:〈Southeast Asia's start-ups are moving with caution amid IPO frenzy, venture capitalist says〉(創業投資家表示,東南亞新創企業在IPO熱潮中謹慎行事)

分析解讀

我相信台灣沒有太多人關注這個新聞,或是這個報告的內容,但是我覺得,這份報告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參考的。

報告的標題是:「亞太區域整合、美中貿易戰及揮之不去的Covid-19,對於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影響與因應建議」。根據報告分析,中國台商投資佈局的調整模式,依產業及產品特性而有所不同。製造成本敏感的傢俱、成衣、製鞋、玩具、紙類等傳產業者,多數已經選擇轉移至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等國家。

東南亞除生產成本較中國低,近年經濟表現良好,內需市場蓬勃發展,是美中貿易戰下最受跨國企業青睞的備選基地。除了傳統產業,需要大量勞力的電子組裝廠,許多也選擇到東南亞及印度投資。

這份報告建議,處於美中貿易戰之下,加上疫情的影響,美、日、歐盟等國均認知到全球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風險。台灣在此當下,應該積極推出相關政策,引導台商赴新南向國家投資,不僅可表現台商的實力,也可以展現政府決心。

同時也建議,應掌握美、日等國重新調整亞太戰略時機,加強透過與美國、日本重要經貿夥伴合作,以結合第三國的策略,推動強化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

此外,這粉報告也提出「慎選合作領域爭取多方共贏!」研究強調,推動新南向政策,特別是結合美、日等第三國共同推動,應慎選合作領域以取得具體實質成效,建議後續可以半導體、通訊、資安等產業,透過跨國合作,促成亞太地區新的產業供應鏈的形成。

我覺得,這份報告四平八穩、框架OK,但是仍然明顯沒有具體的操作策略,以及站在全球屬地主義/民族主義分化下的戰略思考,單純以企業的結果論推論台商在東南亞的動作,未免給人公家智庫的研究報告感覺。

事實上,如果跳脫台灣最大宗的傳統產業以及科技業,全球投資人早就都在押注新冠疫情過後的科技題材,讓東南亞的金融科技(Fintech)和電子商務業者得以籌得龐大資金。這個趨勢雖然帶來了新創公司估值泡沫化的疑慮,但不能否認,這是一個資本說話的時代,看不見資本流向,台灣產業很難擺脫代工宿命。

有數據顯示,東南亞企業今年來已在公開股票市場籌得84億美元,這是四年高峰,印尼電商業者Bukalapak等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案,便已吸引投資人的濃厚興趣。

私募股權投資也躍增,今年來攀抵82億美元,僅略低於去年的歷史新高89億美元,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數量明顯增加。銀行家和投資人表示,近期的熱門籌資活動,包括印尼GoTo科技集團的20億美元IPO前籌資,另外還有約12家新創公司,都尋求未來兩年在亞洲或美國掛牌上市。

根據Google、淡馬錫及顧問業者貝恩公司的報告預測,

14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