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episodes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雪球·财经有深‪度‬ 喜马拉雅

    • Business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2527.加拿大降息对市场的影响

    2527.加拿大降息对市场的影响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加拿大降息对市场的影响,来自猎手思远。
    6月5日晚,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是发达国家主要央行降息的头阵。
    之前瑞士央行和瑞典央行相继降息,但是因为国家体量不大影响也有限。加拿大是G7成员,对市场的影响更大一些。
    说说个人理解:
    1、看了加拿大央行的利率决议声明和之后央行行长发布会。
    加拿大央行对通胀率将朝着2%的目标迈进更有信心,并表示,如果进展继续下去,“预期进一步降息是合理的”。
    麦克勒姆在讲话中表示,“有进一步且更持续的证据显示,通胀正在缓解,货币政策不再需要那么严格”。
    更显得这次降息诚意十足,是一次“鸽派降息”,即暗示还会进一步下调利率。
    若是鹰派降息,那么会在利率决议和发布会上对于后续动作前瞻会非常强硬,要打消市场对于进一步降息的想象,显然加拿大央行并没有这么做。
    2、这次加拿大央行的降息背景是:
    自今年年初以来,加拿大的通胀放缓速度快于预期。
    4月份CPI年率放缓至2.7%,而央行预测的第二季度通胀增速为2.9%。核心价通胀也连续四个月有所缓解,4月份加拿大两项核心通胀数据的平均值达到2.75%。
    相比来说,美联储当下面临的通胀情况要比加拿大央行更大一些。
    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在于:加拿大房贷的利率最多只能固定5年,而美国可以30年固定不变。
    加拿大的房贷即将迎来疫情以来的“五年大限”,疫情期间以极低利率2%到3%加杠杆买的大房子,马上就要集体面临重定价,如果不降息很多居民面临的重定价的价格将是6%到7%,这样对房地产市场定位的冲击很大。这也倒逼了加拿大央行的尽早降息。
    3、更重要是点燃了市场对各国央行掀起宽松浪潮的情绪。
    特别是6日晚欧盟央行的利率决议,之前欧盟央行也多次放风6月降息。降息应该是情理之中,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后续动作的表态和前瞻,决定了6日晚欧盟央行是一次鸽派降息还是鹰派降息。
    因为5月欧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对四月环比略有上升,当然绝对值2.6%还是低的。欧盟央行怎么看五月数据也是一大看点。
    4、这一次最大看点是加拿大央行和美联储的分道扬镳。
    甚至在发布会上加拿大央行行长也说到这一点“ 不需要与美联储同步,我们与美国的分歧是有限度的,我们还没有接近这个限度。”
    之前市场一直把加拿大央行视作美联储的风向标,这一次22年加息周期也是加拿大央行先于美联储开始加息的。
    也是因为自九十年代北美自贸区成立之后,美加两国高度互通且没有资本管制,两国的利率基本上如影随形。
    所以正常来说,两国政策利率走势最终还将“同流合污”,只是时间问题。

    • 3 min
    2526.银行股因何分化?

    2526.银行股因何分化?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银行股因何分化?来自表舅是养基大户。
    讲两个分别和银行、保险相关的热点。
    一则是银行的。
    6月3日,超过4000家公司下跌,占比超过80%。
    银行也好不到哪里去,42家上市银行里,4正1平37负,最大的特点是极致的分化,涨幅排前六的正好是六大行,而小行则普遍跌的非常惨。
    跌得最狠的,分别是城商行里最赚钱的江苏银行,以及农商行里净利润排第一的上海农商。
    江苏和上海农商跌得最多,大家猜测,主要还是和指数调仓有关。
    原来预测江苏能进上证50指数,上海农商可以挤进沪深300,那么就有大量的被动资金要买入,但指数抬轿子的预期落空后,部分博弈的资金就撤了。
    但这只能解释个股,银行股极致分化的背后,最核心的原因,恐怕还是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银行业一季度的净息差数据,进一步下滑到了1.54%。
    从银行业的净息差数据中,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基本上每一年的四季度末到一季度末,都是净息差收窄最快、曲线最陡峭的一段。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一季度是银行的开门红期间,银行全年的信贷投放,大头都是在一季度完成的,这也导致,一季度,是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迭代速度最快的区间。
    也就是说,企业的贷款一季度很多都是一季度到期,然后一季度重新投放,存款也是如此。
    如果去年一季度,净息差大幅下滑,还可以用疫情放开后,新增社融、新增贷款大增,银行通过以量补价去找补的话。
    那么今年,在融资需求比较萎靡的情况下,净息差还在快速下行,对银行来讲,就是量价齐跌的过程,经营的压力显然是在进一步抬升的。
    有意思的是,反观香港的银行业,因为香港的利率水平跟的是美国的利率,所以基本和美国的加息周期同步。
    截止2023年末,香港零售银行的净息差是1.73%,近年来首次反超了大陆的银行业。
    香港本土的银行近年来业绩反弹,主要就是,虽然高利率抑制了融资需求,但是价格高,可以以价补量。
    而在逆境当中,更加市场化的中小行,往往业绩表现会更加敏感,波动会更大,这可能是银行股分化的主要原因。
    另外,中小行可能还面临两个不利的因素。
    一个,也是5月31日的消息,辽宁的锦州港被披露虚增营收,业绩造假,而4月中旬,锦州银行刚刚从香港退市。
    市场也会揣测,这种地方国企、民企的业务虚增和造假,会不会仅仅是个例,如果不是的话,对中小行的影响显然会更大一些。
    另一个,是今年年中,各家银行,开始纷纷搞中期分红,也就是原来一年分一次红,现在分两次。今年到目前,已经有15家银行准备这么搞了,六大行全部都是提前发公告要中期分红。
    中期分红的好处,主要是吸引保险这样的机构投资者的,因为对改善保险的现金流和偿付率都有帮助,所以你每半年分一次,很多保险可能就长期拿着不走了。
    搞一年两次分红,抬高股息率这些动作,对家底厚实的大行来说,没啥问题,所以现在大行现金分红的比例都是30%起步。
    但对于很多中小行而言,资本金的压力本来就很大,还要每年多分一次,那资本就更紧张了。
    上面两个背景,都会导致资金更加青睐于大行,也可以解释6月3日银行股的分化。
    当然,最后一个原因就不用说了,国家队加仓的时候,不管是加个股,还是买指数,最后资金都会落到大行头上,这也是重要因素。
    所以,

    • 7 min
    2525.可怕的“通胀税”

    2525.可怕的“通胀税”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可怕的“通胀税”,来自二郎价投。
    人类社会自从废除了金本位制,解脱了纸币发行的锚之后,通货膨胀就成为了永恒的旋律。
    多年以来,中国公布的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维持在低位,长期在3%以下,这几年甚至更低。
    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在瞎起哄说要通缩了。实话说,在纸币时代,想通缩还真的很难。
    我个人认为,要衡量个人资产是否保值增值,最重要的锚是M2的增长率,而不是CPI。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有三个层次:
    M0等于流通中的现金。
    M1等于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
    M2等于M1加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
    也就是说,M2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加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
    因此,假如把个人资产全部折算成现金或者个人存款计算。
    如果这个折算值增长速度跟不上M2的增长速度的话,则可以理解为个人财富的增速是落后于社会财富的增速,直白点说就是个人的财富贬值了。
    我们看看从1990年以来中国的M2变化情况。
    1990年末,我国M2为1.53万亿;2023年末,M2达到292万亿。
    33年间,中国的M2增长了190倍!试问,个人财富,有多少人能够增长190倍的?
    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甚至超越这个水平的人,将成为社会中的较富裕人群,而大多数老百姓,则成为了货币持续发行的炮灰,或者是交了惨重的“通胀税”。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90年代中后期,其公司日子过得很滋润,工薪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高很多很多倍。生活也算节俭,不喜欢乱花钱,但也不喜欢投资,所有工资收入全部存银行了。
    这么多年下来,房子没买、股票没买,但发现自己当年的存款明明可以买套好房子的,现在却给不起首付了。
    很多人会问,既然M2增速如此高,为啥物价还这么稳定,没有引起像国外某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呢?
    这就应该感谢我们的房地产了。中国过去20多年,天量的房地产供应和需求,像海绵一样吸附了大量的流动性,让这部分有可能在社会流动的钱,直接变为了固定资产,沉淀下来了。
    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钱放在银行不投资,绝对是要交“通胀税”的,而且,税收还非常高。
    那么,要让自己的钱能保值增值,有什么途径呢?
    第一,过去20多年,房子是最直接且粗暴地让钱保值增值的途径,简单可行。
    但经历了这几年房地产的调整周期后,很多人开始怀疑了。
    我认为,未来,房子依然会具有一定的保值增值功能,但是要看具体的房子,好地段、好户型、好物业、好配套的房子,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而大部分房子,则只有消费属性而没有投资属性了。
    第二,优质的股权将会成为房子之后,居民最重要的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
    一个优秀的上市公司,只要在价格合理的时候买入并长期持有,跑赢M2是轻松的事情。
    第三,长期国债的投资。
    在利率高点区域买入并持有长期国债,享受降息周期带来的交易性收益,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抗通胀手段。
    第四,黄金。
    黄金具有一定保值增值功能,但是保管困难,流动性差,只适合做少量配置。
    第五,远离存款。
    存银行,只能让钱勉强同步于CPI增长,但大幅跑输M2增速是必然的。
    以上五种方式,前面四种,都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才能找到合适的时点和标的买入,如果找错标的或者找错时点买入,将会遭受不小的损失。
    因此,前四种

    • 4 min
    2524.中短期资金互道再见

    2524.中短期资金互道再见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中短期资金互道再见,来自杜可君的理性投资。
    5月29日,国务院关于节能降碳的方案出来,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充满期待,不过现实又浇了盆冷水。
    怎么理解呢?我的理解是中期和短期资金暂时互道再见了。
    撇开资金博弈的行为,文件倒是进一步验证了几个基本逻辑:
    1、铜矿,特别是精铜矿缺,而冶炼过剩。
    过去很多年,全球矿端的资本开支过少,导致供需出现缺口。
    而考虑到开采难度,铜矿品味的下降,简单说就是好开的都被先开了,以及地缘政治等问题,即便马上增加资本开支,到量产需要多久呢?一般也得5至6年。
    所以,矿特别是精铜矿短缺的局面,短时间没办法解决。
    下游冶炼端,由于冶炼能力大于矿的供给,导致冶炼端的利润越来越薄。
    对铜矿冶炼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减少恶性竞争。
    从2023至2025年,国内外共有470万吨冶炼产能投产,集中在中国、印尼、印度和刚果金等国家,但是期间精铜矿只能增加90万吨。
    铜的价格涨得是不是过高了,我没办法判断。
    但如果继续关注铜的投资者应该明白,核心在精铜矿的短缺,冶炼端过剩的情况,一两年内恐怕解决不了。
    所以,投资标的应该聚焦在有提供铜矿能力的企业。
    不过铜我跟踪的时间太短,本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原则,我只默默跟踪学习,并未投资。
    2、氧化铝下游应用端封顶,长期看,供给紧张的依旧是电解铝。
    铝元素地球储备丰富,因此铝本身不是矿端紧缺。
    铝是在冶炼环节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一吨电解铝需要消耗1.3万度电。高能耗、高污染,是限制铝产能的关键要素。
    我国在电解铝方面,具有重要话语权:
    全球电解铝产量每年大约8000万吨,我们目前产量在4300万吨左右,占了一多半。
    电,关键是电。我国电力资源,特别是新疆的火电和云南的水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价格上有碾压的优势。
    而我国具有全球最稳定的电力系统,对欠发达国家而言,虽然他们存在价格优势,但我们的稳定性又碾压他们。
    2017年后,我国把电解铝的产能红线设在了4500万吨,今年估计全国产能有望达到4330万吨左右,这说明:
    国内电解铝可增加的产能不多了,这奠定了电解铝长期易涨难跌的局面。
    通俗点说,行业不是越来越卷,而是越来越有利于已经在场内的,也就是场外入局越来越难。
    电解铝被纳入碳交易,应该是不远的事情了。
    欧洲计划从2026年开始,拟对我们电解铝产品征收碳税。
    说明一下,碳税的征收国内外是联动的,国内在约定范围内征收的部分,欧盟不重复征收。
    所以,我们总不能把这部分钱都白白送人了吧,肯定要自己收的。再结合这次文件的发布,我觉得时间不远了。
    电解铝纳入碳交易,绿电指标将成为香饽饽。
    由于电解铝长期产能封顶,氧化铝的需求端将失去弹性,加上铝矿并不短缺,所以从长期看,氧化铝过剩的局面不会变。氧化铝短期价格的上涨,不具备长期逻辑支撑。
    一句话总结的话:“铜炒的是矿,铝炒的是电”。
    3、电解铝还有投资机会吗?
    说实话,电解铝的走势让我有点诧异,冷静下来,我还是要坚持一下自己的判断。
    电解铝的成本清晰。
    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目前国内电解铝企业成本较高的在1.7万左右主要是由于氧化铝不能自供和电价上涨,最低的成本在1.45万左右,以目前市场2.1万以上的价格,吨毛利在4000至

    • 7 min
    2523.2024年对投资的最新思考

    2523.2024年对投资的最新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2024年对投资的最新思考,来自价值发现。
    最近两年本人投资做的不太理想,也犯了一些投资错误,想做相对系统一点的梳理,希望可以从以前犯的错误里面总结一些经验和规律,对以后的投资有所帮助。
    首先,对投资复盘
    关于过去20年的投资主线。
    2021年以前,中国经济整体处于上行周期,虽然在1998年和2008年受到了外部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2018年受到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
    但国内经济本身的发展并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外部的变量并没有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根基,经济的发展是稳健向好的。
    在整体经济上行的大背景下,A股投资市场有两条核心支撑逻辑:
    (1)房地产处于整体的上行大周期。
    (2)大消费的持续升级。
    在这两条核心链条的支撑下,整个地产产业链、消费品市场以及医疗保健行业出现了一大批牛股。
    投资者只要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在股票市场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过去20年池塘里的水位几乎每年都是上涨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式的,有运气加成,投资者自身的努力只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是过去20年我们投资的时代背景。
    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影响,很大一部分中产阶级的收入受损,2023年消费升级的逻辑也被打破了,开始了阶段性的消费分级模式。
    支撑过去20年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走强的两条底层逻辑被打破了,同时医药集采也打破了以往医药股的投资逻辑。
    三大牛股集中营板块都受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过去的投资经验很多都已经不适用了,拿着旧地图去寻找新大陆结果当然不会太好,投资者如何去应对?
    此外,投资市场还有几点变化需要注意。
    个人理解,经济层面有了以下几点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深远。
    第一点变化: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
    房地产占 G D P 比重大概在9%左右,但房地产产业链非常长,整个产业链占 G D P 的比重在30-40%左右的水平。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强相关性,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放大。
    可以说目前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基本上都是房地产下行造成的,只有房地产稳住了,中国的经济才会稳住。
    对投资而言,地产相关产业的投资陷阱远大于机会,规避整个地产产业链是投资上的一个理性选择。
    第二点变化:消费分级,或者说消费阶段性分级。
    虽然说消费升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在人们收入受损、经济不景气以及对未来预期相对悲观的时候,消费分级是会真实发生的。
    这一幕在20世纪九零年代在日本真实发生了,2023年在中国也是真实发生了。
    参考日本的消费历史,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中档消费品塌陷、新奢华品牌和平价商品崛起的“M”型社会和“M”型消费模式。
    对投资而言,高端消费品和平价消费品值得重点关注,而严格规避中档消费品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第三点变化:医药集采改变了医药行业的整个生态。
    集采导致仿制药的商业模式非常差,几乎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
    创新药约谈模式也基本压制住了创新药的高定价模式,大部分创新药在国内的定价都是全球最低的。
    对投资而言,具有国际化能力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才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只能做国内市场的医药企业,天花板应该不会太高,规避集采

    • 15 min
    2522.视频号未来3年能为腾讯控股贡献多少业绩增长

    2522.视频号未来3年能为腾讯控股贡献多少业绩增长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视频号未来3年能为腾讯控股贡献多少业绩增长,来自柏骏同学。
    先来看一组视频号基础数据。
    根据国海证券调研报告,2023年视频号月活跃用户为9亿,日活跃用户为4.5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54分钟。
    主要竞争对手抖音月活用户11亿,日活用户7.6亿,快手月活用户6.7亿,日活用户3.8亿。
    视频号月活用户和日活用户已经超过快手,和抖音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不足在于人均使用时长仅为54分钟,不到快手和抖音的一半。
    腾讯控股一季报披露,视频号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80%,这是在2023年一季度低基数的情况下实现的。
    后面几个季度同比增速大概率会放缓,但考虑到视频号仍处于发展红利期,日活用户和人均使用时长增速将远超抖音和快手。
    日活用户和人均使用时长是商业化的基础。
    2020年视频号上线后,我就开始使用,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视频号的内容近两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丰富。
    因为视频号上能看到关注创作者的朋友数量,能明显感受到,关注创作者的朋友数量是在明显增加的,侧面反应视频号活跃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
    再来看视频号收入情况。
    视频号2023年营收约为257亿元,主要包括广告收入、直播收入、电商收入,其中广告占比约为60%,其次为直播收入,电商收入占比最小,收入结构和抖音、快手类似。
    广告收入主要受广告加载率和单价的影响。
    刷抖音有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广告比较多,刷几条视频就能看到广告或直播带货推荐,视频号广告占比则少得多。
    2023年视频号广告加载率仅为2.5%左右,广告收入为145亿元,同期抖音广告加载率约为13%,广告收入约为4000亿元,快手广告加载率约为9%,广告收入为600亿元,视频号仅相当于快手的二分之一和抖音的七分之一。
    考虑到视频号使用时长仍在快速增长,广告加载率也有明显的提升空间,未来3年广告收入增长空间很大。
    直播收入主要包括观众付费观看、会员服务、刷礼物和打赏等,平台采取抽佣的形式,抽佣比例各个平台基本差不多。
    比如最近我经常看的腾讯体育直播NBA季后赛,进入直播间后,用户可免费观看3分钟,3分钟后需支付120个微信豆才能继续观看全场,也可以包月观看。
    2023年视频号直播收入仅为80亿元,而同期快手为391亿元,抖音为1500亿元,存在巨大的差距。
    可能原因是很多创作者会将短视频发布在不同平台上,但还没有将视频号作为自己的主阵地,日常直播会选择抖音和快手平台。
    电商收入主要来自于平台对电商成交总额的抽成,主要变量是成交总额和货币化率。
    根据微信公开课和国海证券资料,2023年视频号成交总额规模相比2022年有3倍增长,达到3200亿元,订单数量增长了244%以上,客单价约为205元,抖音客单价约为130元,快手客单价约为88元。
    而同期抖音成交总额约为2.7万亿,快手成交总额约为1.2万亿。
    视频号货币化率为1.8%,显著低于抖音的6.1%和快手的3.4%。
    目前视频电商仍处于红利期,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整体电商大盘,据说抖音2024年成交总额目标为4万亿。
    随着视频号电商发展的加速,且视频号货币化率较低,对于电商来说仍处于红利期,将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视频号,且视频号客单价更高,成交总额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个人判断,2025年视频号成交总额有望达到1万亿左右,腾讯控股的电商梦要靠视频号来实现了。
    视频号用户

    • 11 min

Top Podcasts In Business

سوالف بزنس مع مشهور الدبيان
ثمانية/ thmanyah
الغرفة
Mics | مايكس
GrowTalks
Shady Sherif
بترولي
إذاعة مختلف
مدرسة الاستثمار
تريندز بودكاست
The Diary Of A CEO with Steven Bartlett
DOAC

You Might Also Like

涨乐早知道
涨乐全球通
商界早知道|一早速览商业事
商界识堂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
36氪·快讯不联播
36氪音频频道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More by 听喜马拉雅

中村Radio|日本外教纯正日语(中高级)
中村紀子
晚安妈妈睡前故事
晚安妈妈
一个人睡前听
熊猫大湿
365读书|精选美文
365读书
五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
音乐季节:怀旧金曲 好声音陪你听
熊猫大湿