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服务局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用电规则实施细则》正式生效实施。这是继2023年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用电规则》之后,横琴在电力领域的又一次制度升级。
作为2023年出台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用电规则》的配套落地政策,该细则涵盖电网专项规划与多规衔接、供电设施并联审批机制、供电设施免计容流程落地、信用办电、充电设施建设细化、推动绿色低碳用电、用电安全与整改机制等多个维度,覆盖横琴产业发展、民生用电、琴澳两地融合等领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并积极探索与澳门的规则衔接。
此次《实施细则》落地过程中,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珠海供电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合作区商事服务局牵头组织,联合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等单位协同支持,共同参与制定工作。《实施细则》的出台,既是承接落实“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琴澳居民‘心联通’”任务的具体体现,也是琴澳融合制度创新的实践成果,标志着合作区电力法规体系建设进入新征程,为合作区电力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优惠政策直接减负
随着横琴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产业项目在此落地。其中不乏算力中心、半导体封测、智慧医疗等业态。为更好地布局产业落地,《实施细则》要求电网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与产业发展、电源、能源发展、环境保护、林业专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海洋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这意味着,横琴电网将在项目建设前期就纳入城市发展的总蓝图。加强电网专项规划与其他规划有效衔接,统筹规划电网升级的背后,正是横琴电网从“电力工程”到“城市治理工具”的转变。
此次《实施细则》不仅从顶层设计着手,更体现在细处。以“免计容”的实操细化为例,正是政策从宏观走向落地执行的关键体现之一。
走进横琴某在建产业园项目,一栋综合楼一层专门留出了供电设施空间。一位园区项目经理解释:“过去这类配套用房占了宝贵的容积率,对于寸土寸金的横琴来说,意味着开发商少了可销售、可出租的面积。”
如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自2023年9月1日起完成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复的,满足防洪高程要求、且设置在建筑一层及一层以上楼层的供电设施,由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按照规定核算容积率,确保免计容优惠政策落地实施。
“这一条相当于实打实直接给横琴企业减负。”横琴供电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该政策已为合作区企业节省安置地近万平方米,假设每平方米土地价值2万元,相当于为企业节省了近2亿元的投资成本。”
在横琴,写字楼、产业园区和商业综合体内的“分表供电收费”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实施细则》对此给出了明确规定,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公司、产权人等有关电力用户不得加价收费,线路损耗只能通过电量分摊方式回收,不得以提高电价形式转嫁。
“信用办电”提升效率
在“算力经济”和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可靠性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横琴构建了“双链环”高可靠性网架结构,并大力推进智能化调度和地下电缆通道建设,通过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为优质企业,尤其是澳资和国际企业,提供了可预期、可依赖的用电营商环境。
横琴电网不仅在技术层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政策上也走在前列。
《实施细则》明确引入“信用办电”机制,精简合作区琴澳用户用电报装资料。融合澳门诚信建设的经验,明确用户符合规定情形的,可以采用“信用办电”模式,通过提供“信用中国”网站查询的信用报告、出具项目用电报装信用承诺,代替物业权属证明作为用电报装资料,能够让用户尽早用电、尽早产生效益。这一创新,标志着横琴将信用体系深度嵌入电力服务环节。
这不仅是简化流程,更是制度创新。一家刚落户横琴的澳门初创企业负责人透露:“以前要等到项目拿到物业权属证明资料等材料才能报装用电,现在只需提交信用报告和承诺书就能办电,节省了很多时间。”
欧标电桩服务澳车
“这两年,我经常往来琴澳两地,充电桩够不够用、能不能用是我们车主最关心的问题。”澳门车主黄先生说。一直备受关注的横琴充电桩问题,此次《实施细则》亦给出了细化方案。
《实施细则》提出,新建公共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比例不得低于总车位数的30%。新建充电设施单枪输出功率不宜小于七千瓦,欧标充电枪占比不应低于30%。配建专用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比例不应低于20%。其中,新建住宅配建固定停车位应当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受电设施配置需满足至少25%充电设施可以同时使用的需求。
这意味着,随着“港澳车北上”政策的常态化,港澳电动汽车车主在横琴充电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珠海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细则》将不断迭代完善,并与澳门在绿色电力等领域探索更深层次的规则衔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制度创新的“横琴样本”。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沈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