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ыпусков: 283

【看航空,知天下】
欢迎收听全球航空热点,看航空网罗航空领域最新动态
用专业角度解读航空产业热点新闻
看航空带你拓宽航空领域视野,深入了解全球航空产业。
【更新周期】
一日一更(工作日)
不定期插播航空产业最新动态。

让我们一起在空中翱翔,探索航空的奥妙世界吧!记得订阅频道,不要错过每一期精彩内容。飞行起航,知识扬帆!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看航空

    • Досуг

【看航空,知天下】
欢迎收听全球航空热点,看航空网罗航空领域最新动态
用专业角度解读航空产业热点新闻
看航空带你拓宽航空领域视野,深入了解全球航空产业。
【更新周期】
一日一更(工作日)
不定期插播航空产业最新动态。

让我们一起在空中翱翔,探索航空的奥妙世界吧!记得订阅频道,不要错过每一期精彩内容。飞行起航,知识扬帆!

    首批乌克兰F-16飞行员已毕业,但接机进度仍变数重重

    首批乌克兰F-16飞行员已毕业,但接机进度仍变数重重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30日消息,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表示,F-16战斗机交付乌克兰后,丹麦将允许乌克兰使用其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美国政府随后表示,乌克兰将在完成F-16的飞行员培训后,从第三国接收F-16战斗机。5月13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其援助乌克兰的首批5架F-16将在6月抵达乌克兰。2023年下半年,荷兰与丹麦先后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2023年8月20日,荷兰首相吕特与来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谈后,首次向外界确认将为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几乎同时丹麦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愿。2024年6月2日,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谈时表示,将在2028年前向乌克兰移交30架F-16战斗机,首批飞机将于今年内抵达。不过比利时表示仅允许其在乌克兰境内使用。综合来自欧美的多条消息,一个初步的结论是乌克兰接受F-16的进度,将部分取决于其飞行员的培训速度。那么如今乌克兰飞行员的培训情况如何呢?根据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网站5月23日刊登的分析文章,目前首批赴美接受训练的乌克兰F-16飞行员已经毕业,但人员数量较少,难以达到乌克兰政府的期望,对于俄乌军事冲突走向,短期内难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首批乌克兰F-16飞行员人数有限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网站的文章援引了美军方消息人士的话语,称目前已有多名来自乌克兰的F-16飞行员从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62联队开设的F-16训练课程毕业。第162联队是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专为外军F-16飞行员提供训练的部门。虽然目前美国亚利桑那州国民警卫队发言人和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等官员都拒绝透露已经毕业的首批乌克兰F-16飞行员人数,但该分析文章表示,乌克兰飞行员前往美国接受训练的过程有迹可循。他们分批抵达了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最初4名乌克兰飞行员于2023年10月底开始接受训练;至2024年1月底,又有4名乌克兰飞行员抵达图森受训。

    • 6 мин.
    当国产民机演示飞行成为“日常操作”,说说当年ARJ21的适航试飞之路

    当国产民机演示飞行成为“日常操作”,说说当年ARJ21的适航试飞之路

    6月5日,中国商飞一架ARJ21支线飞机和一架C919大型客机,分别从上海浦东机场和山东东营机场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展现了加注SAF后两型国产商用飞机的良好飞行性能。
    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消息,自2022年起,中国商飞开始筹划SAF在国产商用飞机上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2024年2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
    这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原料来自俗称“地沟油”的餐余废油。这款生物航煤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航空煤油(3号喷气燃料)的体积掺混比例为40%,各项物性参数均与传统石油基燃料一致,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要求。
    此次演示飞行成功,显示我国商用飞机产业链正在积极融入全球航空业绿色发展进程;同时,也侧面显示出我国商用客机产业链的试验试飞工作正在向系统化、常态化发展。
    说起我国商用客机试飞能力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ARJ21。
    作为我国首款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国产商用客机,ARJ21已经安全运行多年,生产量超百架,并成功交付海外市场。从立项到取证,ARJ21走过了艰难的12年;这12年,也是我国航空制造业上下求索、凝心聚力的12年。
    对于当年ARJ21研制、试飞的背景和历程,或许很多读者还不甚明了,今日看航空推出“国产商用客机发展历程”系列文章第二期,以飨读者。
    ARJ21支线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客机。ARJ21立项于2002年,回望当年,我国研发商用民机的最大难点并不是造出一架飞机,而是不仅要把飞机“搞出来”,还必须让该机符合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适航体系为代表的民机适航标准。

    • 6 мин.
    停飞三个月后逐步复飞,美军V-22被限定在“有限范围”内运行

    停飞三个月后逐步复飞,美军V-22被限定在“有限范围”内运行

    5月14日,据美国媒体TheDefensePost网站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即使美海军航空兵部队的V-22机队已经恢复飞行两个多月,但依然被限制在“有限范围”中运行,未来何时能够脱离这种“有限范围”尚未可知。而5月17日,《航空周刊》也报道称,美国国会海上力量与部队投射小组委员会已经提交议案,限制所有V-22机队在该“有限范围”内运行以保证安全。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该“有限范围”意味着V-22的飞行任务必须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而且在半小时可达的飞行范围内必须有适合的降落地点,以便美国军方密切监视可能出现问题的飞机,并在需要援助时立即采取行动。3月8日,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发布公告,宣布其V-22机队在2023年12月被全面停飞后,将“在安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恢复运行。5月8日,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AFSOC)也发布公告称,AFSOC将实施分阶段的方式让V-22机队恢复运行,确保机组人员、维护人员和飞机做好复飞准备。这意味着美国军方V-22机队将全面复飞。近年来事故数量攀升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统计,从1989年到2017年,V-22机队共发生了7起坠机事故,导致41人死亡;在2018年到2021年间,V-22没有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A类事故”,但小事故不断;从2022年往后,V-22机队事故数量又显著增加。2022年3月,一架V-22在挪威坠毁,造成4人死亡。在调查后,该事故被归因于飞行员错误操作;在挪威坠机事故后不到3个月,又一架V-2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沙漠坠毁,造成5人死亡。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6月的坠机事故是由于V-22的老问题:离合器接合问题造成的——即离合器从旋翼系统中释放并突然重新接合,导致升力损失并突然下坠。而且V-22下坠速度非常快,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也没有时间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

    • 5 мин.
    美军叫停C-130水上起降飞机项目,是预算有限还是技术难破?

    美军叫停C-130水上起降飞机项目,是预算有限还是技术难破?

    根据《防务新闻》等外媒的报道,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AFSOC)近期宣布搁置一项相当具有工程难度的项目。该项目旨在使MC-130J运输机具备水上起降能力,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在2021年首次公布了这一项目,计划在2022年进行相关能力展示。
    5月7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固定翼项目执行官、空军上校贾斯汀·布朗德(Justin Bronder)表示,由于预算限制,MC-130J两栖能力项目已暂停,此前在美国国防部3月份公布的预算需求中,军方要求为该项目提供1150万美元。
    目前,外界并不清楚该项目的具体研发进度,但布朗德简短表示,这一项目使军队和工业界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深入的技术研究;军方提出了一个真正丰富充实的数据驱动模型,用以描述如何基于现有的中大型运输机/加油机开发出能够水上起降的两栖衍生型号”。他强调,如果需要,这一能力完全可以实现实用化部署。
    按美国空军披露的信息,将C-130改装为水上飞机这一项目,目的是使飞机能在没有跑道的水体上实现起降,令特种作战的部署和作战计划制定更为灵活,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
    时任AFSOC指挥官的吉姆·斯莱夫曾对此发表评论:“这将使我们能够将任何大面积的水域变成一个着陆区,我们可以在这里部署或撤出特种作战部队及其装备,或者其他可能对对手造成困扰的装备。”
    根据媒体报道,在C-130的改装方案中,相关设计人员基于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和相关测试试验,在多种配置中进行了选择对比。测试内容包括双体船、浮筒和整个贴附在飞机底部的附加装置。他们最终选择了一套可以在需要时在现场加装到飞机上的临时装置,不需要对飞机进行完全重新设计或进行永久性改装。
    从美军公布的渲染图来看,两栖版C-130的设计思路与LC-130H针对极地飞行任务进行的特殊改装相当类似:以机体原有的主要承力结构(特别是起落架)为支点,修改机体的液压系统,使其为外部加装装备的各部件作动提供动力。
    具体而言,两栖版C-130的改装思路是:
    在机身下方添加两个排水体积和高度都较大的浮筒,确保机身底部在起降过程中不会触水。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尽量减少水上滑行的阻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经过基于高速船舶设计原则的改装强化,C-130的机身承受不住水浪的冲击。此外,在左右两侧浮筒、浮筒与机身之间,都采用桁架连接;而浮筒与机身的前后连接点,应该就在负责连接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的机身承力结构上。

    • 5 мин.
    机队规模扩大,利润又创新高,过去几年这家航司做对了什么?

    机队规模扩大,利润又创新高,过去几年这家航司做对了什么?

    5月24日,瑞安航空集团(Ryanair)公布其有史以来最亮眼的年度财报:截至2024年3月31日,其12个月内(即2024财年)的税后利润增长了34%,达到19.2亿欧元(20.9亿美元),全年收入增长25%,达到134.4亿欧元(146.5亿美元)。
    对此,《财富》(Fortune)专门发表长文,在关注瑞安业绩增长的同时,还将这家总部位于爱尔兰都柏林的航司股价与它的两个主要欧洲竞争对手——英国易捷航空(EasyJet)和匈牙利威兹航空(WizzAir)做了更长时间维度上的对比。
    《财富》杂志表示,长期来看,未来瑞安航空的股价仍将大幅领先这两个主要欧洲竞争对手。此外,一个令人瞩目的细节是,对比当前与2020年2月(即新冠疫情导致整个欧洲航司停飞之前)的各航司股价,瑞安航空股价上涨了约14%,而维兹航空股价下跌近55%,易捷航空股价下跌近72%。
    疫情期间的正确决策
    《财富》文章分析称,瑞安航空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奥利里(Michael O'Leary)显然做了一些正确的事情。
    报道表示,自1994年以来一直执掌瑞安航空的迈克尔·奥利里是“勒紧企业钱袋子的高手”。在他的带领下,瑞安航空在行业内以出色的成本管理而著称。
    《财富》报道表示,“一些正确的事情”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疫情期间,作为掌舵人的奥利里决定“在封锁的几个月里不裁员”。
    在疫情暴发、出行遭遇限制的2020年,全球航空运输业遭受了断崖式冲击。这期间,易捷航空做出了解雇30%员工的决定。而根据2022年7月《旅游周刊》的报道,奥利里代表瑞安航空表示:“我们与工会合作并同意减薪的决定,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裁员,并在疫情肆虐的两年里保持机组人员的状态。”

    • 8 мин.
    空客直升机中国总部将迁至珠海横琴,粤港澳大湾区的吸引力是什么?

    空客直升机中国总部将迁至珠海横琴,粤港澳大湾区的吸引力是什么?

    据“珠海发布”消息,5月26日至27日,2024珠海横琴全球招商推介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横琴深合区)举行。推介会上,空中客车直升机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柯霖 (Colin James)表示,空客直升机中国公司的总部将迁至横琴,预计新址将在今年9月启用。
    会后,柯霖接受记者采访,详细介绍了空客直升机中国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未来在中国,尤其是大湾区的发展规划。
    与大湾区共发展
    柯霖表示,空客直升机中国公司和广东省希望共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区之一,在通用航空,特别是直升机领域极具潜力。因此,作为战略合作的一部分,我们很高兴将空客直升机中国公司的总部迁至横琴,预计新址将在今年9月启用。”
    对于在大湾区发展的规划,柯霖称,目前已有很多世界知名的直升机运营商入驻大湾区,例如,位于珠海的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位于深圳的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来往澳门航线的空中快线直升机有限公司、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和直升机服务(香港)有限公司等。
    此外,空客直升机也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长期合作。“我们已经和运营商以及合作伙伴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合作基础,未来几年,我们将努力发展和扩大这一合作。”
    横琴深合区的独特优势
    在提及为何要将总部迁至横琴时,柯霖指出横琴深合区非常注重商业发展,在这里发展会让企业极具优势。尤其这里的企业和人才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为企业提供了安全、无风险的营商环境,对企业和员工都有益处。此外,横琴深合区的领导班子给予的支持也是关键所在。“我们希望未来能在对企业友好的环境里获得长期、稳定发展。”

    • 3 мин.

Топ подкастов в категории «Досуг»

Завтракаст (Zavtracast)
Завтракаст (Zavtracast)
Интроверт на кухне
Правое полушарие Интроверта
Горящий бензовоз
Павел Пивоваров, Вадим Елистратов, Иван Талачев
А ты кто по гороскопу?
Послушайте!
Не занесли
Максим Иванов, Павел Пивоваров, Артемий Леонов
INMYROOM - ремонт и котики
INMY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