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episodes

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杂志。节目每周三更新,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入选“苹果播客2020年度编辑推荐”。

跳岛FM 中信出版·大方

    • Arts

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杂志。节目每周三更新,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入选“苹果播客2020年度编辑推荐”。

    197 为什么悬疑剧里需要更多的“致命女人”?|何袜皮x朱宜

    197 为什么悬疑剧里需要更多的“致命女人”?|何袜皮x朱宜

    本期岛上主播:于是

    女性、悬疑、推理,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
    美艳女警探?无辜受害者?悬疑剧中的女性似乎总是作为剧情的装饰品而存在,难以找到自己的主体性。悬疑犯罪类作品中,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角色?

    本期跳岛FM,主播于是请来了编剧朱宜和悬疑类公众号“没药花园”的创始人何袜皮,来一起聊聊悬疑推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更多可能性。

    从《心灵猎人》到《穆赫兰道》,经典的悬疑叙事背后是对人性不同面向的观照。受害者为何沉默?施害者为何坠入犯罪的深渊?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脉络深入复杂曲折的故事,找到最终的真相?而那些抽丝剥茧、追凶探案的形象为什么往往由男性扮演?“完美”的女性受害者之外,我们仍需“不完美”的女杀手、女警察、女侦探走入荧幕,打碎作为陪衬的美丽花瓶,让生命的力量在未来的故事中恣意生长。

    【本期嘉宾】
    何袜皮,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文化人类学博士,公众号“没药花园”创始人,出版有《和没药花园一起推理》《易碎品》等。
    朱宜,编剧,在上海纽约之间跑来跑去。作品有《我是月亮》《长生》《杂音》《世外》等,在世界各地以多种语言上演。

    【本期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等作家的作品。

    【时间轴】
    02:51 悬疑犯罪是一个“男性题材”吗?
    07:52 从“艳尸”看古早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意识
    08:53 阻止更多女性受害者站出来的社会文化背景
    11:57 安·伯吉斯与她的犯罪心理侧写
    15:44 朱宜在监狱工作坊遇到了“最好”的一届学生
    21:21 看过太多讲追凶的悬疑剧,我们可以从凶手的角度讲故事吗?
    25:48 “悬疑剧提供的的是日常生活之外的极致体验”
    27:36 天才侦探存在吗?神探叙事如何催生了阴谋论的流行?
    38:56 为现实中的“致命女人”们画像:女性为何杀人?
    42:42 为什么说我们需要在悬疑剧里看见更多的女性凶手?
    49:46 从霹雳娇娃到落魄中女,影视剧里的女侦探形象正在改变!
    51:36 也谈“防狼技巧”:我们对女子防身术的复杂感受
    01:01:52 何袜皮就新版“天使脸杀人案” 的说明


    【节目中提到的名词】



    人物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国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其代表作品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大卫林奇,美国导演、编剧。代表作有《穆赫兰道》《双峰》等。
    马修·麦康纳,美国演员。代表作有《伯尼》《真探》等。

    书籍
    《易碎品》《和没药花园一起推理》何袜皮
    《凝视深渊》【美】安·伯吉斯
    《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美】 约翰·道格拉斯
    《女巫的子孙》【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斜屋犯罪》【日】岛田庄司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英】 柯南·道尔

    剧本
    How to defend yourself? by Liliana Padilla

    影视
    《心灵猎人》《大白鲨》《穆赫兰道》《杀死伊芙》《你》《新鲜》《难以置信》《纽约灾星》《东城梦魇》《查理的天使》《杀死比尔》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 1 hr 6 min
    196 和汪民安聊上班: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不劳而获|独上阁楼

    196 和汪民安聊上班: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不劳而获|独上阁楼

    本期岛上主播:柏琳
    当2024年的你在早高峰的地铁上默念“这个班是再也上不动了”的时候,可曾想到,早在1953年,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就在巴黎的墙上写下过:« Ne travaillez jamais» (“永不工作”)的口号。
    在本期嘉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汪民安教授看来,拒绝工作与其说是一时的社会情绪,不如说是高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现象。
    本期「独上阁楼」,已经做了七年自由职业者的柏琳便请来汪民安,一起聊了聊他在新书《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中提到的这个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不劳而获。”
    人一定要上班吗?上班是意义感的唯一来源吗?有没有可能,现代人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做得太多了”?汪民安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有不去做的潜能” 。当工作伦理成为一种普遍的怀疑,我们还能否想象一个“弱竞争”的社会,想象一种人人能通过工作本身获得意义感的未来?

    【本期嘉宾】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尼采与身体》等。
    【本期主播】
    柏琳,独立记者,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



    【时间轴】
    01:03 北京地铁晚高峰的“班味”让人崩溃
    03:15 对工作感到虚无,是更大的生活的一部分
    04:46 虚无主义可以是积极的吗?尼采给了一种思路
    09:51 “躺平”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结果
    14:42 法兰克福学派否定资本主义,不如个体直接退出游戏
    18:44 人类真的不能选择不做“狗屁工作”吗?
    21:37 “躺平”和“闲下来”有什么区别?
    24:33 工作不分贵贱,却分“有意义”和“低价值”?
    25:35 “有意义的工作”的两种类型
    36:08 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分别都怎样理解“情感劳动”?
    44:14 自由职业不自由:“灵活就业”的临时性陷阱
    50:21 不要忘记,“人有不去做的潜能”
    54:42 内卷时代,不妨想象一个“弱竞争”的社会
    60:14 愿大家都能拥有在谋生之外,也能谋意义的工作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书名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汪民安
    《毫无意义的工作》/[英]大卫·格雷伯
    《心灵的整饰》/[美]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美]杰玛·哈特莉
    《精英的傲慢》/[美]迈克尔·桑德尔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英]齐格蒙特·鲍曼
    《倦怠社会》/[德]韩炳哲
    人名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主要作品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和《悲剧的诞生》。尼采以其对传统宗教和道德的批判以及对“超人”(Übermensch)概念的提出而闻名。1890年因精神崩溃被送入精神病院,1900年在魏玛去世。
    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 德国哲学家,以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闻名。他认为人类行为由无意识的意志驱动,强调悲观主义和生命的痛苦,对尼采等后世思想家有深远影响。
    居依·德波(1931-1994): 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电影导演和作家,国际情景主义的创始成员之一。他的著作《景观社会》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影像和消费文化对人类生活的控制。
    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著作《启蒙辩证法》和《否定的辩证法》探讨了启蒙运动的两面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工业。
    格奥尔格·黑格尔(1770-1831)

    • 1 hr 6 min
    195 昆虫物语:如果我是蟑螂你会爱我吗|自由潜水

    195 昆虫物语:如果我是蟑螂你会爱我吗|自由潜水

    本期潜水员:何润哲 广岛乱 钟娜 于是

    谁也没有想到,录完这期节目的次日,上海就经历了一次“史诗级”的白蚁爆发。又一个夏天,在超大城市的夹缝里蛰伏的虫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迫使我们正视它们的存在感。

    本期「自由潜水」读书会,主播何润哲、广岛乱、于是和钟娜再次聚首,分享了各自在生活和阅读中与虫子相遇的故事——现代社会里,我们似乎只能够用一种自卫反击战的方式去对待害虫。可是“虫恐”的本质是什么?恐惧之外,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对昆虫的想象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在此次虫虫总动员里,我们试图凝视昆虫的眼睛:上海梧桐区的白蚁大约不会知道,期待一生的狂欢舞会,却成了人类眼里的恐怖片;趴在树枝上产蜜露的斑衣腊蝉多半也不会料到,自己已是纽约市的人民公敌。

    是什么给了人类定义“害虫”的权力?试图用一种去人类中心化的方式理解虫子,也可能是人类另一种傲慢的自我感动。生而为人,顶着这颗大大的脑袋,我们该怎么知道虫子那只小脑袋里的事呢?

    或许,虫子早有答案。毕竟早在人类成为人之前,虫虫早就成为虫了。或许,今年夏天的蝉鸣里,也有四只小虫坐在一起聊了聊虫子文学里的人。




    【本期潜水员】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何润哲,跳岛FM策划人,译者。缓慢社会化中。(社交平台ID:烧酒哲)
    广岛乱,跳岛FM策划人,影像创作者,小红书/豆瓣ID:广岛乱。

    【时间轴】

    01:17 梧桐区惊魂夜:如何用土法消灭白蚁?
    03:54 在纽约,斑衣蜡蝉已成为全民公敌

    06:15《阿根廷蚂蚁》:人斗虫,还是人斗人?

    14:01 能痛快拍死大虫子的女人不“性感”吗?

    16:31 为什么长大之后,就失去了可以和虫子做朋友的心情?

    18:51《为动物的正义》:现代城市里被迫成为他者的生灵

    26:12 从《虫虫总动员》到《爱死机》:跳出人类中心主义,虫虫也会痛!

    30:23 昆虫的几个阶段:从惊奇到“过渡性”的愤怒

    32:10 贵妇与蟑螂相遇的故事:虫如何成为虫,人又何以成为人?

    42:28 遇见一只怀孕的白额高脚蛛:“我感觉我和她的距离好近”

    46:50 被雅典娜变成蜘蛛的人类女孩,在太空织出了它的网

    52:04《南柯记》与虫母文:怎么变成虫子了还满脑子都想着做皇帝?

    58:24 “不要打呐,苍蝇在搓它的手,搓它的脚呢”:一种更和谐的虫子文学

    67:44 庄周梦蝶与变蝇人:东西方对“化虫”的不同想象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刘亮程(1962-):新疆沙湾人,中国散文家、小说家。

    伊塔罗·卡尔维诺(1923-1985):生于古巴哈瓦那,意大利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金爱烂(1980-):韩国当代小说家和教授,因其对现代韩国社会的深刻描绘和批评而闻名。她的作品常通过家庭和个人经历探讨社会问题,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和文学才华受到认可。

    玛丽·罗奇(1959-): 是一位专门研究大众科学和幽默的美国作家。

    玛莎·C.努斯鲍姆(1947-):美国著名哲学家,芝加哥大学哲学系与法学院的厄恩斯特·弗罗因德法学与伦理学杰出贡献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英国国家学术院和芬兰国家学术院院士。努斯鲍姆以其在政治与道德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女性主义哲学等方面的工作而闻名,尤其是她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 1 hr 10 min
    194 看漫画被抓包?我看的可是“图像小说”!| 陆冉&吕俊君

    194 看漫画被抓包?我看的可是“图像小说”!| 陆冉&吕俊君

    本期岛上主播:猫弟

    看漫画被抓包怎么办?下次可以大喊:“我看的是图像小说!”
    作为“给大人看的漫画”,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和连环画到底有什么区别?既然有图像小说,那是不是也可以有图像散文,图像诗歌,图像非虚构?习惯读文字的人,如何培养自己的“图像思维”?

    2024年中法建交 60 周年之际,跳岛FM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推出「法兰西特派!La dépêche française ! 」特别企划。本月初,第八届图像小说节 (La Fête des Bulles) 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拉开帷幕。系列第四期节目,主播猫弟回归,请来后浪漫主编吕俊君与漫画家陆冉,三个“误入”图像世界的文学人一起,聊了聊他们对图像小说的理解。

    如吕俊君在节目中所说,在中国出版图像小说就像“在新地图上插小旗”,仍需不断扩展读者想象的边界。但愿不久之后,漫画在我们的土地上也可以成为一种无需正名的艺术。从一个气泡跳到另一个气泡,让感受与表达的潮水抵达更远的海岸。

    【本期嘉宾】
    吕俊君,后浪漫主编,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硕士毕业于艾克斯-马赛大学,参与编辑制作了百余部图像小说,有若干翻译作品。
    陆冉,曾任青年文化媒体高级编辑。2019年起在网络发布漫画,同时任自由撰稿人和自由编辑,现居北京。

    【本期主播】
    猫弟,前跳岛FM主理人,独立策划编辑,已策划出版《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

    【时间轴】
    04:55 三个文学人“搬家”到漫画的故事
    10:13 漫画?连环画?“图像小说”到底是什么?
    14:25 “图像小说”在欧陆和美国的不同文化背景
    18:15 既然有图像小说,就有图像非虚构、图像日记、图像舞台剧……
    23:21 作为国礼的漫画:童心需要全民共同呵护
    25:23 为什么漫画语言天然自带幽默基因?
    28:43 后浪漫品牌记:“我们是在广袤的地图上插小旗”
    37:30《蓬蓬变成了一只猫》:INFP漫画家陆冉的疗愈之书
    47:28 习惯读文字的人,应该怎样正确打开图像小说?
    48:20 日漫与欧美漫画有什么差异?
    55:43 推荐环节:《遗产》《海边的露露》《消失的塞布丽娜》……

    【节目中提到的】
    【名词】
    安古兰国际漫画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ée d'Angoulême),欧洲最大也是历史最久的漫画展览,开始于1974年1月,每年一次,地点位于法国安古兰。 它与美国圣地牙哥漫画节并称为国际两大漫画节。
    图像小说节(Fête des Bulles),聚焦漫画和图像小说的主题活动节,2016年由法国驻华使馆创立。

    【人物】
    马克-安托万·马修,法国文艺漫画编剧、绘画师和展览创意领域专家。代表作有《方向》《梦之囚徒》等。
    西里尔·佩德罗萨,法国漫画家,代表作有《春分秋分》。
    杰西·鲍尔,美国小说家和诗人,作品以简洁的风格而著称,代表作有《自杀式疗愈》《不语》等。
    程抱一,法籍华裔诗人、作家、翻译家、艺术批评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威尔·艾斯纳,美国著名漫画家、编剧、企业家。被誉为“美国动漫教父”。 他是视觉文学(Graphic Novel)的创始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动漫界奖项——艾斯纳奖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墨比斯,法国漫画家、艺术家、作家与设计师,被认为是继《丁丁历险记》作者埃尔热之后最重要的欧洲漫画家之一。曾参与包括《沙丘》《异形》《第五元素》《银翼杀手》在内的电影的幕后制作。代表作有《蓝莓上尉》《印卡石》《阿扎克》等。
    菲利普·德吕耶,法国科幻漫画家,著名科幻漫画杂志《金属狂啸》联合创始人,影响与启迪无

    • 1 hr 7 min
    193 门罗故事会: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遇见自己|张天翼&张秋子

    193 门罗故事会: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遇见自己|张天翼&张秋子

    本期岛上主播:钟娜
    前不久的5月13日,加拿大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疗养院逝世,享年92岁。这位曾经形容自己为“B-级家庭主妇”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厨房写作、在孕期写作、在孩子们午睡的间隙写作,一生共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
    本期跳岛,主播钟娜请来新朋友小说家张天翼,和老朋友文学评论家、大学教师张秋子上岛,共赴这场“门罗故事会”,一起聊聊门罗笔下的酸涩、刺痛和沉重,也分享自己初遇门罗,并最终在她的笔下看见自己的一个个瞬间。
    门罗曾总结自己的写作说:“我一生都在写个人故事”。这些个人故事大多发生在小镇,主角常常是那些“角落的女性”,在感情的困惑、日常的烦恼里,门罗写她们从包里掏出一颗酸苹果、写她们咽下一口冷馅饼、写她们在风雨中躲进荨麻丛,写她们告别天真,迎接长大的错愕,写她们离婚又结婚,写她们的经血和堕胎。在这样一个个生死爱欲的瞬间中,试探着生命的失落与遗憾。
    但愿这一个个故事,会如小小鱼钩,将你轻轻勾住。也请记住,阅读门罗的窍门是享受混沌,不去追问,只静待生活的反应——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言:“你迟早会在其中一个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时间轴】
    01:22 初遇门罗的故事:“我是后来才找到阅读她的诀窍”
    06:50 酸苹果的故事:还能被刺痛,就还有生活下去的希望
    19:25 荨麻的故事:托尔斯泰和门罗为何都让爱情萌发在荨麻地里?
    24:49 澡堂拖鞋的故事:门罗如何以瞬间的感官体验锚定生活?
    33:42 冷馅饼的故事:“关于爱情什么也没有变”......吗?
    40:38 红裙子的故事:门罗如何操纵时间和空间?
    48:44 老马的故事:“爸爸永远宽恕了我,也永远放弃了我。”
    54:28 门罗自己的故事:女作家的生活给我们的启示
    65:07 纸巾与望远镜的故事:有时我痛恨自己这样理解你
    75:42 “过一种不需要虚伪、不剥夺自我和不感到羞耻的生活”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艾丽丝·门罗(1931-2024):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安大略省,著有《逃离》《亲爱的生活》等,作品以简洁而深刻的描写见长,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契诃夫(1860-1904):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生于一个农奴后裔家庭,著有经典剧作《樱桃园》《三姐妹》《海鸥》等,以及众多短篇小说,被誉为现代短篇小说和戏剧大师。
    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等小说,其作品以简洁的文风和硬汉形象著称。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诗人和图书馆员,生于一个具有英格兰血统的家庭,著有《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等,作品充满哲学和幻想元素。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社会学家和女性主义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有《女人这东西》《单身时代》等,积极参与女性权益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生于贵族家庭,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匠。
    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包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珍珠》,其作品常描绘美国社会底层的生活。
    托妮·莫里森(1931-2019):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一个非裔美国人家庭,著有《宠儿》《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等,作品深刻探讨种族和身份问题。
    福楼拜(1821-1880):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包

    • 1 hr 19 min
    192 跳一种很新的舞:杀死完美身材,拥抱真实身体

    192 跳一种很新的舞:杀死完美身材,拥抱真实身体

    本期岛上主播:宝婷

    “一个男孩跳什么芭蕾?”
    “什么钢管舞,你跳这样的舞你爸妈知道吗?”

    舞蹈是基于身体的艺术,而身体又是性别气质最直接的展演。每每谈起舞蹈,总免不了与最赤裸的性别刻板印象短兵相接。
    本期跳岛FM,热爱钢管舞与heels的宝婷,邀请了古典芭蕾的长期学习者端木异,一起将目光转回被经年累月的练习所规训的身体:存在“完美”的舞者身材吗?舞蹈如何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肉体?

    从身体文化出发,我们也聊到近年来舞蹈界突破传统二元性别气质的种种实践。从《天鹅湖》等经典芭蕾剧目的改编到将性别魅力发挥到极致的舞厅文化,无数舞者都在以肉身吸纳、转化、甚至对抗固有的审美标准。正如编舞家林怀民所言,纸包不住火,个体的闪光终究会超越僵化的凝视。身体与心,皆为表达。在这个吵闹的世界里,不如跳舞。

    【本期嘉宾】
    端木异,社会文化议题写作者,古典芭蕾长期学习者,也曾练习过足球、拳击、格斗等运动。微博@端木异,豆瓣@小波福娃。

    【本期主播】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
    01:28 从足球到瑜伽,从拳击到芭蕾:端木异的运动之路
    04:42 拳击的历史和拳手文化中的厌女传统
    09:45 “女性打拳击本身就是一种女性主义行为”
    13:14 买“原味”,编黄谣:一个舞者要经历多少种性骚扰?
    18:20 跳有性暗示动作的舞就是不女权吗?
    24:00 既是女权主义者又是女拳师的Rene Denfeld
    25:36 舞蹈界打破传统二元性别气质的实践
    27:06 看懂舞蹈的过程,也应该是破除身材羞辱的过程
    34:39 古典芭蕾的训练是一种全方位的身体规训
    36:30 独属于舞者的“狂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41:43 端木异分享自己喜爱的芭蕾舞剧目
    43:58 “《吉赛尔》是我找到的最接近#Metoo的故事”
    47:09 如何看待专业舞蹈界选拔的残酷性?
    50:22 “运动是一种和世界的关系,运动是文本的朗诵者”

    【节目中提到的名词】
    【人物】
    龙达·珍·鲁西,美国职业摔角选手、女演员、作家、前综合格斗家和柔道运动员。UFC首位女子冠军,个人职业生涯以12胜纪录傲视所有女性选手,被称为“十字固女王"。
    达拉斯·马洛伊,美国拳击手。曾因身为女性而被美国拳击协会拒绝参加拳击比赛,因此她提起诉讼,最后美国拳击协会于1993年解除了对女子拳击业余比赛的禁令。
    勒内·登费尔德,美国作家,第一位获得美国中西部最高规格业余拳击比赛金手套拳击锦标赛的女性。
    佩奇·范赞特,美国前UFC拳击手、职业摔跤手、作家、模特。
    林怀民,台湾编舞家及作家,为现代舞职业舞团云门舞集创办人,自该团创立后长期担任艺术总监直至退休。
    玛莎·C·努斯鲍姆,美国著名哲学家,以其在政治与道德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女性主义哲学等方面的工作而闻名。
    琼安·露丝·贝德尔·金斯伯格,美国法学家,曾获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直至其去世,她是继桑德拉·戴·奥康纳之后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首位美国犹太裔女性大法官。
    勒罗伊·莫加特,南非古典芭蕾舞者,在瑞士著名的洛桑舞蹈比赛中获得了观众选择奖。

    【书籍】
    Body & Soul:Notebooks of an Apprentice Boxer by Loïc Wacquant
    Ballet Across Borders by Helena Wulff
    Kill the Body, the Head will Fall by Rene Denfeld
    《叠韵:让边界消失,一场哲学家与舞蹈家的思辨之旅》【法】让-吕克·南希/【法】玛蒂尔德·莫尼耶
    《随巴黎起舞》【爱尔兰】科伦·麦凯恩

    • 54 min

Top Podcasts In Arts

Glad We Had This Chat with Caroline Hirons
Wall to Wall Media
Dish
S:E Creative Studio
Espions, une histoire vraie
France Inter
LeVar Burton Reads
LeVar Burton and Stitcher
African Story Magic with Gcina Mhlophe
East Coast Radio Podcasts
Design Mind frogcast
frog

You Might Also Like

忽左忽右
JustPod
Talk三联
三联中读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TheWeirdo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More by JustPod

惊奇
JustPod
天方乐谈
顾超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落选沙龙
JustPod
JustPod制造
JustPod
海格力斯
吴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